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牛粪为研究对象,开展不同温度(15℃~35℃)及有机负荷(0.5~6.0 g·L-1·d-1)条件下沼气产气率研究,构建半连续式沼气发酵产气动力学模型。结果显示,模型对牛粪的容积产气率有较好的拟合度,在15℃、20℃、25℃、30℃和35℃下的最大容积产气率(Rpmax)分别为20.18、54.45、73.86、143.90、146.35 mL·L-1·d-1。通过Rpmax-θ公式计算得到的不同温度区间内温度活性系数θ值分别为1.22(15℃~20℃)、1.06(20℃~25℃)、1.14(25℃~30℃)、1.00(30℃~35℃),相比其它温度区域,15℃~20℃范围内牛粪产气速率对温度的敏感性最大。能量投入与产出估算结果表明,低浓度条件下的牛粪沼气工程(总固体浓度TS约1%)在我国南方冬季不适合额外增温,其热损失以及原料加热至理想温度所需求的热量远大于产能。  相似文献   

2.
农村沼气池的修建是我省扶贫工作的重要扶贫项目,为配合新农村的改革和经济发展,我们特别介绍沼气池的作用和好处。 一、提供充足燃料,节约农村能源。燃料问题是涉及到广大群众生活的大事。建一个每人平均有效容积1.5~2m^3的沼气池,产气后可供全家烧水、煮饭和点灯之用。  相似文献   

3.
不同温度条件下农作物秸秆产气效率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自行设计的可控性恒温发酵装置,选取了小麦秸秆、水稻秸秆和玉米秸秆3种单一原料为发酵原料,以5℃为一个步长,设定了7个恒定温度10℃、15℃、20℃、25℃、30℃、35℃、40℃下的发酵方案;试验结果表明7个温度梯度下,3种原料均能正常发酵产生沼气,原料产气率随温度上升而上升;40℃下的产气效率最好(小麦秸秆的峰值为2 520.0 mL,干物质产气率为187.1 mL/g,水稻秸秆的峰值为2 100.0 mL,干物质产气率195.0 mL/g,玉米秸秆的峰值为2 395.0 mL,干物质产气率为228.5 mL/g),10℃下产气效率最差(小麦秸秆的峰值为377.5mL,干物质产气率为20.1 mL/g,水稻秸秆的峰值为305.0 mL,干物质产气率17.2 mL/g,为玉米秸秆的峰值为252.5 mL,干物质产气率为15.0 mL/g)。  相似文献   

4.
基于红枣果园冬季实测温度,对比分析果园内、外温度变化差异及其与气象站气温关系,采用线性回归方法根据气象站气温资料建立果园实际温度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冬季红枣果园内、外平均气温差异不显著,但日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最低气温变化存在显著差异(P<0.05),果园内平均最低气温比果园外偏高1.2℃,极端低温偏高1.7℃。冬季气象站平均气温显著高于果园内外气温变化(P<0.01),分别偏高1.2、1.3℃。气象站最低气温的差异变化幅度大于平均气温的差异,日最低气温比果园内、外偏高1.5℃、2.7℃,冬季极端低温偏高1.4℃、2.7℃。果园小气候的形成显著影响极端低温的差异变化,冬季气温比气象站温度偏低,利用气象站气温变化预测果园内外实际气温差异比较可行,关系模型检验绝对误差在0.3~0.8℃之间,可为红枣果园开展冬季冻害监测预警服务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5.
沙尘暴发生的条件和影响因素   总被引:30,自引:16,他引:30  
以历史时期沙尘暴活动的资料为依据,论证了沙尘暴成生条件和影响因素。特定时期的寒潮是沙尘暴发生的动力,它与处在特定状态的粉尘相结合是沙尘暴发生的必要条件。温度和降水量对沙尘暴的生成有重要影响。虽然沙尘暴的活动与冷空气活动有关,但最寒冷的冬季沙尘暴活动弱,温度适中的春季沙尘暴活动强。在沙尘来源区,沙尘暴主要活动期的温度比年均温高2℃-3℃。在沙尘堆积区,沙尘暴主要活动期的温度比当地年平均温低1℃-2℃。降水少,沙尘暴活动强。然而沙尘暴主要不是形成于降水最少的冬季,而是主要形成于降水量较少的春季。沙尘暴活动期的降水量一般比同一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低约30%。  相似文献   

