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施高效生态农业是三峡坝区经济腾飞、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结合三峡坝区农业生产实践,分析了该区域农业生产现状,并提出了实施生态农业的主要途径及模式。  相似文献   

2.
县是我国农业经济活动的基本地域单元,县有行政职能与经济功能的相对独立性。以县为单位进行生态农业建设更能发挥和展现生态农业的功效,因此,县级生态农业建设进行规划对区域农业持续发展,即实现县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是十分重要的。本文详细论述了县级生态农业建设规划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以便更好地发展我国生态农业建设。  相似文献   

3.
县级生态农业建设规划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县是我国农业经济活动的基本地域单元,具有行政职能与经济功能的相对独立性。以县为单位进行生态农业建设更能发挥和展现生态农业的功效,因此,县级生态农业建设进行规划对区域农业持续发展,即实现县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是十分重要的。本文详细论述?县级生态农业建设规划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以便更好地发展我国生态农业建设。  相似文献   

4.
走生态农业与农业产业化结合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黑龙江省拜泉县建设生态农业取得的成效,指出农村经济产业化、县域经济工业化是强县富民,促进生态农业建设战略升级,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肇东是黑龙江省国家级生态农业试点县之一。为了达到生态农业市(县)的目标,从具体的市情出发,将全市划分为4个生态农业区,并通过进行10项生态工程建设和社会、经济措施,保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本文概述了进行生态农业市建设的设想。  相似文献   

6.
京山县域生态农业建设经验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省京山县10年县域生态农业建设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及其经验,进一步说明生态农业是农业生态和农村经济两个良性循环的最佳结合点,为促进生态农业建设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湖北省京山县10年县域生态农业建设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及其经验,坦步说明生态农业是农业生态和农村经济两个良性循环的最佳结合点,为促进生态农业建设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把我国生态农业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述了我国生态农业建设取得的显著成效,指出建设生态农业是解决农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是保证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并提出实现这一目标与任务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以北京市草厂村循环经济型生态农业建设实践为案例,讨论了大城市郊区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和方法,为同类地区发展现代化的生态农业及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生态农业建设的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知识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经济新时代的高度,论证了新世纪加强生态农业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阐明了新时期生态农业发展的目标、任务、要求、经营方式与产业形式,即要把生态农业建设提高到新的水平,必须做到大规模生态环境建设与大规模生态农业建设、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与加强生态农业建设、实施“生态立县”发展战略与生态农业发展战略同时并举与协调发展;构建制度、技术、生态三类创新有机统一的中国生态农业持续发展运行模式,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生态化、知识化与可持续化相互适应与相互协调的生态农业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1.
本简要介绍了天津市在柳滩村的生态农业模式,生态农业建设情况以及所取得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概况。  相似文献   

12.
生态农业模式研究及模式建设建议   总被引:16,自引:7,他引:16  
生态农业模式建设是生态农业建设的重点。随着我国生态农业建设的开发,生态农业模式的系统工程概念逐步明确,生态农业模式分类体系也日趋完善。分析了生态农业模式的机制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指出生态农业模式建设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生态农业示范户是中西部地区农村实现小康目标的重要形式,本文根据陕西省生态农业的建设实践,总结和分析了该省生态农业的基本构成单元-生态户的发展现状及其物征。从地域生态,产业结构和经营方式三个方面研究了该省生态农业示范户的生产结构模式,分析了生态户进行生态农业和庭院经济开发所产生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并得出对发展生态农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论生态农业系统特性及其相应的技术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生态农业系统特征分析,本文探讨了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内函及其构成,提出区域生态农业建设的技术体系要实现生态与经济的良性循环;就其生态农业技术的层次性与整合性进行了论述的同时,还介绍了近年来我国县级生态农业建设的主要生态工程及其相应的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5.
位于阴山北麓丘陵区农牧交错带的小公乌素村经过3a的生态农业建设已初见成效。采用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对其进行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综合评价,为阴山北麓丘陵区大范围的生态农业建设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6.
生态农业户建设是引导广大农民自觉走生态农业道路,积极参与生态农业县建设的重要措施。眉山在生态农业建设中始终把生态农业户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相似文献   

17.
生态农业示范户是中西部地区农村实现小康目标的重要形式。本文根据陕西省生态农业的建设实践,总结和分析了该省生态农业的基本构成单元--生态户的发展现状及其特征。从地域生态、产业结构和经营方式三个方面研究了该省生态农业示范户的生产结构模式,分析了生态户进行生态农业和庭院经济开发所产生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并得出对发展生态农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5,13(1):172-172
河南省信阳市近年来大力实施国家生态示范区建设,坚持科学发展观,发展绿色经济,实施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双赢”的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扎扎实实地发展绿色经济并初见成效。一是大力实施生态农业建设,围绕发展区域特色农业和绿色农副产品,已基本形成深山“林、茵、药、茶”。  相似文献   

19.
晋西黄土丘陵区生态农业总体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农业建设是一项多因素、多层次、多目标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遵循生态经济学原理,以晋西黄土丘陵区为一个大系统,坚持经济、生态、社会三者效益相结合,采用目标规划和模型,对该区生态农业建设进行了总体规划,为有关部门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东昌府区基本概况,指出水资源污染严重、耕地面积日益减少、科技教育落后为制约东昌府区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建立高效稳定生态农业系统,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其建设指导思想;依据因地制宜,循环、再生、整体优化,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统一原则。提出东昌府区生态农业建设任务即: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建设,农田基本建设规范化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培肥地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确定“四位一体”模式、观光农业模式、庭院经济型生态农业模式、蔬菜食用菌生产基地建设为东昌府区生态农业建设发展模式及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