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病鹿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消瘦,跛行,四肢蹄部、系部肿胀、化脓,严重的发生坏死,坏死部位呈中心凹陷,坏死组织向周围深部蔓延,并散发难闻的恶臭,其中一头鹿蹄壳脱落,蹄部变形,卧地不起,体温升高,呼吸短促。  相似文献   

2.
茸鹿坏死杆菌病是由坏死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顽固性传染病,对鹿的危害较大,鹿场一旦被感染,会造成长期危害,严重影响鹿产品生产,特别还会使部分发病鹿只死亡,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目前本病在国内部分养鹿场广泛流行,必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才能控制疫情流行,避免坏死杆菌对养鹿业的危害。临沂市某鹿场自1997年1月至2002年12月以来坏死  相似文献   

3.
4.
句容养鹿场共饲养梅花鹿 10 7头 ,其中种公鹿 48头 ,成年母鹿 3 1头 ,仔鹿 2 8头。 2 0 0 0年 8月 10日晨 ,发现 1头母鹿和 1头仔鹿突然死亡 ,同日下午有 5头母鹿死亡 ,11日有 2头母鹿和 1头仔鹿死亡 ,12日有 2头母鹿和 2头仔鹿死亡。 10日下午 ,我们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 ,微生物学检查 ,诊断为梅花鹿巴氏杆菌病。经治疗 ,病情很快得到了控制。现将发病情况介绍如下。1 临床症状鹿群发病急 ,病程短。个别鹿从出现症状到死亡 ,不足 2h。大多数鹿病程在 12~ 2 4h。开始鹿表现为精神沉郁 ,采食量下降 ,怕动 ,反应迟钝 ,鼻镜干…  相似文献   

5.
对一例梅花鹿巴氏杆菌病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及防治经过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6.
1 基本情况 该养鹿场建自 1 996年秋 ,现有雄鹿1 80只 ,雌鹿 2 0只。春季生产期雌雄分开饲养 ,秋季配种期混合饲养。从 1 998年秋到 2 0 0 0年冬 ,3年中共发病 2 3头 ,死亡 2头 ,1头病情迁延 ,至今未愈。2 临床症状 初期主要是局部外伤感染 ,口腔黏膜刺伤。多是配种季节 ,追逐争雄斗胜 ,互相啃咬 ,耳部、臂部、膝盖受伤。或料草带刺扎破蹄冠 ,引起红肿、热痛 ,不敢负重 ,出现跛行 ,处理不及时或方法不当 ,而引起瘘管。后期继发败血症 ,体温升高 ,精神欠佳 ,呆立离群 ,不愿活动 ,吃料减少。病变若转移到肺脏 ,则出现呼吸困难 ,若转移到肝…  相似文献   

7.
1 发病情况及主要症状 某养鹿场饲养梅花鹿近 2 0 0只 ,自 2 0 0 1年 1 1月份以来 ,间断出现部分幼鹿发病 ,并有 8头幼鹿死亡。病鹿体温升高至41 5~ 42℃ ,呈稽留热型 ,精神沉郁 ,嗜睡 ;呼吸极度困难 ,呈腹式呼吸 ;眼内出现浆液性或脓性分泌物 ;食欲逐渐减退 ,有的甚至突然废绝 ;部分病鹿猛烈咳嗽 ,咳嗽后有呕吐现象 ;流清鼻涕 ;死亡病例出现四肢和全身肌肉僵直 ;下腹部和耳根后有瘀血斑 ;体表淋巴结 ,尤其是腹股沟淋巴结明显肿大 ;部分病例有神经症状 ,即在圈中乱转 ,发病后 6~ 8d死亡。2 诊断 根据发病情况及症状 ,病理剖检变化和…  相似文献   

