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2 毫秒
1.
【目的】提高生防放线菌对枯、黄萎病的防治效果。【方法】运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对内生放线菌SG2和生防放线菌SC11进行融合,测定了融合菌株对尖镰孢西瓜专化型和大丽轮枝菌的抑菌效果,并测定了其内生性和产多胺的能力。【结果】获得了G-C1-G-C18共18株形态特征和菌落颜色与亲本菌株有差异、遗传性状稳定的融合菌株,其中G-C1、G-C2、G-C8、G-C10、G-C11、G-C12、G-C16和G-C18等8株融合菌株对大丽轮枝菌的抑菌率均≥70%,G-C12和G-C8对尖镰孢西瓜专化型的抑菌率均>75%。融合菌株分泌物的抑菌效果均有所降低。融合菌株G-C1、G-C2、G-C10、G-C11、G-C12和G-C16继承了亲本SG2的内生性;上述8株融合菌株均继承了双亲产生多胺的特性。【结论】实现了植物内生放线菌和土壤中生防防线菌的原生质体融合,为枯、黄萎病的生物防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特殊生境中分离筛选对植物枯、黄萎病具有较高生防活性的土壤放线菌,为深入开展枯、黄萎病的生物防治提供高效菌株。【方法】用平板稀释法,从采自广西、江苏、陕西等地特殊生境的5份土壤样品中分离放线菌;以西瓜枯萎菌、茄子黄萎菌、棉花枯萎菌作为靶标菌,通过平板对峙法进行初筛和复筛;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水琼脂平板法,测定入选菌株发酵液的活性,并对其中拮抗活性高的菌株进行形态特征、培养特征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分析鉴定,初步确定其分类地位。【结果】从5份采自特殊生境的土壤样品中共分离出53株放线菌,并从中筛选出JSC14、GXW1、GXC1、JSW5、JSW7等5株对所有靶标菌都有明显拮抗效果的菌株,其中JSC14菌株发酵液抑菌作用最强。对5株菌发酵液抑菌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JSC14和GXW1菌株发酵液对供试病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有强烈的抑制作用,菌丝生长抑制率为62.98%~95.38%,孢子萌发抑制率为69.52%~100.0%。经初步鉴定,菌株JSC14为链霉菌属白孢类群白色亚群白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us),菌株GXW1为拟诺卡氏菌属链孢拟诺卡氏菌(Nocardiopsis streptosporus)。【结论】获得2株对植物枯、黄萎菌有较高生防活性的土壤放线菌,为进一步探讨利用特殊生境中的放线菌控制土传病害提供了研究材料。  相似文献   

3.
采用诱捕分离法从土壤中分离到28株放线菌,以大丽轮枝孢(Verticillium dahliae)和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作为靶标菌,通过皿内拮抗试验从中筛选出效果明显的SW6,SW9,SW16,SW20 4株生防菌株,其发酵原液对靶标菌的抑制效果明显高于发酵滤液和菌丝初提液。其中,菌株SW20的发酵液对2种靶标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抗药性测定结果表明,4株生防菌株对链霉素最为敏感,对供试杀菌剂抗性较强。  相似文献   

4.
采用平板对峙法、生长速率法和组织研磨法对实验室前期获得的放线菌进行测定,以期筛选出对植物枯、黄萎病生防作用较为全面的优良放线菌株。皿内抑菌试验结果表明,菌株SC11的抑菌能力最为突出,对3种靶标菌的平均抑制率接近80%,菌株153、SE2和F46也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平均抑菌率均超过50%;耐药性试验结果表明,菌株153、SC11耐药性较强,菌株F46在各杀菌剂存在条件下均不能生长;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菌株153、SC11在不同作物上均有较强的定殖能力,对供试作物种子萌发及植株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经室外盆栽模拟大田试验证明,153、SC11放线菌具有较好的防病促生效果。总体来看,菌株153和SC11的生防特性较全面,抗菌、耐药、易定殖并且能够促进作物生长,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5.
采用菌饼对峙法测定4种放线菌对7种病原真菌的离体颉颃作用。结果发现,SC1,SC11和SE2菌株对所有靶标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菌株SC11对各供试靶标菌均有良好稳定的抑制作用,接种后5 d测量靶标菌菌落半径均小于4 mm,菌丝日生长速率低于0.75 mm/d。菌株SE2对粉红聚端孢、立枯丝核菌、番茄叶霉菌的抑制作用比其它3种放线菌要好,抑制率高达100%。在所有测定的靶标菌中,番茄灰霉菌、粉红聚端孢菌、西瓜枯萎菌、立枯丝核菌是较易于被放线菌抑制的靶标菌。显微观察发现受,SC1,SC11,SE2抑制后,靶标菌菌丝出现不同程度的畸形。  相似文献   

