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研究不同追肥方式对金银花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追肥有助于提高单株产量,以花后追肥+蕾前喷肥产量表现最高,移栽第2年每hm2产干花708.90kg,比不追肥的对照667m2增产15.76%,增产效果极显著。金银花千蕾干质量表现为第3茬花>第1茬花>第2茬花,追肥处理对金银花千蕾干质量影响不大。各处理下金银花绿原酸含量和木樨草苷含量基本达到国家药典的规定,且各处理下均表现为第1茬花含量>第3茬花>第2茬花。因此,生产中采用花后追肥+蕾前喷肥的追肥方式产量和经济效益较高。  相似文献   

2.
研究不同追肥方式对金银花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追肥有助于提高单株产量,以花后追肥+蕾前喷肥产量表现最高,移栽第2年每hm2产干花708.90kg,比不追肥的对照667m2增产15.76%,增产效果极显著。金银花千蕾干质量表现为第3茬花〉第1茬花〉第2茬花,追肥处理对金银花千蕾干质量影响不大。各处理下金银花绿原酸含...  相似文献   

3.
矮密早模式下中棉所23号棉花蕾花铃空间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良荣  杜娟 《新疆农业科学》1998,(6):253-254,258
对中棉所23号单株进行蕾、花、铃时空分布调查,统计不同果枝节位蕾、花、铃总数并计算开花率、成铃率。结果表明:1.不同节间、果节间蕾花铃数差异这极显著水平,第6、7、8、9节为结铃高峰部位,第5、16、17节则现蕾、开花成铃很少,不同果节间随离主茎越远现蕾、开花、成铃呈迅速下降趋势。2.单株开花率、成铃率是下部最高(54.92%,56.91%),中部次之(38.51%,30.39%),上部最低(16.57%,12.71%)单株铃数以中下部节位第一果节为主。3.不同节位间蕾铃脱落率不同,第10节脱落最重,1~8节落铃大于落蕾,9~13节则相反。  相似文献   

4.
一、选择优良品种(一)大毛花。生长旺盛,枝条长,易拖秧,花枝顶端不生长花蕾,节间长,花大,丰产,根系发达,抗旱耐瘠簿。(二)火鸡爪花。枝条粗短直立,发枝多,拖秧少,直立紧凑,花多且含苞期长,花蕾集中在花枝顶端,节间较短,花较大,花枝丛生子母枝上端,喜肥水,丰产性较好,适宜密植。二、培育苗木(一)扦插育苗。扦插育苗春夏两季  相似文献   

5.
切花蜡梅的修剪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蜡梅枝条生长的观察,比较不同修剪方式对蜡梅生长的影响,了解蜡梅枝条的生长习性。结果表明:不同修剪方法对蜡梅的新稍生长量,长、中、短花枝着生数量和长度、花芽数量,节间长度等均有影响,隔年重截的修剪方式可以在不断复壮植株的同时,促进2年生商品花枝的形成,是一种简便有效的花后修剪方式。  相似文献   

6.
有机肥不同施用量对四季树形金银花中花5号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3年生树形金银花品种中花5号为材料,研究有机肥不同施用量对其千蕾干重以及单株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用量有机肥对中花5号千蕾干重的影响不明显,但对单株产量影响显著,其中以每株施入有机肥10 kg的处理干花产量最高,达78.25 g/株,比不施肥处理(对照)提高38.77%。  相似文献   

7.
树型金银花是临沂市农科院通过科学筛选,从野生金银花中选育出的性状优良的新品种。本试验以3年生的树型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施肥量对树型金银花千蕾干重以及单株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的施肥量对树型金银花千蕾干重的影响不明显。但是施肥量的变化对单株产量有影响,其中以每株施入有机肥10 kg的产量表现最高,本结论可为金银花的高产栽培技术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金银花 (LonicerajaponicaThunb .)又名银花、双花、忍冬 ,为忍冬科多年生半常绿缠绕灌木。金银花的茎、叶、花均可入药 ,尤以花蕾需求量较大 ,有清热解毒的功能。它 1年开 2茬花 ,第 1茬在 3~ 5月 ,第 2茬在 7~ 8月。修枝整形是提高金银花产量的一个重  相似文献   

