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目前成功进行了两次厚颌鲂人工繁殖试验,共获得子二代仔鱼约6万尾,标志着长江上游特有鱼类厚颌鲂全人工繁殖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2.
张磊 《河北渔业》2010,(3):15-16,40
厚颌鲂是我国长江上游地区的特有鱼类,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目前,在厚颌鲂的成鱼单养及人工繁殖的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厚颌鲂的养殖推广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厚颌鲂的年龄结构及生长特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鳞片作为鉴定年龄的材料,对龙溪河厚颌鲂(Megalobrama pellegrini)种群开展年龄结构与生长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厚颌鲂鳞片年轮结构呈疏密切割型,年轮特征显著,可用于年龄鉴定,3~4月是年轮形成高峰时间。种群由0~7龄共8个龄组组成,以低龄个体为主,1~3龄个体占83.14%,体长分布主要集中在130~250 mm间(77.71%)。体质量分布主要集中在50~250 g(64.33%)。群体总性比为♀∶♂=1∶1.03,符合1∶1理论比值。体长和鳞径呈直线关系,体长和体质量呈幂函数关系且幂指数接近3,属于匀速生长类型,因此用Von Bertalanffy方程描述其生长特性,相关生长参数分别为:渐近体长L∞=488.89 mm,渐近体质量W∞=2486.96 g,k=0.1648,t0=-0.5453龄。体质量生长拐点Ti=6.40龄,对应体长、体质量分别为Lt=333.14 mm,Wt=746.06 g。厚颌鲂的总体生长性能逊于同属其他鱼类。  相似文献   

4.
厚颌鲂(Megalobrama pellegrini)属鲤形目、鲤科、鲌亚科、鲂属。目前厚颌鲂的分布范围很小,仅在长江上游合江、泸州的部分小型缓流支流发现分布,在长江干流基本绝迹。厚颌鲂为定居性鱼类,是长江上游鱼类中个体较大、经济价值较高的种类。  相似文献   

5.
广东鲂(Megalobrama hoffmanni)属鲤形目、鲤科、鲌亚科,鲂属。俗称花(鱼边)、海(鱼边)、大眼(鱼边),广泛分布于珠江水系和海南岛水系,是该水系特有的重要经济鱼类之一。它从肉质鲜美、细嫩丰腴,饮誉国内外市场。珠江渔谚称:“春(鱼边)、秋鲤、夏三犁”,意即在春季以(鱼边)鱼(广东鲂)、秋季以鲤鱼、夏季以三犁鱼(鲥鱼)为最美味可口。  相似文献   

6.
厚颌鲂胚后发育观察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李文静 《水产学报》2005,29(6):729-736
以人工繁殖所得的仔鱼为材料,观察了厚颌鲂胚后发育过程,对各个发育期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结果表明,厚颌鲂胚后发育过程可划分为2个阶段16个时期。初孵仔鱼平均全长(4.78±1.12)mm,肌节数43对。孵出后115.5h卵黄吸尽,仔鱼完全依赖于外源性营养,进入晚期仔鱼阶段,此时仔鱼全长(7.11±0.90)mm。发育至47d时开始出现鳞片,标志着进入了幼鱼阶段,此时全长(19.75±3.71)mm。在22.2~25.0℃条件下经过68d的发育,全长(31.82±3.87)mm的鱼苗,鳞片出齐,基本具备成鱼特征。在胚后发育过程中,鱼体长度生长、鱼体长度性状间的比例关系并不相同,其中,孵出期的生长速度最大;肛后长/全长比例随胚后发育逐渐增加,最后稳定在45%左右;体长/体高比值逐渐减小,并逐渐与成鱼的比例接近。  相似文献   

