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1 毫秒
1.
甘薯新品系室内抗瘟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不同致病力(Ⅰ、Ⅱ、Ⅲ群)的甘薯瘟病菌混合菌株,采用剪叶法对207个甘薯新品系进行抗瘟性鉴定。试验结果表明, 抗病(R)的有7个,占3.38%;中抗(MR)的有15个,占7.25%;中感(MS)的有32个,占15.46%;感病(S)的有153个,占73.91%。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抗病、中抗、中感、 感病品种间抗性差异极显著。试验结果表明,F8-1等7个甘薯新品系为抗病品系,可作为抗源亲本。经生产力测定之后,抗病和中抗的品系可在薯瘟病区进一步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2.
甘薯瘟田间自然诱发病圃法是目前自然接种类应用最广的方法,成本低、操作简便。国家甘薯产业体系“薯瘟病综合防治试验示范基地”代表性好、菌系单一,年度鉴定结果稳定可靠。2010-2012年对572份不同来源的甘薯品种进行抗瘟鉴定,结果表明参试品种除2010年鉴定出高抗( HR)水平的品系外,2011-2012年均未鉴定出高抗品系,抗病至高感材料在3年的连续鉴定中均有出现;其中对照品种新种花连续3年鉴定结果均为高感( HS),金山57在2010-2012的3年中分别表现为中抗( MR)、高感( HS)和感病( S),湘薯75-55在2010-2011年表现为抗病( R),2012年表现为中抗( MR);对照品种鉴定结果相对稳定,说明该病圃作为抗性筛选基地对甘薯后代品系进行抗瘟筛选有益于降低抗病育种的盲目性和年限;同时以3个对照品种在病圃中设置一定的试验区,鉴定后根据其病情数据开展系统聚类分析,发现试验区块中的对照品种发病相对稳定,但不同区块发病略有不同,尚待采取合理措施优化病圃内菌落分布,提高其可靠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人工注射接种和田间自然抗性鉴定共鉴定了16个粳稻品种对稻曲病的抗性。温室人工接种结果表明,16个供试品种中鉴定为抗、中抗、中感、感、高感的品种(品系)分别有1、4、3、6和2个;田间自然抗性鉴定结果在两地有一定差异,其中在永修鉴定结果为抗、中抗、中感、感、高感的品种(品系)分别有1、3、3、6和3个,在修水鉴定为抗、中抗、中感、感、高感的品种(品系)分别有3、2、3、7和1个。综合人工注射接种和田间自然抗性鉴定的结果,不同水稻品种对稻曲病的抗性有着显著性的差异,对稻曲病表现为抗病的品种有小叶迟熟、浙科优2854、Ⅱ优7954、池优65,但多数甬优系列品种感稻曲病。本研究结果可为江西双季稻区晚稻"籼改粳"品种布局及稻曲病的综合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大白菜叶柄黑点症高抗品系韩春娃C8-1及高感品系韩春娃-4-2-3-4为试验材料,对不同氮素水平下,抗、感大白菜品系叶柄黑点数、地上部鲜质量、硝酸还原酶(NR)活性、亚硝酸盐含量、SOD活性、PPO活性及膜透性等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菜心营养液+5 mmol·L~(-1)NH_4NO_3和菜心营养液+10 mmol·L~(-1)的NH_4NO_3,可用于苗期叶柄黑点症鉴定;高氮水平下,大白菜受到了胁迫,叶柄SOD活性、PPO活性有所增加,NR活性降低,亚硝酸盐含量增加;高氮水平下,感病品系的SOD活性、NR活性及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幅度均大于抗病品系,而抗病品系PPO活性增加幅度大于感病品系;高氮水平下感病品系细胞膜透性增加,而抗病品系没有变化,说明感病品系叶柄细胞膜在高氮水平下受到了破坏。  相似文献   

5.
