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成优0504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自育强恢复系福恢0504与三系不育系成丰A配组而成的三系晚籼杂交水稻新组合。该品种具有群体整齐、株型适中、穗大粒多、熟期转色好、产量高、稳产性好等特点;2015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介绍了成优0504选育过程、产量表现及品种特征特性等。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六溴环十二烷(HBCD)短期暴露对红鳍笛鲷的甲状腺素干扰效应及相关机理,实验室条件下分别将红鳍笛鲷幼鱼暴露于3个不同浓度的HBCD(8.6、43.0、215μg·L-1)溶液中24、48、96 h后,以肝脏和脑组织中三碘甲腺原氨酸(T3)和四碘甲腺原氨酸(T4)含量及T3/T4比值为生物标志物,评价HBCD短期暴露对红鳍笛鲷肝、脑组织甲状腺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HBCD对红鳍笛鲷幼鱼肝、脑组织甲状腺具有明显的干扰作用,且8.6、43.0μg·L-1浓度暴露下对T3、T4含量以诱导作用为主,215μg·L-1浓度暴露下短时间内表现为极显著的诱导作用(P0.01),随暴露时间延长则表现为极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此外,HBCD暴露过程中,肝组织T3/T4比值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且呈明显的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关系;脑组织T3/T4比值则随暴露浓度和暴露时间呈现较大差异,主要表现为短时间暴露T3/T4比值高于对照组、长时间暴露T3/T4比值低于对照组。研究表明,红鳍笛鲷肝脏和脑组织甲状腺素T3、T4含量及T3/T4比值对实验室3种浓度的HBCD胁迫均具有足够的灵敏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为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干扰物的筛选和生态风险评价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测定一株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基因组序列及其分子特征。[方法]分离出一株具有特殊分子特征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超强毒株(vvIBDV)HLJ-0504,并对其基因组进行了克隆和测序。[结果]序列分析显示,HLJ-0504的基因组A节段属于超强毒株,而其B节段则来源于另外一个独特的祖先。动物实验表明,HLJ-0504对SPF雏鸡的致病率和致死率分别为100%和86.7%。[结论]具有独特基因组B节段的vvIBDV仍在我国流行,我国IBDV的进化特征存在多样性。IBDV的毒力不是由基因组的A或B单独决定的。  相似文献   

