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南粮食生产具有"波动中增长"特征。1978~2010年期间湖南粮食生产先后出现了7个波动周期,人均粮食产量先后出现8个波动周期,每个波动周期具有不可重复性和非对称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粮食安全"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国家战略思考。利用2000~2017年遵义市粮食生产统计数据,分析了2000年以来遵义市粮食产量及单位面积粮食产能的波动性特征。2000年以来,遵义市粮食产量和单位面积粮食产能均呈波动下降趋势,粮食产量呈现5年的波动周期,单位面积粮食产能分别于2002年、2006年和2011年出现较大的负值波动。遵义市应当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增强粮食产能,才能保证地区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粮食产量波动分析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黑龙江省的粮食生产对于保障全国粮食安全负有重要责任.本文测算了1987-2007年黑龙江省粮食产量的波动指数、波动周期和波动幅度.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粮食产量波动具有短周期的显著特征,产量波动主要是受自然灾害、农业政策变化、生产性投入等因素的影响.从加快农田水利建设、落实国家粮食保护政策、增加财政对粮食生产的扶持力度等方面,提出稳定粮食产量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灰色关联模型的河南省粮食生产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贺振 《农业科学与技术》2009,10(3):123-126,147
1材料与方法1.1河南省粮食生产特征河南省1978-2006这29年粮食资料统计表明,其粮食产量变化、单位耕地粮食产量及人均粮食总体特征为波动中趋于上升(图见第124页Fig.1)。具体表现为:一是粮食总产量、人均粮食和单产整体呈上升趋势;二是粮食产量波幅较大;三是粮食产量波动频率较高。这种频率过高、幅度较大的波动,极其严重地影响了粮食生产的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成效显著,口粮自给率达到100%,人均粮食占有量高于人均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2021年,我国粮食产量实现"十八连丰",达到13657亿斤.但应清醒认识到,我国粮食供求仍处于紧平衡状态.粮食品种结构上,稻谷和小麦两个主粮品种产量总体稳定、平衡有余,玉米存在产需缺口,大豆缺口较大,需大量进口...  相似文献   

6.
顾莉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458-12461
依据1949~2008年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统计数据,应用波动理论分析了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波动情况。结果表明,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是在不稳定的波动中增长的,其波动周期频度较高,长度比较规则;波动幅度总体呈中度,稳定性不强;粮食产量波动具有对应性,体现了现阶段粮食生产"N"字形的发展态势;粮食产量波动具有梯次性;在粮食产量波动性比较中,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年均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相对波动系数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自然灾害、农业政策、生产性投入、粮食价格和粮食流通5个方面剖析了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波动的原因,并提出了防御和平抑粮食产量超常波动的措施:一是坚持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努力提高耕地质量;二是加强粮食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三是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构建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体系;四是注重农业组织制度创新,为农业技术措施的应用提供实施路径和载体;五是建立健全灾害防控体系和粮食市场体系,增强粮食生产抗御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中国粮食产量波动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将波动理论应用于粮食产量变化的分析,采用波动系数、波动周期等指标来研究粮食产量的波动规律,并将粮食产量的波动周期与国家粮食政策和自然灾害结合起来,定性分析了国家政策和自然灾害对粮食产量的影响,最后提出了稳定粮食产量的政策建议:利用国际市场的贸易机制、保持粮食政策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健全粮食生产预警机制等。  相似文献   

8.
<正> 近年来吉林省粮食生产发展很快,80年代初我省粮食产量约为100亿公斤,到目前粮食总产已达150亿公斤,是粮食自给有余的省份。但从全国来看,按人均400公斤计算,到2000年全国粮食产量要达到5000亿公斤的目标,以1986年为准,尚缺少1100亿公斤。要抓粮食生产,提高产量,就全国情况看,仍以提高单产为主要奋斗目标。我省如何使粮食产  相似文献   

9.
新化县是一个有着140万人口的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同时也是一个缺粮大县。2008年,张陆林走马上任新化县农业局局长,在湖南省农业厅和新化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带领广大干部职工,以促进农业增产增效为目标,以强化科技服务能力为手段,使粮食产量连续跃过4亿公斤、4.5亿公斤和5亿公斤3个台阶,实现了粮食生产"三级跳",先后被评为全省粮食生产标兵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2012年,实现农业增加值37亿元,全县农民年人均纯收入3135元。5年来,新化县农业局累计荣获国家、省、市、县各级荣誉120余项;局长张陆林也获得全国粮食先进工作者、全省十佳农业局长、娄底市创先争优活动优秀党员等30余项荣誉。  相似文献   

10.
<正> 粮食是基础的基础。粮食生产再上新台阶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大局的一项艰巨而紧迫的战略性任务。粮食生产情况的好坏,对整个改革和建设的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据“六五”期间皖西六安地区粮食产量最高的1984年统计,全区粮食总播种面积856.9万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73.8%,平均单产265公斤,较全省平均单产高28公斤,总产22.69亿公斤,占全省粮食总产10.3%,比1978年18.295亿公斤增长80.6%,人均占有粮食402.5公斤,较全省人均低27公斤。在全省9个地区中,总产占第三位,单产占第五位。粮食生产虽然逐年稳步增长,但长期处于稳而不高的徘徊局面。为使皖西地区粮食生产快上新台阶,实现“七五”期间粮食年递增5.1%,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粮食生产波动与周期特征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49--2006年河北省粮食产量的统计数据,采用3种方法分别测度了河北省粮食产量波动规律,系统分析了河北省粮食生产的波动周期,并在此基础上考察了河北省粮食生产波动的主要特征,分析其波动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稳定粮食生产,保障河北省粮食安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初,由于土地、资金等要素大量转向非农产业等原因,我国粮食生产出现了耕地面积、粮食播种面积、粮食产量和人均占有量"四个连年减少"的新问题.面对新形势,2004年以来国家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更有效的重大政策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2004年我国粮食总产量46 947万,比2003年增长9.0%,粮食单产水平和当年粮食增产量均创历史最高.  相似文献   

