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稻秸进行表面化学处理后,施加异氰酸酯和脲醛树脂胶,并在拌胶过程中添加阻燃剂,探索压制的稻秸人造板力学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中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确定胶黏剂和阻燃剂的最佳加入量,并按国家标准对板材进行物理力学性能测试,发现:稻秸人造板的内结合强度、弹性模量、静曲强度都超过了国家标准;2 h吸水厚度膨胀率略低,但也基本上达到国家标准;板材阻燃性能提高,但是阻燃剂的添加对稻秸人造板的力学性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
二氧化碳气保护焊丝化学镀铜新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立足于解决国内各厂家HO8Mn2Si二氧化碳气体保护镀铜焊丝产品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如镀铜层易锈蚀、脱落、保存期短等缺陷,着重研究了化学镀铜液的配方及生产工艺流程和条件。采取两次镀、两次拉拔抛光新工艺,工艺简单,镀层均匀,结合力强,抗蚀性能好。文中提供了碱性镀铜液配方和酸性镀铜液配方,原料易得,适应范围广,容易操作。所得的结果对二氧化碳气保护焊丝化学镀铜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了开发酚醛泡沫保温材料的替代产品,以生物质坚木单宁为基体,以不同的发泡剂(正戊烷和乙醚)、交联剂(甲醛和乙二醛)及糠醇作为试验变量,成功制备出可在室温下自发泡固化的生物质单宁基泡沫材料.阐述和优化其制备工艺,分析不同试验条件对泡沫的密度控制、微观结构、保温阻燃性能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坚木单宁基泡沫材料的密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不同形态刨花压制麦秸板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能进行比较和分析,为刨花原料的选择、板材制造工艺的改进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聚合异氰酸酯为胶黏剂,采用不同加工方式(劈裂机加工和刨片机加工)及不同尺寸(经>1~≤2 mm、>2~≤4 mm、>4~≤8 mm孔径筛分的3个等级的长料、短料)的麦秸刨花压制非定向的单层板材,根据林业行业推荐标准《LY/T 2141-2013定向结构麦秸板》的要求测试板材的物理力学性能,利用X射线断面密度测试仪分析刨花尺寸对麦秸板断面密度的影响。【结果】劈裂机加工的长料中,>1~≤2 mm、>2~≤4 mm、>4~≤8 mm的麦秸刨花占75%左右,环式刨片机加工的短料中则为90%左右,刨片机加工的刨花中尺寸较小的刨花多于劈裂机加工刨花。长料的板坯压缩率为11.6,约为短料的1.3倍。随着筛孔孔径的增加,长料、短料的堆积密度减小,板坯厚度增加,压缩率也随之增加。在试验条件下,长料制得板材的抗弯强度与抗弯弹性模量分别为43.68 MPa和4.47 GPa,均约为短料的1.3倍,内结合强度为0.42 MPa,约为短料的74%;长料压制的麦秸板的24 h吸水厚度膨胀率和24 h吸水率分别为16.92%和60.64%,均高于短料,但后者差异不显著;长料板材的2 h吸水厚度膨胀率和2 h吸水率均高于短料板材,但差异均不显著。随着麦秸刨花长细比的增大,长料和短料中不同尺寸刨花压制麦秸板的抗弯强度与抗弯弹性模量均呈增大趋势,内结合强度均呈下降趋势,24 h吸水厚度膨胀率和24 h吸水率逐渐增大。不同尺寸麦秸刨花压制板材的密度均在厚度方向呈“面高芯低”式的“U”形分布。刨花尺寸对麦秸板断面密度的影响并不明显,可能是因为刨花尺寸相对较小,其影响相对较弱。【结论】长料各筛层刨花所压制的板材性能变化幅度较短料大。在实际生产中,建议将长刨花作为表层原料以提高板材的抗弯强度和抗弯弹性模量,将短刨花作为芯层原料以提高其内结合强度和尺寸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碳纤维增强木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选择直径为12 μm的碳纤维制备试样。分别对碳纤维增强木基复合材料与木纤维板进行了三点弯曲力学性能测试,运用扫描电镜(SEM)对其微观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通过力学曲线对比及断裂机理分析,可以明显的发现碳纤维增强木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要优于木纤维板,这种“三明治”结构的材料设计充分发挥出碳纤维独特的缓冲能力,试件在较高外加载荷作用下并不是产生突然的断裂破坏,而是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SEM分析表明,聚醋酸乙烯胶粘剂工作强度高,在受力时能够很好的传递载荷,碳纤维网与木纤维板结合良好。  相似文献   

