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荒漠化作为1个全球性的重大环境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本文以研究区1989年、2000年和2005年的TM影像作为基本数据源,在野外实地考察建立荒漠化遥感解译标志的基础上,通过人机交互判读提取土地荒漠化信息,建立土地荒漠化空间数据库.结果表明,研究期内研究区荒漠化形势十分严峻并呈逐渐恶化态势,平均荒漠化率近80%,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和盐渍化面积比大致为65∶10∶5.风蚀荒漠化以轻度和中度为主,水蚀荒漠化以中度和重度为主,盐渍化以极重度为主.20世纪80年代末荒漠化程度最轻,2005年最重.监测期内,研究区荒漠化面积年平均增长率为0.35%.其中,风蚀荒漠化和盐渍化均呈增加趋势,水蚀荒漠化呈减少趋势,年均变化率分别为0.36%、0.97%和-0.06%.未荒漠化和荒漠化土地之间、不同程度荒漠化土地之间转化比较普遍,导致荒漠化程度不断加重.荒漠化程度由1989年的0.308升高为2005年的0.324;以极重度荒漠化面积计,年均荒漠化变化速率为0.103%,年均扩展面积2 088.62hm2.  相似文献   

2.
以TM影像为数据基础,以大庆、安达等8个县为例进行对比,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分析黑龙江省西部地区草场荒漠化在1996~2007年间的变化趋势。研究发现1996~2007年间,黑龙江省西部草场荒漠化面积有所增加,荒漠化程度日趋严重。研究表明:以卫星影像为基础使用遥感技术对荒漠化程度进行研究的方法,相比传统方法更加迅速、直观,对指定区域进行动态监测,优势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3.
取1986、1996和2001年3个时期覆盖近代黄河三角洲的TM影像为数据源,结合1980年地形图,经监督、非监督分类及人工目视解译,获得研究区各时相土地覆被类型图.运用地形图和TM影像人工目视解译勾画3个时期居民点图,通过3个时期的居民点分布图向外等距离扩展形成辐射状梯度圈,并以此剪裁相应时相的土地覆被类型图,形成不同距离辐射梯度土地覆被类型图,计算各土地覆被类型图的景观指数,分析研究区15年间土地覆被动态过程、居民点动态过程以及居民点变化对景观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居民点建成区面积的增大,其对周围地区影响的范围亦不断增大.  相似文献   

4.
以宁夏盐池县1989、1995、1999、2003、2006和2009年6期TM影像为基础,运用GIS方法提取各年土地利用数据,分析盐池县土地利用动态变化;采用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测算方法,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结果表明,1989-2009年间盐池县土地利用变化显著,林地和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加,草地面积先减少后增加,耕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先增加后减少,水域面积小幅波动变化;研究期内盐池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呈增加趋势,林地面积的增加起到主导作用;盐池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构成中,草地居于主导地位,贡献率在49.8%-60.4%之间,林地的贡献比例持续增加,致使盐池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构格局发生良性转变;各土地利用类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敏感性指数都小于1,表明盐池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系数缺乏弹性,研究结果可信。  相似文献   

5.
基于5期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数据,借助ENVI和FRAGSTATS软件分别对遥感影像进行处理及景观格局指数的计算,探究福建省重点生态公益林区顺昌县1995—2015年20年间的景观格局变化.结果表明:2000年顺昌县开发强度最大,景观最为破碎;2010年景观连通性最好.LSP指数整体呈"M"型曲线变化,2000年和2010年斑块类型最为复杂.1995—2015年间,顺昌县CONTAG指数呈"√"型曲线变化趋势,景观中斑块类型的聚集程度在2015年达到最大值.从SHDI指数上看,1995—2000年间,顺昌县景观系统的结构最为复杂;2000年后,该县景观结构逐渐变得简单.  相似文献   