13.
中国粮食产量周期波动测定及预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粮食生产存在周期波动是一种客观事实.笔者利用谱分析法对中国粮食生产的波动周期进行了测定.然后建立了预警模型,在给出现实解释的基础上,对中国近期的粮食产量走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4.
1961年以来人均粮食产量的变化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资料分析,世界粮食(包括谷物和折合谷物的豆类和薯类)产量是不断上升的。60年代初,年人均产量为348公斤,到1980—1985年年人均产量已达408公斤,增加了60公斤,即增长17%。然而1986—1988年粮食产量下降,年人均粮食产量只有397公斤,比1980—1985年期间的最高水平减少11公斤,即减少3%。  相似文献   

15.
湖南省粮食产量波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湖南省粮食产量的波动过程及其波动特征,以及影响湖南省粮食产量和需求的主要因素、并预测测湖南省中长期粮食供给前景.结果表明,耕地是约束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灾害情况和播种面积也直接影响粮食产量.化肥施用量在粮食总产增长初期的作用显著,但是随着化肥施用量增加,粮食产量与之呈边际递减的趋势.人口增长和居民消费水平是影响粮食需求的主要因素.从湖南省中长期粮食供给状况分析来看,湖南省粮食供求关系依然相对紧张,未来湖南粮食需求仍将持续上升.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采用HP滤波法(由HODRIK和PRESCOTT提出)探讨河南省1978—2012年的粮食生产波动情况,并基于HP滤波法,探讨播种面积、单产及粮食品种结构对河南省粮食产量波动的影响.结果表明,河南省粮食产量波动具有周期性的特征,粮食单产是影响粮食产量的主要原因;从种植品种结构方面看,河南省小麦产量的波动是影响粮食总产量波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浙江省近年来粮食产量趋势,采用波动理论研究1978—2015年浙江省的粮食产量周期特征,并运用LMDI方法对影响粮食产量的耕地利用因素进行分解。结果表明,浙江省粮食产量呈现先升高再长期波动下降然后逐步稳定的态势,波动幅度在收窄,周期性波动特征依然存在。单产提高是粮食增产的主要途径,复种指数降低、种植业结构调整和耕地资源减少导致浙江省粮食总产下降。影响浙江各地市粮食生产变化的主导因子略有不同,复种指数降低是台州、宁波、绍兴、舟山粮食生产减退的首要因子,结构调整是其他地区粮食生产减退的首要因子。  相似文献   

18.
40年来我国粮食产量历史演变特征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探讨40年来我国粮食生产的波动特征。对粮食产量的预测预报以及逐年稳定增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全国和部分省(区)单产序列的分析表明: 1. 近40年来,我国粮食单产的增产年多于减产年,增产持续时间和增产幅度亦均大于减产年; 2. 各省(区)的增减产年频数呈准正态分布,其累积频率曲线可分为稳定、不稳定和中间型三类; 3. 增向转移概率大于减向转移概率,尤以减转增的概率为最大,减转减最小; 4. 40年来我国粮食生产的发展经历了低产缓慢发展—波动发展—高速增长不稳定发展的3个阶段; 5. 增减产年的历史演变具有较明显的准4年及其倍数周期的波动特征,各地主要波动周期的变化说明了粮食生产稳定性在地区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重庆市粮食产量波动的周期与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考察了重庆市粮食产量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1985-2008年间重庆市的粮食产量波动情况,根据重庆市近20年粮食统计资料,将物理学中的波动理论应用于粮食产量变化的分析,采用波动系数、波动周期等指标来研究粮食产量的波动规律与经济周期和特征,并提出稳定粮食产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近9年我国粮食生产变化态势基础上,构建粮食发展指数模型,计算我国省级单位的粮食发展指数,比较不同省级单位在粮食发展方面的区域差异,并针对不同变化原因提出建议与对策。结果表明:(1)自2003年以来,我国粮食总产量和人均粮食产量整体呈增长态势,人均粮食产量达到400 kg的营养安全要求,粮食供需处于低水平的紧平衡状态下;(2)粮食发展水平最高的4个省级单位,区域粮食播种面积、单位播种面积产量、人均粮食产量均提高较快,2011年人均粮食产量为营养安全标准的2.26倍,为国家粮食生产和提供余粮作出重大贡献;(3)粮食发展水平居中的10个省级单位,在粮食播种面积、单位播种面积产量、人均粮食产量等方面的增长速度均处于中等水平,人均粮食产量略有盈余。此区今后在播种面积提高方面潜力有限,增产方面须要加大经济和科技投入,在单位播种面积产量提高上实现突破,才有望在今后的粮食生产中提高本区的地位和作用;(4)粮食发展水平最低的17个省级单位,粮食播种面积总体呈减少趋势,单位播种面积产量提高速度较低,人均粮食产量增长总体较低,其中较多单位人均粮食产量呈减少态势。这17个省级单位2011年人均粮食仅为251 kg,远远低于营养安全要求,须大量由外区调入粮食。此区人口稠密,今后在播种面积提高方面潜力有限,增产方面由于基数较低,加大经济和科技投入,大力提高单位播种面积产量是提高粮食自给程度,承担国家粮食安全责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