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旨在了解动物源大肠杆菌中氯霉素类药物耐药基因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采用PCR技术检测兽医临床分离的30株猪源大肠杆菌中flor基因的携带情况,利用序列分析技术对GenBank中登录的不同来源的大肠杆菌flor基因序列和临床分离的2株大肠杆菌(HZ19株与MZ6株)的flor基因序列进行相似性分析,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有24株猪源大肠杆菌为flor基因阳性,阳性率为80%;2株猪源大肠杆菌flor基因的相似性为99.2%,与其他序列的相似性在99.0%~100%。提示分离到的猪源大肠杆菌对氯霉素类药物的耐药情况较为严重,在兽医临床中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2.
采用K—B法检测30株虎源大肠杆菌对氯霉素类药物的耐药性。根据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的流行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结果表明:30株虎源大肠杆菌对氯霉素的耐药率为85%,对氟苯尼考的耐药率为78%。cmlA基因的阳性率为70%,floR基因的阳性率为23.3%。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研制了大肠杆菌氯霉素类药物耐药基因cat1、flor、cmlA基因三重PCR检测试剂盒.结果显示,该试剂盒具有良好的重复性、灵敏度以及保存期长等特点.应用该试剂盒检测107株猪源鸡源大肠杆菌,cat1、flor、cmlA三种基因的检出率分别是 41.1%、51.4%和36.4%.本试剂盒对氯霉素类药物耐药基因的传播、流行调查以及在临床用药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对某地养殖场猪源和鸡源大肠杆菌的耐药性及氟苯尼考耐药基因flo R进行分析,旨在了解我国大肠杆菌的耐药现状,以降低对养殖业的危害,减少菌株耐药性的传播,为兽医临床用药及兽药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为新型抗菌药物的研制奠定理论基础。采用国标法分离鉴定大肠杆菌,肉汤微量稀释法进行药敏实验,PCR法检测氟苯尼考flo R基因,膜过滤法进行转化接合实验。结果表明:共分离大肠杆菌293株,分离率为73.3%,其中猪源157株,鸡源136株;大肠杆菌对磺胺类、四环素类和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性相对严重,对氯霉素类、氟喹诺酮类和β-内酰胺类药物相对敏感;与欧盟EUCAST标准相比,该地区大肠杆菌的MIC分布出现明显右移现象;80%以上的大肠杆菌均为多重耐药菌株,以8重和9重耐药菌株为主;氟苯尼考耐药基因flo R携带率为61.2%,flo R基因可以在菌株间相互转移。样品采集地区养殖场大肠杆菌污染严重,耐药种类逐渐增多,多重耐药现象严重,质粒介导的耐药基因可以在菌株间相互转移。  相似文献   

5.
邓珊珊  张海  蔺俐仲  徐春志  袁林 《养猪》2021,(1):113-115
为了解贵州省某规模化猪场猪源大肠杆菌分离株的药物敏感性和耐药基因的存在情况,以期为进一步研究细菌耐药的分子机制和临床用药提供资料,试验采用药物敏感试验、耐药基因PCR检测、基因测序等方法.结果表明:经K-B法检测20株猪源大肠杆菌对15种药物的敏感性,环丙沙星、氨苄西林、吡哌酸和青霉素等药物的耐药性强;利用PCR扩增技...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河北地区动物源大肠杆菌分离菌株的耐药情况和各耐药菌株之间的亲缘关系,为有效防控大肠杆菌耐药性的产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河北省某养殖场采集健康动物的粪便样本297份(鸡源48份、猪源249份),通过细菌分离纯化和PCR扩增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采用药敏试验确定分离菌株的耐药表型,并对其进行耐药基因检测、血清型鉴定、系统发育群分析、质粒复制子分型和基因分型鉴定。【结果】分离菌株在麦康凯培养基上呈粉红色圆形菌落,经16S rDNA测序分析鉴定出129株大肠杆菌,其中92株大肠杆菌呈现多重耐药现象,主要以3~4耐为主,耐药基因以floR、tetA、qnrS和strB的检出率最高;多重耐药大肠杆菌以O132为优势血清型,系统进化群主要分布在A和B1群,主要流行质粒为IncFIB和IncN;经MLST分型获得27个ST型,主要为ST93型,其中12株序列型为未知型。【结论】河北地区健康动物肠道内大肠杆菌多重耐药现象较为严重,其血清型众多,分子特征呈现多样性,仍需加强对动物源大肠杆菌耐药性和分子特征的监测。  相似文献   