7.
采用血细胞常规染色和细胞化学染色对厚颌鲂(Megalobrama pellegrini)外周血细胞形态及细胞化学特征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厚颌鲂外周血细胞可分为红细胞、血栓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三种类型粒细胞。红细胞有幼稚、成熟和衰老三种形态,其中幼稚和衰老红细胞较少见;血栓细胞数量最多,其次是淋巴细胞。粒细胞中Ⅰ型和Ⅱ型较常见,Ⅲ型粒细胞少有。细胞化学染色显示幼红细胞、血栓细胞和淋巴细胞均呈ACP弱阳性;单核细胞呈ACP和ANAE阳性;Ⅰ型粒细胞是嗜中性粒细胞,POX、ACP和ANAE阳性;Ⅱ型粒细胞是PAS-GL,PAS强阳性和ACP阳性;Ⅲ型粒细胞是Ⅰ型粒细胞的晚期形态。厚颌鲂的PAS-GL可能是嗜酸性/嗜碱性粒细胞,而不是嗜碱性粒细胞的前体。  相似文献   

8.
为调整渔业产业结构,推进水产良种化进程,重庆市北碚区相继于2003年和2006年启动了科技计划项目《中华倒刺鲃内塘驯养繁育技术与苗种基地建设》和《嘉陵江名优鱼一厚颌鲂人工繁殖技术与产业化建设》,对中华倒刺鲃和厚颌鲂进行从人工繁殖到成鱼养殖的技术开发和养殖试验示范,人工繁殖和成鱼养殖技术均取得重要成果。为尽快将这一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该区今年采取了两项措施予以重点推进:  相似文献   

9.
测定了厚颌鲂(Megalobrama pellegrini)仔稚鱼从出膜到30日龄的生长、可溶性蛋白含量及消化酶活性。结果表明:初孵仔鱼即能检测到胰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活性,2日龄检测到碱性磷酸酶活性。投喂组可溶性蛋白含量随日龄的增加显著增加(P<0.05),饥饿组可溶性蛋白含量6日龄前增加不显著,6日龄后开始下降。所测消化酶的全活力与比活力呈现出不同的变化模式。各消化酶的全活力基本是随日龄的增加而增加。投喂组胰蛋白酶比活力在10日龄达最大值,随后显著下降;饥饿组胰蛋白酶比活力在4日龄达最大值,随后显著下降。投喂组淀粉酶在5日龄达到最大值,从6日龄到12日龄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随后增加至15日龄的(0.912±0.090)mU/mg,在试验后期均维持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饥饿组淀粉酶比活力的最大值出现在1日龄,从2日龄到8日龄变化不显著,8日龄后显著下降。投喂组脂肪酶比活力在18日龄达最大值,随后显著下降;饥饿组脂肪酶比活力1日龄到6日龄变化不显著,6日龄后显著下降。投喂组碱性磷酸酶比活力从2日龄到12日龄显著上升,12日龄达到最大值,随后显著下降;饥饿组碱性磷酸酶比活力从2日龄到8日龄显著上升,8日龄达到最大值,随后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厚颌鲂幼鱼摄食配合饲料后胃内容物变化特征并确定其最优数学模型,以体质量(38.17±2.45)g的厚颌鲂幼鱼为研究对象,在水温(15.0±0.3)℃条件下,分别在饱食后0、2、4、6、8、12、16、20、24 h测定胃内容物的湿质量,并利用线性模型、指数模型以及平方根模型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通...  相似文献   

11.
三角鲂属鲤形目、鲤科、鲂属,是一种较大型杂食性经济鱼类,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黄河、黑龙江及东部沿海诸水系。三角鲂为中下层生活的淡水鱼类,栖息于底质为淤泥、有沉水植物的静水,江河或湖泊都能生长繁殖,适温范围大,不耐低氧,要求较清瘦的水质。三角鲂具有体形美观,食性杂、生长快、体大肉厚、肉质嫩滑、营养丰  相似文献   

12.
厚颌鲂小瓜虫病的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厚颌鲂(Mogalobrama pellegrini)属于鲤科(Cypronodae),鲌亚科(Cultrinae),鲂属(Megalobrama),是我国长江上游地区的特有鱼类,分布于长江上游宜昌——宜宾的干、支流江段。近年来,随着栖息地环境变迁和过度捕捞,厚颌鲂的资源量已经呈显著下降趋势,栖息范围萎缩。  相似文献   