6.
张香蓉  姜仲雪 《植物保护》1964,2(4):187-188
据文献报导冬季低温是限制三化螟向北分布的主要原因。三化螟的体液结冰温度为-1.547℃到-2.884℃,过冷却温度为-3.845℃到-4.89℃,故谓分布北限不能超过北纬36°。  相似文献   

7.
空心莲子草叶甲地越冬保护和大量繁殖释放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空心莲子草叶甲是生防所1986年从美国Florida引入,该虫在我国湖南省中部及湖北地区,由于冬季温度太低,不能自然越冬。1987年进行了成虫冬季人工和接种释放越冬后成技术的研究。11~12月在田间采集成虫,1-4月温室盆栽空心莲子草上饲。1-2月下旬温室温度5~10℃下,叶甲能保持低度活动,3月间温室停火后开始产卵,冬季在温室中能繁殖两代。5月上旬将成虫按每公顷3000头释放在空心莲子草为害的水  相似文献   

8.
为消除葡萄东西行向种植双膜覆盖越冬膜上雪被不足的顾虑,2014—2015年冬季在新疆阜康进行了东西向、南北向膜下和土埋的温度逐日观测。结果表明,寒冷期最低温度东西向较高。整个冬季东西向有大于土埋的补偿温度,而南北向是低于土埋的亏缺温度。在-25.6℃的最低气温日,东西向是-3.0℃、南北向-5.4℃、土埋-4.6℃。经推算,在-37℃极端最低气温时,分别是-9.6℃、-13.6℃、-10.4℃。两种行向都经得住极端最低气温和长期低温的酷寒,东西向好于南北向。最高温度、平均温度也是东西向较高,温差则反之。10℃萌发生长的日期东西向比土埋提前37天,南北向提前35天。东西向还较南北向高产优质,生长旺盛。东西向因为优越的光照条件,可不再担忧雪被不足的问题。若采用篱架式南北向栽培,双膜越冬也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9.
节瓜蓟马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研究在准确鉴定节瓜蓟马学名的基础上,调查了节瓜蓟马冬季寄主,对节瓜蓟马发育及繁殖与温度关系等生物学特性作了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在广州、深圳菜区,节瓜蓟马田间冬季寄主是以冬茄为主,包括龙葵在内的茄科植物;节瓜蓟马卵期和若虫期发育起点温度分别是7.4与8.4℃,有效积温则分别为82.2与164.3日度;产卵适温区是20—30℃,当温度为25℃时,成虫平均产卵量最大,其值为54.90粒/雌;成虫平均寿命随温度升高而线性缩短。本文还对节瓜蓟马与近似种的辨识、寄主范围、分布及生殖方式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空心莲子草叶甲的越冬保护和大量繁殖释放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安心莲子草叶甲是生防所1986年从美国Florida引入,该虫在我国湖南省中部及湖北地区。由于冬季温度太低,不能自然越冬。1987年进行了成虫冬季人工保护和接种释放越冬后成虫技术的研究,11~12月在田间采集成虫,1~4月在温室盆栽空心莲于草上饲养。在1~2月下旬温室温度5~10℃下,叶甲能保持低度活动,3月间温室停火后开始产卯,冬季在温室中能繁殖两代。5月上旬将成虫按每公顷3000头释放在空心莲于草为害的水域,至11月中、下旬,叶甲能在田间繁殖7~8代,1988~1991年应用上述技术对湖南省1500公顷水域的空心莲子草进行防治,取得了明显的防效。  相似文献   