4.
蔬菜中毒死蜱·三唑磷残留检测质量控制图的绘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准确、可靠地检测蔬菜中毒死蜱、三唑磷残留,采用NY/T 761—2008《蔬菜和水果中有机磷、有机氯、拟除虫菊酯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多残留检测方法》,每7 d对同一质量浓度质控样品平行测定2~3次,统计20组有效数据,通过计算平均值、标准偏差得出上下控制限、警告限和辅助线,绘制出由实验室人员检测技术水平、试剂、设备、分析方法和环境因素条件下的质量控制图。该质量控制图不仅可用于实际检测过程中对检测结果进行监控,还可为实验室人员技术能力确认、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等分析质量控制行为提供判定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参加酱油中的氯化钠测定能力验证,进一步总结经验,提高实验室检测水平.[方法]比较《酱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 5009.39-2003)中直接沉淀法和《食品中氯化钠的测定》(GB/T 12457-2008)中电位滴定法的优缺点,选择直接沉淀法进行检测.[结果]样品中氯化钠含量为184.0 g/L,实验室间Z比分数为0.66,能力验证结果为满意.[结论]在此次酱油中的氯化钠能力验证中,通过对方法的比较进行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严格按照方法操作,控制取样等关键点,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黄瓜在短时不同强度光照低温条件下的表现,探讨低温胁迫下不同品种间光合色素的表现。[方法]选用本实验室经过多年选育的高代自交纯合系M16、M18、M19、M21、M25和M59为实验材料,设冰水浴光照5个处理:T1为1 h冰水浴光照、T2为3 h冰水浴光照、T3为5 h冰水浴光照、T4为3 h冰水浴避光和T5为7 d低温弱光,研究了黄瓜主要光合色素的含量与抗寒性的相关关系。[结果]T4中类胡萝卜素含量与T5中黄瓜的抗寒指数存在显著负相关,与T5的MD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T2中叶绿素含量与T5的抗寒指数和MDA含量都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抗寒能力的维持需要合适的光照条件。该结果为建立黄瓜抗寒性的快速鉴定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转基因安全管理和标识制度的实施需要标准化的检测方法和转基因检测标准物质,标准物质是获得准确、可靠、可比检测结果的保证。转基因玉米T25为我国批准进口用作加工原料的转基因植物。为加强对T25的监管,以T25基体标准物质为研究对象,建立数字PCR方法,并选择8家实验室,采用数字PCR联合定值测定。结果表明,T25/Adh1二重数字PCR系统具有良好的扩增特异性。初始模板量在100~10 000拷贝·μL-1之间可获得稳定、可靠的检测结果。通过多实验室协同定值说明T25/Adh1二重数字PCR方法准确、可靠。T25基体标准物质的量值为1.001 2,相对不确定度为0.001 6。研究表明建立的T25/Adh1二重数字PCR方法可以用于转基因玉米T25的定量检测,为转基因成分定量检测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烯效唑、多效唑对黄淮区油菜新品种秦优1699苗期和成熟期性状的影响,探索其在机械化生产上的应用,于6~7叶期(T1)、5~7 cm薹高期(T2)和以上2个时期T1+T2(T3),分别喷施80、160 mg/L烯效唑(C1、C2)和150、300 mg/L多效唑(C3、C4),以喷施清水为对照,研究其对油菜苗期性状、成熟期抗倒性状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①T1C1、T1C3可有效降低油菜幼苗薹高,使其叶片数增加,根茎变粗,有助于冬前苗期壮苗,提高油菜耐寒性;②各处理均能降低植株株高、有效分枝高度和倒伏指数,提高抗倒性;③烯效唑、多效唑处理可以降低千粒重,增加单株角果数,对每角粒数影响不显著,仅T3C1和T3C3处理单株产量显著高于对照;④T3C1、T3C3处理既可增加幼苗绿叶数、根茎粗,降低薹高,有助于培育壮苗,提升幼苗耐寒性,又可降低成熟期植株株高、有效分枝高度、增强抗倒性,提高产量.考虑到烯效唑的降解速度快于多效唑,使用安全性高,烯效唑在秦优1699上的使用效果略优于多效唑,建议生产上使用烯效唑,即用80 mg/L浓度烯效唑,在6~7叶期(T1)+5~7 cm薹高期同时喷施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对ICP-MS法测定原粮中铬、镍、铜、锌、砷、镉、铅重金属元素进行方法确认,来判断本实验室是否具备该方法的检测能力?依照《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通用要求GB/T 27025-2008》中要求,对人员能力、仪器设施、标准物质与试剂配置和检测环境进行了确认;对检测方法的检出限、精密度、准确度和实际样品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线性范围为0~100μg/L,相关系数均在0.999以上,检出限、准确度、精密度结果都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多元素的测定GB 5009.268-2016》中的要求,确认本实验室具备开展此方法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甜玉米保鲜性状的遗传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长保鲜期甜玉米自交系T3和短保鲜期自交系T15为亲本,配制T3×T15组合的6个世代(P1、P2、F1、B1、B2和F2),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结合六世代联合遗传分析的方法对甜玉米保鲜相关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研究甜玉米保鲜相关指标的遗传规律及其分子基础.结果表明,甜玉米自交系T3的采后含糖量下降速率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各分离世代以主基因遗传为主,回交世代B1的主基因遗传率为74.63%,多基因遗传率为17.67%;B2的主基因遗传率为91.98%,多基因遗传率为0%;F2的主基因遗传率为82.67%,多基因遗传率为12.93%.  相似文献   