6.
以达茂旗1990、2000、2008年TM影像作为基本信息源,经合成、增强、几何纠正、镶嵌,并结合野外考察进行人机交换判读获取土地荒漠化数据,建立数据库。结果显示,在研究期内研究区荒漠化土地总面积变化不明显,1990、2000、2008年土地荒漠化总面积分别为155.37万、155.50万、155.40万hm2;但荒漠化总的趋势仍为加强。在3种荒漠化类型中,以风蚀荒漠化占主导,面积最大,占荒漠化总面积的92.66%,恶化程度最强。气候干旱、风大、沙土广布等自然因素是土地荒漠化的潜在条件,人类经济活动起到了促进作用。荒漠化致使土地生产力下降明显,严重制约了当地的农牧业生产。为了控制土地荒漠化,提出了退化土地生态恢复重建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7.
以内蒙古库布齐沙漠东北部的农牧交错区为研究区,采用1987、1995和2003年的TM影像为数据源,在3S技术的支持下分析了各时期农田景观格局特征及1987-1995、1995-2003两个时间段内的农田与其它景观类型之间的相互转移过程.结果表明:1987~2003年间,农田面积增加,斑块数量减少.斑块形状规则,分布趋向于均匀,并由分散状态向集中状态发展;农田主要是与草甸、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和居民地等类型之间进行转化.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安徽省萧县1990年、2000年和2010年的三景Landsat TM遥感影像进行分析,结合研究区基本概况研究萧县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根据研究目标,确定主要研究内容为:利用ENVI 4.7遥感软件对萧县不同时期的TM影像进行对比分析,解译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情况等遥感信息,分析并计算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数据,将土地利用分为耕地、植被、水体、建设用地、未利用土地等五种类型。采用最大似然法分别对萧县1990年、2000年和2010年的三景Landsat TM遥感影像进行分类,然后进行对比分析,获取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空间数据。在此基础上,利用数学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动态分析。  相似文献   

9.
以1991年和2010年2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应用3S软件对遥感图像进行解译,获得海口市东郊(海岸带)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信息,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内在驱动力分析。结果表明:(1)1991~2010年间,建设用地是研究区土地首要转移类型,主要来源于耕地和林地。(2)1991~2010年间,耕地减少量最大,为研究区其他土地主要增量来源,主要转移为建设用地和林地。(3)1991~2010年间,园地、林地和耕地互转频繁。这表明农民对市场的把握度较低,土地流转一直处于被动状态。(4)研究区城市化进程是影响农用地向非农用地转化的最主要的驱动因素,此外,环境生态保护政策、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和比较利益规律等是推动研究区其他土地类型动态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0.
荒漠化被公认为全球最主要的环境问题之一,对荒漠化动态变化及其成因的研究可以为荒漠化治理提供科学的依据。本文以陕北长城沿线7县市1986年、1993年、2003年和2012年4个年份的landset影像为数据基础,借助GIS技术对26年来荒漠化时空变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6年来陕北长城沿线荒漠化土地面积增加了87 580 hm2,但荒漠化程度明显降低,荒漠化斑块数量和破碎化指数呈现持续增加的趋势,从1986~2012年,荒漠化土地景观质心整体上向西南方向偏移了约27km,对西南部黄土丘陵区构成一定的威胁。研究区荒漠化动态变化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干暖化的气候趋势及日益剧烈的人为活动特别是工业生产加重荒漠化的发展,而"三北防护林"和"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是研究区荒漠化程度有所减缓的主因。政府在今后的荒漠化防治过程中应发挥更大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食肉质果鸟类笼养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11种食肉质果鸟类的喜食性、食量、取食行为等笼养观察。鸟类通常是几种食物交是食。食果肉鸟类食果后20-30min排粪,食虫后需30-40min开始排粪;松鸦食肉质果常是(灰喜鹊有时是)啄食果肉后,种子丢弃而入口;两类鸟同笼饲养时,食种子鸟食食果肉鸟粪中的种子,而食果肉鸟能吃被食种子鸟啄去了种子剩下的果肉;文中还讨论了食量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3.
纳豆激酶溶血栓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通过纳豆激酶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实验、纳豆激酶体内血栓溶解实验对纳豆激酶的溶栓作用做了较全面的研究。对纤维蛋白溶解活性研究结果显示:高、中、低剂量的纳豆激酶均能显著地降低血浆优球蛋白的溶解时间、显著地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含量、显著地增加纤维蛋白裂解产物的含量,表明纳豆激酶具有较强的纤维蛋白溶解性,且同等剂量的纳豆激酶和尿激酶相比,前者的纤溶性大于后者;体内血栓溶解的实验结果显示:纳豆激酶可明显地延长血栓形成时间、显著减少股动脉的长度及湿重并明显提高血栓的再通率、显著减少肺内血栓的形成,表明纳豆激酶具有较强的体内溶栓作用,且同等剂量的纳豆激酶和尿激酶相比,前者的溶栓作用高于后者。显示了纳豆激酶具有强大的溶栓作用,且起效快、药效长,有望成为一代溶栓药物。  相似文献   

