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水稻核心种质是水稻遗传育种和解析复杂性状的重要基础。本研究以231份表型性状鉴定为籼稻的核心种质、典型籼稻滇屯502和典型粳稻合系35为试验材料,利用能鉴定籼粳稻的10个SSR分子标记进行籼粳鉴定,并与利用表型鉴定籼粳稻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SSR聚类分析把供试材料大致分为2个大类群、4个亚群,供试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在0.35~1.00之间,所鉴定品种基本为籼稻品种,鉴定结果和表型性状鉴定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3.
籼稻巨胚种质的诱变获得及遗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诱发产生巨胚突变的频率和巨胚基因的遗传规律。【方法】以11个籼稻品种为材料,通过60Co-γ射线辐射干种子,种植后收获自然成熟的M2代种子。将种子去壳后肉眼鉴别巨胚突变体(比原胚大至少1倍),计算水稻巨胚性状的突变频率;用通过辐射诱变获得的2个籼稻巨胚品系98-14geB和Mge86与其相应原亲本杂交配成一套F1、F2和BC1F1材料,调查种子胚的大小,研究巨胚性状的遗传。【结果】在M1代混收的M2种子中,水稻巨胚突变的出现频率平均为0.00125%,变幅为0.00029%~0.00285%。本研究以250Gy和350Gy2种剂量分别照射11个籼稻品系的干种子,在其中9个品系中获得巨胚突变体。【结论】本研究取材的2个籼稻巨胚突变体均为单隐性基因突变,且均与粳稻巨胚品种1137的巨胚基因等位,无非等位巨胚基因发现;胚的大小直接由种子基因型决定,而同为胚发育提供营养的母体基因型及细胞质均无关系。 相似文献
4.
5.
6.
7.
籼稻花药培养力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5个籼稻品种(系)及其完全双列杂交组合F_1进行花药培养,研究了不同基因型间培养力的差异及遗传。 花药培养力是一个可以遗传的特性,在不同基因型间有明显差异。出愈率,绿苗分化率和绿苗生产率的一般配合力方差,特殊配合力方差很显著,广义遗传力较高,但狭义遗传力较小,存在杂种优势和胞质效应。三个特性相比,绿苗生产率有最大的广义遗传力,但一般配合力方差的相对比重(GCa%)和狭义遗传力以出愈率最高。因此,在水稻花培育种中利用高培养力的亲本经合理配组是可能获得高频率绿苗的杂种。 相似文献
8.
<正> 多年实践证明,花培育种是行之有效的快速育种方法之一。而花培的成败取决于试验材料和诱导分化率。从目前情况看,水稻花培诱导分化率不甚高,其中籼稻更低,影响了花培育种的选择和应用。1987年我们承担农业部“水稻花培新品种选育”课题任务后,当年花培籼稻杂交组合110个,从中发现3个材料出现花粉胚性细胞团,并及时加以繁殖利用,获得较为理想的结果。现报告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试验材料,是由本所常规育种室提供的籼稻杂交组合110个,每个组合取花粉发育为单核靠边期的花药接种。培养基有三种:诱导培养基为N6+2.4D 2毫克/升+谷氨酰氨100毫克/升 相似文献
9.
10.
11.
籼粳杂交F1高效花药培养技术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黑壳子粳/苏御糯、铁杆青/苏御糯和薄稻/苏御糯3个籼粳杂交F1及其亲本和粳稻品种武运粳8号为试验材料,在M8基本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植物激素类物质和有机营养物,建立籼粳杂交F1高效花药培养技术体系.结果表明M8+2 mg·L-12,4-D+1 mg·L-1 NAA+0.2 mg·L-1 KT为最佳诱导培养基,籼粳杂交F1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达4.1%~4.5%;在该培养基中添加水解酪蛋白或酵母提取物,能明显提高诱导率,增幅达20.5%~27.3%;M8+2.5mg·L-1 6-BA+0.5 mg·L-1 KT为最佳分化培养基,籼粳杂交F1的愈伤组织绿苗分化率达14.3%~25.0%. 相似文献
12.