13.
野生细鳞鱼池塘驯养及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细鳞鱼,又称细鳞鲑、秦岭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 pallas)鲑形目(Salmoniformes)、鲑科(Salmonidei)、细鳞鱼属。中国仅1属1种,是一种名贵的鲑科陆封型冷水鱼。为保护这一珍稀物种,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已列入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 细鳞鱼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图门江、鸭绿江、松花江,向西经辽河、滦河、秦岭直至额尔齐斯河。近几年来,细鳞鱼资源急剧衰退,已濒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拟通过养殖实验确定厚颌鲂(Megalobrama pellegrini)幼鱼最适养殖密度;同时,利用酶学和分子生物学手段分析养殖密度对厚颌鲂幼鱼肠道抗氧化酶活性及氧化应激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实验设计5个密度处理组,分别为0.15 kg/m3 (50尾/桶)、0.24 kg/m3 (80尾/桶)、0.34 kg/m3 (110尾/桶)、0.42 kg/m3 (140尾/桶)和0.50 kg/m3 (170尾/桶),每组设置3个平行,实验周期为42 d。结果显示,当养殖密度从0.15 kg/m3 逐渐升高到0.50 kg/m3 时,厚颌鲂幼鱼生长(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在最大密度时(0.50 kg/m3 )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低于0.34 kg/m3 密度实验组(P<0.05)。同时,最高养殖密度处理组(0.50 kg/m3 )饲料系数显著高于中低密度实验组(0.15、0.24和0.34 kg/m3 )(P<0.05),说明过高养殖密度不利于厚颌鲂幼鱼的生长和饲料利用。实验表明,提高养殖密度并未影响厚颌鲂幼鱼成活率(P>0.05),各组存活率均较高(>97%)。当养殖密度为0.34 kg/m3 时,厚颌鲂幼鱼全鱼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密度实验组(P<0.05)。厚颌鲂幼鱼肠道抗氧化应激相关指标受到养殖密度的显著影响,其中,0.24和0.34 kg/m3 密度处理组鱼体肠道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最低密度组(0.15 kg/m3 )和高密度组(0.42、0.50 kg/m3 )(P<0.05);最高密度实验组(0.50 kg/m3 )肠道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最低,而丙二醛(MDA)含量最高(P<0.05);谷胱甘肽(GSH)含量最高值出现在0.34 kg/m3 处理组,显著高于其他各实验组(P<0.05)。最低密度实验组(0.15 kg/m3 )厚颌鲂幼鱼肠道细胞色素P450(CYP1 A)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较高密度实验组(0.42 kg/m3 )(P<0.05);最高养殖密度组(0.50 kg/m3 )鱼体肠道转录因子NF-E2相关因子2(Nrf2)基因相对表达量最高,而锰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MnSOD)相对表达量最低,与0.34 kg/m3 密度处理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养殖密度过高时能引起鱼体的氧化应激反应。研究表明,体重为0.45~1.36 g的厚颌鲂幼鱼最适养殖密度为0.34 kg/m3 ,该结果可为提高厚颌鲂苗种培育效率,促进其种质资源恢复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引种长江上游水系的野生白缘(yāng),在实验室条件下用自主设计制作的“双控循环养殖系统”进行驯养,并成功解决了这种珍稀鱼类饲养所遇到的水质、温度和饲料三大问题。养殖由低温的井水到室温的自来水,养殖水温从15℃提高到25℃,饲料采用郊区野生的红色水蚯蚓,对野生白缘鱼央的人工繁殖做了初步试验。  相似文献   

