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虽然湘江流域湿地面积大,但近年来,由于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层次不高,导致出现依然存在生态环境破坏现象、水资源多因素性短缺与水资源浪费问题并存、流域湿地保护不够等问题突出。结合湘江保护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从湘江流域水资源开发与利用、保护与治理、湿地建设与保护3个方面提出了湘江流域水资源保护的建议和对策,为推进湘江流域水资源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是指以通过对流域上破坏生态环境,占用生态资源的行为进行管理和收费或者对保护流域水环境的行为进行补偿这一思想为基础,建立的一种奖惩机制,以达到保护流域水环境的目的。在湘江流域水资源环境遭到破坏,重金属污染严重的背景下,文章探究国内外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进展和流域重金属生态补偿机制研究进展,结合湖南湘江流域的特点,对构建湘江流域重金属生态补偿机制建设提出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湖南省主推低碳养殖、清洁养殖,综合治理养殖污染,成效明显,特别是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的湘江流域,一幅"东方莱茵河"的美丽画卷呼之欲出。实现湘江流域生态环境根本性好转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为此,省畜牧水产局专门制定了  相似文献   

4.
湘江是湖南省最大的河流,湘江流域是湖南省经济社会最发达的区域,同时也是湖南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高,流域内用水矛盾较为突出的地区。针对湘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文章分析了流域水资源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围绕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从底泥污染治理、排污超标治理,水生态破坏治理、地下水超采整治、饮用水水源保护五个方面提出了湘江流域水资源保护的建议和对策,为推进流域水资源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河长制"是治理流域污染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依法治水是中国特色流域综合管理的最终模式。通过分析"河长制"的优点和缺点,提出相关完善措施,依托湘江保护协调委员会和湘江重金属污染治理委员,在湘江流域推行"河长制"。通过加强《湘江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实施,保护和治理湘江,实现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完善"河长制"的流域综合管理模式,建立依法治水的中国特色的流域综合管理模式,实现水资源市场化,完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和水权交易机制,进而形成流域长期有效的管理机制,科学保护和治理湘江。  相似文献   

6.
文章采用长系列径流数据资料,分析研究了湘江流域年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年内分配特点和干流上下游、支流分布等时空分布特征,产生径流时空分布差异的原因主要包括流域降雨的差异和地形地貌特点、流域地质特点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等,得出了湘江流域主要支流蒸水、涟水为径流分布相对较少地区。研究成果对于湘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和补偿技术、水资源合理利用和配置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季节性Kendall检验方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河流水质变化趋势分析的非参数检验。选择湘江流域干流2000~2018年51个断面的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溶解氧、五日生化需氧量、镉、汞、砷八个项目的水质监测结果为样本,运用季节性Kendall检验分析湘江流域水质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湘江流域水质变化下降趋势综合指数大于水质变化上升趋势综合指数,近年来,随着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力度的加大,湘江流域总体水质状况呈好转趋势。城市生活污染、工业污染得到有效控制,但还需进一步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8.
湘江流域土壤重金属污染已成为流域内最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其中有色金属矿区土壤Cd污染对农产品的安全生产具有较高的潜在风险。在分析湘江流域矿区土壤Cd污染现状和成因的基础上,总结了近年来湘江流域矿区Cd污染土壤的修复实践,比较了不同Cd污染程度的安全高效利用措施,并对流域内未来的土壤修复和综合利用工作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以最新考古材料和研究成果为依据,对湘江流域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结构体系、发展过程和特征、演变模式及其原因等进行了概括和分析,是湘江流域商周时期地方史框架创构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10.
湘江是湖南的母亲河,流经湖南省八个地级市,其污染问题非常突出,近些年来相继发生了多起污染事件.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湘江流域的治理与保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出台了一系列的治理政策,整体而言治理成效显著,但湘江流域的生态问题仍然十分严峻,治理之路仍然困难重重.  相似文献   

11.
根据湘江流域基本情况,结合目前水利开发治理存在的问题,围绕着流域治理的总体目标,统筹考虑防洪、供水、灌溉、发电、航运、旅游、生态等需要,继续巩固湘江保护与治理成果,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  相似文献   