11.
基于物候季节,分析了石羊河下游地区1971-2000年各季节的水热分配状况及多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石羊河下游物候季节的更迭与气候的季节性演变相吻合,稳定通过物候四季的温度界限分别为春季≥2.9℃,夏季≥19.0℃,秋季<19.0℃,冬季≤4.5℃。水热资源最丰富为物候的夏季,其≥0℃的积温和降水分别占全年的55.8%和62.5%。多年来,温度的四季变化和年际变化具有明显的增加趋势,增长幅度依次为冬季>全年>春季>夏季>秋季。年均温的升高以1986年为突变年,而冬季和春季气温的升高分别以1985年和1991为突变年;降水变化的趋势不明显,年降水的波动形态与夏季基本一致,春季则与夏季相反,有春湿夏干或春干夏湿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柑桔是常绿果树,耐热耐湿但不耐寒,在荆门地区种植常受到冻害影响,损失较重,限制了我市柑桔生产的发展,因此防冻抗灾是荆门发展柑桔生产的首要课题。 1 柑桔树冻害的因素 1.1 与气候因素有关 (1)冬季低温、寒潮、辐射降温是引起柑桔冻害的三大气候因素。 冬季低温是柑桔发生冻害的直接原因,低温出现又往往伴随着寒潮降温、融雪降温、辐射降温。 寒潮是造成柑桔受冻的重要天气因素。寒潮来临一般刮偏北风,温度可以急剧下降10℃以上,并且常伴有雨雪天气,融雪过程要大量吸热,故雪后降温导致柑桔受冻的问题也较突出。 辐射降温引起的冻害一般出现于寒潮过境后,天气好转,风力减弱的雪后初晴之晨,由于积雪的隔热作用,雪下地面虽能保持较高的温度,但却因阻碍地下热量向空中辐射,使得雪面上的低空气温 比无雪地面的下降更低。在寒冷晴朗、无风或微风、空气温度不大的夜间,地表和植物表层大量的辐射冷却,也可以使温度急剧降到0℃以下。 (2)与温度变化有关 冻害与温度变化、低温持续时间长短有关。冻前如果温度逐渐降低,柑桔经过低温锻炼,抗寒力可以提高。反之,如果冻前温度一直较高,突遇严寒,其抗寒力弱,冻寒则重。低温过后,温度骤然回升或冰雪溶解过快,也会加重冻害。短时间的临界低温,对柑桔影响不大,但长时间低温,即使温度不很低,冻害也较严重  相似文献   

13.
生姜喜温暖好湿润,适宜贮藏温度为15℃,10℃以下就会受到冷害,回温后易腐烂。温度过高,姜腐病等病害蔓延,腐烂严重。生姜贮藏的适宜湿度比较高,为90%~95%。湿度过低,姜块失水萎蔫,会降低食用品质。下面介绍冬季生姜贮藏的新方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利用太阳能的温室效应原理,设计的拱型和单坡面结构的太阳能熏蒸库,冬季熏蒸处理不用采取人工升温措施。采温效率高、保温效果好,两种熏蒸库内1月份平均温度分别为16.3℃和14℃,最低温度均在5℃以上。解决了冬季低温影响熏蒸处理的关键问题。适合低温季节出入境货物、木质包装等熏蒸处理。  相似文献   

15.
温度和营养对北京地区蜡蚧轮枝菌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7~32℃温度中,北京地区蜡蚧轮枝菌菌落能生长并产生分生孢子。菌落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5~30℃,最适温度为23~28℃。产生分生孢子的适宜温度为20~28℃,最适温度为23~25℃,产孢量为6.32~6.94×10~9孢子/皿。分生孢子在4~35℃下均能萌发,适宜温度为15~32℃,一昼夜萌发率为81.36~96.60%。在23~28℃萌发芽管最长,20小时后达36.98~45.35微米。在10~15℃时,产孢量为7.42~8.25×10~3/皿,一昼夜孢子萌发率为42.99~89.20%,芽管长为9.10~16.94微米。该菌适应我国华北地区冬季温室温度偏低,昼夜温差较大的特点,为进一步研究应用该菌,更有效地控制温室白粉虱提供了依据。在6种琼脂培养基上试验,菌丝生长和产孢量均以麦芽汁培养基上为最好。  相似文献   

