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川中丘陵区紫色土坡耕地土壤侵蚀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通过径流小区定位观测,研究了川中丘陵区坡耕地土壤侵蚀特征。结果表明,坡面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年际间存在差异;随着坡度的增加,坡面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呈增加的趋势。多元回归分析表明,降雨量与坡面径流深、土壤侵蚀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而降雨强度、降雨历时与土壤侵蚀量分别存在着显著的幂函数和二次函数关系。主成分分析表明,降雨量和降雨强度为坡耕地主要的土壤侵蚀因子,降雨历时对土壤侵蚀的贡献率随坡度的增加逐渐加强。  相似文献   

2.
研究人工模拟降雨对坡耕地土壤侵蚀特征的影响,旨为北方土石山区坡改梯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以北方土石山区典型砂质壤土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的方法,在室内模拟不同坡度(10°、15°、20°和25°)、不同降雨强度(40、90、120和180 mm/h)下的坡面产流和产沙过程,研究不同坡度和降雨强度对坡面土壤侵蚀过程的调控机制。结果表明:(1)坡面开始产流所需的时间不受坡度的影响,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大,坡面产流所需的时间明显缩短;(2)在降雨强度一定的条件下,随着坡度的增大,坡面产沙量逐渐增加,本试验坡面最高产沙量的临界坡度约为22°;(3)产流量随坡度变化并非单调的递增或递减趋势,而是随着坡面由缓变陡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4)在降雨量相等的前提下,大降雨强度能够带来较大的单位时间产流量,但并不能保证总产流量也最大;在其他条件一致时,坡面侵蚀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大而增加。在降雨强度一定的条件下,坡面产沙量存在临界坡度,不同土质、不同降雨强度下的临界坡度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以汾河上游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坡地为研究对象,对2013年(5-10月)年内降雨、产流和产沙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阳坡小流域2013年降雨年内分布和汛期降雨量明显异于多年平均降雨量;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坡地产流量和产沙量差异较为明显。人工构建的植被小区(1~6号)产流产沙量显著低于坡耕地(7~8号)和裸坡面小区(10号);增加地表覆盖有助于减轻水土流失;少数几次较大雨强降雨对产流产沙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
利用野外模拟降雨实验,分析了不同坡度(3°,5°,7°,9°,12°,15°)、不同降雨强度(70,100,120mm/h)条件下,黑土坡地产流和产沙特性随坡度和降雨强度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降雨强度小,产流时间长且坡度对产流时间影响小。降雨强度大,产流时间短且坡度对产流时间的影响明显;在坡度较小的条件下,降雨强度对坡面径流量的影响较小,较大坡度条件下,降雨强度对坡面径流量的影响较大;在同一降雨强度下随坡度的增加,侵蚀产沙率基本呈现增大的趋势;坡度对侵蚀产沙率的影响程度与降雨强度有一定关系;在12°~15°之间存在本试验条件下的临界坡度,超过临界坡度12°后侵蚀产沙率和总产沙量都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5.
以哈尔滨市宾县东山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流域土壤侵蚀进行估算,并分析其在坡度、高程、坡向地貌因子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东山沟小流域土壤侵蚀以轻度侵蚀为主,且流域年均土壤侵蚀速率呈现上游最大,中游次之,下游最小的特征;研究流域轻度侵蚀主要分布在坡度为1.5°8°的地区,中度侵蚀主要分布在坡度为8°8°的地区,中度侵蚀主要分布在坡度为8°15°的地区,强度侵蚀主要分布在坡度大于15°的地区;各坡向土壤侵蚀均以轻Ι型侵蚀为主;16015°的地区,强度侵蚀主要分布在坡度大于15°的地区;各坡向土壤侵蚀均以轻Ι型侵蚀为主;160170 m和210170 m和210220 m高程上主要是微度侵蚀,170220 m高程上主要是微度侵蚀,170180、180180、180190和190190和190200 m主要是轻Ι型侵蚀;土壤侵蚀综合指数随着坡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高程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少,最大值分布在高程为190200 m主要是轻Ι型侵蚀;土壤侵蚀综合指数随着坡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高程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少,最大值分布在高程为190200 m的地区。  相似文献   

