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杂交玉米新品种高瑞171产量与栽培密度及氮、磷、钾肥施用量的关系,建立了各因素与产量的数学模型.对高瑞171产量影响大小依次为栽培密度>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提出了高瑞171获得9 558 kg/hm2以上产量的栽培密度及N、P 、K肥施用量的优化组合方案:即栽培密度41 768~44 395株/hm2,施氮量193.34~24939 kg/hm2,施磷量128.90~179.79 kg/hm2,施钾量92.9~131.09kg/hm2.其目的是为发挥该品种最大的增产潜力、为加速大面积推广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稻田高效三熟制晚季水稻的综合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川中丘陵区水田高效三熟制下晚播晚栽水稻的配套栽培技术。分析了本田移栽密度、氮化肥施用量、钾肥施用量对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作用及影响,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试验因素对产量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氮肥用量> 移栽密度> 钾肥用量,较高的施氮量及较高的移栽密度利于形成足穗,从而达到高产,并得出了产量> 6000kg/hm2 的栽培方案。  相似文献   

3.
杂交油菜直播适宜密度和氮磷钾肥用量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应用L9(34)正交试验,在云南省4个试点进行杂交油菜直播联合栽培试验,研究适宜的种植密度和氮、磷、钾肥施用量。结果显示: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油菜的生育时段、主要经济性状、产量影响均较大,磷、钾肥用量的影响较小。在每公顷种植19.5万株,施纯氮450 kg、纯磷45 kg、纯钾112.5 kg时油菜产量最高。与育苗移栽相比,杂交油菜在直播时需要显著提高种植密度和氮肥施用量。  相似文献   

4.
应用311-A拟饱和最优回归设计试验方案,通过田间试验建立烟后稻深两优5814移栽密度、施氮量、施钾量与产量的数学(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单因素对产量的影响为施氮量>移栽密度>施钾量;两因素互作对产量的影响为移栽密度+施氮量>移栽密度+施钾量>施钾量+施氮量。经模拟寻优表明,最优组合是移栽密度21.0万丛·hm^-2、施钾量(K2 O )138.1 kg· hm^-2、施氮量(N )143.4 kg·hm^-2,拟获得的深两优5814的最高产量为8908.18 kg·hm^-2。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玉米新品种桂糯518最佳种植密度、施氮量和栽培方式等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方法】试验设种植密度(36000、42000、48000、54000和60000株/ha)、施氮量(0、75.0、150.0、225.0、300.0和375.0 kg/ha)和栽培方式(常规栽培、宽窄行栽培、温棚育苗移栽和直播地膜覆盖)3个水平,均为随机区组设计。调查出苗期、采收期、生育期、株高、穗长和产量等性状,并将筛选出的桂糯518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在广西北海、南宁、都安、贵港4个点进行示范,测定产量及品质性状。【结果】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株高整体呈下降的趋势,穗长变短。种植密度为54000株/ha时,桂糯518产量最高;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桂糯518表现略为晚熟,株高略有增高,施纯氮300.0 kg/ha时,桂糯518鲜食产量最高;直播地膜覆盖处理时,玉米鲜食产量最高,宽窄行栽培处理次之,温棚育苗移栽处理产量最低;桂糯518在4个示范点平均比常规栽培增产7.68%,综合品质略优于常规栽培。【结论】桂糯518采用宽窄行栽培方式,种植密度48000~54000株/ha,施纯氮量300.0 kg/ha左右时,产量及品质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玉米新品种桂糯518最佳种植密度、施氮量和栽培方式等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方法】试验设种植密度(36000、42000、48000、54000和60000株/ha)、施氮量(0、75.0、150.0、225.0、300.0和375.0kg/ha)和栽培方式(常规栽培、宽窄行栽培、温棚育苗移栽和直播地膜覆盖)3个水平,均为随机区组设计。调查出苗期、采收期、生育期、株高、穗长和产量等性状,并将筛选出的桂糯518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在广西北海、南宁、都安、贵港4个点进行示范,测定产量及品质性状。【结果】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株高整体呈下降的趋势,穗长变短。种植密度为54000株/ha时,桂糯518产量最高;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桂糯518表现略为晚熟,株高略有增高,施纯氮300.0kg/ha时,桂糯518鲜食产量最高;直播地膜覆盖处理时,玉米鲜食产量最高,宽窄行栽培处理次之,温棚育苗移栽处理产量最低;桂糯518在4个示范点平均比常规栽培增产7.68%,综合品质略优于常规栽培。【结论】桂糯518采用宽窄行栽培方式,种植密度48000~54000株/ha,施纯氮量300.0kg/ha左右时,产量及品质较高。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氮磷钾及种植密度4要素对杂交籼稻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杂交籼稻产量影响由大到小为施氮量、种植密度、施磷量和施钾量,以中等施氮、钾量,高施磷量和高密度下的处理组合产量最高。杂交籼稻栽培中应适当控制氮钾肥的用量,增加磷肥用量和适当密植,才能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8.
为揭示黑龙江西部寒地地区玉米栽培高产措施,以德美亚2号为材料,选取氮肥、磷肥、钾肥和种植密度四因素作为试验因素,按照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统计分析方法建立回归模型,分析不同肥料配比和种植密度组合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四因素各单因子对子粒产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且变化趋势均呈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影响顺序为施氮肥种植密度施钾肥施磷肥,单位水平施入量引起边际产量的减少量为施磷肥种植密度施钾肥施氮肥;要获得≥12 723.8 kg·hm-2的产量,氮肥、磷肥、钾肥及种植密度的最优组合取值范围为:氮肥250.77~287.6 kg·hm-2,磷肥139.0~158.0 kg·hm-2,钾肥82.9~97.1 kg·hm-2,种植密度为79 800~85 200株·hm-2。  相似文献   