选用分别含有抗番茄黄化曲叶病(TYLCD)基因Ty-1、Ty-2和Ty-3的3种抗病番茄材料(分别简称TY-1、TY-2和TY-3)和感病番茄品种(苏粉9号),利用携带TYLCV的烟粉虱对所选番茄材料幼苗接种病毒,从核酸水平检测抗病品系和感病品种的病毒侵入时间差异,并检测接种病毒前后己糖转运基因(LeHT1)和透性蛋白基因(Permease)在转录水平上的表达量变化。结果显示,感病品种与抗病品系TY-2在接种第2 d便检测到病毒,抗病品系TY-1和TY-3分别在3 d、15 d检测到病毒,说明病毒侵入时间早晚与番茄的抗病性没有直接关系。感病品种和抗病品系TY-1分别在接种后7 d、20 d有明显的发病症状,抗病品系TY-2和TY-3整个生育期均无发病症状。感病品种接种前LeHT1无明表达,接种后随时间增加表达量先上升后下降;抗病品系TY-2、TY-3在接种前有较高的表达量,接种后随时间增加呈下降趋势,抗病品系TY-1在接种后5 d时降至最低,随后稍有增加。接种后,Per-mease基因在感病品种中表达量显著提高,7 d后略有降低;抗病品系TY-1的Permease基因表达量先降低,15 d时表达量回升;抗病品系TY-2的Permease基因在接种后的表达量增加;抗病品系在TY-3中,Permease基因在接种前后表达水平变化不大,直至15 d时略有升高。接种前、后LeHT1和Permease基因在不同抗病材料和感病材料中具有不同的表达特征,表明不同抗源可能含有不同的抗病信号通路和抗病机制。  相似文献   

6.
甘薯F1抗茎线虫病特性遗传变异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12个常用亲本进行抗茎线虫病鉴定结果看出,甘薯品种间抗性差异明显,广义遗传力为90.9%,遗传变异系数为73.1%。抗性遗传受环境的影响很小,用高抗的品种做亲本可得到更多高抗类型的杂交后代。据对12个亲本所组配的30个组合杂交后代的抗性分析表明,高抗与高抗(或抗病)亲本进行杂交,分离出的抗病品系远多于中间型和高感(或感病)亲本之间进行杂交分离出的抗性品系,并有超亲现象。说明甘薯抗茎线虫病遗传  相似文献   

7.
豇豆枯萎病抗病性鉴定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寻找豇豆抗枯萎病的抗病材料及其准确有效的抗病性鉴定方法,对胚根接种法和剪根接种法进行了分析比较,对广东省常种的28个豇豆品种(系)进行了抗性鉴定.结果表明:(1)苗期剪根接种法最适宜进行豇豆品种抗性鉴定,该法发病快,方法简单、有效;(2)从28份豇豆品种(系)中鉴定出抗病材料3份,中抗材料12份,感病材料8份,高感材料5份,其中“丰产二号”为优质最抗枯萎病的品种.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自育5个小麦稳定品系为材料,在温室中人工接种川麦42致病条锈菌突变菌株CM42-X进行苗期抗性鉴定,并连续2年在田间观察其对当前流行条锈菌混合小种(主要包括条中31、32、33,水源4、11)的抗病性反应.结果表明,品系“CD011鉴46”在2种条件下均表现出稳定抗病性.以“CD011鉴46”为母本与感条锈病品种“川麦28”杂交,构建F1、F2代分离群体.遗传分析发现,“CD011鉴46”抗条锈病性状受一对显性核基因控制,该基因暂被命名为YrJ46.该抗性基因可能来自“贵农19”或“绵阳91-305”.本研究结果将对“CD011鉴46”中抗条锈病基因YrJ46的有效利用、选育抗条锈病突变菌株CM42-X的小麦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苦瓜抗白粉病的生理生化机制,以对白粉病不同抗性的4个苦瓜品系为材料,研究苗期感染白粉病菌后,苦瓜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接种后,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均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呈下降-上升-下降-上升的趋势;抗病品系的可溶性糖、叶绿素质量分数和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均高于或显著高于感病品系和高感品系;抗病品系的抗坏血酸(AsA)质量分数的上升和下降的幅度均小于感病品系和高感品系;接种后10~20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表现为抗病品系感病品系高感品系。叶绿素、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和POD、PPO活性与病情指数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综上说明,白粉病菌侵染苦瓜后,抗病品系可通过保持较高的叶绿素质量分数,增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AsA质量分数及增强POD、PPO、APX活性来提高抗病性。