16.
天全县去冬今春鼠害严重我县农田鼠害发生有6月、10月春、秋两个高峰。冬季12月至1月,温度平均在6℃左右,气温较低,田间害鼠虽有活动,但处于低谷,一般田间为害小麦轻。1994年天气异常,鼠情也异样。据系统鼠情监测,当年10月份,田间害鼠捕获率为1.8...  相似文献   

17.
气候变暖使乌鲁木齐市冬季气温上升明显,对乌鲁木齐市采暖各项指标均有显著影响。根据国家有关规范中关于采暖气候条件的规定,通过对乌鲁木齐市近30年气象资料的分析发现:乌鲁木齐市冬季气候变暖,使得采暖期平均气温显著上升、最低气温负积温明显减少。采暖初日和终日有明显推后与提前趋势。气候变暖对供暖设计室外温度影响较大,使用近30年资料计算得到的温度比现行标准高3.6℃。乌鲁木齐市采暖期节能空间较大。  相似文献   

18.
丝兰蛾Prodosida y-inversus以成熟幼虫在丝兰果的僵果中滞育。体眠一般由前一年的夏季维持到来年的5月,但是,当幼虫没有接受到最佳的气候条件时,特别是冬季的寒冷,滞育则不能解除,继续被维持。1970年4月在内华达州的南部收集到1969年的幼虫,置于变化的冬季条件下,但气温较田间种群所经历的气温暖和,180多个个体在第16年和第17年的冬季同步羽化。温度资料表明:冬季寒冷的强度是开动滞育发育的主要因子,滞育多年的幼虫仍对温度敏感。为了检测这种假设,我们将幼虫置于暖和的恒温下4~5年,然后将其暴露至变化的冬季条件下,151头…  相似文献   

19.
为改善内蒙古西部草原民居冬季室内温度和热舒适性,选取102户草原民居对居住人员情况、冬季采暖方式、室内热舒适情况、家庭用能情况进行调研,对室内外的空气温度进行实测。构建太阳能风能化石能耦合采暖模型,并利用Design-Builder软件对室内各空间温度和室内热舒适性进行模拟,并与现有的连灶炕+土暖气采暖方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太阳能风能化石能耦合采暖方式在不开启反烧炉的情况下比现有采暖方式在最冷月室内平均温度提高2.26℃,热舒适满意度提高48.76个百分点;在开启反烧煤炉系统并每日平均燃烧3kg煤炭的情况下比传统采暖方式在最冷月室内平均温度提高4.23℃,热舒适满意度提高61.2个百分点,室内温度和热舒适性得到显著改善。为今后该地区草原民居采暖方式的选择和太阳能风能资源的利用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温度对星豹蛛Pardosa astrigera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在室内测定17、21、25、29和33℃温度下星豹蛛各发育阶段的发育历期和繁殖力,并构建其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利用构建的生命表分析不同温度下星豹蛛的存活率、繁殖力、寿命期望、繁殖值和种群参数。结果表明,当温度为17~33℃时,随着温度升高星豹蛛成蛛前发育历期呈先缩短后延长的趋势,当温度为25℃时,星豹蛛雌、雄成蛛前发育历期最短,分别为47.8 d和50.5 d;当温度为17、21、25、29和33℃时,星豹蛛雌成蛛第1次繁殖分别于第108天、第63天、第57天、第46天和第60天开始;在17~33℃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星豹蛛种群特定年龄净繁殖力先升高后降低,29℃时达到最高;在17~33℃范围内,星豹蛛的内禀增长率、周限增长率和净生殖率随温度升高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25℃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0.04 d-1、1.04 d-1和9.95;在25~33℃范围内,随温度升高平均世代周期则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在25℃时出现最小值,为54.8 d。表明25℃和29℃分别是星豹蛛种群增长和繁殖的最适宜温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