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生产性能: “119”是我所用红410×湘矮早9号选育而成的中熟早籼良种。1982年本所品比试验,亩产794.7斤,比对照种红410亩产789.3斤增产0.68%,地区农校引种0.15亩,亩产943斤,比红410亩增44.1斤,增产4.9%,名列第一。1983年参加地区中熟组区试,据15个点统计平均亩产812.6斤,居中熟组首位,比对照种7944亩产799.04斤亩增13.12斤,增产1.64%;比胜红16亩产786.62斤亩增  相似文献   

2.
建农早9号(原代号CQ081)是我所用(红410/湘东)F_1×(红410/罗青向4)F_1杂交选育成早籼中熟新品种。1987年所内品比试验,亩产与“119”相当,熟期比“119”早熟1天左右。1988年续试,亩产428.89公斤,比“119”增产16.97%,同1年参加南平地区早籼中熟组预试,平均亩产370.0公斤,比对照种“119”增产6.0%,居参试品种第二位,日产量第一位;宁波市农科所新品种引进比较试验,亩产455.0公斤,居16个参试品种首位,比浙江省当家品种“二九丰”增产26.67%,比“119”增产17.42%。1989年分别参加省、地二级区试:地区区试据12个试点统计,平均亩产387.33  相似文献   

3.
“119”是我所用红410与湘矮早9号杂交选育成的中熟早籼新品种。1983、1984年参加建阳地区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411.4公斤与398.2公斤,比对照种“7944”增产0.1%和19.7%;1984、1985年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402.0公斤与412.0公斤,比对照种红410增产8.6%与5.6%;1986年参加南方稻区区试,平均亩产437.3公斤,比对照广陆矮4号增产5.88%,达显著标准;同年作为阳地区中熟组区试对照种,亩产429.7公斤,日产量3.64公斤,均居参试品种首位。“119”中抗稻瘟病和纹枯病,中感紫杆病,但抗性比目前生产上仍在种植的中熟品种(如红系品种)强。全生育期118天左  相似文献   

4.
品种简介     
湘早籼1号 (原名81—292)是湖南省水稻研究所1978年用“温选青”作母本,“湘矮早9号”作父本杂交,于1981年定型育成的迟熟早籼品种。1985年10月经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 试验、试种及推广情况: 1984华参加全省早稻区试,平均亩产1010.7斤,此对照“广陆矮4号”增加8.6%,比对照“湘矮早9号”增产6.4%,居同组供试品种的首位。1985年继续参加全省早稻区试,平均亩产999.3斤,比对照“广陆矮4号”增产9.2%,此对照“湘矮早9号”增产4.6%,仍居同组供试品种的首位。1985年淑浦县农科所单本示范繁殖12.2亩,平均亩产961.8斤,浏阳县试种325亩,平均亩产900多斤。该品种亩产900斤左右,高的可达1000斤。  相似文献   

5.
爱红1号系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水稻常规育种室用IR30作母本,红4lO作父本进行杂交,经六代连续选育于1982年育成的新品种。我场于1983年晚引进试种2厘地,比对照种晚籼22增产8.7%;1984年、1985年参加福州市晚稻品种联合区域试验,分别比对照种红晚52增产19.82%与27.75%(具体详见附表);同时1985年示范1.2亩,比对照种红闽l号增产7.8%;1986年晚季在鹤上乡岐阳村示范2亩地,收实谷935公斤,折合亩产467.6公斤,比红闽1号增产10.19%,日产量3.95公斤,并较抗白叶枯  相似文献   

6.
宁早517系我所意珍与红410杂交后代,再与IR50杂交育成的早籼迟熟新品种。经本所85~86两年品比,产量居冠,分别比78130增产5.27%和4.77%。经宁德地区86~87两年区试,亩产为442.1和429.5公斤,均居第一名,分别比78130增产2.73%和12.7%;经过87~88两年省区试,87年比对照种77—175增产7.2%,早熟2.7天,居第三名,认为丰产性与稳产性较好。88年待汇总。 86年漳平县区试结果,亩产486.91公斤,居第一名,比对照种79106增产9.24%;87年再引种扩大示范,经地、县评选列示范  相似文献   

7.
福引1号系我所于1978年从日本引进的春性二棱大麦。经多年试种鉴定、丰产性、抗病性均较好。1984年冬参加省区域试验并在闽东南麦区扩大试种示范。一、产量表现 1.品比试验和区域试验中表现 2.试种、示范中表现 1984年春收,莆田涵江安仁种0.8亩,平均亩产580斤,比对照种矮早三增产38.5%;仙游枫亭种0.62亩,亩产542斤,比对照种早熟3号增产40.4%;平潭县良种场种植0.66亩,折亩产282斤,比对照种早熟3号增产12.1%;福清阳下种植0.55亩,折亩产293.5斤,比对照种矮早三增产8.1%。惠  相似文献   