叶绿素、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和POD、PPO活性均可作为苦瓜对白粉病抗性早期鉴定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通过苗期接种鉴定、田间抗性鉴定和植株内假单孢杆菌群体数量及其分布的检测等方法对9个番茄品系进行抗性鉴定。结果表明:这9个品系的抗性水平存在显著差异,85198和203为感病品系,47254,51255,7585和85254为抗病品系。并针对3种筛选方法的特性,提出番茄抗青枯病育种的抗病鉴定筛选体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赤霉病严重危害中国乃至世界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培育和种植抗病品种是控制赤霉病最经济、有效和安全的方法。Fhb1是国内外公认的抗赤霉病主效基因,通过筛选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抗赤霉病品种,探明Fhb1在不同遗传背景下对小麦赤霉病抗性的影响,为小麦抗赤霉病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和材料来源。【方法】 选取历年来长江中下游广泛种植的75份小麦改良品种和18份地方品种,2016—2018年连续3年采用单花滴注结合弥雾保湿进行供试品种的赤霉病抗扩展鉴定,根据3年平均病小穗率和严重度分级,将供试品种分成抗病(R级)、中抗(MR级)、中感(MS级)和感病(S级),并利用Fhb1的KASP标记检测;2019年调查筛选出的平均赤霉病抗性水平达到中感及以上小麦品种的株高、穗粒数、小穗数、穗长和千粒重。【结果】3年赤霉病鉴定结果表明,供试品种中有2个品种平均赤霉病抗性达到R级,平均病小穗率范围为7.8%—9.7%,65个品种达到中抗至中感,平均病小穗率范围为13.2%—49.5%,26个品种达到S级,平均病小穗率范围为53.6%—78.5%。22个小麦品种在Fhb1位点呈抗病基因型(简称Fhb1+),71个品种在该位点呈感病基因型(简称Fhb1-),Fhb1+品种平均病小穗率显著低于Fhb1-品种(P<0.05)。赤霉病鉴定筛选得到67个抗性达到中感及以上水平的品种,考察这些品种的农艺性状发现宁麦19、扬麦29、扬麦16、扬麦23、扬糯麦1号、扬麦20、宁麦12和扬辐麦4号的株高、穗粒数和千粒重等综合农艺性状优良,可作为小麦抗赤霉病育种的亲本选用。【结论】除苏麦3号和望水白外,供试材料中未发现其他高抗赤霉病的种质资源。筛选得到的赤霉病抗性与综合农艺性状结合较好的小麦品种以扬麦品种为主,其中只有扬辐麦4号携带Fhb1抗病基因。利用Fhb1抗病基因并不是解决小麦赤霉病危害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12.
山西省灰霉病菌对乙霉威的抗性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分离到的188个灰霉病菌菌株[BotrytiscinereaPers.]进行了乙霉威的抗性监测。用MIC法测出乙霉威敏感菌株114个,抗性菌株74个,并测定了4地区的抗性频率。毒力测定结果显示:敏感菌株的平均EC50值为0 0085μg·mL-1,EC90值为0 2596μg·mL-1;抗性菌株的平均EC50值为1 5563μg·mL-1,EC90值为3 0512μg·mL-1;抗性菌株的抗性倍数为183 09倍。晋北、晋中、晋东南和晋南的抗性频率分别为0%、26 0%、51 6%和52 3%。从山西省四大地区抗性监测结果看,晋南和晋东南抗性较强,晋中和晋北则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3.
不同甘薯品种对甘薯茎线虫病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取田间自然诱发鉴定和室内贮藏鉴定相结合的方法,鉴定了21个甘薯品种对甘薯茎线虫病的抗性。结果表明:高抗品种有4个:华北52-45、烟252、徐州781和176;抗病品种有北京553等7个;中抗品种有梅营7号等6个;感病品种和高感品种各2个。收获后室内贮藏30 d,各品种的病情指数均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甲醛、次氯酸纳、次氯酸钙、孔雀石绿、碘对蒙古裸腹 (Moinamongoli caDaday)和褶皱臂尾轮虫 (Brachionusplicatilis)的急性毒性。得出 5种药物对蒙古裸腹的 2 4hLC50 值和 48hLC50 值分别为 :甲醛 ,1 1 5 5 0 ( 77 81~ 1 71 83)mg/L和 73 5 8( 5 1 1 4~ 88 72 )mg/L ;次氯酸钠 ,0 74( 0 5 8~ 0 94)mg/L和 0 38( 0 31~ 0 47)mg/L ;次氯酸钙 ,0 67( 0 5 5~ 0 83)mg/L和 0 5 8( 0 48~ 0 71 )mg/L ;碘 ,0 348( 0 30 3~ 0 398)mg/L和 0 2 7( 0 2 2~ 0 32 )mg/L ;孔雀石绿 ,0 97( 0 69~ 1 2 6)mg/L和 0 37( 0 2 5~ 0 5 4 )mg/L。