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芍药属Paeonia牡丹组(Sect.Moutan)9个野生种15个居群进行了细胞学研究。研究发现,野生牡丹组的染色体数目均为10。除前人发现的2n=2x=10=6m+2sm+2st、2n=2x=10=8m+2st和2n=2x=10=8m+2sm三类核型公式外,还观察到了核型公式2n=2x=10=4m+4sm+2st及2n=2x=10=4m+6st;核型类别除“2A”型外,还有“2B”“3A”类型。在紫斑牡丹临洮居群中观测到了罗伯逊易位,在紫牡丹安南居群中观察到31.25%的细胞具染色体断片,在第一至第五对染色体上均观察到了程度不同的变异及杂合性,表现在长度及臂比值上。  相似文献   

2.
在对紫斑牡丹传统品种的形态学性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把数量分类学中的Q型聚类分析方法应用于经鉴定命名的花果叶等性状齐全的16个品种分类,并对34个性状进行了R型聚类分析.Q型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结实情况、花型、雌蕊状况和雄蕊状况可为品种群下划分品种的标准.R型聚类分析的结果揭示了34个性状特征中,株高和冠幅(r=0.84...  相似文献   

3.
银杏特异种质核型进化趋势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首次以银杏幼叶为试材,采用压片法,对来自中国、美国、法国、日本及荷兰的21个特异种质的核型及进化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染色体数目均为2n=2x=24=4m 8sm 12st;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RLF)种质间差异较大,并有普遍加长的趋势;平均臂比(MAR)、长度比(LR)及核型不对称系数(As.K.c)能较好地反映其进化水平,'垂乳银杏'较原始,中国的'叶籽银杏'比日本的'叶籽银杏'更原始;遗传距离(Dü2)聚类发现,'圣克鲁斯'、'金秋'等6个种质更为进化.染色体绝对总长度(ATL)、相对总长度(RTL)、相对长度系数(IRL)、总形态百分比(TM)、平均臂比(MAR)、长度比(LR)和As.K.c的均值分别为7.64 μm、8.33%、1.00、28.96%、2.94、2.71和71.04%.对银杏的细胞遗传学及进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中原牡丹的油用牡丹如"血染风采"、"紫斑白"、"凤丹"、"和平红"、"景泰蓝"等数10个品种的筛选,筛选出适合临沂推广种植的油用牡丹品种,并对其优势品种产量及经济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5.
湖南牡丹品种资源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牡丹属我国江南牡丹品种群。明清时期,先后形成湘西北以观赏牡丹为主和湘西南以药用牡丹为主的两个栽培中心。目前,全省约有21个牡丹品种,其中观赏牡丹品种12个,药用牡丹品种9个。湘西北的永顺县保存下来一批十分珍贵的古牡丹,长沙王陵公园建立了湖南首个本土牡丹专类园,为湖南牡丹品种资源的科学保护及开发利用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6.
<正> 通过小规模的异地移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濒危植物大花黄牡丹在西藏得到保护。大花黄牡丹是我国8个牡丹种之一,花朵绚丽动人,目前野外存活仅6 000株左右,且仅分布在西藏林芝地区八一至米林70 km的狭长地带。西藏高原生态  相似文献   

7.
辽宁紫斑牡丹不同品种引种适宜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9月从甘肃兰州引进10个6年生紫斑牡丹品种,种植于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内,通过对其物候期、枝条生长量等指标进行了定期观测,结果表明,物候期延迟了大约15天,青春品种萌动最早,为4月3日;枝条年平均生长量为24.3 cm,比原产地缩短约10 cm;花径平均大小为14.5 cm,比原产地短约5 cm;成花率平均为88.7%,其中玉狮子最高,平均为92.3%.不同品种紫斑牡丹在营口地区都能够良好地生长并开花,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研究比较了反季节盆栽不同品种紫斑牡丹(Paeonia rokii)的花期生长情况。结果表明,"胭脂粉"、"朱砂垒"、"紫葛巾"、"碧玉红"、"桃红献彩"5个品种花色美丽,花大叶多,适合反季节盆栽。  相似文献   