9.
中亚热带红壤丘陵区湿地松枝条生长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综述国内外林木枝条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江西省泰和县境内中国科学院千烟洲试验区湿地松砌Pinus elliottii枝条生长状况的调查,分析了湿地松树冠各轮枝层枝条生长规律,并建立了枝条生长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同一年份枝条节间长、基径生长量随轮枝层的下降呈波动式下降趋势。枝条基径随轮枝层的下降不断增大,而在靠近树冠底部位置略微减小,各轮枝层枝条材积分布为右偏正态分布曲线,说明大枝条主要集中在冠层中下部。大量枝条样本材积与枝条基径的平方和枝条长度乘积的拟合精度只有0.67,说明该模型更适合拟合小枝条的材积。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方程拟合枝条节间长、基径生长与枝条生长期主要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回归方程的相关关系判定系数都在0.96以上(P〈0.01),偏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的概率P均小于0.01。由回归方程的偏相关系数可知,枝条节间长生长量主要取决于冠层相对湿度,基径生长量与≥10℃积温呈负相关,与降水量呈正相关。图6参41  相似文献   

10.
1采收1.1金银花花蕾发育规律。封丘大毛花在华北地区每年开4茬花,第1茬花从4月中旬开始萌蕾,以后逐渐增多,到5月中旬花蕾发育成熟开始开花,5月底第1茬花结束,以后每30天左右1茬花,第4茬花不集中,可陆续开到10月上旬。金银花单花从萌蕾到开放约需13~20天,春季长些,夏秋季气温较高,花蕾发育较快,发育时间短些。当花蕾长到应有长度的1/2时发育加快,花蕾颜色开始由青变白,如不采收,就要开放。1.2采收时机。金银花从现蕾到开放、凋谢,可分为以下几个时期:米蕾期、幼蕾期、青蕾期、白蕾前期(上白下青)、白蕾期(上下全白)、银花期(初开放)、金花期(…  相似文献   

11.
李杰  王学廷  吴银萍  王利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4,(16):4969-4970,4973
金银花为忍冬属植物忍冬干燥花蕾,包含挥发油、黄酮类、绿原酸类等多种有效成分,其中绿原酸具有抗菌消炎、降血脂、升高白细胞等作用,目前常以绿原酸的含量评价金银花的质量.该文综述了金银花中绿原酸的提取方法,为今后深入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金银花是我国一种用途广泛的传统大宗中药材,年需求量大,影响其产量和质量的因素也较多。本文通过文献检索,从产地特点、品种特性、土壤性质和施肥管理措施及后期加工等方面对影响金银花产质量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综述。并通过引入结构方程模型,对不同因素对金银花产量的相对影响程度进行了探索性分析,对于某一产地的具体品种,单株产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土壤有机质、pH和速效钾含量等土壤因素,和氮肥用量等施肥因素。在此基础上,针对当前施肥现状,借鉴根区施肥法,进行了以干花重为基准的施肥量推荐,并提出了将全年所需肥料一次性施于根区的轻简施肥法,旨在为金银花的轻简化高产高效优质栽培提供思路与参考。  相似文献   

13.
鲍雅静  季静  王迪  孙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8):4502-4503
[目的]研究不同品种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 Thunb)叶片中脯氨酸对盐胁迫的响应。[方法]采用5个不同浓度(0、100、200、400和600 mmol/L)的NaCl溶液对金银花苗进行盐分胁迫试验,以叶片中脯氨酸含量作为评价指标研究不同品种金银花耐盐碱的特性。[结果]短期盐处理后,树型金银花叶片中脯氨酸含量随NaCl浓度的增加急剧增加;藤状金银花叶片在不同浓度之间无显著差异。但随着胁迫时间的加长,藤状金银花叶片中脯氨酸含量随Nacl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2个品种的的金银花脯氨酸含量均为NaCl浓度400 mmol/L处理的值最大。[结论]与藤状金银花比较,树型金银花叶片中脯氨酸对盐胁迫更敏感,表现出较强的渗透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14.
忻城县金银花种质资源调查及绿原酸含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邓玲姣  罗永明  石化玉  韦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437-17441
调查了忻城县金银花种质资源情况。结果表明,忻城县共有红腺忍冬、毛花柱忍冬和细毡毛忍冬3种金银花分布。不同金银花样品的绿原酸含量和千花蕾鲜重/干重存在品种间和地区间差异,且随海拔升高而增加。毛花柱忍冬经济性状综合积分最高,其次为红腺忍冬。  相似文献   

