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阿魏酸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效果。方法:将96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平均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以阿魏酸钠治疗,对照组以低分子右旋糖酐+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对比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近期疗效比较,基本痊愈率与显效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阿魏酸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眩晕宁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就诊于医院门诊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3例,给予法舒地尔联合眩晕宁片治疗;对照组60例,给予法舒地尔联合复方丹参片治疗。两周后观察临床疗效和血流速度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5%(57/63例),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40/60例),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流速度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眩晕宁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优于复方丹参片,它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3.
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急症,治疗方法虽很多,但用活脑灵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报道不多,本文是用活脑灵与低分子右旋糖酐作对比疗效观察,现报道如下。1 病例与方法1.1 病例 本组70例为我院患者,均符合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诊断标准。来诊时突出表现旋转性眩晕、飘浮感、站立不稳、恶心呕吐或伴眼花、黑朦症状。70例中有64例患者作脑血流图检查提示椎基底动脉硬化、血流异常,48例作颈椎X线照片检查示有颈椎骨质增生,10例作头颅CT检查提示有轻度脑萎缩。70例随机分为两组:(1)活脑…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倍他司汀与复方丹参联合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疗效。方法: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5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30)及对照组(n=25):治疗组予盐酸倍他啶氯化钠注射液250mL(含倍他司汀20mg)联合复方丹参16mL(加入10%葡萄糖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7d。对照组予维脑路通400mg加入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7d。全部病例治疗前后均作经颅多普勒检查。结果:治疗标准按痊愈、好转、无效划分,治疗组分别为25、4、1例,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分别为9、13、3例,总有效率为88.0%(P<0.01)。结论,倍他司汀与复方丹参联合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效果优于低分子右旋糖酐联合维脑路通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老年人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192例TC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人椎基底动脉缺血(VBI)性眩晕的颅内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特点及经颅多谱勒超声(TCD)对其的诊断价值。方法:对老年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192例的TCD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TCD检出结果异常156例(81.2%),主要为椎基底动脉(VBA)血流异常(128例)。结论:老年人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颅内血流动力学发生明显改变,特别是VBA系血流改变明显,采用TCD检测此病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对痰浊上扰型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对内皮素-1和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方法 90例痰浊上扰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给予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监测两组偏头痛患者治疗前后头痛发作频次、头痛持续时间、疼痛程度及内皮素-1和一氧化氮水平,疗程6周后统计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内皮素-1水平均较前有所下降(P<0.05),一氧化氮水平均较前有所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内皮素-1及一氧化氮水平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 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辨证治疗痰浊上扰型偏头痛治疗有效,可能通过影响内皮素-1和一氧化氮水平起作用。  相似文献   

7.
胡洪斌 《长江大学学报》2007,4(4):379-379,388
目的:探讨CT在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vertebrobasilar dolichectasia,VBD)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0年4月~2007年5月间有完整资料的VBD患者30例,Smoker测量基底动脉(basilarartery,BA)并计分。结果:依据Smoker标准,30例中,基底动脉高度评分≥2分者20例,位置计分≥2分者18例;BA直径4.5~10mm;上端断面呈圆形者22例,呈条形者8例;密度均匀者28例,边缘斑状钙化2例。结论:CT是诊断VBD较直观、筒捷、经济、安全的无创方法。  相似文献   

8.
笔者采用半夏泻正汤治疗胃炎40例,经临床观察有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共观察病例80例,其中男性52例,女性28例。年龄24~58岁,平均年龄43岁。病程最长者为6年,最短者为10个月。所有病例均经电子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胃炎,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58例,慢性萎缩性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苓桂术甘汤加味治疗脾阳不足、痰饮内停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脾阳不足、痰饮内停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患者服用苓桂术甘汤加味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前列地尔静滴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眩晕症状评分、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情况、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药物的疗效。结果 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眩晕症状评分及血清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降低较对照组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收缩期末、舒张期末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患者较对照组升高显著(P<0.05);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5.0%)高于对照组(80.0%)(P<0.05)。结论 苓桂术甘汤加味治疗脾阳不足、痰饮内停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疗效较好,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眩晕症状,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耳穴压豆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莒县中医医院脑病科12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用中西联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耳穴压豆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脑动脉血流指标[左大脑后动脉(LPCA)、右大脑后动脉(RPCA)、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血流速度]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8.33%显著高于对照组83.33%(P<0.01);治疗后两组LPCA、RPCA、LVA、RVA、BA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LPCA、RPCA、LVA、RV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耳穴压豆配合中西药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可显著提高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其机制与进一步改善患者脑动脉血流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颈椎病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10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1例。治疗组针刺以颈 椎病穴为主穴,对照组针刺以颈夹脊穴为主穴;两组针刺得气后,均辨证取穴, 接电针仪,中等刺激强度,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均治疗2个疗程后,采用头 晕症状评分量表和经颅多普勒(TCD)检查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 情况及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愈显率为85%,显 著高于对照组50%(P<0.05);眩晕证候积分减少率,血流速度改变率,两组治疗 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颈椎病穴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改善血流速度,提高临床愈显率方面较颈夹脊穴组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自拟平肝汤配合穴位贴敷治疗肝阳上亢型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86例肝阳上亢型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除维持原基础病治疗之外,治疗组予自拟平肝汤配合穴位贴敷,对照组予倍他司汀口服.比较两组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在治疗后下降,以治疗组更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经颈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固定植骨融合技术治疗寰枢椎失稳的疗效。方法应用经颈椎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固定、植骨融合治疗18例寰枢椎不稳患者,术中在C臂辅助下行C1、C 2椎弓根置钉,复位固定,磨钻准备植骨床,取自体髂骨行椎板间植骨,术后颈托固定3个月。结果 18例72枚螺钉成功置入,复位满意,术中未发生椎动脉和脊髓损伤。患者获12-24个月定期随访,螺钉位置良好,钉棒无松动、断裂,术后12-18个月均获植骨融合。术前JOA评分(8.6±2.8)分;术后12个月JOA评分为(15.8±3.5)分,明显高于术前(P〈0.01),JOA评分改善率为76%-92%。结论经颈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固定植骨融合技术具有直视下置钉、短节段固定、固定牢靠、植骨融合率高等特点,有利于稳定寰枢关节、恢复脊髓功能和早期投入正常生活,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寰枢椎失稳的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