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小儿肝豆状核变性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伟城 《湛江医学院学报》2003,21(3):278-278,282
目的:分析小儿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特点及其误诊原因。方法:对近10年我院收治的20例小儿肝豆状核变性患儿的临床、误诊及治疗作回顾性分析。结果:以肝病、神经系统损害、血尿、溶血性贫血为首发症状者分别为11、4、3、2例。20例中有17例被误诊,误诊率为85%,误诊疾病有慢性肝炎、肝硬化、癫痫、溶血性贫血、急性肾炎。结论:本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被误诊,加深对本病的认识,对提高诊断水平及争取早期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建议对具有上述病征的患儿常规行角膜K—F环及铜代谢检查,以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2.
儿童肝豆状核变性22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提高临床医生对肝豆状核变性(HLD)的认识,减少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2例HLD病例的误诊情况。结果:22例患儿分别在不同的医院误诊为溶血性贫血4例、肾炎4例、慢性肝炎3例,脑肿瘤3例、其它8例。结论:对原因不明的溶血贫血、精神行为异常及原因不明的肝功能损害就诊的患儿,应及时检查角膜K—F环及血铜蓝蛋白,以便早期确诊。  相似文献   

3.
肝豆状核变性(hepatuleniculardegeneration,简称HL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铜代谢障碍性疾病。目前国内用CT及MRI诊断本病的脑部病变已有报道[1~3],为进一步积累经验,作者把所遇的6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6例,男4例,女2例,年龄18~40岁。全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锥体外系症状体征,K-F环均为阳性。实验室检查:血清铜蓝蛋白降低,血清铜氧化酶降低(<0.1个光密度单位)。B超示:肝大,肝实质回声增强。其中1例经青霉胺治疗后病情有所好转,3例有家族史。CT表现…  相似文献   

4.
肝豆状核变性误诊2例李君良,宁明中,谭天侠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科,湛江524001阳江市人民医院,阳江529500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病。本病少见,且易误诊。笔者曾遇2例,均被误诊,为吸取教训,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作者报告1例女性27岁患者,因腹胀、下肢浮肿3年伴主动活动减少1个月入院,长时问误诊为肝硬化,  相似文献   

6.
478例烧伤病例临床分析岑斌(肇庆市中医院,肇庆526020)我院自1974年1月至1995年1月共收治烧伤病人478例,现就此组病例作一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478例,男352例,女126例。男:女=2.8:1。年龄最大88岁,最小7...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血清铜兰蛋白在各组疾病时的不同含量,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恶性肿瘤组,良性肿瘤组,甲状腺功能亢进组,糖尿病组,肝豆状核变性组,健康对照组的铜兰蛋白的含量,对测定方法及其临床应用进行评价.结果 根据检测结果我们认为各疾病对照组的铜兰蛋白的含量与健康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测定血清铜兰蛋白对多种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小儿原发性肝癌25例临床分析黄纳新(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湛江524001)小儿原发性肝癌居小儿腹部恶性肿瘤的第三位[1]。鉴于本地区小儿病例报道尚少,为积累临床经验和提高诊治水平,现将我院1971~1993年收治的25例作一临床分析。1临床资料本组2...  相似文献   