6.
弹性常数(弹性模量和剪切模量)、强度常数与动态黏弹性是表征足尺人造板力学性能非常重要的3项指标,而弹性常数与强度常数间关系密切,因此,无损检测足尺人造板的弹性常数和动态黏弹性是其力学性能无损检测研究的焦点。本文首先对人造板力学性能及其检测方法进行了概述和归纳,然后对国内外人造板弹性常数和动态黏弹性振动检测研究现状作了汇总与分析,同时指出了足尺人造板力学性能振动检测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并介绍了笔者所在课题组针对面向力学性能评估的足尺人造板振动检测研究的开展情况。足尺人造板力学性能无损检测下一步科研的目标是建立一种基于振动检测理论的面向结构用足尺人造板整板力学性能的快速、无损检测和评估的技术和方法。其研究成果可以为将来实现结构用足尺人造板实验室环境下的快捷抽检及生产线上的力学性能普检和分等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木质素基聚电解质薄膜的制备及其力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工业废弃碱木质素改性制备阳离子木质素聚电解质,将其与聚乙烯醇改性产物羧甲基化聚乙烯醇复合制备聚电解质复合薄膜。分析不同因素对聚电解质薄膜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对薄膜结构、热稳定性等进行表征,为木质素基聚电解质在缓释、地膜、包装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首先对木质素和聚乙烯醇分别进行季铵化和羧甲基化改性,制备阴、阳离子聚电解质。以甲醛为交联剂,聚乙烯醇为成膜剂,采用流延法制备三甲基木质素季铵盐/羧甲基化聚乙烯醇(TLQA/CMPVA)反应薄膜,通过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热重分析等对聚电解质薄膜结构、形貌、热性能进行表征。结果木质素季铵盐中季铵根离子质量摩尔浓度为1.81 mmol/g,羧甲基化聚乙烯醇中羧酸根离子为0.62 mmol/g。制备具有较佳力学性能的聚电解质薄膜的条件为:TLQA/CMPVA反应薄膜的固含量为10%,固含中聚乙烯醇(PVA)质量分数为30%,三甲基木质素季铵盐(TLQA)和羧甲基化聚乙烯醇(CMPVA)(质量比为3:7)的质量分数为70%,甲醛加入质量分数为3.88%,溶液pH值为9。所制备聚电解质反应薄膜的最佳断裂伸长率为222.13%,拉伸强度为6.80 MPa。聚电解质反应薄膜的平面较光滑,断面不平整,聚电解质共混薄膜平面粗糙。聚电解质反应薄膜分子结构中有醚键形成;聚电解质反应薄膜的热稳定性大于聚电解质共混薄膜的热稳定性。结论木质素和聚乙烯醇改性后,通过加入成膜剂聚乙烯醇、交联剂甲醛,聚电解质薄膜热稳定性得到提高,可获得具有较好力学性能和缓释性能的TLQA/CMPVA聚电解质反应薄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大片刨花形态对可饰面定向刨花板力学性能的影响,为可饰面定向刨花板的生产原料筛选提供依据。【方法】以杨木大片刨花为试验材料,以刨花板力学性能为考察指标,选择大片刨花长度(70~230 mm)、宽度(10~58 mm)、厚度(0.3~1.1 mm)为影响因素,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刨花三维尺寸对所制备可饰面定向刨花板静曲强度(MOR)和内结合强度(IB)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运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以可饰面定向刨花板的静曲强度和内结合强度为响应值,以刨花的长(110,150和190 mm)、宽(34,46和58 mm)、厚(0.3,0.5和0.7 mm)3个因素为自变量,设计三因素三水平正交旋转组合试验,对大片刨花三维尺寸组合进行优选。【结果】单因素试验表明,大片刨花三维尺寸对板材的力学性能均有较大影响。大片刨花长度为150和110 mm时,板材的静曲强度、内结合强度分别达到最大值,为17.61和0.63 MPa;大片刨花宽度为46和34 mm时,板材的静曲强度、内结合强度分别达到最大值,为17.05和0.67 MPa;大片刨花厚度为0.5和0.7 mm时,板材的静曲强度、内结合强度分别达到最大值,为24.65和0.62 MPa。三因素三水平正交旋转组合优化试验表明,静曲强度和内结合强度回归模型的拟合系数R2分别为0.991 5和0.944 3,大片刨花长度和厚度对静曲强度的影响分别达极显著水平(P<0.01)和显著水平(P<0.05),对内结合强度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交互作用分析表明,大片刨花长度与厚度、宽度与厚度的交互作用均对静曲强度有显著影响(P<0.05),长度与厚度的交互作用对内结合强度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 最优的大片刨花形态参数为长140 mm、宽40 mm、厚0.5 mm,在该条件下制备的可饰面定向刨花板的静曲强度为20.31MPa,内结合强度为0.49 MPa。  相似文献   

