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灌浆过程中籽粒铁、锰、铜、锌、镁、钙的积累动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糙米中Fe、Zn、Cu、Mn、Mg、Ca含量和积累量的动态变化及其与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开花后,水稻籽粒中Fe、Zn、Cu、Mn、Mg、Ca的含量迅速降低,开花10天后降速变缓,20天后趋于稳定;就花后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化幅度而言,6种矿质元素中以Ca的变幅最大,Mg的变幅最小,供试品种中籼型品种滇屯502的变幅明显大于粳型品种合系39;水稻花后籽粒中Fe、Zn、Cu、Mn、Mg、Ca含量的变化趋势与蛋白质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蛋白质含量与6种矿质元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水稻花后籽粒中Fe、Zn、Cu、Mn、Mg的积累动态符合logistic方程,其积累的快增期和实际增长期较籽粒干物质积累的快增期和实际增长期早而短。  相似文献   

2.
以水稻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方法研究PEG胁迫对水稻叶片和根系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幼苗体内的大量元素(P、K、Ca、Mg)含量在胁迫4、6d时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各微量元素(Mn、Na、Fe、Zn、Cu)含量的变化不一致,或增加或减少,但在胁迫6d时均与对照组的差异达显著水平。并且水分胁迫抑制了P、K、Ca、Mg、Fe元素从根向茎叶迁移,促进了Mn、Na、Zn和Cu元素从根向茎叶运输。  相似文献   

3.
施氮量对豫北冬小麦产量及子粒主要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兰考矮早8、豫麦49-198和平安8号为材料,设置5个氮素水平(0、120、180、240、360kg/hm 2),研究不同施氮量对豫北冬小麦子粒产量及其N、P、K、Ca、Mg、Fe、Mn、Cu、Zn、B等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子粒中N与B(r=0.879)、N与Mg(r=0.858)、Mg与Zn(r=0.871)、Mg与B(r=0.877)含量间相关系数较高。施氮显著提高了子粒N、Ca、Fe、Cu、Zn、B含量,K、Mg含量受施氮量影响较小,但P和Mn含量明显下降。兰考矮早8子粒中各种矿质元素(除B外)含量明显高于平安8号,豫麦49-198介于二者之间。施氮在提高小麦子粒产量的同时降低了P/Ca、P/Mg、P/Fe和P/Zn的值,增强了Ca、Mg、Fe、Zn的生物有效性。此外,研究发现施氮量达到180kg/hm 2后,继续增施氮肥小麦产量难以提升。可见,合理的氮肥管理可以提高豫北地区冬小麦产量及子粒中微量元素的含量;过量施氮不仅难以提高子粒产量,还会降低子粒P和Mn的含量。  相似文献   

4.
NaCl胁迫下棉花幼苗的离子平衡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采用水培法 ,研究了 Na Cl胁迫对耐盐性不同的两个棉花 (Gossypium hirsutum L .)品种 (枝棉 3号 ,耐盐性较强 ;泗棉 2号 ,耐盐性较弱 )幼苗叶片及根系 Ca、K、Mg、P、Mn、Cu、Fe、Zn等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用 ICP- AES法测定结果表明 ,经 1 0 0和 2 0 0 mmol· L- 1Na Cl分别处理 1 4d后 ,两品种棉花幼苗叶片及根系 Ca、K、Mg、P、Mn等元素含量均明显下降 ,其中尤其以 Mn、Ca、K元素含量下降最为显著。而 Fe、Zn、Cu等三种微量元素含量却有不同程度增加。随盐处理浓度增加 ,根系 Na+增加量趋于饱和 ,而叶片 Na+仍持续大量积累 ,导致植株体内阳离子含量显著增加 ,破坏了植株体内的离子平衡。耐盐性不同的两个棉花品种 ,叶片及根系 Ca、K、Mg、Mn、Zn等元素含量变化均无明显差异 ,而在叶片 Cu、Fe元素及根系P元素含量变化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不同有机酸对黄褐土矿质元素的活化效应,采用同一浓度(10 mmol/L)的茶多酚(TP)和小分子有机酸(LMWOAs)进行土壤浸提试验,比较不同类型有机酸对黄褐土主要矿质元素活化效果的差异。结果表明:LMWOAs对黄褐土中Ca和Mg的活化能力均表现为:酒石酸>柠檬酸>乙酸>草酸。草酸对土壤Fe、Mn、Cu、Zn 4种元素均有较好的活化效果,且对Fe和Cu元素的活化能力显著高于其他LMWOAs;柠檬酸对土壤Mn元素的活化能力显著高于TP和其他LMWOAs;酒石酸对土壤Zn的活化能力显著高于TP和其他LMWOAs;乙酸对土壤Fe、Mn、Cu、Zn元素的活化能力显著低于TP和其他LMWOAs。TP对土壤Ca、Mg、Fe、Mn、Zn元素的活化能力显著低于LMWOAs(乙酸除外),对K和Cu的活化效果显著优于LMWOAs。黄褐土种植茶树会加速K和Cu的活化和迁移(尤其是K),提高矿质元素的生物有效性,同时可能造成土壤缺K和酸化。  相似文献   

