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不同来源的21份白菜型油菜品种(系)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3个品种(系)表现为自交不亲和(亲和指数<1),8个表现为自交系和(亲和指数>1)。云南、贵州两省的品种属自交不亲和类型,8个品种平均自交亲和指数为0.23(0~0.63),平均给角率为6.36%(0~17.42%)。长江中下游地区品种间自交亲和性差异较大,13个品种(系)平均自交亲和指数为1.87(0.08~6.43),平均给角率为35.35%(3.27%~76.09%)。自交亲和性较强的群体内个体间自交特性存在着基因型差异。群体自交亲和指数越高,群体内自交亲和基因型分布频率越高。这类群体可选为自交系筛选的基础群体。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芸芥的自交亲和性变异,采用田间套袋自交技术对不同来源的52份芸芥品种(系)的自交亲和指数(CI)、相对亲和指数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芸芥的自交亲和性存在较大幅度的变异,CI在0.00~4.98之间,这种变异不仅存在于品种间,而且存在于品种内不同个体间。52份参试材料中,自交亲和指数小于1的有43个品种;9个品种的CI1(1.03~4.98),其中,CI3的材料有四川-2芸芥、06芸86-y和06芸86-87。依据亲和指数可将参试材料分为4种类型:高自交亲和类型(CI≥3.00);自交亲和类型(CI为1.00~2.99);自交不亲和类型(0.00CI1.000);高自交不亲和类型(CI为0.00)。自交亲和性因地区而异,一般南部和西部地区的芸芥品种(系)自交亲和性高于其它地区的品种。综上,芸芥是一种高度自交不亲和植物,但其自交亲和性存在广泛变异,因此,从芸芥群体中选出的自交亲和系可用于将来的油菜及其近缘植物的遗传育种研究。  相似文献   

3.
甘蓝型油菜黄籽双低自交不亲和系的选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甘蓝型油菜黄籽自交不亲和系184和黄籽双低常规油菜品系878-8-1、737、3231、408等为材料,经过5年8代连续定向培育,育成了黄籽高油分双低自交不亲和系SI975002、SI975113、SI975218和SI975230等,具有自交不亲和性基本稳定,黄籽率90%以上,芥酸<1%、硫甙<25.0μmol/g,含油量44%左右等特点,并作为重要的基础材料用于黄籽双低杂交汪菜新组合的组配及筛选。  相似文献   

4.
芸芥自交亲和系与自交不亲和系 sOD、POD和CAT酶活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芸芥( Eruca sativaMill)自交亲和系( SC)与自交不亲和系( SI)柱头SOD、POD和CAT三种酶活性进行 了测定。自交亲和系和自交不亲和系在授粉后都能引起SOD、POD和CAT三种保护性酶活性的变化。比较SC和 SI的酶活性发现,在未授粉时二者SOD酶活性差异显著,而POD和CAT酶活性则无显著性差异;异花授粉后SC 和SI的三种酶活性表现了相似的趋势,在各个时间段上无差异;自花授粉后自交亲和系的酶活性显著高于自交不 亲和系的酶活性。结果表明, SOD、POD和CAT三种酶活性的变化与自交亲和系所具有的自交亲和基因的调控有 关。  相似文献   

5.
利用杂种优势是大幅度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有效措施。为使杂种优势在生产上利用成为可能,一个先决条件就是能否采用简便易行而又经济的方法来配制一代杂种。利用自交不亲和系来配制一代杂种,在甘兰、大白菜等蔬菜上已有先例。甘兰型油菜属常异交作物,通过甘、白种间杂种后代的分离和甘兰型品种种子辐射处理后代筛选的途径,也已育成甘兰型的自交不亲和系。通过利用品种中存在的自交不亲和性,育成甘  相似文献   

