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农业》2016,(11)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甘波罗病、鸡腔上囊炎或鸡传染性囊病,是由呼肠弧病毒属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感染所引起的雏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法氏囊肿大、肾脏损害及肌肉出血等。本病发病突然、病程短、死亡率高,且可引起雏鸡免疫抑制,使病鸡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腺病毒、鸡球虫等病原易感性显著增加,对马立克疫苗、新城疫疫苗等疫苗接种的反应能力下降,从而对养鸡场造成巨大的  相似文献   

2.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一种严重破坏雏鸡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的高度接触性、急性病毒性传染病[1]。本病的病原隶属于双核糖核酸病毒科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其特点是发病急、感染率高、病程短、死亡率高,3~6周龄幼鸡易感,死亡率达20%。雏鸡早期感染本病毒后,由于产生B淋巴细胞的法氏囊遭到严重破坏,致使B淋巴细胞减少,从而产生免疫抑制,使患病雏鸡丧失或降低对多种有效疫苗的  相似文献   

3.
吴毅 《中国畜禽种业》2013,9(8):140-14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腔上囊炎、传染性囊病,是鸡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雏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侵害鸡的法氏囊及其淋巴组织的淋巴细胞大量坏死病理变化为特征。1流行特点发病鸡日龄明显变宽,病程延长。最早可发生于1日龄幼雏,晚者产蛋鸡群亦可发病,一般侵害2~11周龄的  相似文献   

4.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双股RNA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杀淋巴细胞性疾病,3~6周龄雏鸡对本病最易感.鸡群早期感染有时不表现临床症状,但可导致鸡的免疫抑制,是目前严重危害养鸡业的主要疾病之一.该病的预防和控制主要靠疫苗的免疫接种.  相似文献   

5.
鸡传染病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以损害鸡的体液免疫中枢法氏囊 ,导致鸡体免疫机能障碍为特征。本病不仅能造成雏鸡的大批发病和死亡 ,而且增加了雏鸡对多种疫病的易感性 ,现已被认为是鸡的仅次于鸡新城疫和鸡马立克氏病的第三大疫病。1 流行特点在自然条件下 ,只有鸡感染发病。主要发生于2~ 15周龄的鸡 ,3~ 6周龄的鸡最易感此病。本病往往突然发生 ,传播较快 ,一旦发现病鸡 ,同一鸡舍的鸡在短时间内都会被感染。病鸡是传染源 ,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染。2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2 1 临…  相似文献   

6.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主要危害20~60日龄的雏鸡,其中20~40日龄的雏鸡易感性最高而且危害也最大,如何降低鸡群对本病的易感性呢?一、易感原因1、母源抗体低雏鸡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易感性主要取决于体内法氏囊抗体水平的高低,体内法氏囊病抗体越高易感性越低,法氏囊病抗体越低雏鸡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易感性越高。  相似文献   

7.
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炎病毒(IBDV)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主要损害鸡的中枢免疫器官而导致免疫抑制,从而引起许多条件致病菌的乘虚而入造成混合感染。本病主要危害3-6周龄的雏鸡,其发病率可高达100%,呈尖峰式死亡曲线。在过去的文献中也有小鹅、雏鸭爆发传染性法氏囊炎的报道,其发病之急,死亡率之高引起了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8.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传染性腔上囊炎,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主要危害雏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发病率高,病程短。目前临床可见最早发生于1日龄幼雏,晚者300日龄的产蛋鸡群亦可发生,但以3~6周龄幼鸡最为严重,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5~6月份是发病高峰期,大量病毒存在于粪便中,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传播,也可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9.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感染引起雏鸡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疾病,以法氏囊发炎坏死萎缩和法氏囊的淋巴细胞受到严重损害为主要特征。由于该种病毒主要攻击的鸡群的免疫器官,导致身体免疫机能出现障碍,免疫能力受到干扰而引起发病疾病传播。本文主要就一起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发病经过、临床症状、病理学变化、实验室诊断方法与防治手段这种分析,希望通过本次具体案例研究,对更好防控该种病毒疾病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的禽的一种淋巴组织坏死为特征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目前IBD在世界范围内呈广泛流行.近几年来在新疆地区时有流行,波及乌鲁木齐、昌吉、玛纳斯、克拉玛依、库尔勒、吐鲁番等地.1992年春,阿拉尔垦区某鸡场的小鸡突然大批发病,经临床症状、病理学、细菌学、病毒学等检查确诊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1 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发病鸡大多在1月龄,个别鸡群1个半月龄.垦区13团某鸡场养殖40日龄鸡1100多只.发病300多只,发病率27%,死亡110只,死亡率10%,病鸡羽毛杂乱、蓬松、口渴、眼闭或半闭、战粟、脱水、眼窝凹陷,采食减少,精神萎顿.下痢,排水样稀粪.  相似文献   