9.
密度、施氮量和播种期对贵农玉008号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贵农玉008号玉米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采用三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种植密度、施氮量、播种期对贵农玉008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贵农玉008号产量随着种植密度和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及播种期的延长,呈先上升后下降的抛物线趋势,三因素对产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为种植密度(x1)>施氮量(x2)>播种期(x3);种植密度在3 600株/667m2左右、施氮量在12 kg/667m2左右,于4月5日前后播种有利贵农玉008号玉米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不同施氮量及栽培密度对烟叶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设置了不同施氮量及栽培密度对烟叶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施氮量增加,烟株长势越好;随种植密度的增加,烟叶产值、产量越高.以施纯N6kg/667m2,移栽密度为110cm×56cm处理的初烤烟叶产值、产量、外观质量等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应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氮、磷、钾配施对绿豆的产量效应,并建立氮、磷、钾施用量与绿豆产量关系的肥料效应函数模型,以确定绿豆的最佳施肥方案。结果表明:三因素对绿豆产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为磷肥氮肥钾肥,且氮磷、磷钾的交互作用达显著水平,通过方程模拟寻优得出,绿豆产量大于1 200 kg.hm-2的施肥方案:N施用量91.0~94.4 kg.hm-2,P2O5施用量112.0~133.9 kg.hm-2,K2O施用量54.8~84.9 kg.hm-2,N∶P2O5∶K2O的比例为1.00∶1.33∶0.75。  相似文献   

12.
长三角地区西红花高产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探索长三角地区西红花栽培的高产关键技术,更好地指导生产.试验研究了不同种球处理方式、不同肥料配比及栽种时间、种植密度和球茎大小等因素对西红花生产和球茎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最适种球处理方式为整球茎保留膜质鳞片并去除多余侧芽;肥料施用以N450 kg·hm-2,P2O5 225 kg·hm-2和K2O 225 kg·hm-2为宜;栽植选用大球茎,最适种植密度为10 cm×10 cm,最佳栽种时间为11月下旬至12月初,采用精细管理,可获得较高的球茎产量.  相似文献   

13.
寒地优质超级稻龙粳21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充分发挥超级稻品种巨大的增产潜力,以寒地超级稻龙粳21为试材,通过对其不同播种时期、播种量、插植密度和施肥量进行研究,结合良种良法,组装集成其高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结果表明:龙粳21的适宜播种日期在4月15~20日,最佳播种量为200~250g·m-2;最适宜的插植密度为25穴·m-2,插秧规格为30.0cm×13.3cm,每穴5株;最佳施肥量为纯氮130kg·hm-2、P2O565kg·hm-2、K2O 65kg·hm-2时,产量可达到9t·hm-2以上。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甜菜高产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提高甜菜生产水平,为高产施肥提供技术支撑,在黑龙江省黑土和白浆土甜菜主产区,采用3×3优化施肥设计开展甜菜优化施肥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甜菜高产施肥中氮和钾的适宜用量为90~135kg.hm-2,磷的适宜用量为80~120kg.hm-2,氮磷钾的适宜比例为N∶P2O5∶K2O=1.13∶1.00∶1.69。不施氮肥平均减产33.8%,不施磷肥平均减产21.1%,不施钾肥平均减产21.6%。从产量上看,最佳处理为N2P2K3,即N 90kg.hm-2、P2O 80kg.hm-2、K2O 135kg.hm-2,较对照平均增产31.9%。  相似文献   

