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福建是乌龙茶主产区,茶区分布广,品种资源丰富。文章针对日本乌龙茶饮料市场近年来受其他非糖性茶饮料冲击,乌龙茶饮料增长幅度有所减缓的情况,着重提出:①稳定乌龙茶的品质,采取科学的拼配加工持巧;②从乌龙茶的品种特性出发,开发乌龙茶的新产品;③生产茶叶“绿色食品”提高乌龙茶市场的竞争力;④发展茶叶深加工,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提高高山乌龙茶优质率的加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山乌龙茶区生态环境好,鲜叶品质优,无污染,市场销售好,提高初制技术和优质率是提高效益的关键.通过调查上杭县高山乌龙茶产区的生产与加工现状,分析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调查茶叶销售市场对品质要求,考察福建相关乌龙茶区的加工工艺,参考台式乌龙茶加工技术,在应用与试验的基础上,总结改进品质,提高优质率的加工技术.  相似文献   

3.
安溪铁观音堪称乌龙茶之极品。根据加工工艺的不同,铁观音可分为浓香型和清香型两种。由于清香型铁观音具有香气清高悠长,滋味醇厚鲜爽的优异品质,在国内外市场极为畅销,这不仅促使了安溪传统乌龙茶工艺的革新,而且在茶叶感官审评上,对清香型乌龙茶品质特征也应形成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1 闽南乌龙茶感官审评 闽南乌龙茶感官审评是一项技术性较高的工作.因产地、季节、气候条件、品种、加工方法和技术水平的不同,制成的茶叶品质千姿百态.评茶员需利用人体的嗅觉、味觉、触觉、视觉等感觉器官分辨分析判定茶叶品质的特征和优次.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为我国茶叶生产注入了生机与活动,促进了茶叶向优质高效发展。21世纪的到来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双边协议的签署,为我国的茶叶生产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此大环境下,作为我国独具特色的乌龙茶类其发展前景如何呢? 1、乌龙茶的优势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独具鲜明特色的乌龙茶,以其香高味醇和绿叶红镶边的品质受到消费者喜爱,乌龙茶的加工技术几乎为我国所特有(这使得外国生产商很难插足我国市场),国外没出口乌龙茶的国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茶类的结构发生了变化,乌龙茶产量上升较快;我国生产乌…  相似文献   

6.
乌龙茶的香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龙茶主产于我国福建、广东和台湾,属半发酵茶,具滋味浓醇爽口,茶香浓郁和叶底绿叶红镶边等独特的品质风格。滋味和香气是确定品质的基本因子。对乌龙茶而言,香气因子更是衡量乌龙茶品质优劣的重要指标,乌龙茶自然、幽雅、馥郁的花(果)香,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为了提高乌龙茶香气,本研究对八仙茶和岭头单枞的香气进行分析,力求揭示乌龙茶的香气特征,为选育和制作高香乌龙茶提供理论依据。 材料和方法: (一)材料:供试材料八仙茶是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栽培的八仙茶品种鲜叶为原料,按照乌龙茶加工工艺制作而成。乌…  相似文献   

7.
乌龙茶为我国六大茶类之一,具有滋味醇厚甘爽,香气浓郁,有天然花果香气和特殊的品种香韵之品质风格。2005年,全国乌龙茶产量约10万t,占全国茶叶总产量的11.49%,比2004年增长11.1%,成为仅次于绿茶的第二大茶类。乌龙茶市场的迅速发展主要得益于乌龙茶加工技术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8.
不同品种乌龙茶香气的特征及其与品质等级的相关性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引言 乌龙茶以其独特的风味畅销国内外,特别是在日本和东南亚地区,乌龙茶销量日益上升,一般的条形茶以及袋泡茶、罐装茶水都成为时髦的饮料。目前关于乌龙茶品质的化学本质、加工原理等的研究远比红、绿茶少。茶叶常规成份中,粗纤维与绿茶品质、茶黄素和茶红素与红茶品质已发现有较大关系,但这些成份及其他常规成份都还不能反映乌龙茶的品质。乌龙茶的特点是其内质,即香气和滋味比  相似文献   

9.
茶叶的生产与经营,品饮与鉴定,教学与科研及其日益繁荣的茶叶文化艺术活动无不与茶叶自身的品质休戚相关。品质的确定依赖于茶叶审评技术。因此,审评技术精当与否,审评结果之准误直接影响着茶业的方方面面,有必要不断提升而精熟。1现行乌龙茶香味品质审评技法及其利弊乌龙茶是重内质茶,在内质诸因子中,香气滋味又是重中之重,基本决定了乌龙茶的内质水准,同时也是乌龙茶审评技术的难中之难。现行乌龙茶香味品质审评较为普遍的方法主要是审评术语法及记分法两种。术语法以审评术语表示审评结果。这种方法能给人以比较具体和完整的品…  相似文献   