14.
应用光镜和电镜对几种附红细胞体显微和超微结构观察显示:附红细胞体属典型原核生物,多数为环形、球形、卵圆形、杆状等多形态生物体,直径为0.2~2.6μm,大小不等,常在红细胞表面或血浆中单个或成团寄生。该病原无细胞壁、由单层界膜包裹着,无明显细胞器和细胞核。部分附红细胞体尚见有一至数根细长的细丝结构。附红细胞体通过这些细丝连接到红细胞膜上,使红细胞膜产生小而深的凹陷,导致红细胞结构和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详述了不同采摘方法对茶叶产量和效益的影响、对类似地区发展茶叶生产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氮肥对草坪的影响(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氮肥在草坪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是影响草坪的地上部表观质量、地下部根系发育、草坪的抗逆性及种子生产能力等方面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草坪的氮肥营养,有利于提高草坪质量、研制开发适宜的草坪专用肥料,从而弥补我国相关领域的不足,推动我国草坪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集流措施有效提高降水的深层入渗,阻止土壤水分的蒸发,改善林地的水分条件,提高梭梭对降水的有效利用率。研究表明:单株集流面积越大,降水在汇集区土壤中的入渗深度越大;土壤中的粘土层和结皮层拦蓄大量降水,阻止降水的深层入渗。不同集流场地,水分在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上的变化均有显著差异,影响强度和范围随集流面积的增加而增强。深层粘土层保持较高的含水率,变化幅度较大,与集流面积之间存在有一定的关系。退化梭梭林地单株梭梭地上生物量为增长型,地下生物量为消长型。集流面积越大,地上生物量增长差异越显著;年降雨量越大,地上生物量差异越显著;而地下生物量无明显差异,与集流面积、年降雨量之间的相关性不明显。集流面积为9m2梭梭恢复生长较为显著,其冠幅生长和高生长差异显著,生物量年度变量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以晒干后的醋糟作主料,通过添加高梁壳等辅料,配成五种不同的培养料配方栽培平菇,并对五种配方对平菇菌丝体的生长速度和生物学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醋糟可以栽培平菇。五个配方中,以主料含55%的醋糟添加20%的高梁壳和74.5%的醋糟产量较高,其前三潮菇的生物学效率在83.3~86.7%之间;55%的醋糟添加20%的玉米芯粉生物学效率最低,为66.7%;本试验还表明,主料中只用醋糟,不添加玉米芯粉、高梁壳和大田秸杆粉是完全可以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提出了用材林培育的经济效益评价原则,确定了投资效果的计算式.同时,对当前影响林业投入的资金因素和利益分配问题也阐述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20.
该文认为,中央财政对农业科技工作非常重视,"十一五"以来财政科技投入数量实现跨越式增长,支持的重点和内容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文章提出做好财政科技经费管理工作的措施:一要建立良好的工作、学习、管理和服务机制;二要珍惜、节约使用经费,合理配置资源;三要加强管理,严格按制度规定办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