对褶皱臂尾轮虫的相应抑制浓度为 :甲醛 ,1 0 86 ( 9 0 0~ 1 3 0 8)mg/L和 2 98( 2 391~ 3 71 1 )mg/L ;次氯酸钠 ,0 87( 0 67~ 1 1 1 )mg/L和0 39( 0 1 3~ 0 46)mg/L ;次氯酸钙 ,0 78( 0 5 9~ 1 0 5 )mg/L和 0 5 5 ( 0 47~ 0 64)mg/L ;碘 ,0 41 ( 0 2 6~ 0 63)mg/L和 0 0 9( 0 0 5 5~ 0 1 41 )mg/L ;孔雀石绿 ,0 84( 0 64~ 1 1 1 )mg/L和 0 2 3( 0 2 1~ 0 2 6)mg/L。并将不同 龄的蒙古裸腹对甲醛的抗药性同褶皱臂尾轮虫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出适宜在建三江地区种植的抗稻瘟病水稻品种(系),2011年对建三江地区栽培的31个品种(系)进行叶瘟、穗颈瘟抗性监测并作出鉴定分析。稻瘟病抗病(R)品种(系)有:龙粳28、龙粳29、龙粳30、绥粳10号、龙生01-107、龙生01-028-2共6个品种(系),占总鉴定品种数量的19.35%;中抗病(MR)品种(系)有:垦稻12、垦鉴稻5号、龙盾107、龙粳27、龙育03-1789、龙交04-908共6个品种,占总鉴定品种数量的19.35%;中感(MS)品种有:垦稻19、垦稻20、垦稻21、垦稻22、垦鉴稻6号、莲稻1号、龙交06-192、龙交06-2110、龙粳20、龙粳21、龙粳25、龙粳26、三江1号、绥粳8号共14个品种,占总鉴定品种数量的45.16%;感病(S)品种有:垦稻17、龙粳31、龙粳32、绥粳3号共4个品种,占总鉴定品种数量的12.90%;高感病(HS)品种有空育131,占总鉴定品种数量的3.23%。并就如何改进稻瘟病抗性鉴定技术提出了见解,讨论了稻瘟病抗性评价在水稻安全生产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水稻品种对病毒病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水稻品种对黄叶病(RTYV)、矮缩病(RDV)、簇矮病(RBSV)和锯齿叶矮缩病(RRSV)的抗性鉴定研究结果。研究指出,水稻对各种病毒病的抗性依品种不同而有显著差异。从中发现赤块矮3号这一典型晚籼品种表现最好,能兼抗本文提到的四种病毒病。并且认为抗性表现较好的尚有抗黄叶病的691、广二矮5号,抗矮缩病的Tetep、古巴154,抗簇矮病的包胎矮、珍龙13号,抗锯齿叶矮缩病的赤块矮选和三农3号等,可供病区推广使用或作为抗病育种的抗源材料。  相似文献   

17.
应用昆虫生命表方法及害虫种群趋势控制指数,对新惠占1号等5个水稻品种对褐稻虱的田间抗性进行了研究,并与温室苗期抗性测定结果相印证,确定新惠占1号和“7915”为抗性品种,七桂早25、玻惠占1号为中抗品种,双桂1号为感虫品种。指出害虫种群趋势控制指数是测定和评价水稻品种抗虫性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福建省水稻新品种对稻曲病和穗瘟病的抗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室内人工注射接种法和田间自然诱发法评价福建省15个水稻新品种对稻曲病和穗瘟病的抗性。水稻品种对稻曲病的室内抗性评价结果表明,有3个水稻品种对稻曲病表现为中抗,如FJZD10-5、FJZD10-8,有4个品种表现为中感,8个品种表现为感病。水稻品种对稻曲病的田间抗性评价结果表明,有11个品种表现为中抗,如FJZD10-2、FJZD10-3,有4个品种表现为中感。水稻品种对穗瘟病的田间抗性评价结果表明,有7个品种表现为中抗,如FJZD10-6、FJZD10-7,4个品种表现为中感,4个品种表现为感病。在建阳、宁化和福安3个田间试验点,同时发生稻曲病和穗瘟病的水稻品种出现的频率分别为100%、73.33%和73.33%。未出现对稻曲病和稻瘟病均表现为抗病的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19.
根据对 2 0 0 2年南方稻区国家水稻品种区试资料的分析发现 ,中国长江流域早籼、中籼、晚籼、优质、普通品种的平均相对产量 (以对照品种绝对产量为 10 0 )分别是 99 9、 10 3 7、10 1 5、 10 2 2和 10 2 3,绝大部分参试品种的抗病性表现不够理想、处于中抗 -中感或更弱的水平 ,早籼、中籼和晚籼的优质品种比率分别是 0 0 %、 2 8 0 %、 17 9%。适当增加植株高度对产量有重要的间接促进作用 ,在保持适当有效穗数的前提下 ,每穗实粒数的增加对产量提高具有最重要的作用。影响早籼、中籼、晚籼品种优质的主要品质性状分别是整精米率、垩白米率和垩白度、整精米率垩白米率及垩白度 ,影响高产 (增产、平产 )品种优质的主要品质性状是垩白米率和垩白度。提出了进一步提高育种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