7.
为了了解唐山和秦皇岛地区肉鸡源致病性大肠杆菌耐药性及耐药基因携带情况,试验采用K-B纸片法和PCR法分别检测了22株肉鸡源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株的耐药性和耐药基因携带情况。结果表明:22株菌对β-内酰胺类、磺胺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喹诺酮类药物耐药严重,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相对敏感。分离菌株至少耐6种抗生素,其中对14种和12种抗生素的耐药菌株数最多。耐药基因TEM、sulⅡ、tetA、tetB、floR、cmlA、acc(3)-Ⅱ、SHV、sulⅠ、aph (3)-Ⅱ的检出率分别为100%、100%、86. 4%、81. 8%、81. 8%、68. 2%、63. 6%、45. 5%、36. 4%、36. 4%,未检测到qnrB、OXA基因。22株肉鸡源致病性大肠杆菌携带耐药基因与GenBank中登录参考株基因序列的同源性为98%~99%。说明该地区肉鸡源致病性大肠杆菌耐药性严重,呈现多重耐药,携带耐药基因多样化。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淄博地区猪源产ESBL大肠杆菌耐药特点,本研究于2016年4月对淄博地区3个养猪场采集猪粪便棉拭子,分离猪源产ESBL大肠杆菌,14种抗生素药敏片进行药敏检测。共收集236份猪粪便棉拭子样本,通过产ESBL确证试验获得94株产ESBL大肠杆菌,占猪源大肠杆菌的39.8%。所有产ESBL大肠杆菌菌株耐药性较强且呈现多重耐药,对碳青霉烯类药物敏感率较高。猪源产ESBL大肠杆菌分离率高且耐药谱广,给临床中应用抗生素的治疗猪源大肠杆菌病带来很大的障碍。  相似文献   

9.
为考察贵州省猪源大肠杆菌对四环素类抗菌药的耐药情况和耐药基因的流行情况,本试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783株分离于贵州省8个地区规模化养殖场的猪源大肠杆菌对6种四环素类药物的敏感性,并通过PCR方法检测其携带四环素耐药基因情况。结果显示,猪源大肠杆菌对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和替加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97.3%、97.6%、96.6%、89.3%、48.0%和34.2%;土霉素和四环素的耐药水平最高,其MIC50分别为256和128μg/mL,而MIC90均为512μg/mL,四环素的耐药倍数高于土霉素;米诺环素和替加环素的耐药水平最低,其MIC90分别为32和4μg/mL,耐药倍数相同;耐药基因tetA、tetB、tetC、tetD和tetM的检出率分别为92.60%、41.50%、58.75%、58.62%和70.10%;耐药菌株中主要以tetA基因为主,且大多数以携带复合基因的形式存在;大肠杆菌对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多西环素和米诺环素的耐药性分别与耐药基因tetB和tetM呈极显著相关(P0.01),tetD基因分别与对米诺环素和替加环素的耐药性呈极显著相关(P0.01)。贵州省猪源大肠杆菌对四环素类药物的耐药情况十分普遍,尤其是四环素和土霉素,金霉素和强力霉素有高度耐药的趋势;外排泵是四环素类药物主要的耐药机制;在兽医临床上越来越严重的耐药情况与耐药基因的广泛存在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解猪源大肠杆菌中Ⅰ型整合子的流行情况,探讨Ⅰ型整合子与大肠杆菌耐药表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119株猪源大肠杆菌对8类14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并采用PCR法检测猪源大肠杆菌Ⅰ型整合酶基因(int I1)并扩增其可变区,对PCR产物进行酶切分析,测序分析整合子可变区携带的耐药基因盒。