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学专业是农业院校的传统专业。建国以来,全国各农林院校培养了大批农学专业专门人才,在农业建设中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党的十四大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由传统的小农经济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化,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化促进了农业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同时也对农林院校的传统老专业产生巨大的冲击力。目前,农林专科的农学专业面临着招生、分配难的困境。据1995年  相似文献   

2.
农学类传统专业的改造、整合、提升是高等农业教育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人才需求和自身学科发展的必然,要以现代生物技术和信息科学为中心,全面改造和提升传统农学学科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探索改造、整合和提升传统专业的最佳途径和模式。  相似文献   

3.
“天时、地利、人和统一”的观点是我国古代农学思想的核心。精耕细作是几千年来在我国自然和生产条件下培育起来的优良农艺传统。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的今天,应当继承祖国古代的农学遗产,发扬传统农业的长处,使之科学化、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正>由青岛农业大学农学专业74届校友、我国著名玉米遗传育种和栽培专家李登海创办的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向母校捐赠100万元,在农学与植物保护学院设立"登海种业奖学金",鼓励农学专业同学勤奋学习、锐意进取,为国家农业科技发展做贡献。  相似文献   

5.
对农学专业改革中一些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农学专业改革中一些问题的思考王松山王宝安顾铭洪(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扬州225009)农学专业是个传统的专业,全国高等农业院校几乎都设有这一专业,几十年来该专业为我国农业战线培养了成千上万的专业人才,对我国的农业科研和农业生产,特别对粮、棉、油几种主...  相似文献   

6.
湖南农业大学专家名录——向远鸿向远鸿,1939年9月生于湖面省桑植县,土家族,中共党员.1956年2月参加工作,1957年10月调入湖南省立安江农校农作专业学习,1960年9月由湖南省农业历保送入湖南农学院农学专业学习,1964年8月毕业留校任教至今...  相似文献   

7.
建立农业高新技术传递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前我国的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需要建立一种配套的新型农业科技的传递机制,以便促使高新技术向现实农业生产力转化。本文阐述了建立农业高新技术传递机制的构想,为我国农业科技转化为现实农业生产力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我国高等农业院校传统农学专业改革模式探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我国传统农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对农业高等院校调查的基础上,对我国传统农学专业改造和改革模式进行了综合概括。  相似文献   

9.
本分析了广东省农业发展及毕业生就业趋势对农学专业教育的新要求,提出了要与时俱进,将传统单一的培养农作物栽培人才的农学专业“专才”教育,改造整合提升为培养“种、养、加工相结合,农、工、商、管一体化”的“现代大农学专业”“通才”教育的教学改革举措。  相似文献   

10.
农业高职院校农学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学专业是农业高职院校的传统专业,为了使农学专业不断获得新的生机和活力,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农学专业通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树立“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理念,形成了自身的专业特色、课程体系特色、教学特色和人才培养特色,从而使农学专业得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传统农学必然要向以科学实验武装的现代农学方向发展。而就一个国家,一片地域来说,或者由本身引发,或者自它方传入,在不同的年代和条件下,先后把传统农学推展到实验农学阶段。在我国科学史、农学史的研究探讨上,虽不断有文章涉及到传统农学向现代农学转化的问题,但就实验农学在我国的早期出现和发展方面,论述尚甚稀少。在这方面,给予清代光绪年间编印的《农学丛书》以一定的注意,是颇有意义的。因为其中既有近代外国的农学译著,又有中国传统农书,它可否作为我国传统农学和实验农学重要交汇的体现呢?  相似文献   

12.
随着农业的不断发展,农学的专业教育也在发展,而对于农学专业人才的培养也提高了要求。传统的农学专业主要培养农作物栽培人才,为了适应农业的发展要求,将传统的人才培养提升为面向"三农"的人才培养,即是"种、养和加工相结合,农、工、商、管一体化"应用型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3.
一、农学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存在的主要弊端农学专业是农业院校的传统专业 ,在我校已有几十年的办学历史 ,为河南乃至全国的农业发展输送农业技术人才作出了重大贡献。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经济与科技的迅速发展 ,我国农村产业结构正在发生新的变化 ,主要表现为农村第二、第三产业迅速崛起 ,种、养、加联合 ,产供销一条龙 ,贸工农一体化。农业产业化已成为21世纪中国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农业和农业科技的这种发展趋势 ,要求农业院校尽快树立起新农业、大农业和产业化的观念 ,转变人才培养观念 ,改变人才培养模式 ,以担负起培养适…  相似文献   

14.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在传统农业向科技农业转变中起着巨大作用,如果农技推广体系不健全、不完善,就直接影响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进程,制约着农业经济的高速发展。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存在的队伍不稳、体制不顺、推广人员业务素质偏低、经费不足等问题作了分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15.
农学专业是高等农业院校的最重要的本科专业之一。为了适应现代农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我们依托学科的优势,对传统农学专业进行深度改革,在保留大农学专业的前提下,设立不同的方向,包括农业生物技术方向、农业信息技术方向和农产品标准化与贸易方向,制定并实施相对独立的培养方案,同时进行其他配套的改革,以培养具有良好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标准化和贸易知识的农业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16.
目前,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流通体制发生了大的变化,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向总量基本平衡和区域性,结构性相对过剩方面转变,农业生产开始由产量型向质量效益性转化,生产方式由传统农业为主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经营方式由单纯的原料型生产向产、加、销一体化转变,农业的增长和农民增收将越来越依赖于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农技技术推广体系作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主要桥梁和提高农民素质和基本力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现存的农技推广体系仍沿袭计划经济体系下的模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为适应我院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的新形势,对传统农学专业的改革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磋商与研讨,认为课程体系改革是专业教改的切入点,是基本要素改革的重头戏。面对重视抓好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基本国策及即将来临的新的农业科技革命,传统的农学专业应抓住难得的机遇,在改革中求生存、求发展。为尽快实现向复合型人才方向转移的培养目标,专业课应采取相应的调整、改造、强化、提高的对策。调整、改造《育种学》,重点开好《种子学》;重点改造、提高《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统一编排《作物高产理论与技术》;强化《植物营养与施肥》及植物保护学科群,并定位为农学专业的重要专业课。  相似文献   

18.
珠江三角洲现代农业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家庭联产承包制以来,珠江三角洲对农业生产体制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经历了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两田制、社区股份合作社等一系列的制度创新,基本实现了农地连片规模经营,并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初步实现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方式,珠三角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农业体制实行进一步组织创新;包括从社区农业合作社分离出与其经济目标混合在一起的社会目标,农业微观组织由农户向家庭农场企业法人形式演进,农业社会服务体系向专业合作社、社区工业化及城乡一体化发展等等。  相似文献   

19.
姚建民     
《山西农业科学》2009,37(2):F0003-F0003
姚建民 男,1956年出生于山西省清徐县,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综合考察研究所研究员。1982年毕业于山西农业大学农学专业,农学学士,理学硕士,曾在加拿大作访问学者。  相似文献   

20.
我国当前农业推广体制存在的弊端及改革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行农业推广体系在农业技术推广、普及、应用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促进了我国农业的长足发展,这仅从科技进步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由70年代的27%提高到40%左右不难看出.然而,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原有的农业推广体制弊端日益暴露,严重影响农业科技成果潜在生产力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因此,改革当前农业推广体制已迫在眉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