10.
清香型乌龙茶以其独特的品质在国内外茶叶市场异军突起,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其品质的形成除了得益于传统加工工艺的改革外,与茶树品种的选择及栽培管理技术的提高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丹桂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选育的乌龙茶新品种,该品种的选育与推广曾获得2000年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其优点为投产早、高产优质、种植成活高;制成乌龙茶品质优异,有特殊香味,滋味醇厚有甘韵,先后获得1995年福建省优质茶奖、1996年福建名茶奖、1997年第二届“中茶杯”全国乌龙茶评比一等奖及1999年国际名茶博览会金奖等。该品种易于加工,制优率高,深受茶农和消费者喜爱。为提高茶叶品质,增加茶农的经济收入,适应加快茶叶结构调整的步伐,近几年来,我所繁育丹桂品种苗木1000多万株,出圃率达80…  相似文献   

12.
利用粗老原料加工速红茶可降低成本,充分利用茶叶资源,然而,其品质普遍存在茶叶香味淡薄、风味不显等缺陷。本文就红茶风味形成的物质基础,加工过程的物质转换,粗老原料的成分状况进行了讨论,并针对上述品质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方法和思路,涉及风味成分的添加1乌龙茶原料和工艺的引入等。  相似文献   

13.
乌龙茶品种与品质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研究了乌龙茶品种对茶叶品质的影响。鲜叶中醇系香气总量的差异及内合物的差异,使所制的乌龙茶具有明显的乌龙茶品质特征。  相似文献   

14.
乌龙茶主销日本,近年,茶叶市场竞争激烈,个别日本客商为降低茶叶成本,将乌龙茶的加工拼配作业由日本转移至福州。为适应国际茶叶市场发展的需要,我们有必要对茶叶的加工拼配作进一步探讨。乌龙茶加工拼配包括以下几个工序:复火,筛分,风选,拣剔,切细,初匀,复匀,过磅,装箱等。一、生产线结构的选定生产线有立体结构和平面结构两种。前者优点:便于茶叶输送,减少碎茶率。后者优点:占用面积较小。结构的选择应依实际情况而定。二、复火工序复火除了使乌龙茶达到特定的火候要求外,对茶叶水分及微生物含量的控制极为重要。还能促…  相似文献   

15.
乌龙红碎茶香气组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碎茶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目前已发展成为世界茶叶生产和贸易最大宗的茶类,占世界茶叶贸易量的70%以上。我国红碎茶随着1964年转子机的研制成功,开始大量生产出口。我国出口的以云南大叶种鲜叶加工而成的红碎茶,浓强鲜突出,品质优良,国内外享有盛誉,但香气稍逊于印度、斯里兰卡高山红碎茶,总体品质受到制约,中高档茶不足40%,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弱。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提高我国红碎茶品质,扩大出口,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在总结红碎茶加工工艺的基础上,导入乌龙茶的部分加工工艺,  相似文献   

16.
乌龙茶加工工艺对香气成分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香气是决定茶叶品质的重要因素。由于受茶树品种、环境、加工过程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乌龙茶香型呈现丰富多变的特点。本文就乌龙茶加工工艺对香气成分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们饮茶理念不断成熟,茶叶消费的品种与类型也日益多样化,乌龙茶市场需求日益提升,为此,我国多个茶叶产区开始进行乌龙茶的试制和种植工作。但是,乌龙茶的制作加工工艺较为复杂,对技术的要求较高。由于未能寻找到科学合理的加工技术,特别是未能寻找到与品种相匹配的加工工艺,影响了乌龙茶制品的口感与效果。本文拟从乌龙茶的基本特性分析入手,结合乌龙茶加工的具体要求,从而分析乌龙茶加工工艺及适制品种。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摇青次数对闽南乌龙茶品质的影响,以同一片茶园,同一批次的铁观音鲜叶为原料,分别进行不同摇青次数处理(2次、3次、4次,5次),对照组的茶叶处理为目前生产中常见的摇青3次,然后按照乌龙茶传统加工工艺制得成品茶。按照国家标准,对各组样本茶叶的生化成分的差异进行检测分析,并对成品茶进行感官审评。综合结果表明:摇青4次的综合品质最优,适当的多次摇青能够提高茶叶的品质。  相似文献   

19.
做青是乌龙茶加工中的关键工序。为探明影响乌龙茶做青品质的主导因素和做青工艺的科学技术指标,福建省明溪县农业局茶叶站于1994年在明溪县城关茶场以毛蟹品种的鲜叶为原料,对乌龙茶加工的春、夏、暑、秋茶的做青工艺分别进行了试验,现将试验结果作一简要报道。 一、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清香型德化铁观音初制工艺技术要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华岩 《福建茶叶》2011,33(2):29-30
德化铁观音是产在德化县境内,用铁观音茶树的嫩梢制成的乌龙茶。近几年由于清香型铁观音在茶叶市场卖价高、销路好,特别适宜销区长期习惯喝绿茶的消费者。其品质特征:外形圆结重实,色泽翠绿油润,香气清高持久,滋味清醇鲜爽,汤色淡黄清沏,叶底黄绿软亮。其加工工艺主要是按闽南乌龙茶制法,参照台式乌龙茶演变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