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诺和锐30与诺和灵30R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78例随机分为诺和锐组(n=40)和诺和灵组(n=38),分别给予诺和锐30和诺和灵30R进行血糖控制,治疗2周后比较其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日胰岛素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周后,2组FPG、2HPG、HbAl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2周后,诺和锐组FPG、2HPG和日胰岛素用量较诺和灵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HbA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诺和锐组与诺和灵组低血糖发生率比较(2/40vs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均无其他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诺和锐30和诺和灵30R均能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但诺和锐30更具优势且每日用量少、低血糖发生率低及血糖控制平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丹蒌片联合二甲双胍对糖尿病前期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糖尿病前期大学生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均给予二甲双胍口服治疗,观察组加用丹蒌片,对比2组治疗12周后HbA1c、FBG、2hPBG、HOMA-IR及BMI变化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HbA1c、FBG、2hPBG、HOMA-IR及BMI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后HbA1c、FBG、2hPBG、HOMA-IR及BMI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蒌片联合二甲双胍可有效改善糖尿病前期大学生患者胰岛素抵抗状态,调节糖代谢,降低体重指数,有助于促进此类患者良性转归。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盐酸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状况。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16年8月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门冬胰岛素治疗,观察组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盐酸二甲双胍治疗,对比两组血糖变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餐后2h血糖(2hPG)水平均高于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盐酸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维持血糖稳定,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对改善患者预后情况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加用地特胰岛素或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NPH)治疗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45例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加用地特胰岛素组(Det组)和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组(NPH组),治疗12周。结果治疗12周后,Det组和NPH组HbA1c、FBG、2hPG均较基线下降,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胰岛素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et组体质量增加较NPH组更少(P0.01);Det组低血糖发生率为1.4%,较NPH组的6.8%更低(P0.01)。结论加用地特胰岛素或NPH均可有效控制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但地特胰岛素在减少患者体质量增加及低血糖发生上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和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MSII)在2型糖尿病强化降糖中的效果。方法将4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CSII组(n=26)和MSII组(n=22)两组,CSII组的患者采用胰岛素泵降糖治疗,MSII组的患者采用胰岛素笔降糖治疗。监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全天血糖谱的变化,观察并比较血糖达标所需要的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等情况。结果CSII组与MSII组相比,血糖达标所需的时间、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等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和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对2型糖尿病患者强化降糖治疗均有效,但胰岛素泵降糖效果优于胰岛素笔。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Ⅱ型糖尿病老年人抑郁现状及HbA1c水平,探讨Ⅱ型糖尿病老年人抑郁与HbA1c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对Ⅱ型糖尿病老年人共316名进行抑郁问卷调查,并对其进行相关生化检查.结果 47.5%的Ⅱ型糖尿病老年人糖化血红蛋白(HbA1c)呈高值,且抑郁检出率为25.6%;抑郁组与非抑郁组Ⅱ型糖尿病老人FPG,2h-PG及HbA1c等生化指标存在差异(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民族、并发症、抑郁是影响HbA1c水平的重要因素.结论Ⅱ型糖尿病老年人抑郁症状普遍存在,抑郁患者血糖控制能力较差,临床医生应注重糖尿病老年人的心理治疗,帮助患者及早摆脱不良心理,恢复自信,降低HbA1c水平,有效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2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甘精胰岛素加瑞格列奈组(40例)和预混胰岛素加口服药组(42例)。甘精胰岛素加瑞格列奈组采用三餐前口服瑞格列奈,睡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预混胰岛素加口服药组采用早、晚餐前30 min皮下注射预混胰岛素,中餐前口服瑞格列奈或阿卡波糖。