6.
澳洲坚果果仁中4种关键微量元素的FAAS法测定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探明澳洲坚果果仁中Fe、Mn、Cu、Zn 4种关键微量元素的含量及其测定方法,运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FAAS),采用干灰化、混酸消解、微波消解3种不同样品消解方式,对4个澳洲坚果品种果仁中Fe、Mn、Cu、Zn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Fe、Cu经3种不同消化方式处理后的含量测定结果无显著差异;而Mn、Zn经微波消解处理后的测定值虽然略高于干灰化和混酸消解2种方式,但未达到显著水平;澳洲坚果果仁中4种微量元素的含量为Mn>Fe>Zn>Cu,其中Mn元素含量在品种间的变异较大;在4个供试品种中,‘云澳51号’的Fe含量为最高,而‘云澳58号’的Mn、Cu、Zn 3种微量元素含量均为最高。3种样品消解方式均可用于澳洲坚果果仁微量元素含量的FAAS法测定。  相似文献   

7.
张英华  周顺利  张凯  王志敏 《作物学报》2008,34(9):1629-1636
为了解小麦籽粒微量营养元素含量的调控机制及其与籽粒重和蛋白质含量的关系, 以9个冬小麦品种为材料, 通过开花后减源(去叶、穗遮光)、减库(去50%小穗)处理, 分析了成熟籽粒中Fe、Zn、Mn、Cu等微量元素含量与籽粒重、蛋白质含量变化及其相互关系, 并探讨了籽粒微营养素积累的源库调控作用。结果表明, 籽粒中Fe、Zn、Mn、Cu、蛋白质含量和籽粒重均在品种间和源库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去叶源不仅使籽粒重和籽粒蛋白质含量显著降低, 而且使籽粒Fe、Zn、Mn和Cu含量明显降低; 穗遮光使籽粒重显著降低, 蛋白质含量略有提高, 籽粒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因品种和元素类型而异, 总体趋势为Fe、Zn和Cu含量增加, Mn含量降低; 去小穗减少库, 使各品种剩余籽粒粒重略有增加, 而蛋白质含量提高, 籽粒Fe、Zn、Mn和Cu含量均较大幅度提高。籽粒Fe、Zn、Mn和Cu含量主要受各元素供源的限制, 不同元素受供源影响程度不同, 且与品种基因型有关。籽粒中4种微量元素含量之间及其与粒重和蛋白质含量之间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 说明籽粒微量元素含量与籽粒重和蛋白质含量存在同步提高的可 能性。  相似文献   

