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水稻稻瘟病抗性基因的分子定位及克隆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稻瘟病是全世界范围内影响水稻粮食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培育和合理利用抗病品种是控制稻瘟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随着水稻(Oryza sativa)及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基因组测序的完成,水稻-稻瘟病菌的互作已成为研究植物与真菌相互作用的模式系统。在过去的50多年中,通过广泛的遗传分析,已经鉴定了84个稻瘟病抗性基因及大量的数量抗性遗传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us)。其中,8个主效抗性基因及1个隐性部分抗性基因已被克隆。本文综述了迄今已鉴定及定位的稻瘟病抗性基因的研究情况,根据基因的定位信息将这些基因整合到一张连锁图谱中;对抗性基因簇以及簇内基因间的关系作了分析;并进一步对后基因组时代抗性基因克隆策略的变化及其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4.
水稻稻瘟病抗性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稻瘟病是由子囊菌Magnaporthe grisea(无性世代为Phyricularia grisea)引起的广泛性灾害。选育抗稻瘟病品种是防治稻瘟病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通过总结稻瘟病菌与水稻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DNA分子标记的开发与应用,稻瘟病抗性基因定位、克隆与分离及其功能表达等相关方面的研究进展,展望了水稻稻瘟病抗性基因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6.
7.
8.
9.
应用单行法评鉴水稻育种品系的叶稻瘟和穗颈稻瘟病抗性,大多数参试品系在旱地圃和水田圃均表现相同趋势。在水田圃中感病的品系在旱地圃也感病,在旱地圃中抗病的品第在水田圃中也表现抗病。 相似文献
10.
水稻抗稻瘟病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稻瘟病是世界水稻生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综述了目前已鉴定的稻瘟病抗性基因及其在水稻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以及已成功克隆的抗稻瘟病基因及其蛋白的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11.
12.
13.
水稻抗褐飞虱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水稻抗褐飞虱基因的研究进展。褐飞虱是对水稻为害最严重的害虫之一。它栖息于稻丛基部,吸食韧皮部汁液。褐飞虱具有不同的生物型。在抗性品种的选择压力下,将产生一种新的生物型褐飞虱群体克服该抗性品种。因此,寻找新的抗性基因是培育新的抗褐飞虱水稻品种的关键。合适的水稻抗褐飞虱的鉴定方法是克隆水稻抗褐飞虱基因的基础。常用的方法有苗期集团鉴定、蜜露量测定、电子取食监测系统等。迄今为止,科学家已经在栽培稻和野生稻中定位了21个水稻抗褐飞虱基因,并且Bph14基因已经被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成功克隆。该结果为克隆其他水稻抗褐飞虱基因以及研究水稻抗褐飞虱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15.
从稻瘟病发生规律、抗性基因定位与克隆、品种改良、防治策略等方面概述了水稻稻瘟病相关研究进展,分析了不同防治方法在生产应用上的利弊,指出了将多个抗性基因聚合培育广谱抗性品种是未来防治水稻稻瘟病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利用RGA-PCR方法进行水稻抗瘟基因分子标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28对RGA引物对LTH近等基因系品种进行PCR扩增,其中11对引物扩增出特异性条带。将扩增到的33个特异性片段回收并进行重扩增,有11个片段产生单一条带。选择2个片段HS-1和HS-19进行探针标记。经Southern杂交发现。探针HS-1在含有Pi—ta^2抗瘟基因品种F-128—1、NO4中有特异杂交信号,表明该片段可能与抗瘟基因Pi—ta^2连锁或是其一部分。对特异性片段HS-1进行克隆、测序,全长为478bp,与Mago等从水稻中克隆的一个抗病基因同源序列RGA29有95%同源性。 相似文献
17.
18.
水稻主要抗瘟基因对吉林省稻瘟病菌的抗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瘟病菌存在不同的生理小种(或株系),不同抗瘟基因对稻瘟病菌的不同株系具有不同的抗性。测定了17种抗瘟单基因对吉林省稻瘟病菌的抗性频率和基因组合的联合抗性频率。结果表明:Pi-kp、Pi-9(t)、Pi-ta2、Pi-z抗瘟单基因对吉林省稻瘟病菌的抗性较强,抗谱在80%以上,尤其是Pi-z的抗谱达到95%;基因组合的联合抗性频率比单个基因均不同程度提高,中等抗谱的基因间组合提高明显,选择合适的基因进行组合应用可以显著提高抗性。 相似文献
19.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 Astronautics (ISSN 1005-1120) is a comprehensive academic publication focusing on the research achievements in aeronautics, civil aviation, astronautics and their theoretical basis. It mainly publishes the papers on advancement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es, and significant achievements in researches on aerospace engineering, aircraft design,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automation engineering, electronic engineering, computer science and application, mechano-electronics, mate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ivil aviation and their theoretical basis, such as solid mechanics, fluid mechanics, flight mechanics, flight control, navigation theory,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applied physics as well. It is published quarterly by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 nautics & Astronautics, and has started its publication since Oct. 1982. It is the first "Ten-Bes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ournals" in jiangsu Province.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