6.
国内外的研究证明:油菜利用细胞质不育“三系”、胞核不育“两用系”和自交不亲和系等途径配制杂种均表现不同程度的杂种优势。具体表现在(1)生长势强、伤流量多、出叶速度快、叶绿素含量高;(2)角果数、籽粒数、千粒重等获得提高;(3)有显著的增产效果。我国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自60年代开始,相继育成白菜型“三系”(四川),甘蓝型自交不亲和系(湖北),核不育“两用系”(上海),甘蓝型雄性不育“三系”(湖南)。其杂交种产量优势率一般为20—45%。但是如何将杂种优势利用与品质融为一体,在改良品质的基础上提高产量,国内外尚未见报导。本文阐述在原有甘蓝型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研究成果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油菜杂种具有一定的籽实产量优势是被认识了的生物特性。选育油菜杂种,把杂种优势用到农业生产中去,首要的是经济合理地解决杂种制种途径。利用十字花科芸苔属中大多数种存在的自交不亲和性产生杂种,开展油菜杂种优势利用是重要途径之一。我们从1976年开始选育甘兰型自交不亲和系,相继进行了优势组合选育,并对自交不亲和性杂种F_1的遗传及F_1的产生进行了初步探索,取得了初步结果。这里将五年的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甘蓝型油菜自交不亲和系杂种纯度鉴定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利用共显性分子标记技术SSR、显性形态标记性状花叶及显性生化标记种子芥酸含量鉴定甘蓝型油菜自交不亲和系SI-1300与恢复系花叶恢杂种F1种子纯度.结果表明,3种方法鉴定结果基本一致,F1杂种种子纯度达到91%以上;不同SSR引物鉴定结果完全相同,一对SSR引物即可用于鉴定F1杂种纯度.SSR扩增产物具有很高的多态性和严格的保守性,不仅可以用于油菜杂种纯度鉴定,亦可以用于不同品种(组合)真实性鉴别.研究结果还表明,自然条件下放养蜜蜂用于自交不亲和系杂种制种是一种稳妥、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对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自交不亲和系中发生的三子叶突变的形态发生、发育和遗传进行了初步研究,表明该突变性状虽受核基因控制但其遗传性是不稳定的。其基因控制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南方白菜型油菜自交衰退和杂种优势利用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连续自交三代的南方白菜型油菜品种为材料进行自交、兄妹交、姐妹系间交和开放授粉,观察自交后代衰退程度及杂交后代优势程度。结果表明南方白菜型油菜自交严重衰退、连续自交四代,其主要农艺性状与开放授粉或与姐妹系间的后代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自交后代纯合性越好,则杂交F1优势率越大。同一种繁殖方式,杂交F1优势率与亲本的一般配合力有关。  相似文献   

11.
几年来的研究表明,用NaCl克服芸苔属(Brassica)作物自交不亲和性的效应是与药液浓度、授粉方法、处理后授粉时间、处理频数、作物生长环境、个体生长发育状况以及自交不亲和系(以下简称SI系)、本身自交亲和程度等因素有密切关系的。研究和总结这些影响因素表现的规律性对制定该项技术的实施标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的繁育特性与试管繁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甘蓝品种(2n=18,CC)与白菜品种(2n=20,AA)杂交并借助胚珠培养和染色体加倍,获得一系列人工甘蓝型油菜新品系。对18个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新品系的花粉育性、自交结实性、异交结实性等研究表明,人工油菜品系花期自交不结实或结实率很低。蕾期自交一朵花平均获3.6粒种子,平均结角率为19.7%。但是,人工甘蓝型油菜无论作父本还是作母本与天然甘蓝型油菜杂交的结实率都较高。以人工油菜作父本与天然油菜杂交。42个组合平均杂交一朵花获得10.3粒杂交种子;以人工油菜作母本与天然油菜杂交,15个组合平均杂交一朵花获得8.5粒杂交种子。分析结果表明。本试验的人工油菜品系具有很强的自交不亲和性,蕾期自交结实率也较低,但对异交结实影响不大,因此可以直接用于杂种生产。试验对自交结实特别困难的5个人工甘蓝型油菜新品系进行了试管繁殖,采取子叶、下胚轴和茎尖联合培养方式。22株无菌苗经过2个月快繁,获得260株苗。平均繁殖系数为12.4。不同基因型繁殖系数差异较大。变幅为3.3~21.0。  相似文献   

13.
油菜的杂种优势现象,我国早在三十年代以前浙江大学孙逢吉教授曾有报道,他感叹地说:“油菜杂种优势很强,苦于没有大量产生杂种一代的方法”。大量产生杂种一代的方法,这个前人没有解决的问题,我们现在解决了。六十年代以来我国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取得较快的进展和重大突破。全国开展了多途径利用的研究,1965年四川省农科院首先开始白菜型油菜三系研究,华中农学院1972年开始研究甘兰型油菜自交不亲和系,1975年试配组合,选出了“211×华油8号”等几个较优组合,比一般品种增产  相似文献   