11.
莲子心总黄酮的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及其抑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优选莲子心总黄酮的纯化方法,测试其抑菌活性,采用X-5型大孔吸附树脂对莲子心总黄酮进行纯化工艺研究,并利用杯碟法,以芦丁为对照,研究了莲子心总黄酮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X-5型大孔吸附树脂纯化莲子心总黄酮的最佳工艺为:上样液含量为5.1 mg·mL-1,上样液pH为6,上样量为2 BV,洗脱剂为4 BV 50%乙醇,洗脱剂流速为2 BV·h-1.纯化后莲子心总黄酮的纯度达50%.莲子心总黄酮对霉菌(青霉、根霉)无明显的抑菌作用,但对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假单胞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作用明显,并获得最低抑菌浓度.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快速多重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方法,对污染动物性食品的大肠埃希氏菌O157:H7(EnterohemorrhagicEscherichiacoli O157:H7),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Yersinia enterocolitica),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Listeriamonocytogenes),宋氏志贺氏菌(Shigella sonnei),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等九种致病菌进行了通用前增菌方法的研究。研究了培养基、培养温度和培养时间对九种菌前增菌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LB肉汤培养基,36℃培养18h,九种致病菌的增菌效果最好且数量级均衡一致,均达到108cfu·mL-1。  相似文献   

13.
了解居民家庭冰箱冷藏猪肉的微生物变化,为居民安全冷藏食品提供参考,以购自北京市海淀区大型超市和农贸市场的50份鲜猪肉为样品,采用微生物测试片法检测家庭冰箱冷藏18~24h猪肉的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和单增李斯特氏菌变化。结果表明:猪肉经家庭冰箱冷藏后的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数量均增加。冷藏前和冷藏后的平均菌落总数分别为(19.95±4.08)10~3cfu/g和(68.57±14.23)10~3cfu/g,大肠菌群数量分别为(1.34±0.14)10~2cfu/g和(6.87±1.15)10~2cfu/g,冷藏前和冷藏后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数量的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猪肉在家庭冰箱冷藏前后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样品数分别为2份和9份,单增李斯特氏菌阳性样品数分别为1份和3份,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沙门氏菌阳性样品数分别为0和1份。家庭冰箱冷藏猪肉存在微生物污染隐患。  相似文献   

14.
赵庆  邹铁  王清章  严守雷  李洁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9732-9734
[目的]研究臭氧及负离子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沙门氏菌的杀菌效果。[方法]通过在鸡蛋表面涂抹一定浓度的菌液,研究臭氧及负离子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沙门氏菌杀菌效果的影响。[结果]臭氧处理4min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的杀菌率分别达54.17%、85.24%、89.16%,各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负离子处理1、3、5、7 min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的杀菌率分别达20.76%、25.24%、58.97%,各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臭氧及负离子对于这3种细菌均有杀菌效果,臭氧对细菌的杀菌效果明显优于负离子。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在体外状态下,不同粒度的低聚木糖(常规和超微下粉碎)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3种常见的猪源性致病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不同粒度的低聚木糖均能抑制3种致病菌的生长.常规低聚木糖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20.0、17.5和25.0 mg·mL~(-1);超微低聚木糖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的MIC分别为20.0、20.0和30.0 mg·mL~(-1).可见,不同粒度的低聚木糖对3种致病菌均有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6.
筛选了乌梅、金银花、蒲公英、紫草、牡丹皮等12种可用于食品的中草药,采用水提或醇提法制备中药提取液,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枯草芽孢杆菌这4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为供试菌,采用牛津杯法进行体外抑菌实验。结果表明:艾叶、牡丹皮以及乌梅对4种供试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采用正交试验对上述3种中草药进行复配,分析得出最佳配比为乌梅∶艾叶∶牡丹皮=8∶1∶1,在最佳配比条件下,复配抑菌剂对4种受试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7.81 mg/mL、3.91 mg/mL、15.62 mg/mL、7.81 mg/mL。扫描电镜的结果表明:中草药复配抑菌剂能够破坏大肠埃希氏菌细胞结构,导致细胞内容物外泄,细胞死亡。  相似文献   

