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用荧光光谱及紫外吸收光谱方法,研究了一种三氮唑类西佛碱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分析了不同温度下西佛碱对BSA的荧光猝灭作用。研究表明三氮唑类西佛碱对BSA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西佛碱对BSA的荧光猝灭作用属于静态猝灭。并根据修正的Stern-Volmer方程,计算了西佛碱与BSA间的结合常数Ka,根据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求得了西佛碱与BSA间的结合距离r;用Van,t Hoff方程计算了热力学参数,用三维荧光光谱研究了BSA构象的变化和用分子对接方法研究了西佛碱与BSA的结合位点,热力学数据表明二者主要以氢键和范德华作用力结合。  相似文献   

2.
采用荧光猝灭光谱、同步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白藜芦醇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白藜芦醇对BSA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荧光猝灭机理属于二者形成复合物所引起的静态猝灭和非辐射能量转移;根据不同温度下防己诺林碱对BSA的荧光猝灭作用,利用Stern-Volmer方程处理实验数据,得到白藜芦醇与BSA之间的结合常数KA为6.11×104(25℃)、4.46×104(35℃)和3.84×104(45℃)。根据F 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求出了白藜芦醇与BSA之间的结合距离为2.36 nm(25℃)、2.73 nm(35℃)和2.48 nm(45℃)。通过计算热力学参数,可知该药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吉布斯自由能降低的自发过程,且二者之间的主要作用力类型为疏水作用力,同时用同步荧光光谱探讨了白藜芦醇对BSA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聚肌胞(PPA)和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及共存金属离子对两者结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PPA对BSA的荧光有猝灭作用,其猝灭过程属于动态猝灭.通过计算得出PPA与BSA的结合常数Kb及结合位点数n.根据热力学参数确定了PPA和BSA之间的作用力类型主要表现为疏水作用力.PPA在BSA中的结合位点主要位于ⅡA中.Hill系数略小于1,表明PPA对BSA的结合为弱的负协同作用.此外还详细探讨了共存金属离子对PPA与BSA结合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用荧光光谱法结合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圆二色谱法(CD)研究了1-(2-吡啶偶氮)-2-萘酚(PAN)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PAN与BSA发生了生成复合物的静态猝灭作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辅证了PAN对牛血清白蛋白的猝灭机制属于静态猝灭;利用Van’t Hoff方程计算体系的热力学参数焓变(ΔH)和熵变(ΔS),ΔH和ΔS的值均小于0,表明两者主要以氢键和范德华力作用力结合;圆二色谱法研究表明,PAN指示剂引起BSA二级结构的改变。  相似文献   

5.
利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合铜(Cyclen-Cu(Ⅱ))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用Stern-Volmer方程、Lineweaver-Burk方程确定了其荧光猝灭机理为静态猝灭,得到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合铜配合物和BSA作用的结合常数、结合点位数,计算了在不同的pH值、温度及表面活性剂溶液中的热力学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其作用力主要为静电作用力.还探讨了表面活性剂对Cyclen-Cu(Ⅱ)与BSA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表面活性剂使得BSA在348nm处的荧光峰蓝移约12nm并且其强度随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6.
利用荧光光谱法研究杆菌肽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杆菌肽可使牛血清白蛋白的内源荧光发生猝灭。在不同温度下研究杆菌肽对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猝灭作用,利用Stern-Volmer方程处理试验数据,证明荧光猝灭机理属于静态猝灭。杆菌肽与牛血清白蛋白具有1个结合位点,计算得到不同温度下杆菌肽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常数(KA)为3.38×104L/mol(298 K)、2.92×104L/mol(308 K)、1.56×104L/mol(318 K)。通过计算热力学参数可知,杆菌肽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是吉布斯自由能降低的自发过程,且二者间的主要作用力类型为静电作用。三维荧光光谱试验显示,杆菌肽的加入引起牛血清白蛋白构象的变化,表现为蛋白质内部色氨酸残基所处微环境的疏水性降低。  相似文献   