12.
以湖南省湘江、资江、沅江和澧水四大流域为研究对象,探索在大尺度上森林覆盖率对水文效应的影响,通过编制水文特征值得分袭和精度检验。确定了径流深(Y1)、相对河况系数(Y2)、河流含沙量(Y3)、侵蚀模数(Y4)4个水文因子和森林覆盖率(X1)、水利工程数量(X2)、流域形状系数(X3)、平均坡度(X4)、流域面积(X5)、年降雨量(X6)6个流域因子,并建立了它们之间的关系模型,并求出流域在其它因子一定时的该水文因子所要求的适宜森林覆盖率,综合考虑各水文因子在水文生态环境中的相对重要性并进行加权平均.确定流域内适宜森林覆盖率指标分别为:湘江49%.资江47%,沅江51%,澧水50%.  相似文献   

13.
湘江流域在湖南省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其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凸显,政府虽然采取了出台法规、成立机构等一系列举措却收效有限,文章结合湘江流域管理最新进展,分析了其目前存在的诸如管理机构权威不足、流域现状不清、配套机制不完善、执法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强化流域管理机构、科学制定综合规划,完善绩效考核与生态补偿机制、提升执法能力,进一步构建社会参与机制等对策。  相似文献   

14.
<正>湖南凯佳生态农业科技园成立于2006年12月,注册资金3768万元,北距湘阴县城19公里,南距长沙28公里,西临湘江和浩瀚的南洞庭湖,水陆交通十分便利,是岳阳市人民政府重点招商和湘阴县发展现代休闲旅游业的重点项目。该项目集生态农业科技示范种植园、养殖园、生态农业体验、休闲旅游于一体,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总投资6亿元,建设内容为:"一中心、六基地、四村、一庄园",即高科技绿色农业展示中  相似文献   

15.
湘江流域面积达九万平方公里。江水供我省长沙、株州、湘潭、衡阳市及沿岸城镇居民饮用。流域的水稻播种面积和粮食产量约占我省50%左右,是我省农业生产比较发达的粮食产区。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复种指数与产量的提高,农药的使用量虵在逐年增加,造成了湘江水系和流域农药的残留污染。为了保证人民的健康,发展农业生产,七九年我们承担了省环办下达的“湘江流域农药污染源的研究”任务,我们选择了有代表性的长沙郊区大托公社大托大队进行重点调查研究,以取得经验,为80年全面展开工作作准备。下面是大托大队农药污染及其对湘江水系影响研究的情况汇报。  相似文献   

16.
为实时把控湘江流域水质的变化趋势,采用污染比较严重的湘江流域长沙段和益阳段水质指标溶解氧(DO)和氨氮(NH_4~+-N)含量的监测数据,用贝叶斯方法推断经典的ARIMA时间序列模型,并用马尔可夫链蒙特卡罗(MCMC)模拟方法对DO和NH_4~+-N含量进行贝叶斯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的贝叶斯预测能实现对湘江流域长沙段和益阳段水质指标DO和NH_4~+-N含量的精确点预测、区间预测和概率预测。  相似文献   

17.
前不久,湖南省人民政府出台<湘江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长沙、衡阳、株洲、湘潭、岳阳、郴州、永州、娄底等8个地区的湘江流域水污染进行综合整治,整治范围涉及冶金、化工、造纸、农业等诸多方面,其中的一项重点就是畜禽水产养殖污染.  相似文献   

18.
湘江被污染的病因虽然发生在水里,但病根却在岸上,怎样开好岸上治理的良方,既是雁城儿女的企盼,更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与担当。湖南省湘江保护与治理"一号重点工程"实施以来,衡阳市按照省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针对湘江污染的病因,开出了一系列治理的良方,推动湘江流域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9.
由于湘江长沙综合枢纽的试运行,受库区湘江河水的顶托作用,捞刀河干流长沙城区段河流流速进一步减缓,污染物自净能力减弱,加之捞刀河沿岸开发正在加速推进,流域内的工业集中区、人口聚集区都在紧锣密鼓的建设,捞刀河流域水资源消耗量和污染物排放量都有持续增加的态势,环境压力持续增大,生态基流保障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文章论述了无实测流量资料流域生态基流的计算,并通过多种方法分析,对比优选出最佳计算成果,为捞刀河流域枯水期调度提供数字依据。  相似文献   

20.
增殖放流是有效增殖和恢复受损渔业资源的重要措施之一。为有效维护湘江鱼类资源,2001年开始株洲市连续12年在湘江开展鱼类人工放流。笔者在分析湘江株洲段鱼类资源现状与面临威胁的基础上,总结了所开展的鱼类人工放流工作情况及取得初步成效,并重点提出建议,以期为湘江流域鱼类人工增殖放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