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洋  魏文迪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6):4969-4970,5000
探讨了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思想观念需要转变的必要性、思想观念转变的几个方面以及在转变过程中政府的举措。  相似文献   

2.
当前开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论在理论界还是在实践中都存在着忽视转变农民思想观念的问题。而如果农民的思想观念不能彻底向现代化转变,则所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都将成为空谈,甚至会造成像城市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思想观念混乱、经济发展偏颇的现代性危机。文章运用历史和逻辑统一的方法,从理论、历史、现状3个层面进行分析,认为虽然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思想观念作为上层建筑对经济的发展也会产生一定的反作用;中国在近代现代化的实现过程中,正是由于在不同的阶段都程度不同地忽视了思想观念的转变,才造成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现代性危机;同时从农民现状来看,思想观念更是滞后于现代化的进程。因此,从伦理的规范、道德的重建、传统的继承等方面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就成为新农村建设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内容,成为关乎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时期。新农村的建设,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思想观念新、文化素质高、技术业务精、经营能力强的新型农民来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广大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没有农民的参与,没有农民综合素质的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本。  相似文献   

4.
邹晓红  尹奎杰  李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938-18939
分析了保障农民权益对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及巩固社会主义政权的重要意义,指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在自由、平等、教育和就业中的权益没有得到切实的保障。提出了建立健全法律制度,从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维护和保障农民各项权益。  相似文献   

5.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任职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举措,也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抉择。以大学生村官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大学生村官确立正确价值取向的意义,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引导大学生村官确立正确价值取向的途径:重实干,做实用型村官,促进新农村经济建设;有作为,做创新型村官,促进新农村政治建设;善学习,做学习型村官,促进新农村文化建设;讲奉献,做奉献型村官,促进新农村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6.
我国80%以上人口为农民,没有农民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我国整体上的现代化。真正的农民现代化,不仅仅是一个物质指数,更是一个精神指数;不仅仅是空间的移动,更是心灵的蜕变与超越。农民现代化的核心是农民思想观念的现代化,即指农民学习和掌握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和现代理念,  相似文献   

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需要“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但由于受历史和现实因素的影响,农民的文化、科技素质较低,思想观念落后,需要结合形势发展的需求,综合各种措施,全面加强农民素质教育,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农民是从事农业生产的主体,农村是农民世代生存、生活与生产的根本载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化农业,转变农村面貌自然与广大农民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只有实现对农民素质的有效提升,才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持续发展。农民自身的素质水平也将直接决定着生产力的水平程度,并将会对农业生产发展速度与效益产生直接性的影响。据此,本文对提高农民素质与新农村建设之间的联系性展开了深入探究,并最终提出了一些关于提升农民素质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华加荣 《新农村》2007,(2):38-3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广大农民是主体。没有农民的参与,新农村建设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农民的整体素质如何就成为建设新农村的关键问题。1.新农村建设亟需新型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呼唤新农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苑 《安徽农学通报》2006,12(4):12-13,41
新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全面改造传统农民,使之成为具有新观念、新素质、新能力、新品质的现代劳动者。要发展农村基础教育,提高农民素质;开展技能培训,推进文化建设,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形成健康文明的新风尚,增强民主法制观念,营造建设氛围。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社会调查、专家访谈、归纳演绎等方法,在回顾建国以来我国农村体育发展状况,分析当前制约农村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农村建设中推进农村体育发展的举措。认为要发展农村体育,改变我国农村体育落后的面貌,应与新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同步推进,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培育新型农民就是培育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力量,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要牢牢抓住这个根本。本文以此为思路,对我国农民素质现状进行说明,并分析了农民素质较低的原因,接着对新农村建设下新型农民培育的必要性进行阐述,最后对如何培育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新型农民提出几点可行性建议,即大力发展农民义务教育,办好农村职业教育,营造良好的科技文化环境,强化带头人队伍建设,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3.
乡村旅游对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农民就业、改善乡村环境、保护乡村文化遗产、提升农民素质有重要作用。本文在借鉴世界旅游组织成员国先进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总结乡村旅游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规律,探索出乡村旅游开发的最佳模式——政府扶持、社区主导的产业化开发模式(CBD模式),最后结合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提出政府的行动方案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农村发展明显落后于城市,“三农”问题已经成为事关中国发展全局和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的情况下提出的,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性措施,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其价值定位表现在:它是价值主体和价值客体的统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统一于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村民自治,其实质是民主理念在中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实行与贯彻。村民自治活动应当遵循合法、民主、权利保障和权利制约等基本原则。在民主与自治的框架下,合理架构乡村治理过程中的内外部关系。  相似文献   

16.
建设社会主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在实践中,要注意处理好施予外力与增强内力的关系,当前重点与长远目标的关系。新农村建设与促进农民增收的关系,基础设施建设与农村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关系,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关系,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城镇化的关系。深化农村体制改革与椎进城乡体制综合改革的关系,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经济发展与政治、文化建设的关系,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的关系等十个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发展农村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要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通过实施人才战略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要重视农村社区建设,提升农村社区文化知识氛围,培养和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18.
在对福建三明市辖区、市、县12个行政村进行调研、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三明的农村现状与基础。根据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的逻辑理论,对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集体行动困境做了实证分析和理论阐述,并结合调研中的若干认识,最后提出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探索。  相似文献   

19.
概述了农村成人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分析了农村成人教育发展的制约因素,认为农村成人教育事业发展缺乏系统的管理体制、政府统筹力度不够、经费短缺、教育师资力量缺乏、农村成人教育内容单一等5个方面的制约因素,提出了从强化政府统筹协调功能、促进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强化管理体制、确保农村成人教育事业的稳定发展,优化农村成人教育结构、创新教育教学体系,大力加强农村成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农村成人教育科学研究等方面加快农村成人教育发展的对策,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成人教育发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相对传统农民,新型农民具有新的内涵,新型农民的大多数已逐步转变为现代产业工人。新型农民是农民群体中先锋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本文研究了通过扩大增量资源,激活存量资源,大力培养新型农民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