9.
该文以《Modern Rose 12》的月季品种花色性状资料为基础,通过对杂交选育的月季品种群体中各种花色品种所占的百分率与其亲本群体(母本群体及父本群体)中各种花色亲本所占百分率的相关性研究,分析了7 548个月季品种的花色与其亲本花色的关系,得到如下结论:(1)各种花色品种与相同花色或同一色系的亲本之间多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2)红色系品种和黄色系亲本之间、黄色系品种和红色系亲本之间多存在一定的负相关;(3)黄色系亲本对品种花色的影响相对较大;(4)粉色混合色类型的品种花色受亲本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2006、2007年对5个牡丹品种低温解除休眠的需冷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低温的累积对牡丹花芽解除休眠有质的作用,根据"犹它模型"计算,胡红、紫二乔、乌龙捧盛、肉芙蓉、鲁菏红的需冷量分别为:650c.u、631c.u、672c.u、501c.u、623c.u;根据"0~7.2℃模型"计算,胡红、紫二乔、乌龙捧盛、肉芙蓉、鲁菏红的需冷量分别为:562h、627h、661h、515h、627h。"犹它模型"更适合于菏泽地区应用。  相似文献   

11.
牡丹愈伤组织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揭示牡丹愈伤组织分化过程中的细胞变化规律,以牡丹品种“凤丹”花瓣诱导的愈伤组织为材料,利用电镜扫描的方法,观察了不同培养时间愈伤组织表面结构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牡丹花瓣愈伤组织类型不同,表面结构有较大差异,同一块愈伤组织上存在不同的发育时期,继代的时间不同,愈伤组织的表面结构也会随之发生变化,继代后15[XC~.TIF]20 d为愈伤组织结构变化最大的时期。初步了解了愈伤组织分化植株的过程,为建立牡丹高效再生体系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Three pairs of monoterpene glycosides (16), of which compounds 1, 3, and 4 as new compounds, together with one new monoterpene (7) were obtained from the ethanol extract of 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ews. Their structures were determined on the basis of chemical methods and spectral data. On this basis, the spect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ree pairs of monoterpene glycosides were also discussed. The inhibitory effects of isolated compounds on nitric oxide (NO) production in lipopolysaccharide-activated macrophages were evaluated, and NO production was suppressed significantly by compounds 47.  相似文献   

13.
基于牡丹EST信息的滇牡丹SSR标记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NCBI(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中牡丹的ESTs(expressed sequence tags)的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所分析的2 204条序列中,仅324条分布有SSRs(simple sequence repeats),占全部ESTs序列的14.70%;SSR的出现频率为15.20%,共计335个,其中,二核苷酸重复比例84.18%,三核苷酸重复比例为15.22%,四和六核苷酸重复比例为0.30%。在此基础上,利用软件(serafer 1.3)设计了51对备选SSR引物,以6个滇牡丹不同花色类群DNA为模板对引物进行筛选,其中,10对引物有扩增产物;用这些引物进一步在10个类群50个DNA模板进行多态性测试,结果显示:上述10对SSR引物均有多态性,且同一类群内不同模板DNA间也存在多态性。本研究结果证明:基于牡丹EST信息建立SSR标记是一种有效而可行的方法,有助于滇牡丹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基因组学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濒危植物大花黄牡丹与生境地群落特征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濒危植物大花黄牡丹生境地群落学调查的基础上,划分生境地群落类型,分析生境地群落特征,探讨大花黄牡丹与生境地群落特征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TWINSPAN将大花黄牡丹生境地群落划分为乔木群落和灌木群落。乔木群落中大花黄牡丹多度显著低于灌木群落,但大花黄牡丹平均胸径和平均高则与灌木群落无显著差异。群落特征与大花黄牡丹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大花黄牡丹多度及平均胸径与群落总多度、灌木多度及乔木物种丰富度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而大花黄牡丹多度与乔木多度存在显著负相关,大花黄牡丹平均胸径与群落平均高也存在显著负相关,大花黄牡丹平均胸径及平均高与藤本物种丰富度则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具有相关性的变量之间可用不同的回归方程较好的表述。此外,大花黄牡丹冠幅面积、高度、丛数及幼苗数量均与灌丛的冠幅面积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但大花黄牡丹幼苗数量在两种群落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5.
系统总结了我国珍稀资源黄牡丹的研究现状,概括分析了其染色体核型与系统分类地位、在栽培品种起源中的作用以及亲缘关系、生理特性与育种应用等多方面的研究成果。最后指出了当前研究仍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未来发展方向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以云南野生黄牡丹为试材,基于已构建的花瓣转录组数据库,筛选到了24个与花色素苷合成相关的bHLH转录因子蛋白同源性高的Unigene序列,命名为PlbHLH1~24。通过开放阅读框(ORF)的氨基酸序列比较和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PlbHLH3可能参与调控花色素苷合成,其ORF包含一个 2 040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一个679个氨基酸的蛋白;其氨基酸序列与葡萄VvMYC1和苹果MdbHLH3的亲缘关系最近,相似性达60%以上。相对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PlbHLH3在黄牡丹和紫牡丹的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在两者的花药,心皮和花瓣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在萼片和叶片中的表达;PlbHLH3在紫牡丹的硬蕾期高丰度表达,而在黄牡丹的硬蕾期表达量最低,在其他4个时期的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在硬蕾期的表达量。本研究推测PlbHLH3参与黄牡丹花色素苷合成的调控作用,为今后深入探讨黄牡丹花色形成机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黄牡丹花粉生活力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黄牡丹的新鲜花粉为试材,利用单因子试验比较了液体培养基中蔗糖浓度、硼、钙、镁、钾对黄牡丹花粉萌发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正交试验,比较了蔗糖、H3BO3及CaCl2对黄牡丹花粉萌发的影响;通过对醋酸洋红染色法、I-KI染色法和TTC染色法的比较,寻找快速测定黄牡丹花粉生活力的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蔗糖及H3BO3对黄牡丹花粉萌发有极显著影响。在pH值为6.0时,蔗糖150 g·L-1+H3BO330 mg·L-1+CaCl220 mg·L-1适宜黄牡丹花粉培养,萌发率为68.7%;纯水培养没有造成花粉原生质体破裂,内含物外流,但萌发率极低,仅为3%;200 g·L-1以上的高浓度蔗糖溶液和300 mg·L-1以上的高浓度盐溶液会造成原生质体失水萎缩,质壁分离,这两种情况都抑制花粉萌发;TTC染色法测得的花粉活力率为64.9%,是快速测定黄牡丹花粉生活力的最适染色法。  相似文献   