7.
利用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二代抗凝杀鼠剂溴敌隆(BRD)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ct-DNA可使BRD的紫外吸收光谱发生增色,但试验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的光谱红移及等吸收点的出现;ct-DNA对BRD的稳态荧光有明显的猝灭作用,属于静态猝灭方式;通过热力学分析判断BRD与ct-DNA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是氢键和范德华力作用.吸收光谱、竞争试验、阴离子猝灭试验以及离子强度影响试验一致表明,BRD与ct-DNA之间主要以沟区结合方式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pH=5.8的Britton-Robinsion(B-R)缓冲溶液中,Cu2+可有效猝灭O,O-2(3-氨丙基)聚乙二醇1500(PEG1500N)钝化的碳点荧光.通过对猝灭机理的研究得出Cu2+对碳点荧光的猝灭是静态猝灭过程.加入Cu2+后,碳点的荧光强度和紫外吸收都明显减弱,且温度越高猝灭越弱,但荧光寿命没有变化.另外,猝灭速率常数Kq=1013 L/(mol·s)也比典型的溶液中扩散控制猝灭速率常数的上限值高很多,这些都证明该过程是静态猝灭过程.猝灭常数为9.0×104 L/mol,Cu2+与碳点的结合比为6∶1.  相似文献   

9.
应用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同步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矢车菊-3-O-葡萄糖苷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矢车菊-3-O-葡萄糖苷能使BSA发生内源荧光猝灭,属静态猝灭机理。25℃和30℃下,矢车菊-3-O-葡萄糖苷与BSA的静态猝灭速率常数分别为3.7×104 L.mol-1,4.1×104 L.mol-1,结合常数为1.1×105 L.mol-1,1.5×105 L.mol-1,结合位点数为1。根据Fò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机理,矢车菊-3-O-葡萄糖苷与BSA之间的作用距离约为5.6 nm,能量转移效率为0.085。热力学分析表明矢车菊-3-O-葡萄糖苷与BSA存在疏水相互作用,矢车菊-3-O-葡萄糖苷对BSA构象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在模拟生理p H条件下,采用荧光光谱法、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和圆二色谱法研究了苦参碱与人血清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简称HSA)和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简称BSA)的相互作用。紫外吸收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的试验结果表明,苦参碱对HSA和BSA相互作用在基态时形成复合物,因此对HSA和BSA均具有一定的荧光猝灭作用,其猝灭方式为静态猝灭,在22、27和37℃时其猝灭常数分别为HSA 3.07×10~4、1.71×10~4、4.60×103 L/mol和BSA 4.48×10~4、3.91×10~4和3.17×10~4 L/mol;结合常数分别为HSA 5.999×10~5、3.097×10~6、6.667×10~7 L/mol和1.007×10~5、1.163×10~5、1.582×10~5 L/mol;结合位点数基本维持不变。而圆二色谱法和热力学参数的计算结果表明苦参碱与HSA及苦参碱与BSA两者之间的作用力为疏水作用且为自发反应。  相似文献   

11.
生防菌06-4对魔芋软腐病的防治及机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拮抗作用、定殖特性、营养竞争方面研究溶杆菌属(Lysobacter)生防菌06-4对魔芋软腐病的生防机理.结果表明:生防菌06-4对不同致病力魔芋软腐病菌可产生拈抗作用;能在魔芋根部、根际土等生态位点定殖,定殖的量维持在102~104 cfu/g,定殖时间长达32 d,表现出良好的环境适应性和稳定性;与魔芋软腐病原菌...  相似文献   

12.
三元复混肥和鸡粪肥中重金属含量特征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施肥对山东寿光市设施蔬菜土壤重金属输入的影响,采用随机取样的方法在寿光市收集了10个氮磷钾三元复混肥和21个鸡粪肥样品,测定了肥料中重金属Cu、Zn、Cd、Pb的含量.结果表明:鸡粪肥中Cu、Zn、Cd、Pb含量高于氮磷钾三元复混肥,但与中国有机-无机复混肥标准(GB18877-2002)相比,鸡粪肥中Cd未超标...  相似文献   

13.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法,对石家庄地区种植的11个谷子品种的千粒重、糙米率、水分、蛋白质、脂肪、粗纤维、灰分、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含量进行了检测和系统分析,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建立模型进行分层综合评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受遗传和环境的共同影响,同一品种各矿物质之间有显著正相关作用,且品种间差异较大;脂肪、蛋白质、粗纤维、碳水化合物含量差异相对较小;千粒重与蛋白质含量无显著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建立模型时需正向选择脂肪、蛋白质和灰分含量,负向选择水分、碳水化合物和粗纤维含量;建立模型后综合评分并聚类得出11个品种可聚为3类,第1类品质最优,最适宜石家庄地区种植,包括承谷13号、200131、冀谷19、衡2001、郑066和保213,第2类品质最差,只有安074117,第3类品质居中,包括206058、安0474585、A2×测351变、沧372。  相似文献   