6.
以放线菌SCl-l为研究对象,优化该菌株的发酵条件和生产工艺,测定其对茄子黄萎病的温室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该菌株最佳固态发酵工艺为基质(大米粉)中加入玉米秸秆60 mg/g和小米粉30 mg/g,发酵条件为接种量0.4 mL/g、初始含水量400mg/g、培养时间192 h、初始pH7.6.对茄子黄萎病的防效达到64%,高于对照多菌灵处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改良非致病性尖镰孢FO47的综合性状,获得具有较好防效的生防菌株。【方法】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将非致病性尖镰孢FO47和生防放线菌153进行融合,通过形态特征和菌落直径生长情况对融合菌株进行初筛,并采用西瓜苗期生长发育、防病效果和抗药性试验对所获得的初筛菌株进行复筛。【结果】筛选出14株菌落直径较FO47生长快的再生菌株,其中菌株F1-35、F1-38、F1-1和F1-41能够促进幼苗生长,菌株F1-35处理西瓜幼苗后单株鲜质量较FO47提高了36.93%,根长较FO47增加了19.07%。菌株F1-35、F1-38和F1-4对西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超过50%,其中菌株F1-35的防治效果最好,达到59.04%。菌株F1-4对多菌灵表现出较高的抗性,说明菌株F1-4可以与低质量浓度多菌灵混合使用防治西瓜枯萎病。【结论】筛选出3株综合性状得到提高的再生菌株,说明原生质体融合是改良生防菌株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以放线菌SC1-1为研究对象,优化该菌株的发酵条件和生产工艺,测定其对茄子黄萎病的温室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该菌株最佳固态发酵工艺为基质(大米粉)中加入玉米秸秆60 mg/g和小米粉30 mg/g,发酵条件为接种量0.4 mL/g、初始含水量400 mg/g、培养时间192 h、初始pH7.6。对茄子黄萎病的防效达到64%,高于对照多菌灵处理。  相似文献   

9.
从吐鲁番盆地采集的土样中分离到3株双孢放线菌(Actinobispora),编号为HV4-5,5-4和HVS-8,经鉴定为两个新种。菌株HV5-8和5-4为自溶双孢放线菌(Actinobisporaautolyticasp.nov.),菌株HV4-5为新疆双孢放线菌(Actinobisporaxinjiangensissp.nov.),它们在气丝和基丝上均形成成纵对孢子和单孢子,胞壁为Ⅳ型。  相似文献   

10.
11.
为获得具有抑制番茄灰霉病活性的放线菌菌株,对采自青藏高原不同地区的15份供试土样进行选择性分离,采用活体组织法对分离到的放线菌进行抑制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活性筛选,并进一步测试高活性菌株发酵液对番茄灰霉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在分离到的279株放线菌中有28株对番茄灰霉病菌具有60%以上的室内药效,其中6株放线菌对番茄灰霉病菌室内药效可达90%以上,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应用落叶型和非落叶型大丽轮枝菌特异性引物D-1/D-2和ND-1/ND-2,对从陕西采集的67株菌株、矿物油室温保藏的24株菌株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所提供的5个大丽轮枝菌进行落叶型与非落叶型分子鉴定,以明确陕西是否存在落叶型菌株,掌握不同致病类型菌株的出现频率。结果表明,67株陕西菌株中有21株落叶型菌株,46株非落叶型菌株,落叶型菌株的比率为31.3%;其余29株菌株中14株为非落叶型菌株,5株为落叶型菌株,9株未产生特异性条带,1株用两对引物均可扩增出特异性条带。采用无底塑钵菌液浇根法接种冀棉11进行致病性测定,以了解落叶型菌株和非落叶型菌株致病力的差异。结果显示,21株落叶型菌株的平均病情指数为40.5,是19株非落叶型菌株病情指数(17.9)的2.3倍。  相似文献   