8.
为合理、安全利用微咸水,促进番茄高效可持续生产,以京番301为试验材料,采用沙土槽培、单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试验,以微咸水(EC=3 m S/cm)直接灌溉为对照,研究了微咸水不同灌溉方式对坐果期、盛果期、盛果后期番茄植株根、茎、叶及不同生育期果实中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番茄植株根、茎、叶及果实中的10种矿质元素含量在生育期内呈规律性的变化,根、茎、叶中6种大量矿质元素含量均为N、K、Ca大于P、Mg、Na,4种微量元素含量以Fe、Mn较高,Zn次之,Cu最低;除K外,幼果期果实中5种大量矿质元素含量最高,K在成熟期果实中含量最高,果实中微量元素含量以Fe、Zn较高,Cu和Mn较低。果实中K含量与其余9种矿质元素含量存在一定的增效作用,而Mg与Zn、Cu、P 3种元素,Na、Mn与Fe、Zn、Cu、P 4种元素间存在一定的拮抗作用。(2)微咸水参与灌溉提高了番茄植株各部位及品质形成期果实中全Na的含量,以微咸水直接灌溉提高幅度最大。与淡水灌溉相比,微咸水直接灌溉植株各部位全N含量也有所提高,但不利于果实对N、P和4种微量元素的吸收与积累。淡水灌溉有利于提高植株各部位全效P、K及Zn的含量,进而促进果实对N、P、K及Fe、Zn的吸收与积累。微咸水淡水按生育期轮灌可提高植株各部位Ca、Mg、Fe的含量,微咸水淡水按次轮灌和按生育期轮灌下幼果期、成熟期果实中Ca、Mg含量也较高。混合水灌溉和按次轮灌植株各部位Cu和Mn含量较高,因此品质形成期混合水灌溉下果实中Cu含量、按次轮灌下果实中Mn含量也较高。综上,短期微咸水灌溉或降低微咸水的矿化度灌溉(轮灌、混合水灌溉)不仅能够节约淡水资源,而且可以有效避免微咸水直接灌溉对植株生长的不利影响,并补充植物所需的N、Ca、Mg、Fe、Mn、Cu等营养元素。  相似文献   

9.
籼型黑米稻粒形性状与其中某些矿质元素含量的遗传相关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禾谷类作物种子数量性状遗传模型, 分析籼型黑米稻品种双列杂交F1和F2种子粒形性状与其中矿质元素Fe、 Zn、 Mn和P含量间的多种遗传相关性. 结果表明, 籼型黑米粒重、粒长、粒宽、粒长/粒宽与其中Fe、 Zn、 Mn和P含量除存在明显的表现型相关和基因型相关外, 尚存在较明显的种子直接加性相关、直接显性相关、细胞质相关、  相似文献   

10.
水稻籽粒中5种微量元素含量的QTL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超级杂交稻协优9308(协青早B×中恢9308)重组自交系(RIL)177个株系,分别种植于杭州(HZ)和富阳(FY)两地,成熟后收获种子,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GFAAS)、全谱直读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ICP-AES)方法测定籽粒中镉(Cd)、铜(Cu)、铁(Fe)、锰(Mn)和锌(Zn)等5个微量元素含量.应用由163个SSR标记构建的遗传连锁图来确定这5个微量元素含量QTL的位置和效应.结果表明,5个微量元素含量的表现犁在两个环境下均为连续分布,且都存在一定数晕的双向超亲遗传类型.两地共检测到12个QTL,分布在水稻第1、3、4、5、7、8和11染色体上,其中在HZ试验中检测到9个,在FY试验中检测到5个,两地都检测到的共同QTL有2个,分别是qCUCN-4和qMNCN-3.就元素而言,Cd检测到3个,Cu检测到2个,Mn检测到5个,Zn检测到2个.单个QTL对群体性状表型变异的贡献率为4.23%~14.84%,控制微量元素含量的QTL以加性作用为主,未检测到上位性效应.研究发现控制微量元素含量QTL的一个可能聚集区间在第7染色体着丝粒附近RM2-RM320之间.  相似文献   