11.
目前世界各地均有鸡群发生鸡传染性贫血的报道,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雏鸡的传染性疾病,发病特征为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全身淋巴组织萎缩,因其会引起机体免疫系统的问题,即产生免疫抑制,因此,本病经常合并感染和继发感染,造成发病严重和控制难度增加,对鸡群危害极大。本文叙述该病的发病特点、特征和诊断及其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IBDV主要侵害3~12周龄雏鸡的免疫器官———法氏囊,在孵化后3~6周,当法氏囊生长成熟时,此时鸡群极易感染病毒。该病不但会使感染鸡致病死亡,生产性能下降,而且还会引起免疫抑制和免疫缺陷,导致其它疫苗免疫失败,因而常继发和混合感染多种疾病。近年来,各地虽然对该病加强了防控力度,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仍然是严重威胁养鸡业的一种重要传染病之一。  相似文献   

1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甘保罗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呼肠弧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疾病。该病发病突然,发病率高,病程短,死亡率高,且可引起鸡体免疫抑制,是肉鸡生产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对养鸡业威胁较大。1原因1.1饲养管理不当  相似文献   

14.
法氏囊病是由病变引起的幼鸡的一种急生、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一、症状特点:其症状是潜伏期2-3天,病初可发现有些鸡啄自己的泄殖腔。病鸡精神沉郁、羽毛蓬乱、畏寒挤堆,随即病鸡出现腹泻,排白色粘稠水样稀粪,泄殖腔周围的羽毛常被粪便污染。3-6周龄雏鸡最易感,常突然发病,传播迅速,几乎全群感染,尖峰式死亡曲线和鸡群迅速康复的特点;排白色稀粪;法氏囊初期肿大,囊外浆膜面上有黄色胶冻样包裹,囊内有粘液,后期法氏囊萎缩等病变特点,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可通过病毒分离鉴定、血清学试验和易感鸡群接种试验来进行。  相似文献   

15.
某农场各养鸡户鸡群23000多只雏鸡突然发病,大批死亡。根据发病情况、临床表现、病理剖检变化和病原学诊断确诊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并发大肠埃希氏菌感染。  相似文献   

16.
《新疆农业科学》1993,(2):81-83
1986和1991年对乌鲁木齐某鸡场、昌吉和玛纳斯某专业户鸡场发病鸡进行临床症状、病理学、病毒学、细菌学等检查,确诊病鸡患的是雏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分离获得法氏囊病毒株。本病除存在毒力强的法氏囊病毒外,还混有鸡白痢沙门氏菌感染。  相似文献   

17.
<正> 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Disease) 是鸡的一种毁灭性病毒传染病,它不仅能造成患病雏鸡的死亡,更重要的是罹病鸡群其体液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受损,康复后会引起免疫抑制,致使鸡群对多种疾病的抵抗能力下降,疫苗预防效果不佳,药物治疗失灵,给养鸡生产带来巨大而又难于估量的损失.1982年我们在合肥市郊区检查病鸡时,曾发现鸡的传染性法氏囊病.以后每年都有此类病鸡出现.现将1984年9月27日传染性法氏囊病在我所某试验鸡群的流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毒株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IBD)是目前危害养鸡业最严重的疫病之一 ,该病在世界各地广泛流行 ,主要侵害雏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尖峰式死亡 ,不同发病鸡群死亡率不同 ,死亡鸡具有典型的病理剖检变化。IBD在我国已持续存在 2 0多年 ,由于IBD疫苗及IBD卵黄抗体的广泛应用 ,鸡群暴发IBD导致大批死亡的现象已基本得到控制。然而 ,近几年来IBD的发生和流行出现了新的特点 ,主要表现在感染发病鸡群的日龄范围不断扩大 ,呈现亚临床表现 ,炎症反应弱 ,法氏囊萎缩 ,死亡率低 ,病理变化不典型 ,但免疫抑制严重 ,…  相似文献   

19.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免疫抑致性疾病。本病主要侵害鸡的体液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等淋巴组织,因此,该病的危害不仅表现在疫病本身,更重要的是引起鸡体的免疫机能障碍,影响各种疫苗的免疫应答,甚至导致免疫失败。由于免疫抑制,引起继发感染和并发其它疾病,致使死亡率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2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名甘保罗病、传染性腔上囊病。它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腹泻、颤抖、极度虚弱,法氏囊、腿肌和胸肌、腺胃和肌胃交界处出血为特征。雏鸡的典型感染发病率高、病程短、死亡率高:隐性感染死亡率低,表现一过性症状。该病可导致雏鸡免疫抑制,并可诱发多种疫病或使多种疫苗免疫失败。由于该病的诱发因素较多.这就增加了防治难度,所以将最近发生的一病例作如下剖析。以便在今后的实际生产中对该病实施更好的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