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根据血糖调整用药剂量,观察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82例均完成16周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但治疗后两组各指标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甘精胰岛素联合瑞合列奈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预混胰岛素加口服药组(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效果好,低血糖发生率低,依从性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Ⅱ型糖尿病患者通过社区综合干预疗法后对其自我管理能力和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0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原治疗方案不变,观察组在维持原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为期10个月的社区综合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后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问卷调查及自我管理能力的测试,并检测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等.结果综合干预10个月后,观察组有关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自我管理能力大大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综合干预可有效提高Ⅱ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知识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患者FBG,PBG,HbAlc控制较好,可提高Ⅱ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应用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3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胰岛素泵 (CSII)和每日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DII)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64例需要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2组, CSII组34例,采用诺和灵R胰岛素经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MDII组 30例,采用诺和灵R与诺和灵N分别于三餐前及睡前皮下注射.结果:2 组患者血糖达标所需的治疗时间、每日胰岛素用量以及低血糖发生率,CSII组明显减少(P<0.05或P<0.01).结论:CSII较MDII可更快更有效地控制高血糖,减少低血糖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地特胰岛素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妊娠糖尿病患者40例随机分为地特胰岛素组(治疗组)和诺和灵N组(对照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符合妊娠期要求的糖尿病饮食及运动和教育,治疗组使用地特胰岛素控制空腹血糖,对照组使用诺和灵N控制空腹血糖,两组均为每晚睡前皮下注射,两组均辅以三餐时门冬胰岛素治疗,全部患者观察3个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有更好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有更高的治疗达标率,更少的夜间低血糖发生率(P0.05)。结论:地特胰岛素在治疗妊娠糖尿病患者中比诺和灵N具有更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清3-硝基酪氨酸(3-NT)、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生化指标的含量及临床意义.方法按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招募确诊的Ⅱ型糖尿病患者64例,正常人对照病例20例.对入选人群进行人体测量、血生化检测和血清3-NT水平的测定,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糖尿病组血清中3-NT、体质量指数(BMI)、HbA1c、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肌酐(Cre)、收缩压、舒张压等指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单纯糖尿病组、糖尿病并发症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进行比较,各指标如3-NT,BMI,HbA1c,FPG,TG,Cre,收缩压,舒张压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糖尿病患者血清3-NT与各变量之间的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血清3-NT的含量受BMI和CHO影响.结论监测糖尿病患者3-NT,HbA1c,BMI及血脂等生化指标十分重要;联合检测3-NT,HbA1c,FPG在糖尿病及并发症的临床诊断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对并发低血糖反应的影响。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36例先行配对,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罗格列酮干预组,二组保持原有治疗方案,干预组加用罗格列酮4mg/d。每天查血糖二次以上,根据血糖水平,每两周调整一次胰岛素剂量。结果:干预3月后,罗格列酮组和对照组比较:干预组低血糖发生率由(12.2&#177;1.2)次/月下降至(5.7&#177;2.1)次/月,下降幅度52.8%;对照组由(12.1&#177;1.5)次/月下降至(9.2&#177;1.9)次/月,下降幅度28.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强化治疗中,配合密切血糖监测,加用罗格列酮可降低低血糖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沙格列汀前后血糖及胰岛细胞功能指数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随机抽样法选取79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均给予二甲双胍治疗,研究组加用沙格列汀治疗,对照组加用格列美脲治疗。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FPG、2hPG、HbA1c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研究组pro-Ins、pro-Ins/FIns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HOMA-β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沙格列汀能够有效降低血糖,保护胰岛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动态变化。方法选择口服药治疗的HbA1c〈6.5%的T2DM患者31例,行72h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监测,并进行血糖谱分析。结果 31例T2DM患者平均监测时间为(72.2±5.9)h,平均血糖值为(6.0±0.8)mmol/L,血糖波动系数(1.8±0.5)mmol/L,空腹血糖均值(5.3±1.2)mmol/L;3餐后2h血糖均值分别为:(7.3±1.8)、(7.0±1.3)、(6.8±1.2)mmol/L。