15.
以脱毒甘薯龙岩7-3为材料,采用四因素五水平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探讨氮、磷、钾肥不同施用量和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经计算机模拟建立施肥的高产数学模型并找出最佳农艺措施组合方案。结果表明,①产量超过45t.hm-2的最佳农艺措施组合为尿素施用量163.05~191.55kg.hm-2;过钙施用量546.6~653.4kg.hm-2;硫酸钾施用量510.3~614.55kg.hm-2;种植密度5.45万~5.80万株;②4个因素对鲜薯产量影响的顺序依次为钾肥>密度>氮肥>磷肥;③各因素间对产量影响皆存在一定的互作效应;④较高水平的施钾量和施氮量有利于产量的提高;⑤适宜种植密度条件下大中薯率高。  相似文献   

16.
姚建族 《福建农业学报》2011,26(6):1045-1050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芥菜氮磷钾肥效及其施肥指标.试验结果表明,土壤对芥菜产量的平均贡献率只有26.3%,施用氮、磷、钾肥平均分别增产55.5%、14.1%和15.3%,平均产投比分别为36.9、21.3和12.2,表明芥菜施用氮磷钾肥料具有显著的增产增收效果.芥菜种植地土壤Olsen-P高产丰缺指标为42 mg· kg-1...  相似文献   

17.
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氮磷钾配比对‘湘杂油763’养分吸收、碳氮代谢产物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游离氨基酸总量、可溶性糖含量和总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而磷钾肥对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的影响没有表现出一致规律.随着氮肥和磷肥施用量的增加,氮磷积累量和籽粒产量都呈增加的趋势,而磷钾肥对其影响不及氮肥有规律.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氮肥和钾肥利用率都呈减少的趋势,而磷肥利用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供试7种氮磷钾配比中,以处理E (N∶P2O5∶KO=1.00∶0.5∶0.5)的籽粒产量最高(2 231 kg·hm-2),其次是处理K(N∶P2O5:K2O=1.00∶0.43∶0.57),籽粒产量为2 065 kg·hm-2.产量构成因素中单株有效角果数对产量影响最大,其次每角果粒数,千粒重对产量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干旱区农业发展新途径,研究在滴灌条件下不同施肥处理对马铃薯产量、产量构成要素、水分利用效率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N3P2K2(N 326.25kg·hm-2,P2O5138kg·hm-2,K2O 90kg·hm-2)处理下马铃薯株高、大(中)薯数、单株薯重明显提高,小薯数明显降低。在N3P2K2处理下马铃薯产量达到最高,达61 516kg·hm-2。施氮量217.50kg·hm-2处理下,氮肥利用率最高为39.31%;施磷量69kg·hm-2处理下,磷肥利用率最高为16.09%;施钾量45kg·hm-2处理下,钾肥利用率最高为64.67%。N3P2K2处理下水分利用率明显提高,达到了80.17kg·hm-2·mm-1。  相似文献   

19.
通过在江汉平原腹地江北农场5个分场布置中稻的"3414"肥料效应试验,研究了氮、磷、钾肥对中稻产量和经济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对中稻的增产效果明显,中稻施用氮肥的效果最好,磷肥次之,钾肥最小。稻谷最高增产695.1~2 414.7kg.hm-2,相应增产率为8.6%~37.8%,纯增收1 011.2~3 563.5元.hm-2。通过配置三元二次和一元二次肥效模型,结合田间试验实际情况,确定中稻的最佳施肥量为纯N180~200kg.hm-2,P2O555~60kg.hm-2,K2O 50~60kg.hm-2。  相似文献   

20.
采用3因素5水平2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在田间布置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水平的氮、磷和种植密度处理对红小豆伤流量及成分氨基酸含量的影响,建立了相应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对伤流量的影响,氮、磷起主要作用,互作均不显著;理想氮、磷和密度组合方案为N 20.60~25.80 kg.hm-2,P2O520.67~32.45kg.hm-2,密度21.04万~23.96万株.hm-2。适宜的氮、磷和密度能够提高植株伤流量。氮、磷和密度对伤流量及氨基酸含量影响都呈正抛物线状,氮肥达到了显著水平;氮—密度互作达到显著水平;理想氮、磷、密度组合范围为N 24.97~30.85 kg.hm-2,P2O526.14~42.86 kg.hm-2,密度为19.63万~22.70万株.hm-2。伤流量及氨基酸含量变化与红小豆氮素的吸收效率有相似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