结果 119株大肠杆菌耐药现象十分严重,对四环素、磺胺异恶唑、新诺明全部耐药,所有菌株均呈多重耐药。119株猪源大肠杆菌中有92株含Ⅰ型整合子,检出率77.31%。扩增出7类大小不同的基因盒插入区片段,范围为1008bp~3149bp。7类Ⅰ型整合子在119株猪源大肠杆菌中存在13种流行组合。78.15%大肠杆菌菌株的Ⅰ型整合子携带2种或2种以上的基因盒,其中以携带编码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基因(aadA1、aadA2、aadA5、aadA22、aadB)最多,其次为编码磺胺类药物耐药基因(dfrA1、dfrA12、dfrA17、dfrA27),此外还携带编码利福平、林可霉素和氯霉素的基因lnuF、cmlA6、aar-3、orf。结论Ⅰ型整合子普遍存在于大肠杆菌中,且呈流行上升趋势;Ⅰ型整合子参与耐药及多重耐药,但单株细菌携带的耐药基因盒与其耐药表型无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1.
猪源大肠杆菌耐药性与I型整合子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猪源大肠杆菌中I型整合子的流行情况,探讨I型整合子与大肠杆菌耐药表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119株猪源大肠杆菌对8类14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并采用PCR法检测猪源大肠杆菌I型整合酶基因(int11)并扩增其可变区,对PCR产物进行酶切分析,测序分析整合子可变区携带的耐药基因盒。结果119株大肠杆菌耐药现象十分严重,对四环素、磺胺异恶唑、新诺明全部耐药,所有菌株均呈多重耐药。119株猪源大肠杆菌中有92株含I型整合子,检出率77.31%。扩增出7类大小不同的基因盒插入区片段,范围为1008bp-3149bp。7类I型整合子在119株猪源大肠杆菌中存在13种流行组合。78.15%大肠杆菌菌株的I型整合子携带2种或2种以上的基因盒,其中以携带编码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基因(aadA1、aadA2、aadA5、aadA22、aadB)最多,其次为编码磺胺类药物耐药基因(dfrA1、dfrA12、dfrA17、dfrA27),此外还携带编码利福平、林可霉素和氯霉素的基因1nuF、cm1A6、aar-3、off.结论I型整合子普遍存在于大肠杆菌中,且呈流行上升趋势;I型整合子参与耐药及多重耐药,但单株细菌携带的耐药基因盒与其耐药表型无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和掌握大肠杆菌耐药性的流行情况,从而为控制大肠杆菌的耐药性提供科学依据,用K-B法对临床分离的15株猪源大肠杆菌进行β内酰胺类抗生素药敏试验,以15株分离菌DNA为模板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基因tem进行PCR扩增。结果表明:15株猪源大肠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均耐药,耐药率从高到低分别为头孢哌酮(82%)、头孢噻肟(24%)、头孢他啶(18%)、头孢呋辛(6%)、苯唑西林(6%);PCR扩增均检测到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基因tem。说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基因tem广泛存在于猪源大肠杆菌中,与抗生素敏感性表型一致。  相似文献   