对13个美国稻DH系/籼稻、7个籼稻/美国稻DH系、8个美国稻DH系/粳稻(或粳稻/美国稻DH系)F、进行了花药培养,美国稻DH系与粳稻杂交F1愈伤组织诱导率、绿苗率和花培率均高于美国DH系与籼稻杂交F1培养所得结果。而以美国稻DH系作母本与籼稻杂交F1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和花培率均明显高于美国稻DH系作父本与籼稻杂交F1,显示出美国稻DH系与籼稻杂交F1花培再生率可能存在细胞质效应。因此,用具有高培养率的美国稻DH系作为桥梁亲本可能是提高籼稻花药培养率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5个籼稻品种(系)配成的5×5双列杂交后代的花药培养出愈率、分化率和绿苗率的分析表明:(1)出愈率、分化率和绿苗率是可遗传的特性,它们的遗传存在基因的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出愈率和绿苗率还具有明显的胞质效应;(2)一个具有较高出愈率的亲本或组合,其分化率和绿苗率并不一定高,愈伤组织的诱导过程和分化过程可能是由不同基因控制的;(3)在花培育种中,建议建立花培育种亲本圃,结合常规育种技术指导亲本选配. 相似文献
14.
籼稻稻米外观品质与其它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6个籼型不育系和3个籼型恢复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方式配制杂交组合,考察稻米外观品质等米质性状,采用种子胚乳模型分析成对性状间的多种遗传相关。结果表明,粒长与长宽比、长宽比与直链淀粉含量、垩白面积与胶稠度、垩白面积与蛋白质指数以及垩白面积与赖氨酸指数性状间具有明显的种子直接加性相关、母体植株加性相关以及种子直接加性与母体植株加性相关,但也受制于一些显性相关分量,而粒长与粒宽、粒宽与长宽比、粒宽与垩白面积、粒宽与精米率、粒宽与直链淀粉含量、长宽比与精米率、垩白面积与蛋白质含量以及至白面积与赖氨酸/蛋白质比例的相关则以显性相关为主。对于以加性相关为主的成对性状,间接改良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水稻花药培养技术的总结与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总结了水稻花药培养 (花培 )技术中影响培养力的主要理化因素、花培后代遗传特性的利用、花培技术育种应用的关键 ,分析提出花培技术和遗传育种应用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并对水稻花培的发展作了初步的探讨 . 相似文献
16.
优质早籼稻新品种漳佳占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优质早籼稻品种佳禾早占做母本与优质高产中间材料特丰矮/多系1号杂交,从杂交F2代起,每代采用出糙筛选法进行优质单株选择,定向培育,育成优质早籼稻品种漳佳占。该品种高产、米质优、抗性强、后期转色好、抗倒性强,在2002~2003年福建省区试中,两年平均比对照种佳禾早占增产2.86%。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浙江省早籼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提高早籼稻育种中亲本选择的利用效率,通过变异系数、遗传多样性指数、主成分分析、二维排序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100份早籼稻种质资源的14个主要表型性状的多样性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4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在0.96%(生育期)~41.07%(每穗瘪谷数);14个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在5.50(每穗瘪谷数)~5.61(生育期);基于主成分二维排序分析筛选到单穗重大、每穗瘪谷数少、长宽比小、倒二叶长度和生育期适中、穗长长且单株有效穗多的种质资源,根据二维排序结果,早籼稻材料4128、4209、4225和4278是在二维排序重叠种质,可以作为育种亲本或者中间材料。主成分分析和综合评价表明,100份早籼稻种质资源中材料4021综合性状排名第1,筛选到每穗实粒数、每穗瘪谷数、结实率、单株有效穗、谷粒长和谷粒宽这6个表型性状可以作为早籼稻资源综合评价的关键指标;同时基于离差平方和法进行层次聚类,将100份早籼稻材料分为4类,各类表型性状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8.
19.
对68份不同进化阶段、不同种皮色稻种资源的储藏特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花色苷含量、1,2-二苯基苦基苯肼清除率(SFRC)进行测定,研究稻种储藏过程中体内自由基清除率、抗氧化相关酶类和非酶抗氧化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稻种资源的储藏特性、自由基清除率(SFRC)、抗氧化相关酶类和非酶抗氧化物质存在显著的基因型差异.老化指数与SFRC、花色苷、GSH、POD呈负相关,SFRC与SOD、CAT呈正相关,与种皮中花色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641**).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其体内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逐渐降低,GSH、SFRC也呈下降的趋势,而花色苷含量变化不显著.该研究结果为利用稻种资源的有益基因,开展耐储藏专用型水稻品种选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水稻呼吸爆发氧化酶基因OsRbohB在花药中特定的表达模式,构建了原位杂交探针载体Pbsk-OsRbohB,通过体外转录获得DIG标记的原位杂交探针,以不同发育时期的水稻花药为材料进行原位杂交试验.结果发现,OsRbohB基因主要在水稻花药发育第8~10期的绒毡层和小孢子中表达,在第9期达到高峰,第10期开始下降.推测OsRbohB主要参与水稻花药早期的发育,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OsRbohB基因在水稻活性氧产生中的作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