8.
“满仓515”系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以籼稻品种和粳稻材料杂交育成的早籼中迟熟早、晚兼用型优良新品种。具有分蘖力较强、穗大粒多、结实率高、株叶态好、成熟期转色佳、丰产性和稳产性好、适时性广、抗稻瘟病等优良性状,1991年~1993年在南靖县及漳州市各县(区)试种、示范共22万亩,显出较强的增产优势。一、示范产量表现 1991年参加漳州市早稻区试,11个试点平均亩产439.94公斤,比对照“78130”增产8.59%,居第一名。1991年晚季,南靖县良种场繁殖良种90.34亩,平均亩产481.3公斤。 1991年晚季,在南靖、龙海、长泰等地试种示范1200亩,亩产均在500公斤以上。1992年该品种在漳州市的面积迅速扩大,全市早晚两季推广7万亩,仅南靖县早季推广  相似文献   

9.
基本情况 我区甜菜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自1980年试验以来,发展较快。赤峰试验结果,覆膜比未覆膜的亩增产1400斤,增长32.3%,含糖率亦有所提高。1982年巴盟在六个旗县对甜菜进行膜栽试验,面积17.93亩,平均单产9085.8斤,比对照亩增产4071.8斤。1982年赤峰五三公社18亩甜菜试验田,覆膜的亩产5517.4斤,比对照增产33.5%。在各点小面积试验取得成功的基础上,1983年发展到七盟二市扩大示范,面积达4000多亩,除少数未按栽培技术要求操作者外,都显示了增产、增收效益,并涌现了一批高产典型。如巴盟地区1983年甜菜地膜覆盖面积达2903亩,平均亩产达8500斤,含糖率比对照高0.5—0.9%,其中有323.5亩试验田平均亩产9444.7斤,比对照5625斤增产3464斤;临河县乌兰乡立新六社典型户乔玉玺覆膜甜菜9.1亩,平均亩产10249.6斤。赤峰五三公社覆膜甜菜520亩,在大旱之年平均亩产5071斤,比对照亩增产41.5%;呼市白庙子公社39亩示范田覆膜甜菜,平均亩产8721.6斤,比对照增产36.7%,含糖增0.4%。  相似文献   

10.
“601”是三明市农科所以78130与CQ064杂交选育而成的迟熟早籼新品种。 1988年三明市农科所在本所沙壤田示范38.5亩,平均亩产417公斤。同年在我县南口乡摘穗倒种,19、89年该乡井龙村试种1.6亩,亩产干谷455公斤;黄潭乡农技站试种1.18亩,平均亩产466公斤,比78130亩增产57公斤,增产12.33%,亩日产量比78130高0.51公斤。我县良种场区试结果折亩产419.17公斤,比对照79106亩增19.17公斤,达极显著水平。三明市联合区试8个点产量  相似文献   

11.
<正> 品种来源湖北省宜昌地区兴山县农业科学研究所用“北斗星”作母本和“康革1号”作父本,1975年杂交育成。原代号:7621—12。1985~1987年参加由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王持的湖北省马铃薯新品种区试,表现增产、抗病、适应性强,综合性状好。1986年省区试亩产1965.90公斤,较对照品种米拉增产17.69%;1987年亩产1524.85公斤,较对照增产12.89%,在两年21点次试验中均达到极显标准。1987年在湖北省兴山县榛子乡生产示范40亩,平均亩产2256.5  相似文献   

12.
啤酒大麦邯87-163是邯郸市农科院系统选育出的大麦新品系。1992年参加黄淮区试,1993年在河南新乡,河北成安、大名、磁县、宁晋等地大面积示范,该品系表现早熟、矮秆、耐肥、抗倒、穗大粒多、千粒重高,是适合春、冬麦区种植的优良品系。1产量表现邯87-163连续4年参加本所的品比试验和黄淮区试.平均亩产410.46kg,比对照品种邯大麦一号增产9.3%,达显著水平,见表。大面积示范结果,1990年临漳县郝王村试种5亩,总产1960kg,平均亩产392kg,比邯大麦一号355Lg增产10.4%,1991年所内示范!2亩,总产4870切,平均亩产405.SLg,比…  相似文献   

13.
“闽科早22号”是以“四丰×竹科2号”作母本和“78130”杂交而育成的早中熟早稻新品种,1989年全省示范3~4万亩。1990年全省示范10万亩,现将示范结果汇总如下: 产量表现“闽科早22号”1989年参加福建省水稻中熟组预试,平均亩产410.2公斤,比对照种“119”增11.6%,达极显著,产量名列第一;199年继续参加中熟组省区试,16个区试点平均亩产391.8公斤,产量也位居首  相似文献   