9.
镁合金上电镀耐蚀金属一般要经过电镀铜的过渡层以提高后镀金属的均镀性能和结合力.焦磷酸盐电镀铜是一种环保型电镀工艺,通过电镀锌后再电镀铜能获得结合力和致密性较高的镀层.镀锌液以硫酸锌为主盐,焦磷酸钾为配合剂,柠檬酸铵作辅助配合剂兼导电盐,电流密度2~3A.dm-2,温度在40℃时得到的锌镀层耐蚀性能较好,镀铜电流密度在0.5~2A.dm-2之间得出的镀层耐蚀性能较好.用研究的焦磷酸盐镀铜工艺代替氰化镀铜工艺作为过渡铜镀层的无氰镀工艺.  相似文献   

10.
利用竹木复合的方法来提高杨木单板层积材的力学性能,从而使其满足结构用单板层积材的等级要求。分别利用竹束单板和竹席单板与杨木单板浸胶复合制成竹木复合层积材,并测试其力学性能以及单板间的胶合性能。研究表明,竹束杨木复合和竹席杨木复合的层积材强度等级均大大超过杨木单板层积材,分别可达140E优等品、110E优等品。  相似文献   

11.
土壤有效硅含量及其与土壤理化性状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北地区主要土壤有效硅平均含量为392ms/ks,含量范围在97.0-897.4mg/kg之间,且黑土>褐土>草甸土>棕壤>白浆土。大部分黑土和褐土属于较高水平,而白浆土、草甸土和棕壤偏低。分析土壤有效硅与土壤理化性状的相关关系,得知有效硅含量与土壤的pH及粘粒含量达极显著和显著水平,此外,有效硅含量还与成土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12.
21头次1岁龄江苏小型山羊,先期增按8mg/kg体重铜的硫酸铜口服19周而未显示出明显临床症状,被分为5组,分别作铜中毒和用三硫钼酸盐予以预防和治疗铜中毒.另6头健康山羊,分别静脉注射三硫钼酸钠或生理盐水,作上述实验对照。发现:(1)三硫钼酸盐有治疗急性铜中毒作用,剂量按每羊 0.5-0.8mg/kg体重钼换算成三硫钼酸盐一次静脉注射是安全有效的。(2) 在给予硫酸铜之前3h预先注射硫钼酸盐,对中毒病羊仅有部分预防作用.(3)以 0.5mg/kg体重钼的剂量换算为三硫钼酸盐,一次静脉注射,对健康山羊无明显副作用。(4)硫钼酸盐治疗急性铜中毒的机制可能与它增加了TCA不溶性血浆铜,延缓了铜离子向组织和器官渗透并产生毒害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3.
运用正交试验对 T D Y102 电刷镀层耐磨性进行了回归试验研究,找到了影响镀层耐磨性的主要因素,建立了数学模型。 T D Y102 电刷镀层耐磨性数学模型为: Y1 = 27 .58 + 0 .37 Z1- 0 .63 Z2 - 0 .00125 Z1 Z2 ;硬度数学模型为: Y2 = 409 .66 - 1 .7875 Z1 + 8 .49 Z2 - 0 .075 Z1 Z2 。工艺参数对电刷镀层耐磨性和硬度影响的主次顺序为:相对速度> 工作电压> 工作电压与相对速度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简要介绍电刷镀新技术的原理,工艺特点和应用范围。并以人造板机械“KG9”热磨机轴套应用刷镀强化和修复为例,阐述刷镀层的设计原则和主要内容,刷镀的工艺流程及其应用经济性等。  相似文献   