15.
试验研究了喷施不同类型叶面肥对忍冬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氨基酸+全微量元素叶面肥和全微量元素叶面肥均能显著缩短花枝节间长度,从而提高单位长度花枝上的花蕾数量,有助于提高产量;喷施氮磷钾复合肥和氮肥对花枝节间长度有显著促进作用,能显著降低单位长度花枝上的花蕾数,进而造成减产。喷施磷钾动力叶面肥和铁肥叶面肥对忍冬花蕾伸长和(或)花蕾鲜重有显著促进作用;喷施全微量元素叶面肥、氨基酸+全微量元素叶面肥和激素DCPTA[2-(3,4-二氯苯氧基)-乙基-二乙胺]对忍冬叶片大小及鲜重有促进作用,有助于提高金银花产量。  相似文献   

16.
广东南北生态区金银花绿原酸含量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广东北部(韶关)和南部(广州番禺)两个不同生态区的金银花花蕾和叶片绿原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金银花花蕾中的绿原酸含量地区间存在显著差异,北部的金银花绿原酸含量高于南部;叶片中的绿原酸含量地区间差异不显著,没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华南忍冬组培苗植株的主要药用有效成分含量,为其组培苗开发利用及规模化生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超声波法提取、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华南忍冬组培苗1年生植株和扦插苗1.5年生植株的不同部位绿原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组培苗植株各发育时期花的绿原酸含量为2.06%~3.89%,以幼蕾期的含量最高,金花期最低,均符合国家规定的药用金银花商品的标准要求。组培苗1年生植株、扦插苗1.5年生植株各部位的绿原酸含量均表现为花>叶>枝条,各部位之间含量差异较明显。扦插苗1.5年生植株花蕾、叶片和枝条的绿原酸含量略高于组培苗1年生植株,但两者在白蕾期花蕾的绿原酸含量无显著差异,而叶片和枝条的绿原酸含量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结论】华南忍冬组培苗花蕾的绿原酸含量虽低但与扦插苗差异不显著,根据组培苗在苗木移栽、植株营养生长、花蕾产量等方面的生长优势,可在生产中推广种植山银花组培苗。  相似文献   

18.
野菊花、金银花和芦荟复合提取液抑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银子  仲山民  曹玉成  杨虎清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6):4872-4872,4874
采用平板琼脂打洞扩散法,对以野菊花、金银花和芦荟为原料的提取液及其组合的抑菌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单一原料提取液的抑菌作用相比,野菊花、金银花和芦荟的复合提取液对常见菌种均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其对细菌的最小抑菌直径(mm)分别为大肠杆菌20.2、痢疾杆菌23.0、金黄色葡萄球菌23.2、伤寒杆菌19.0、白色念球菌21.8。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最佳抑菌作用的配方是金银花1.0 g/ml、野菊花2.0 g/ml、芦荟2.0 g/ml。  相似文献   

19.
山银花主要病虫发生与海拔高度相关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不同海拔高度的山银花病虫害发生规律。为综合防治山银花病虫害提供依据,通过调查不同海拔高度危害山银花植株的胡萝卜微管蚜、白粉痛、尺蠖发生程度,探讨山银花主要病虫发生程度与海拔高度之间的相关性。调查结果显示:在所调查的海拔高度内。白粉病的病情指数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增长,4—5月生长在海拔430m地带的山银花植株白粉病发生严重。胡萝卜微管蚜在所调查的各个海拔高度均有分布,1-3月在海拔290m-350m之间发生较重、4月份在海拔320-430m之间发生较重;5—6月发生逐渐减轻。山银花尺蠖在夏梢期对叶片的危害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减轻。结果表明:山银花主要病虫发生与其所处的海拔高度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通过田间观察和人工授粉等方法,对金银花的开花生物学和繁育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金银花盛花期在5月中旬至8月中旬。金银花花序为总状花序,开花顺序自下而上,多数花在8∶00~12∶00开放,开花时花药随之开裂,花冠颜色由绿色逐渐变为白色,枯萎时变为金黄色。单花期约15 d,花粉寿命为3 d,活力最大时达到72.5%。柱头在开花当天具有较大可授性。金银花花粉与柱头的有效可遇期为2 d,可同花自交。综合花粉/胚珠比、OCI值、人工授粉判断金银花属于兼性异交型。本试验还对金银花育种中适宜采用的杂交技术及育种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