18.
A new coumarin, 7-[(2′E,6′E)-7′-carboxy-5′(ζ)-hydroxy-3′-methylocta-2′,6′-dienyloxy]-coumarin, was isolated from the leaf of Clausena suffruticosa. Its structure was established by means of spectroscopic data analyses, including mass spectrometry and both 1D and 2D NMR spectroscopy.  相似文献   

19.
为了建立中国水仙遗传转化体系,为转基因分子育种提供良好受体,以中国水仙‘金盏银台’品种的不同花器官为实验材料,以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了花药、花梗、子房、花柄愈伤组织诱导情况.对愈伤组织诱导效果较好的花梗和花药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6-苄基腺嘌呤(6-BA)、硫酸腺嘌呤(Ad)、萘乙酸(NAA)和2,4-二氯苯氧乙酸(2,4-D),筛选出愈伤组织诱导及鳞茎芽再生的最适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花梗愈伤组织诱导及鳞茎芽分化的最佳培养基为MS+1 g·L-1NaH2P04+0.003 g· L-16-BA+0.001 g· L-1NAA+0.2 g·L-1 Ad+30g· L-1蔗糖,花药愈伤组织诱导及鳞茎芽分化的最佳培养基为MS +0.002 g·L-16-BA +0.001 g·L-1 NAA +30 g·L-1蔗糖;花梗愈伤组织诱导到鳞茎芽分化的时间需要30~35 d,而花药这一过程为80~90 d.对花梗愈伤组织诱导及鳞茎芽分化过程进行组织学观察表明:本研究中产生的小鳞茎是由愈伤组织再分化得来的,表明花梗更有利于作为转基因受体,从而解决了转基因研究过程的一个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20.
15个引进树莓品种的核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悬钩子属(Rubus),又名树莓属,属于蔷薇科(Rosaceae)落叶稀常绿灌木、半灌木或多年生匍匐草本植物(曲泽洲等,1990)。该属植物中果实可食的用于园艺栽培生产的种类简称树莓或可食悬钩子,包含树莓种群(Raspberry)、黑莓种群(Blackberry)和露莓种群(Dewberry)的种类及其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