6.
以哈尔滨市宾县东山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流域土壤侵蚀进行估算,并分析其在坡度、高程、坡向地貌因子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东山沟小流域土壤侵蚀以轻度侵蚀为主,且流域年均土壤侵蚀速率呈现上游最大,中游次之,下游最小的特征;研究流域轻度侵蚀主要分布在坡度为1.5°~8°的地区,中度侵蚀主要分布在坡度为8°~15°的地区,强度侵蚀主要分布在坡度大于15°的地区;各坡向土壤侵蚀均以轻Ι型侵蚀为主;160~170 m和210~220 m高程上主要是微度侵蚀,170~180、180~190和190~200 m主要是轻Ι型侵蚀;土壤侵蚀综合指数随着坡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高程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少,最大值分布在高程为190~200 m的地区。  相似文献   

7.
为了给贵州喀斯特山区降雨资源化、抗御季节性干旱等生态问题的解决提供科学依据,于2001年6月-2003年7月在贵州省修文县设置了3个不同坡度(6.5°,9.5°,16°)和3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玉-麦、菜-菜和裸地)的径流观测试验,采集地表径流量,研究了作物种植对降雨资源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坡地黄壤径流系数大,径流与产流降雨量间呈Rs=-a+bp2+dp3的数量关系;坡地黄壤降雨资源量与产流降雨间呈Pe=a+bP+cP2-dP3的数量关系.作物种植减弱了地表径流,增加了坡地对降雨的入渗与截留量,具有降低单次径流差异、稳定径流变异的作用,提高了降雨资源化水平.  相似文献   

8.
阳坡小流域裸坡地产流产沙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汾河上游阳坡小流域裸坡地径流小区为研究对象,进行天然降雨条件下裸露坡地的产流产沙研究。结果表明,阳坡小流域2013年降雨年内分布和年际变化明显异于多年平均;2013年内17次侵蚀性降雨产生的累积径流量与累积降雨量、累积产沙量之间相关性较强,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53 4,0.925 9;同时分析表明,年内少数几次雨强较大的侵蚀性降雨对坡地产流量和产沙量贡献率较大。  相似文献   

9.
通过赣北典型的第四纪红壤坡地16个小区资料的分析,得出土壤侵蚀量(A)与降雨量(P)、降雨强度(I)以及两者乘积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拟合曲线的最优回归方程均为幂函数方程。其中降雨量、降雨强度两者的乘积与土壤侵蚀量之间的相关性更为显著。在第四纪红壤坡地,幂函数方程:A=b0(PI)b1可以很好地揭示降雨因子与土壤侵蚀之间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10.
基于GIS的东苕溪典型小流域土壤侵蚀风险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GIS信息平台,采用土壤流失评估模型(USLE)对东苕溪典型小流域的土壤侵蚀强度进行估算评价,识别了土壤流失关键源区。结果表明:东苕溪典型小流域土壤侵蚀量在时间上与降雨量有较好的相关性(r=0.730,P<0.05),侵蚀方式以水力侵蚀为主;年均土壤侵蚀模数为2347t·km-2,属轻度强度侵蚀,土壤侵蚀强度呈现南北两端高,中部地区低的趋势;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侵蚀强度差异显著,年均侵蚀模数城镇用地>农村生活用地>耕地>林地>园地;中度及强度侵蚀区主要发生在陡坡带及7°~12°的耕地,极强度及剧烈侵蚀区主要集中在坡度大于12°的耕地、城镇用地及农村用地。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天然径流小区的观测试验,研究了坡度、坡长与水土流失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试验区径流冲刷量、养分流失量、农作物产量与坡度和坡长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同时对该地区水土流失的成因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并提出了一系列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以便为当地的水土流失整治工作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郭尧邦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6):90-92,133
采用随机区组调查法对寿宁县3年生苦楝与不同坡向、坡位的生长量关系进行研究,通过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坡向、与坡位的生长量存在极显著差异,阳坡能显著促进苦楝生长,苦楝造林最好选择阳坡下部山地、农地。  相似文献   