16.
6种常用渔药对厚颌鲂鱼苗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he acute toxicity of the mixture of copper sulphate and ferrous sulphate (ratio 5: 2), potassium permanganate ( KMnO4 ) , trichlorphon ( C4H8O4 C13P) , strong-chloride, bromochloropropene and formalin towards Larva of Megalobrama pellegrini was studied at by biological toxic test method at the water temperature of 29℃ to 30℃.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edian-lethal concentrations of 48h were 5.78,6.50,4.90,2.55,0. 042,120 mg/L, respectively; the safe concentrations were 0. 445,0. 528 、0. 268,0. 190,0. 003,7. 500mg/L, respectively. The larva of Megalobrama pellegrini is more sensitive than other fish, bromochloropropene can't be used. The drug dosage and time should be based on the specific situation circumstances in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17.
团头鲂EST-SSR在厚颌鲂中的跨种扩增及杂交F1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摘要:为了研究团头鲂微卫星引物在厚颌鲂中跨种扩增的适用性,并进行其杂交F1代的鉴定。本研究筛查了90个团头鲂EST-SSR位点在厚颌鲂中的扩增效果,同时选取了26对团头鲂与厚颌鲂微卫星引物对团头鲂自交子代、厚颌鲂自交子代及其正交和反交杂交F1代共4个组合进行鉴定。结果显示:团头鲂90个微卫星位点中有76个(84.4%)在厚颌鲂中能够稳定扩增,随机选取50个位点在厚颌鲂30尾野生个体中扩增获得了13个多态性微卫星位点,平均等位基因数为3.2,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72,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42。通过10对团头鲂EST-SSR与16对厚颌鲂SSR引物在4个组合中扩增后发现,4个位点(MP01, MP03, MP24和MP26)在团头鲂自交子代中无扩增产物,2个位点(MA163和MA189)在厚颌鲂自交子代中无扩增产物,其余20个位点均能在4个组合中稳定扩增,其中9个位点可单独有效鉴定出团头鲂自交子代、厚颌鲂自交子代及包括正交和反交在内的杂交F1代,其余位点可以通过组合鉴定出杂交F1代。杂交F1代中正交组合和反交组合无法通过本研究中的微卫星鉴别。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一次性胸腔注射法,研究了盐酸环丙沙星对(30±2.3)g/尾的厚颌鲂(Megalobrama pellegrini)幼鱼谷草转氨酶(GOT)和谷丙转氨酶(GPT)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厚颌鲂的肝脏、肌肉和鳃组织GOT活性呈现不规则变化;随着给药浓度的增加,则出现先升后降,然后趋于稳定的趋势;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试验前期肝脏GPT活性基本保持不变,试验中期以后则出现先升后降,然后趋于稳定的趋势,肌肉和鳃组织GPT活性呈现先降后升再降的趋势;随着给药浓度的增加,总体则基本呈现不规则变化;盐酸环丙沙星对厚颌鲂幼鱼各组织GOT和GPT活性大小依次为肝脏鳃肌肉;通过GOT活性变化可判断,肝脏、肌肉和鳃组织的休药期分别为29、27和32 d;通过GPT活性变化可判断,肝脏、肌肉和鳃组织的休药期分别为37、28和34 d。  相似文献   

19.
柯继 《水产科技》1999,(6):41-41
为开展利用广东鲂这一优质渔业资源,在省科委的支持下,珠江水产研究所的科技人员,从1997年起进行了“广东鲂全人工繁殖和养殖技术的研究”,并于今年正式完成。受省科委委托,省海洋与水产厅于10月27日组织专家对该项成果进行技术鉴定。  相似文献   

20.
利用RT-PCR的方法获得了厚颌鲂(Megalobrama pellegrini)NPY基因的编码序列。结果显示:厚颌鲂NPY基因长度为302 bp,包含了NPY基因291 bp的整个开放阅读框,共编码96个氨基酸,其分子量预测值为10987.4,理论等电点为5.72。通过ClustalX软件,将厚颌鲂与21个物种NPY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再结合Blastp分析的结果发现,厚颌鲂NPY氨基酸序列与鲤、中华倒刺鲃、鲫、斑马鱼、岩原鲤等鲤科鱼类的同源性最高,其同源性分别为100%、97%、95%、93%、93%。根据包括厚颌鲂在内的22个物种的NPY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构建进化树,其同源性与各鱼种分类地位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