9.
变性淀粉比原淀粉具有更广泛的用途和更多的应用领域。为了解国内变性淀粉专利技术的现状,以"中国专利数据库(知网版)"为数据源,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1986—2014年有关变性淀粉的专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变性淀粉专利技术入库时间是1986年;企业是申请变性淀粉专利技术最多的单位;变性淀粉应用最多的学科领域是化学和有机化工。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本院近10年住院的老年期、老前期、青壮期糖尿病病例各130例进行了临床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以“三多一少”症状就诊者老年期占44.6%、老前期占73.1%、青壮期占87.7%;入院时空腹血糖轻度升高者,老年期为47.7%、老前期43.1%、青壮期14.6%;并发症以脂代谢障碍疾病为主者,老年期为56.8%、老前期36.6%、青壮期29.0%。治疗后10天内症状缓解、血糖恢复正常者老年期为33.8%、老前期18.5%、青壮期9.2%,而>30天才能控制者老年期为26.9%、老前期43.8%、青壮期65.2%;各组Ⅱ型患者虽以控制饮食和口服降糖药为主,但需用胰岛素长期治疗者老年期为28.5%、老前期32.3%、青壮期58.8%。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12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引起药物性肝损害药物共45种.其中抗生素占首位40.2%(45/112);主要临床表现有黄疸48.2%(54/112)、纳差60.7%(68/112)、乏力45.5%(51/112);实验室检查:大部分患者的血总胆红素、ALT、AST、ALP、r-GT明显升高.33.9%(38/112)患者周围血泵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临床分型急性型占91.1%(102/112).按病损部位肝细胞型占80.4%(90/112)。病死率为2.7%(3/112)。结论:临床许多药物都可致药物性肝损害.在临床用药中要熟知药物的毒副作用.及时、严密观察其不良反应.以减少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重组蛋白 pGEX-TPO18 的免疫保护效果。【方法】提取豆状带绦虫六钩蚴 RNA,根据带科其他种属绦虫 18 kD 基因的保守区设计引物,5′端分别引入EcoR I、Xho I限制性酶切位点,RT-PCR 扩增,产物克隆于 pMD18-T中进行序列测定,并对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将纯化后的 PCR 产物和质粒 pGEX-4T-1 分别用 EcoRⅠ+XhoⅠ双酶切,回收目的片段,连接后转化至 E.coli BL21感受态细胞,挑斑摇菌,通过 PCR 方法和重组质粒测序技术进行鉴定,将鉴定正确的重组表达质粒命名为 pGEX-TPO18。用 IPTG 诱导表达重组质粒,收集菌体进行 SDS-PAGE 分析,用 GST 琼脂糖树脂纯化 TPO18 蛋白,进行 Western blottting 检测。将纯化后的重组蛋白分别乳化弗氏佐剂、206 佐剂、氢氧化铝佐剂后免疫家兔,每次 50 μg/只,共免疫 3 次,末次免疫后 34 d 每只家兔感染 1 500 个虫卵,感染 58 d 后扑杀并计算各免疫组减囊率。免疫前后每隔 7 d 采血分离血清,ELISA 法检测血清抗体水平,以 40 µg•mL-1重组蛋白包被酶标板,血清 1﹕200 稀释,检测血清样品的 OD492nm 值。【结果】TPO18 基因的 RT-PCR 扩增产物为 339 bp, 与预期大小相符;测序结果表明无碱基突变,重组质粒pGEX-TPO18构建成功。pGEX-TPO18 在大肠杆菌中获得高效表达,表达产物为 38.6 kD 的可溶性蛋白,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显示兔抗豆状囊尾蚴阳性血清与重组蛋白在38.6 kD处有一条明显的反应条带,表明该重组蛋白具有反应原性。经ELISA检测,免疫后7 d 免疫组家兔抗体水平开始升高,第43 天达到峰值。经口感染虫卵后,免疫组抗体水平开始降低,但仍保持一定水平。家兔免疫保护试验表明弗氏佐剂、206 佐剂和氢氧化铝佐剂免疫组减囊率分别为 79.13%、65.66% 和 50.43%。【结论】研究表明弗氏佐剂免疫效果较好,有望研制出抗豆状囊尾蚴病的高效疫苗。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围产医学监测手段的日益发展,围产儿死亡率逐年下降,同时,造成围产死亡的组成比例也发生了变化。虽然富内缺血、缺氧的监测研究已日见深入,而早产、低体重儿的围产死亡率仍相当高。如何减少早产儿的出生率,已引起人们的关注。为此,笔者对112例早产作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股资料1996年1月~1996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2235例中早产112例,早产率为5%。112例中有10例双胎,共122个胎儿。孕妇年龄20~35岁,经产归28例,初产妇84例。既往孕产次为0~5次,其中第一胎84例。孕28~34周43例,孕36周22例,孕37周47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病因学特点和治疗现状.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610例房颤患者病例资料.结果 房颤患者病因组成前4位依次为高血压性心脏病(169例)、冠心病(137例)、老年性退行性心瓣膜病(101例)、风湿性心脏病(94例);治疗以药物为主控制心室率451例,起搏器植入6例,射频消融1例,未予特殊抗心律...  相似文献   

15.
从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和诊断、治疗措施和治疗体会等方面介绍了一例山羊蛇毒中毒病例,以期为山羊的蛇毒中毒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手足口病患儿26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4例患儿中年龄偏低,以1~4岁居多,占总数的76.9%;自从疫情出现后每月都有散发,但以5、6月份居多;男性患儿多于女性患儿,男女比例为1.67∶1;农村发病构成比占58.7%,高于城镇的41.3%;临床表现较轻,手、足、口、臀等部位典型的皮疹伴发热,病程7~9d,少有严重的并发症,无1例死亡。结论:在荆州区域流行的手足口病以轻型为主,临床经过良好,预后好。  相似文献   

17.
子宫破裂是产科严重并发症,威胁母儿生命,本病在边远山区发生率仍较高,达7.7‰~8.7‰[1],而在我省沿海地区近年已很少见。我院1988年至1996年仅收治6例,占同期收治孕产妇的0.62‰(6/9672例),为提高对本病的警惕,笔者对此6例的诊治情况作一分析。1临床资料1.1病例6例均为农民,年龄30~40岁,其中初产妇1例,第3产4例,第4产1例。4例未做产前检查,2例仅检查2次。1.2破裂原因、时间、部位及程度1例(初产妇)因腹部受暴力.撞击伤于32孕周发生左直角破裂;2例搬痕子宫分别在临产前及分娩期于原搬痕处(宫体)纵裂;余3例均发…  相似文献   

18.
五年制医学本科生的前四年主要在学校进行理论课学习,学习内容从基础到临床,覆盖面很广,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以理性认识为主,注重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学生最后一年进入临床实习,在各科轮转过程中,增加学生对病例的感性认识,掌握基本技能,锻炼临床思维能力,是临床教学的主要任务。本文是采用病例分析方法引入呼吸内科临床教学的尝试。  相似文献   

19.
20.
风湿性心脏病1232例临床分析王淑斐,许金成,岑治勋(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湛江524001)有关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的临床分析文献已有不少报道,但大宗报道不多,本文搜集我院1983年1月至1992年12月10年间收治的风心病1232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