13.
采取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坡向和坡位对纳板河自然保护区季风常绿阔叶林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为微酸性、酸性;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钾质量分数较高,全磷质量分数相对偏低;土壤有机质和全氮质量分数在各土层(表层、中层、底层)间存在显著差异,而土壤pH值和全磷质量分数只在阳坡的各土层间表现出显著差异;坡向主要影响土壤pH值和土壤全钾质量分数;坡位主要影响土壤有机质和全氮质量分数,且其对土壤养分质量分数的影响程度在不同土层表现不同;坡向和坡位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土壤的pH值,而其对其他土壤指标影响不显著;不同土层土壤有机质与全氮、全磷均表现为显著正相关关系。从而为森林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为了定量化分析在不同坡度条件下植被根系对边坡稳定性的贡献,采用不固结不排水三轴压缩试验测定研究区不含根土体及2种灌木植物根-土复合体的抗剪强度参数,应用极限平衡法分析不同坡度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通过算例分析,发现当坡度在25°以下时,有根系边坡的稳定系数比素土边坡的稳定系数增大1倍以上;当坡度在25°~50°之间时,种植灌木四翅滨藜的边坡稳定性较种植柠条锦鸡儿边坡平均增加38%,其中四翅滨藜可提高边坡稳定系数1.38~0.80,柠条锦鸡儿提高边坡稳定系数在1.03~0.56之间,植物根系对边坡土体发挥着重要的加筋和锚固作用;当边坡坡度超过55°时,2种灌木植物根系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揭示不同坡型坡面不同空间部位表层土壤发生侵蚀、搬运、堆积作用的差异。[方法]对六苟小流域烧荒林地不同坡型的坡面表层土壤进行降雨前后机械组成分布及变化特征研究。[结果]烧荒林地坡面表层土壤机械组成各粒径组分含量在坡面不同空间部位分布不一致。降雨前后坡面表层土壤机械组成的变化特征,可以指示降雨作用下,不同坡型坡面表层土壤在坡面不同空间部位的侵蚀——堆积作用。[结论]对于不同坡型条件下的坡面表层土壤侵蚀,还需要做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马建刚  胡海波  刘艳琴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316-19317,19323
对海堤边坡水分、盐分以及大气等立地因子的综合研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海堤边坡土壤属于中度到强度盐渍化土,土壤含水率季节变化大,表层土壤脱盐明显,边坡土壤盐渍化程度低于海堤内侧青坎土壤,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滨海盐渍土,其中海雾、海风也是海堤立地条件中非常重要的因子。  相似文献   

17.
张玉清  宓永宁  王鑫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9854-9855
护坡是保证堤防安全的重要基础工程。在分析传统护坡存在整体性差、冻胀易损坏等缺点的基础上,结合沈阳市鸟岛公园护坡工程方案优选为例,选用了新式护坡模式——铰接式混凝土砌块护坡系统;介绍了该护坡的生产工艺和施工工艺,实践表明,其具有整体性好、施工效率高和经济效益显著等优点,因此该护坡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8.
关于边坡植被恢复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加真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5):935-936,938
论述了边坡植被恢复理论及生态学应用原理,分析了目前边坡植被恢复中存在的误区,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植被护坡技术愈来愈多地应用于边坡治理,不仅降低了工程成本,达到了固土护坡的作用,而且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美化环境,使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介绍了植被护坡的发展,分析了植被在护坡中的作用,论述了植被护坡工程技术体系、设计框架及景观设计。  相似文献   

20.
坡地退化生态系统恢复工程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阐述了生态系统恢复的理论基础,总结了近年来坡地生态系统恢复技术的进展及其在相关应用中的实践经验。从生态模式设计、垂直设计和生态工程设计3个阶段对坡地生态系统恢复工程技术进行了详细地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