13.
基于时间与空间动态概念探究生防菌SC11不同剂型对茄子防病促生效果,生防菌SC11与Fo47、153粉剂复配对西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菌株SC11不同剂型处理对茄子黄萎病具有明显的防效,其中以种衣剂处理防效最优(69.98%),接近药剂对照多菌灵。同时,SC11不同制剂能显著增加茄子叶面积、株高或鲜质量,与对照相比,SC11种衣剂处理的叶面积、株高分别提高129.64%、100.84%,粉剂处理的株高、鲜质量增幅分别为69.64%、116.29%。SC11施用后30d施用153(C2处理),对西瓜枯萎病的防效达89.47%,远高于其他处理。SC11和Fo47同时施用时,防效最低,低于单独施用的防效。初步确定SC11不同剂型对茄子的促生作用及其对茄子黄萎病的防治效果,明确基于动态时空防治西瓜枯萎病的生防菌复配组合,间隔施用能有效提高复配防效。  相似文献   

14.
草莓枯萎病菌的分离鉴定及防治药剂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草莓枯萎病是目前危害北京草莓产业的主要病害,为筛选出安全有效的杀菌剂,采用组织分离法从北京昌平地区采集的草莓枯萎病株中分离到引起草莓枯萎病的病原菌。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手段鉴定该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草莓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 f.sp.fragariae Winks et Williams)。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14种杀菌剂进行筛选,其中,206.7g/L噁酮·氟硅唑、寡雄腐霉、φ=25%腈菌唑、w=60%嘧菌酯、w=70%代森锰锌、w=75%百菌清、w=50%异菌脲7种杀菌剂对草莓枯萎病具有显著的抑菌效果,其EC50值分别为0.003、0.63、0.73、5.91、8.90、78.54、229.09mg/L;另外,206.7g/L噁酮·氟硅唑、寡雄腐霉、w=70%代森锰锌和w=75%百菌清4种杀菌剂的药效可持续96h以上,其他3种药剂处理48h后对草莓枯萎病的抑制效果显著下降。因此,206.7g/L噁酮·氟硅唑、寡雄腐霉、w=70%代森锰锌和w=75%百菌清是草莓枯萎病防治的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15.
几种微生物菌剂对连作棉田枯黄萎病的防病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制和筛选防治新疆连作棉花病害的优良生防菌剂,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菌根菌(AM)、菌根菌配合滴施1次生防细菌(AM+P1)、菌根菌配合滴施2次生防细菌(AM+P2)、BIO菌肥(B)、重茬菌剂(C)和木霉菌(M)6种菌剂对连作棉花农田枯萎菌、黄萎菌菌源量、防病效果及对土壤养分和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AM+P1、AM+P2、AM、B、C、M处理土壤中枯萎菌、黄萎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其中枯萎菌菌落数量分别降低52.5%、65.0%、56.3%、46.3%、33.8%、52.5%,黄萎菌微菌核数量分别降低44.0%、36.2%、42.8%、26.7%、22.2%、42.5%;不同处理下,棉花枯萎病、黄萎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有不同程度地降低,各菌剂防效可达12.2%~38.8%,依次为AM+P1MAM+P2AMBC。施用菌剂能改善棉田土壤养分,增加速效氮、磷、钾质量分数;M、AM、AM+P1处理可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不同处理下,籽棉产量增加2.7~8.1kg/hm2,其中施用木霉菌剂的棉田增产幅度最大,达到38.3%。  相似文献   