14.
晋花1号花生     
这个新品种是山西省农科院经作所于1981年从引进的品种及其资源中选出单株,是“花29”的变异单株。1985—1987三年在28个点上参加全省花生区域试验,平均亩产284.9公斤,平均比对照“花37”亩产259.2公斤增产9.9%,居三年25个品种之首位。1986—1987两年在6处生产示范,平均亩产269.4公斤,比对照增产19.6%。这个新品种粗蛋白含量25.06%,  相似文献   

15.
珍优1号     
珍优1号是采用珍木85为母本与四优2号为父本杂交,经连续六代选育,于1981年育成的优质、丰产晚籼中熟品种。1982年早季参加本室品比。亩产911.1斤比对照种四优2号亩产833.3斤增产9.4%;同年晚季参加本室品比,亩产955斤与对照种四优30亩产988.9斤接近,比矮脚墉竹亩增27.8%,并在福州郊区、南安官桥、厦门郊区等地试种,一般亩产800~900斤。1983~1983年该种在本省试种,据不完全统计达2500多亩,其中面积最大的是福清港头公社,平均亩产916  相似文献   

16.
一、选育经过: “宁早517”于1982年早季用“意珍”与“红410”杂交的高代材料再与“IR50”杂交(图一),经过5代选育,1984年秋季插,全生育期124天,亩产499.17公斤,居第一名,比“78130”增产5.2%,比“77-175”增产7.92%。比“7944”增产22.44%。 1986年继续品比,仍比“78130”增产定型。随后在省水稻育种协作攻关组与宁德地区科委的支持下,进行品比、区试、示范,面积逐年扩大。 1985年早季所内品种比较试验,单本4.77%。 1986年漳平县种子公司引种,进行县区试,3月2-14日播种,7月10-20日成熟,平均全生育期130.3天,亩产486.91公斤,比对照种“79106”增产9.24%,居第一名。  相似文献   

17.
红优63     
红优63系江西省抚州地区农科所1983年采用矮红9号A与明恢63配组育成的晚籼中熟组合,1990年通过江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产量表现1985年参加江西省晚杂区域试验,亩产437.8kg,居36个组合之首,比对照汕优2号亩增10.0kg,增产2.3%。1986年续试,亩产444.7kg,较对照汕优2号增产22.0kg,增产5.2%.再次居13个参试组合首位。同时推荐参加南方稻区区试,在12个参试组合中,中稻组居首位,晚稻组居第三位,较对照汕优63均有所增产。在大面积示范、推广中也表现较好的增…  相似文献   

18.
双红9号系我所以红云33×光红杂交的后代。于1984年晚季定型的早籼新品种。1985年早季参加本所三次重复品比试验,平均亩产718.8斤,比78130减产2.2%,不显著,单本凡殖1.0亩,亩产干谷825.5斤。85年晚季在尤溪,永安、将乐等地倒种80多亩,除少部分受寒流影响外,其余均获得成功,一般亩产700~800斤,据永安贡川镇35亩统计,平均亩产706.6斤,其中农户姜文胜0.35亩,折亩产908.4斤;刘庆老0.957亩,折亩产877.7斤;杨天佑0.309亩,折亩产869.2斤;尤溪县倒种35亩,平均亩产600斤,尤溪县良种场杨祝堂、种植4.18亩,平均亩产512斤。将乐白莲乡种植9亩,一般亩产700多斤。  相似文献   

19.
地膜覆盖栽培自1980年由内蒙古自治区农业厅引进,当年对甜菜进行有色膜小拱棚试验,结果对糖分有明显提高。由于成本高,1981年继之进行地面覆盖栽培预备试验,1982年展开全面布点正式试验和示范。当年对全盟六个旗县共布点十七处,面积17.93亩,示范面积20.57亩,1983年试点六处,面积67.4亩,试验内容有播期、品种、密度等共二十一项,示范和推广面积2835.6亩。1984年设试点八处,面积60.0亩,示范推广面积共为16984.0亩。1985年设试点四处面积53.5亩,推广面积达53640.0亩。从产质量结果看,1982—1984年三年对比试验平均亩产块根达9772.6斤,含糖率17.18%,亩产糖量1678.9斤,对照三年平均亩产块根6002.0斤,含糖率17.26%,亩产糖量1035.9斤,覆膜比对照平均亩增产块根62.8%,亩增糖率为62.1%。现将甜菜地膜覆盖播期和品种试验、示范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早熟早籼“558012”陈向阳(晋江市农技站)“558012”是福建省稻麦所选育的常规良种。1991年,参加泉州市早稻品种区试,折亩产462.5公斤,比对照种“11g”亩增86.4公斤,增产25.2%。1992年晋江市扩大种植2000亩,平均亩产4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