15.
用淀粉糖化酶、α-淀粉酶、普鲁兰酶水解甘薯淀粉制备一种具有吸附功能的微孔淀粉载体.研究表明,淀粉糖化酶对生甘薯淀粉作用力最强;淀粉糖化酶水解制备甘薯微孔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是:温度45℃,pH值4,酶用量为1%,时间24 h,水解率为51.52%.微孔淀粉对色素、水溶性维生素、油脂的吸附能力远远高于原淀粉.通过交联反应能明显提高微孔淀粉的结构性能和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16.
甘薯微孔淀粉的制备技术及吸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淀粉糖化酶、α-淀粉酶、普鲁兰酶水解甘薯淀粉制备一种具有吸附功能的微孔淀粉载体。研究表明,淀粉糖化酶对生甘薯淀粉作用力最强;淀粉糖化酶水解制备甘薯微孔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是:温度45℃,pH值4,酶用量为1%,时间24h,水解率为51.52%。微孔淀粉对色素、水溶性维生素、油脂的吸附能力远远高于原淀粉。通过交联反应能明显提高微孔淀粉的结构性能和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微量元素铜在同样的氮肥量水平下对水稻生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磷、钾配合施用的基础上,适量施用铜肥,可提高氮肥利用率,增加有效分蘖率,减少空秕率,提高抗稻瘟病、抗倒伏能力和产量。铜肥不仅促进水稻的氮素吸收,还促进氮素同化利用,氮肥量水平高时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研究结果表明,同羊春毛纤维类型数量比例较30年前有所改善.比秋毛弯曲明显整齐,弯曲率大,光泽好,摩擦效应大;17种氨基酸含量及总量也多于秋毛;伸度和强度的集中性及含硫量差于秋毛;表面结构也不及秋毛好,特别是含硫量还低于羊毛一般水平.  相似文献   

19.
含氮纤维素的制备及其对铬离子和铜离子的去除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以稻壳为骨架材料制备含氮纤维的方法及其对重金属离子Cr(Ⅵ)和Cu ̄(2+)的去除条件、吸附容量及再生情况.结果表明:制备的这种含氮纤维素对Cr(Ⅵ),Cu ̄(2+)等高子有很好的吸附能力.当pH=2.5时,对Cr(Ⅵ)的动态饱和吸附容量为34.217mg/g(干基);pH=6时,对Cu ̄(2+)的吸附容量为10.611mg/g(干基).分别用10%的氢氧化钠和5%的氨水溶液洗脱可以再生,它是一种较为新型、高效、价廉的重金属离子吸附剂.  相似文献   

20.
绿豆和豌豆淀粉的分离方法及其品质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绿豆和豌豆淀粉的几种分离提取方法及其工艺品质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