16.
前期研究发现生防拮抗菌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B501能够显著抑制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HG-11,检测发现B501可以形成生物膜,具备产生纤维素酶和淀粉酶的能力。目前生物防治主要着眼于生防微生物的抑菌机制,而病原菌如何应对生防微生物胁迫的机制却常被忽略,因此旨在利用RNA-seq技术研究HG-11对B501生防胁迫响应的分子机制。结果表明,与对照HG-11样品相比,B501发酵液处理的HG-11样品中共有3 171个基因显著差异表达,其中2 106个基因上调表达,1 065个基因下调表达。上调表达有与细胞壁和细胞膜结构相关的基因如甾醇3-β-葡萄糖基转移酶基因、脂肪酸合成酶基因等,与抗氧化相关的上调表达基因有氧化物酶基因、P-P-键-水解驱动的跨膜转运蛋白基因等,以及与核糖体和线粒体相关的上调表达基因,如核糖体蛋白复合物、异柠檬酸脱氢酶等基因;下调表达的酰基转移酶基因、DNA连接酶基因等均为与细胞修复相关的基因。推测B501的抗菌物质通过破坏细胞壁及细胞膜的结构,并进入细胞内部破坏核糖体和线粒体从而抑制真菌生长。而HG-11通过调节与此相关的多个靶标蛋白或合成途径的基因表达,以缓解B501的生防胁迫作用。初步明确了尖孢镰刀菌应对生防解淀粉芽胞杆菌胁迫的基因表达差异,病原菌的自我防御机制或许是生防菌株易变表现的一个重要因素,提高了对病原菌与生防菌互作结构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魔芋软腐病株根区、根表土壤及根系大量存在的优势真菌F3和F8是否具有致病性和化感活性;筛选针对该优势真菌及魔芋软腐病原细菌的高效广谱生防放线菌。【方法】从魔芋健株和病株中分离F3和F8菌株,根据菌落形态及rDNA-ITS序列分析对2株真菌进行鉴定;离体侵染法测定菌株对魔芋球茎及胡萝卜离体组织的致病性;测定真菌粗毒素溶液对甜瓜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化感活性;采用琼脂块和发酵滤液法筛选能拮抗优势病原真菌和魔芋软腐病原细菌的生防放线菌。【结果】1在魔芋软腐病株根区、根表土壤及根系中存在大量的F3和F8,经鉴定,2株真菌分别为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其发酵粗滤液对魔芋离体球茎及胡萝卜有致病性,其粗毒素溶液能抑制甜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2筛选得到6株对优势病原真菌镰刀菌和魔芋软腐病原细菌均有较强拮抗作用的生防放线菌。【结论】魔芋软腐病株根区、根表土壤及根系大量存在的优势真菌腐皮镰刀菌和尖孢镰刀菌具有致病性和化感抑制活性,是魔芋软腐病发生时的复合侵染有害菌之一;以2株镰刀菌为靶标菌筛选到的6株生防放线菌对魔芋软腐病株根域大量存在的优势有害真菌及软腐病原细菌均有较强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从防风根际土中分离筛选出对防风枯萎病具有较强防治效果的生防真菌。【方法】采用对峙培养法从根际土壤中筛选出1株可拮抗尖孢镰刀菌的真菌菌株MR-97,并测定其抑菌谱;根据真菌菌落特征、显微特征,结合ITS序列分析等方法对拮抗菌株进行鉴定;通过显微观察MR-97对尖孢镰刀菌菌丝生长的影响;采用抗生素标记法测定拮抗菌株在土壤中的定殖能力;进行田间盆栽试验,检验MR-97对防风枯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本研究筛选出1株对尖孢镰刀菌抑菌效果为64.44%的拮抗菌株MR-97,其对木贼镰刀菌、灰葡萄孢等8种常见病原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效果,经鉴定菌株MR-97为土曲霉Aspergillus terreus。MR-97与尖孢镰刀菌对峙培养可使病原菌菌丝产生膨大、畸形、菌丝破损、内含物凝集等现象;在土壤中具有良好的定殖效果,土壤含菌量最高为9.8×106 CFU/g。盆栽试验中,MR-97对防风枯萎病防效为67.86%,防治效果较好。【结论】土曲霉MR-97可有效抑制尖孢镰刀菌等多种病原菌菌丝生长,可在土壤中较快定殖并发挥生防效力。作为优质的生防菌源,MR-97具有一定的开发应...  相似文献   

19.
旨在明确引起陕西省榆林市山药根腐病的致病菌,为该地区山药根腐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以受害山药块茎和根际土壤为试验材料,通过组织分离法获得纯培养,结合柯赫氏法则、形态学鉴定、ITS区序列分子生物学鉴定,以及构建系统发育树和序列比对的方法,明确山药根腐病的致病菌。结果表明,引起陕西榆林山药根腐病的病原菌为棕黑腐质霉、燕麦镰孢和尖孢镰孢。陕西榆林山药根腐病由腐质霉属和镰孢属两个属的3种病原菌引起,棕黑腐质霉是首次报道危害山药,镰孢属真菌是该地区山药根腐病的主要致病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