13.
分离了16株鸡致病性大肠杆菌,对它们进行了生化鉴定和药敏试验,并用标准菌株O2对照。结果发现鸡的大肠杆菌对临床上常用的喹诺酮类药物产生了明显的耐药性,而对氯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等抗生素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氮磷营养盐对环境大肠杆菌(E.coli)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本试验通过建立模型生态系统研究氮磷营养盐引发大肠杆菌对氯霉素(CHL)产生耐药表型的影响,并对分离到的耐药菌株和敏感菌株进行cat基因检测.结果显示,添加不同剂量氮磷营养盐可引发大肠杆菌对氯霉素产生耐药性,46株耐氯霉素大肠杆菌cat基因的阳性率为89.13%;16株对氯霉素敏感的大肠杆菌未检出cat基因.结果表明,模拟生态系统中加入氮磷营养盐可引发大肠杆菌对氯霉素产生耐药;氮磷营养盐引发大肠杆菌对氯霉素耐药与cat基因有关.  相似文献   

15.
鸡大肠杆菌地区菌株的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离了16株鸡致病性大肠杆菌,对它们进行了生化鉴定和药敏试验,并用标准菌株O2对照。结果发现鸡的大肠杆菌对临床上常用的喹诺酮类药物产生了明显的耐药性,而对氯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等抗生素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16.
为考察贵州省猪源大肠杆菌对四环素类抗菌药的耐药情况和耐药基因的流行情况,本试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783株分离于贵州省8个地区规模化养殖场的猪源大肠杆菌对6种四环素类药物的敏感性,并通过PCR方法检测其携带四环素耐药基因情况。结果显示,猪源大肠杆菌对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和替加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97.3%、97.6%、96.6%、89.3%、48.0%和34.2%;土霉素和四环素的耐药水平最高,其MIC50分别为256 和128 μg/mL,而MIC90均为512 μg/mL,四环素的耐药倍数高于土霉素;米诺环素和替加环素的耐药水平最低,其MIC90分别为32和4 μg/mL,耐药倍数相同;耐药基因tetA、tetB、tetC、tetD和tetM的检出率分别为92.60%、41.50%、58.75%、58.62%和70.10%;耐药菌株中主要以tetA基因为主,且大多数以携带复合基因的形式存在;大肠杆菌对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多西环素和米诺环素的耐药性分别与耐药基因tetB和tetM呈极显著相关(P<0.01),tetD基因分别与对米诺环素和替加环素的耐药性呈极显著相关(P<0.01)。贵州省猪源大肠杆菌对四环素类药物的耐药情况十分普遍,尤其是四环素和土霉素,金霉素和强力霉素有高度耐药的趋势;外排泵是四环素类药物主要的耐药机制;在兽医临床上越来越严重的耐药情况与耐药基因的广泛存在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豫北地区规模化养殖场猪源大肠杆菌的耐药性及基因多态性,对分离的21株猪源大肠杆菌进行药物敏感实验,采用PCR技术对其耐药基因进行检测,RAPD技术进行基因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豫北地区规模化养殖场分离的猪源性大肠杆菌菌株对常见16种抗生素存在不同情况的耐药性。其中对四环素、红霉素、麦迪霉素、阿莫西林、磺胺异恶唑、环丙沙星、新生霉素、复方新诺明、恩诺沙星、甲氧苄啶的耐药率均为100%,对庆大霉素、洛美沙星的耐药率为85%以上,对其他药物的耐药率相对较低;PCR检测得到8种耐药基因的条带;对菌株进行RAPD分析得到7种不同的基因型。大肠杆菌极易产生耐药性,耐药基因广泛存在于耐药菌株中,但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之间无绝对相关性。豫北地区猪源大肠杆菌感染多重耐药十分严重,严重影响了该地区猪源大肠杆菌病的诊治和预防。  相似文献   

18.
广西某地区猪源大肠杆菌耐药性及部分菌株耐药基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旨在探究广西某地区猪源大肠杆菌的耐药性及部分菌株所含耐药基因情况,为预防及治疗动物性大肠杆菌类疾病提供参考。采用麦康凯琼脂培养基及伊红美蓝琼脂培养基初步鉴定、显微镜镜检、分子生物学16S rRNA鉴定、药物敏感性二倍肉汤微量稀释法等方法进行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并结合PCR相关技术对部分菌株的三十余种耐药基因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从广西某地区采集的猪源病料中共分离得到65株猪源大肠杆菌,其均为多重耐药大肠杆菌且多集中于六重耐药与七重耐药。按所耐抗菌药物的种类分析发现其对β-内酰胺类、磺胺类、大环内酯类药物具有较高耐药性,耐药率分别98.46%、90.77%及84.62%,进一步分析发现其主要是对头孢噻呋钠、阿莫西林、磺胺间甲氧嘧啶、阿奇霉素等抗菌药物具有较高耐药性,对美罗培南、阿米卡星、黏杆菌素较为敏感。对部分菌株所含耐药基因进行整理发现,其多含有四环素类(tetA、tetM)、β-内酰胺类(CTX-m-u)及磺胺类(Sul2)耐药基因。综上所述发现广西地区猪源大肠杆菌耐药性情况较为严重,所含耐药基因也相对较多,因此在实际生产中需采用联合用药等相关措施进行疾病治疗以达到快速高效治疗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为了了解猪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耐药性,试验采用菌落形态观察、小鼠毒力试验、回归动物试验和PCR等方法对1株引起猪肺炎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并通过微量稀释法进行耐药性检测,在全基因组测序的基础上对耐药基因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病原菌是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呈多重耐药,其染色体基因组携带有外排调控基因Mar C、SoxR,外排泵基因MATE和ABC,耐药基因移动原件IS,四环素耐药基因tet,氟苯尼考耐药基因FloR及氯霉素乙酰转移酶基因等。  相似文献   

20.
喹诺酮类药物是兽医临床治疗动物细菌性疾病一类常用抗菌药物,此类药物的广泛应用,使动物源大肠杆菌对其耐药性也随之逐渐上升[1].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主要是染色体介导的靶位改变、膜通透性改变和主动外排.近年来,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药物耐药(plasmid mediated quinolone resistance,PMQR)基因qnrA[2],qnrB[3]、qnrS[4]相继出现,aac(6’)-Ib-er和qepA这两种质粒介导的耐药基因也被证实[5-6].本试验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2009年鸡源大肠杆菌的耐药情况,选择耐喹诺酮类药物的菌株,采用PCR方法检测PMQR基因,以了解不同地区鸡源大肠杆菌中PMQR基因的流行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