血糖〉7.8mmol/L、〉11.1mmol/L、〈3.9mmol/L所占时间百分率分别为(16.1±11.4)%、(2.4±1.9)%、(13.3±12.0)%。结论 HbA1c达标的糖尿病患者,血糖仍可在高血糖及低血糖区间,行CGMS监测有助于调整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应用地特胰岛素、甘精胰岛素与中效胰岛素分别联合格列美脲治疗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93例2型糖尿病或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分配的原则,分别应用上述三种基础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降糖治疗,比较胰岛素使用剂量,降糖效果,体重变化情况,低血糖发生次数等。结果三组降糖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et组(地特胰岛素组)体重增加明显低于Gla组(甘精胰岛素组)和NPH组(中效胰岛素组)(P<0.05);NPH组低血糖发生率较前2组明显升高,Det组和Gla组低血糖发生率相近。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中长效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降糖治疗,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在安全性及体重增加方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6.
探讨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相关因素的影响。选取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自2011年2月至2014年3月确诊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86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46例,其中男25例,女21例;对照组40例,其中男23例,女17例。对照组继续按照糖尿病的一般治疗进行教育与自我检测血糖,同时按照医院治疗方案进行口服药物或胰岛素注射等基础治疗。观察组除上述治疗外,按照美国糖尿病学会(ADA)与美国运动医学学会(ACSM)于2010年颁布的《2型糖尿病运动指南》中的推荐,制定针对个体的不同中等强度运动方案。两组患者在实验前及12个月后晨起空腹状态测定BMI、体脂率、FPG、HbA1c、FINS、HOMA-IR。研究显示长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BMI、体脂率、FPG、HbA1c、FINS、HOMA-IR等指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腹腔脂肪型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脂联素(APN)水平与下肢血管病变(LVD)的相关性。方法 12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根据是否存在LVD分为NON-LVD组68例和LVD组52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vaspin、APN水平,并测定各组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相关指标,分析血清vaspin、APN水平与各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并分析T2DM伴LVD的危险因素。结果对照组、NON-LVD组、LVD组患者WHR、FBG、HbA1c、TG、FINS、HOMA-IR、TC、hs-CRP、ABI等呈升高趋势,血清vaspin、APN呈降低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vaspin、APN与ABI呈正相关,而与FBG、HbA1c、TG、hs-CRP和HOMA-IR呈负相关,且血清APN与vaspin呈明显正相关(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血清vaspin、APN、HbA1c、HOMA-IR是T2DM伴LV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vaspin、APN水平降低是T2DM患者LV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监测T2DM伴LVD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自拟益气养阴汤联合耳针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自拟益气养阴汤加耳针埋穴)和对照组(口服二甲双胍片),各32例。治疗1个疗程(3个月)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6.9%,高于对照组的8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相关指标变化较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观察组FPG、2hPG、FINS、HbA1c、TG、HDL-C、LDL-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自拟益气养阴汤联合耳针可能通过调节糖脂代谢而起到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作用,且优于单纯应用二甲双胍片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中老年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易患因素及临床特点,并探讨其防治规律.方法对本院1997年1月~2000年12月住院收治的68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性别与冠心病的发生率无明显关系(P>0.05),但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发病率,随病程延长,FBG、2hPBG、HbA1c、高血压、高血脂等水平升高而增高.结论中老年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特点①发病率高;②临床症状不典型且并发症多;③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胰岛素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与1,5-脱水葡萄糖醇(1,5-AG)的影响。方法:选取初诊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70例,随机分为吡格列酮组(34例)和胰岛素组(36例)。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1,5-AG、血尿酸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PG、HbA1c、血尿酸较治疗前下降,而1,5-AG较治疗前上升(P0.01)。胰岛素组治疗后FPG、HbA1c低于吡格列酮组,1,5-AG、血尿酸高于吡格列酮组(P0.01)。吡格列酮组降低血尿酸作用比胰岛素组更显著(P0.01),胰岛素组升高1,5-AG作用比吡格列酮组更显著(P0.01)。两组治疗前后1,5-AG与FPG均呈显著负相关(r=-0.774,P0.01;r=-0.582,P0.01),(r=-0.800,P0.01;r=-0.586,P0.01);1,5-AG与血尿酸无相关性(P0.05)。结论:吡格列酮可使血尿酸水平显著降低。胰岛素降低血糖,进而导致1,5-AG水平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