17.
4种食源性致病菌的PCR-SSCP检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细菌的16S rDNA保守区引物作为通用引物,对常见食源性致泻大肠埃希氏菌(Diarrheogenic Escherichiacoli)、沙门氏菌(Salmonellae)、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进行PCR扩增,产物及其XmnI酶切后产物进行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试验结果显示,4种食源性致病菌的PCR产物经XmnI酶切后进行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可以相互区别。因此,PCR-SSCP技术可以方便地用于检测食源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蜡样芽胞杆菌。  相似文献   

18.
采用滤纸片法和稀释法,测定、比较了鼠曲草类黄酮(GDF)及其锌络合物(GDF-Zn)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活性和最低抑菌浓度(MIC),并进一步研究抑菌时间对GDF和GDF-Zn抑菌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GDF和GDF-Zn对上述4种菌均有明显的抑制效果,且GDF-Zn的抑菌效果更好,随着样液与菌悬液作用时间增长至8~10 h,抑菌率均增至最大值,此外,二者对所试菌株中的革兰氏阳性菌的抑菌活性均强于革兰氏阴性菌;GDF和GDF-Zn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MIC分别为0.20、0.40、0.20、0.10 mg·m L~(-1)和0.20、0.20、0.20、0.10 mg·m L~(-1).  相似文献   

19.
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对柳桉、邓恩桉和尾巨桉3种桉树林地根际土壤解磷细菌进行分离和筛选,并对其解磷能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3种林分根际土壤中均存在大量的解磷细菌,其中的解有机磷细菌数量为(2.23~4.17)×104cfu·g-1,溶无机磷细菌数量为(2.05~4.00)×104cfu·g-1,解有机磷细菌数量多于溶无机磷细菌数量.不同林分根际土壤解磷细菌数量分布有差异,其数量大小为:柳桉尾巨桉邓恩桉.(2)筛选到12株溶无机磷细菌和14株解有机磷细菌,且不同解磷细菌的解磷能力存在显著差异(P0.05).12株溶无机磷细菌在无机磷培养液中的有效磷含量为55.854~367.169μg·m L-1,最大为P7菌株;14株解有机磷细菌在有机磷培养液中的有效磷含量为11.374~30.330μg·m L-1,最大为YP菌株.溶无机磷细菌溶解的无机磷含量与蒙金娜无机磷培养基的p H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性(P0.01),解有机磷细菌分解的有机磷含量与卵黄培养基的p H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综上所述,26株解磷细菌中,P7菌株溶解无机磷的能力最强,YP8菌株分解有机磷的能力最强,这两个菌株可作为下一步研制桉树微生物肥料的重点菌种.  相似文献   

20.
为了促进木霉免疫诱导剂类生物肥料及土壤改良剂在木本植物生长中的应用,采用盆栽试验方法,以T1(5×102 cfu·cm-3)、T2(5×103 cfu·cm-3)和T3(5×104 cfu·cm-3)3个水平的木霉分生孢子诱导杨树苗60d,研究根施棘孢木霉ACCC30536分生孢子悬液后山新杨的生长量及土壤中水解氮含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T2水平诱导的效果最佳,杨树苗在15d内的株高和茎基生长量的最大值分别为7.01cm和0.15cm,是对照CON4(不施木霉)的5.12和2.14倍;单株杨树苗根的平均干重为7.38g,较CON4增加50.92%;单株杨树苗茎的平均干重为4.24g,较CON4、T1和T3分别增加了16.48%、49.82%和7.34%。同时,以T2水平木霉诱导杨树苗30d,种植杨树苗的盆土中水解氮含量较CON(不施用木霉且不栽培杨树苗的盆土)、CON2(施用T2水平的木霉但不栽培杨树苗的盆土)及CON4分别提高16.81%、9.5%和20.26%。说明棘孢木霉具有极显著促进杨树苗生长和改善土壤中水解氮含量的作用,最佳诱导量为5×103 cfu·cm-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