11.
以2年生‘翠冠’梨幼树为试材,分析年生长周期内植株根、干、枝、稍、叶的N、P、K、Ca、Mg、Fe、Mn、Cu、Zn 9种矿质营养含量变化特点。结果表明:(1)N、P、K、Mg 4种矿质营养元素在植物生长季节前期含量降低,中期先增后减,后期增加;(2)植株生长季节前期Ca、Mn、Zn在各器官中先降后升;中期在根、干、枝中变化很小,叶片中Ca、Mn先增后减,Zn先减后增;后期含量增加;(3)Fe和Cu含量在植株根、干中呈现出先增加至峰值而后降低的类似正态分布的变化。生长前期,枝中Fe、Cu先增后减;新梢和叶片中Fe含量升高,Cu含量降低。中期枝中Cu先增后减,Fe含量变化小;新梢和叶片中2种元素含量变化小。后期根系中Fe含量下降,其他各器官中2种元素的含量均增加。在果园年周期管理上,应该关注梨树春季营养生长开始之前树体的营养贮存,同时应该注意中期适量追肥。  相似文献   

12.
外源N、P、K肥对扁桃叶片矿质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探明N、P、K肥对扁桃叶片中各矿质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给新疆扁桃营养诊断平衡施肥技术提供理论参考依, 2009—2010连续2年在结果期扁桃园内萌芽前分别土施不同浓度梯度的N、P、K肥,在扁桃果实膨大期采集叶片,通过对其中N、P、K、Ca、Mg、B、Zn、Fe、Mn、Cu 10种矿质营养元素含量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土施N、P、K肥能分别提高叶片中相应元素的含量,其中N还促进P、B、Fe、Zn、Cu的吸收,但与K、Ca、Mn发生拮抗;P促进了N、K、Mg、Mn的吸收,但与Zn、Fe发生拮抗;K促进了B、Fe、Zn的吸收,但与N、P、Ca、Mg发生拮抗。土施不同浓度梯度N、P、K肥能显著或极显著提高扁桃叶片中N、P、K含量,且施用量和叶片吸收的元素含量间存在线性关系,而N、P、K肥对扁桃叶片中其他9种矿质元素含量分别形成促进和拮抗双重关系。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对辽宁省和陕西省富士苹果中Fe、Cu、Mn、Zn、Ni五种微量元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显示.富士苹果中五种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的平均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Fe〉Zn〉Mn〉Ni〉Cu;辽宁样品的Fe、Mn和Ni含量高于陕西样品,而Cu和Zn含量低于后者。辽宁和陕西两省样品中的Fe、Mn、Zn三种元素含量差异显著(P〈0.05),Cu和Ni含量无显著差异:两省苹果样品中的Fe和Zn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本研究结果可为我国苹果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分析蓬莱产区梅乐葡萄盛花期、转色期、成熟期的叶片、花/果实中矿质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为梅乐葡萄的营养诊断及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2018-2020年连续以蓬莱产区16个固定配方施肥条件下的梅乐葡萄为研究对象,每个配方肥选择4个果园,共计192个梅乐葡萄园,比较不同生育期叶片、花/果实矿质元素含量差异,应用相关分析法筛选影响果实矿质营养含量的主要叶片养分因子.叶片Fe、B和花/果实N、P、K、Mg、Fe、B含量在各生育期均表现为盛花期>转色期>成熟期,且不同生育期间差异显著.叶片Mn、Cu和果实Cu含量均表现为转色期>成熟期>盛花期,且各生育期间差异显著.除盛花期N、Ca、Mg、成熟期Cu、全生育期Mn外,其他叶片与花/果实矿质元素呈显著或极显著差异.N、Ca、Mo含量在各生育期均表现为叶片>果实.Fe、Mn、Zn、B含量在各生育期均表现为果实>叶片.P、K含量在盛花期和转色期均表现为果实>叶片,在成熟期均表现为叶片>果实.Mg、Cu含量在盛花期均表现为果实>叶片,在转色期、成熟期均表现为叶片>果实.梅乐葡萄叶片和果实矿质元素变化规律存在相似性和特异性,可能是由叶片和果实各矿质元素之间存在不同程度协同或拮抗作用造成的.相关分析表明,叶片和果实各元素含量在不同生育期间呈现不同程度的相关性.P、K、Fe、Zn、Cu、B是梅乐葡萄花发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元素.盛花期-转色期梅乐葡萄叶片和果实中Ca、Mn、Cu含量均显著提高.在梅乐葡萄果实成熟期,叶片中N、P、K、Ca、Mg、Mo极显著高于果实,其中Ca、N、K含量较高,说明在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对Ca、N、K的需求量高于其他矿质元素.综上,可以通过调控花前叶片中P、K、Ca、Mg、Fe、Zn、Cu、B、Mo水平调控花中P、K、Fe、Cu、B含量;由于叶片中的Ca不易有效转运至果实中供其利用,因此Ca应有针对性地直接施用于幼果上.转色期,可通过提升叶片中Mn、Cu水平调控果实中Mn、Cu含量.成熟期,可通过提升叶片N、K、Ca水平调控果实中P、K、Zn、Mn含量.  相似文献   