14.
中国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研究概况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本文介绍了中国杂交油菜的研究历史及目前的进展情况。1990年中国的杂交油菜种植面积已达40多万公顷。4个杂交组合已通过省区域试验和品种审定。目前参加全国区域试验的杂交组合有18个。同时还分别介绍了中国在选育天然杂种、自交不亲和系杂种、化学杀雄杂种、核不育杂种、细胞质雄性不育杂种以及应用基础研究的情况。对当前杂交油菜的研究重点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甘蓝型油菜杂种优势及产量性状的遗传改良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对不同来源的3个甘蓝型油菜自交不亲和系与22个父本品种的遗传距离及它们以NCII法配制的66个杂交组合的产量、物候期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尽管3个自交不亲和系与父本品种间的遗传差异较小,但它们与国外品种间的杂种F1产量性状平均优势均较强.杂种生育期及初花至成熟期日数均介于双亲之间,但前者偏向晚熟亲本,而后者却偏向早熟亲本.与其它产量构成因子相比,一次分枝及其角果数不仅对单株产量贡献率最大,且对单株产量杂种优势贡献率亦最高.在油菜产量性状的遗传改良中,特别是在杂种优势利用中,首选目标性状应为一次分枝及其角果数.在保证一次分枝及其角果数前提下,提高角粒数、千粒重亦是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甘蓝型油菜NCa雄性不育系不育类型及育性遗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7个不同的NCa雄性不育系套袋自交,平均结角率为0.68%,平均亲和指数为0.008;在开放授粉条件下平均结角率86.29%,平均亲和指数11.69。用50个来源不同的甘蓝型油菜同时测定Pol雄性不育系、NCa雄性不育系、nap雄性不育系,结果表明NCa雄性不育系与Pol雄性不育系和nap雄性不育系之间的恢保关系差异明显。根据NCa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遗传分析,初步认为NCa雄性不育的恢复基因为1对恢复基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高甘蓝自交不亲和系的结实率,增加制种产量。[方法]在初花期、盛花期和结荚期,喷施磷酸二氢钾、硼、锌肥。[结果]在初花期、盛花期和结荚期喷施磷酸二氢钾、硼、锌肥等都能提高甘蓝自交不亲和系的结实率。[结论]对于甘蓝新组合0807多元素混合肥0.2%磷酸二氢钾+0.2%硼砂+0.2%硫酸锌喷施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油菜开花、受精和结实的过程需要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才能正常进行。我省油菜开花的2—3月份正是倒春寒极易出现的时期,往往造成阴荚和萝卜角果,形成分段结实现象。而这种现象对于甘兰型杂交油菜F_1似乎又更为显著。我所1980年3月中、下旬出现过两次7℃以下的倒春寒天气,所种的7个甘兰型自交不亲和系杂种F_1,除个别组合外,大部份组合每角粒数少,无效角果多,分段结实严重,结实情况远比常规对照品种  相似文献   

19.
PCR步行法克隆油菜自交不亲和基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同源序列法与PCR步行法相结合,在油菜中克隆自交不亲和基因SLG和eSRK (extra-cellular SRK).所克隆的SLG序列长为882bp,克隆的eSRK序列长度分别为1495bp(青海大黄)、1494bp(黄籽沙逊)、1727bp(关中油白菜);其GeneBank登陆号分别为AY448025、AY448026、AY448027、AY448028、AY448029、AY448030.缺失突变可能是导致青海大黄和黄籽沙逊自交亲和的原因.克隆的SLG基因与甘蓝和白菜型油菜的SLG基因有很高的同源性,而eSRK基因与甘蓝和白菜型油菜的SRK基因的同源性较高.同源序列法与PCR walking法相结合,可以有效地克隆基因;但在克隆SLG基因的两翼序列时遇到了困难,说明PCR步行法仍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20.
糖甜菜自交系在甜菜育种中起重要作用。由于在甜菜自交系选育过程中经常发生因自交不亲和,从而使优良系号灭绝这种遗憾之事,所以,长期以来,国内外糖甜菜育种家们都对甜菜自交不结实或结实率低的原因做过各种各样的探讨,并提出了许多科学的合理的见解。特别是对糖甜菜自交不亲和性状的遗传因子对甜菜自交结实率的影响有过详细报道(郭德栋,1985)。另外,育种家们对如何克服自交不结实也有过许多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