14.
利用已构建的甘蓝型油菜种子发育过程SSH文库,筛选得到1个含MATH结构域的EST序列,并以其为信息探针,经电子克隆获得了该基因的全长cDNA,命名为BnaMT-1。BnaMT-1的开放阅读框(ORF)全长1 209 bp,编码402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为46 130.7,预测的理论等电点为8.50,其结构包括信号肽、跨膜结构及2个连续的MATH结构域,为亲水性胞外分泌蛋白;进化树分析发现,该基因与拟南芥含MATH结构域基因亲缘关系较近;利用半定量RT-PCR技术对该基因在甘蓝型油菜湘油15号不同组织及种子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分析表明:BnaMT-1在叶、花和果荚中都有表达,在根和茎中没有表达;种子发育过程中,BnaMT-1均有表达,且表达量于花后30~35 d最高,之后表达量下降。推测该基因可能与种子发育及油脂合成代谢相关。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BWMK1介导的信号传导途径,采用酵母双杂交系统,构建水稻稻瘟病菌诱导后的cDNA文库,以BWMK1为诱饵,对文库进行筛选,通过验证、测序和基因编码分析,获得了7个BWMK1互作基因BWIP1~BWIP7,分别位于水稻基因组第12、2、3、10、6、4、5染色体上;7个互作基因中,除BWlP2和BWIP7未找到同...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中国羊毛尾线虫(Trichuris ovis)广东分离株线粒体核糖体大亚基基因(rrnL)的部分序列(prrnL)的遗传变异情况,用prrnL序列构建其与其他毛尾线虫的进化关系;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羊毛尾线虫虫株的prrnL,将所获得的序列用ClustalX 1.81程序进行比对,然后用PAUP 4.0 Beta 10程序MP法绘制种系发育树。结果表明:所获得的prrnL序列长度为849~850 bp,种内变异在0~0.8%;13个羊毛尾线虫分离株位于同一分支,羊毛尾线虫prrnL序列种内很保守,种间差异较大(33.4%~36.1%),可作为种间遗传变异研究的标记。  相似文献   

17.
以无蜜腺棉(97014)xTM-1的正、反交后代F1、F2群体为试验材料,采用SSR标记技术,结合集群分类分析法(BSA)进行了棉花无蜜腺性状基因分子标记的筛选.通过对203对SSR引物的筛选,获得1个与蜜腺性状基因紧密连锁的SSR标记BNL1673,连锁距离为1.33 cM.对该标记片段进行序列测定,根据序列特点设计...  相似文献   

18.
对烟草K326包衣种子的物理特性(三轴尺寸、千粒重、孔隙率、休止角、内摩擦角、滑动摩擦角)和空气动力学特性(漂浮速率、漂浮系数)进行测定,得到包衣种子的三轴尺寸平均值分别为1.691、1.687、1.687 mm,千粒重为5.12g,孔隙率为42%,休止角为23.49°~26.95°,内摩擦角为4.5°,与不锈钢板的滑...  相似文献   

19.
利用来自日本、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和中国的10个稻瘟病菌单基因鉴别品种,将59个湖南稻瘟病菌株分别划分为20个生理小种,优势小种为H531.1、H511.1和H501.1,对抗性基因Pi–CO39、Pita、Pi3、Pi12、Pia具有致病性。各个稻区生理小种组成和优势小种存在差异,其中,湘东、湘中稻区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多样性指数较高,优势小种的变化最为明显,说明这2个稻区的抗源基因正逐渐变得匮乏,甚至丧失。鉴别品种C101LAC(Pi1)和C101A51(Pi2)对59个湖南稻瘟病菌菌株抗性频率均为100.0%,说明这些抗性品种(基因)可作为湖南稻区稻瘟病的抗源材料(基因),Pi1、Pi2可直接作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的供体抗源基因。品种关东51(Pik)、C105TTP–4L23(Pi4–b)和C101PKT(Pita)在湖南各稻区的抗性水平表现存在差异,可以作为选择性抗源材料(基因)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为探寻果胶酶的生产途径,从腐烂的水果中分离得到真菌菌株,在添加有果胶的察氏琼脂中进行培养,在分离的菌株中发现菌株2果胶酶产率较高,通过镜检,确认该菌株为青霉菌(Penicillum sp.).采用3种培养基(T1为已知配方的对照培养基,T2为芒果皮粉,T3为6%芒果皮粉+1%商业果胶)液态深层发酵该菌株,比较果胶酶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