15.
以海南东中部正常结果与黄化槟榔叶片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调查与实验室分析相结合,分析4个产量水平(高产组、中高产组、中产组、低产组)中4个生长年限(10,15,20,25年)正常结果与黄化槟榔叶片Cu、Zn、B、Mo、Fe、Mn含量变化。结果表明:黄化槟榔叶片Cu含量最高,比中产组和高产组的高,但差异不大,高产组的最低。低产组槟榔叶片Zn、B、Mo、Fe、Mn含量分别比高产组的低47.7%,22.5%,49.0%,40.8%,58.8%。黄化组槟榔叶片Zn、B、Mo、Fe、Mn含量比高产组分别低44.8%,30.6%,54.4%,50.9%,62.6%。而比低产量的低5.5%,10.4%,10.7%,17.0%,9.2%。高产组与中高产组槟榔叶片Cu含量随着生长年限有所降低,但差异不显著。中产组槟榔叶片Cu含量随着生长年限无直线变化规律。4个产量水平槟榔叶片Zn、Mn、Fe含量随着生长年限呈降低趋势,4个产量水平中不同生长年限槟榔叶片B、Mo含量差异不显著,其含量随着生长年限无明显直线变化趋势。结论:黄化槟榔叶片Cu含量较高,受生长年限影响不明显。槟榔产量水平、黄化病对叶片Zn、B、Mo、Fe、Mn含量的影响较大。高产组槟榔叶片Zn、B、Mo、Fe、Mn含量较高。带有黄化槟榔叶片Zn、B、Mo、Fe、Mn含量最低。槟榔生长年限对叶片Zn、Fe、Mn含量有一定影响。而对B、Mo含量变化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降尘和酸雨对芹菜中重金属分布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温室条件下模拟酸雨、降尘对芹菜进行不同的受试处理,并对茎、叶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对于芹菜茎,酸雨使Zn,Cu,Ni,Pb含量增加,Fe的含量减少,Mn,Cd含量几乎不受影响;降尘使Zn,Mn,Ni,Fe,Cd含量增加,使Cu,Pb含量减少;酸雨和降尘联合作用使7种元素含量都增加。对于芹菜叶,酸雨使Cu,Zn,Mn含量增加,Fe的含量减少,Pb,Ni,Cd的含量对不同pH有增有减;降尘使Zn,Mn,Cd,Fe的含量增加,使Cu,Pb,Ni含量减少;联合作用使叶的Zn,Cu,Mn,Cd,Fe含量增加,Pb,Ni含量减少。7种元素在茎、叶中的聚类分析表明,茎中Cu-Ni协同作用显著,Fe-Cu拮抗作用显著;叶中Cu-Pb协同作用显著,Fe-Mn拮抗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7.
掌握织金县红托竹荪中矿质元素的含量水平,通过适当调控土壤,利于红托竹荪生长,也可为红托竹荪的营养性和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依据。通过对基地土壤-红托竹荪矿质元素钾(K)、钙(Ca)、铁(Fe)、锌(Zn)、硒(Se)的测定,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中矿质元素平均含量大小为Fe>K>Ca>Zn>Se,红托竹荪中矿质元素平均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K>Ca>Fe>Zn>Se;富集能力最强的为钾元素;基地土壤-红托竹荪间的矿质元素相关性统计显示矿质元素Fe与土壤pH呈显著负相关(P<0.05);土壤(Ca)-红托竹荪(Ca、Zn)、土壤(Se)-红托竹荪(Se)为极显著正相关(P<0.01);土壤(K)-红托竹荪(Fe、Zn)、土壤(Fe)-红托竹荪(Fe)为显著正相关(P<0.05)。基地土壤间矿质元素的相关关系为:K-Fe、K-Se、Ca-Zn呈极显著正相关;K-Ca、Ca-Se在0.05水平上呈显著正相关;Ca-Fe、K-Fe呈极显著负相关。红托竹荪中矿质元素K-Zn、Ca-Fe呈显著正相关;K-Ca、K-Fe、Ca-Zn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他矿质元素则无显著相关关系。在土壤中添加一定浓度的钾、钙元素可能促进红托竹荪对其他矿质元素的吸收,一定程度上可能提高竹荪的品质。  相似文献   

18.
通过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扶桑枝叶花器官的K、Ca、Mg、Na、Fe、Mn、Zn、Cu、Cr、Ni的含量进行测定分析,为指导扶桑的种植栽培及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数据。结果表明,10种矿质元素在各部位中的含量(平均值)高低顺序为CaKNaMg,FeMnZnCuCrNi。同一元素在扶桑各部位之间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所测扶桑品种各部位中的Ca、Na、Fe、Mn、Zn、Cu的含量多数落在一般植物体的正常含量范围内,与一般植物相比,扶桑Mg、K含量偏低,Cr含量偏高,部分部位未能检出Ni元素。  相似文献   

19.
云南栽培稻生态型矿质元素含量的多样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ICP-AES测定了新平县相同生态条件下种植653份云南稻资源糙米8种矿质元素含量,并按丁颖的栽培稻生态型对其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云南水稻改良品种糙米P、Fe和Zn含量比地方稻种分别下降10.53%、14.76%和35.16%,但改良品种特别是粳稻Ca含量比地方种高, 8种矿质元素以Ca的多样性指数最大;糙米P、Ca、Mg、Fe、Zu、Cu和Mn平均含量以粳稻的Mg、Fe和Zn,水稻的P、K和Mg,陆稻的Fe和Zn,糯稻的K和Fe,早稻的Mg和Fe相对较高。8种矿质元素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依次为粳>籼,陆>水,粘>糯,早中稻>晚稻和地方种>改良种,且P>K>Mn>Mg>Cu>Zn>Fe>Ca;其变异系数依次为Fe>Ca>Cu>Zn>Mn>K>Mg >P。  相似文献   

20.
梨果实生长期矿质元素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进一步明确矿质元素对梨果实品质的影响,并为梨施肥和品质调控提供理论依据,以香梨、‘早酥’梨和‘新梨7号’为材料,研究了在果实生长发育期间,Ca、Mg、Fe、Mn、Zn、Cu元素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新梨7号’、香梨和‘早酥’梨果实中果实中Ca、Mg含量随果实生长逐渐降低,而Cu和Mn元素含量逐渐升高,Fe、Zn波动较大。其中香梨果实Ca、Mg、Mn、Cu含量高于‘早酥’梨和‘新梨7号’果实,‘早酥’梨果实中Ca、Mg、Fe、Mn含量高于‘新梨7号’。果实生长发育期间,对3个梨品种果实各矿质营养元素含量进行比较,变化形式一致,均为:Ca>Mg>Fe>Zn>Cu>M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