8.
报道了人工饲养的梅花鹿群发生以消化系统出血为特征的疾病,从病料中分离到致死小白鼠的杆菌,并对其进行生物学研究,初步定名为:分支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aium ramosum)。经14种药物做抑菌试验,该菌对丁胺卡那等敏感,结合临床治疗等处理,11d后鹿群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9.
固原县某养鹿场饲养的 4 8只梅花鹿 (其中公鹿 5只 ,母鹿 2 8只 ,仔鹿 1 5只 )。 2 0 0 1年 1 2月 2 2日早上突然发现有 2只大公鹿死在圈中 ,另有 5只鹿发病 ,1 2月 2 3日死亡 1只大母鹿。该场饲养的梅花鹿在半年前除接种过羊三联疫苗外没有接种其他疫苗。发病前 2d刚开始喂青贮玉米秸秆。1 临床症状鹿发病突然 ,死亡快 ,病初兴奋不安 ,奔跑、鸣叫、回头顾腹、腹痛、腹泻、离群呆立 ;拉酱红色、黄色水便。 3~ 6h后 ,步态不稳 ,呼吸急促、全身肌肉震颤、倒地 ,四肢呈游泳状划动 ,眼球乱转、磨牙、头后仰 ,呈角弓反张状 ,以后出现呼吸困难…  相似文献   

10.
1 发病情况  2 0 0 1年 3月 ,我县蒋坊乡某养羊专业户 ,饲养绵羊 45只 ,相继有 9只发病 ,死亡 6只。发病后病羊主要表现为流涎和神经症状 ,当地兽医误诊为农药中毒 ,曾用阿托品等药救治无效 ,故来我站就诊。综合临床症状、症理变化和实验室诊断 ,诊断为李氏杆菌病。2 临床症状 病羊表现精神沉郁 ,呆立 ,低头垂耳 ,流涎 ,流鼻液 ,不随群行动 ,不听驱使。咀嚼吞咽迟缓 ,有时于口颊一则积聚多量没有嚼烂的草料。体温升高到 41℃~ 41 .5℃ ,眼球突出 ,结膜充血 ,流泪 ,一侧眼失明。头颈一侧性麻痹 ,弯向对侧 ,行动时向一侧转圈 ,不能使其改…  相似文献   

11.
2000年12月新疆和静县巴仑台镇哈仁古村的牦牛发生了体温升高、急性肠炎、颈咽喉以及胸前皮下水肿的疾病,经过诊断为巴氏杆菌病。  相似文献   

12.
13.
李氏杆菌病是由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氏杆菌引起的家畜、家禽、啮齿动物和人共患的传染病.羊的临床症状是神经系统紊乱,表现为转圈、后退、奔叫等神经症状,散发,发病后死亡率较高,对养羊业造成损失较大.  相似文献   

14.
2000年11月初,邢台市人民公园饲养的鹿群发生巴氏杆菌感染;经过及时准确地诊断和治疗,有效地控制了病情。1 发病情况 该园共饲养38只鹿,其中梅花鹿28只、马鹿4只、■鹿6只,分圈饲养于三个圈舍内,三圈毗邻以砖墙相隔。2000年11月7日入冬后的第一场大雪天气骤然变冷,先有一只小梅花鹿突然死亡,直到12月5日近一个月内先后共有18只梅花鹿和1只■鹿发病,发病率高达50%,死亡7只,治愈12只.治愈率63%。2 临床症状 病程初期发病的两只小梅花鹿临床上呈最急性经过,头天无异常表现,次日死于圈内。…  相似文献   

15.
辽宁省凌海市某个体养羊专业户饲养600 只4~5月龄的小尾寒羊,2004年4月6日早按安全剂量给全群羊只进行预防性投药,以驱杀体内肝片吸虫,4月7日早发现不同圈舍的个别羊只有呼吸困难、气喘的表现。据统计,600 只羊中有7 只发病,其中4只死亡。在病羊生前对病羊进行了测温,体温高达42℃,其中1 只死亡时从鼻孔流出泡沫样血液。在2 d的病程中,全群羊只饮食欲未见异常,也未见其他明显的临床症状。在此之前没采取任何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6.
笔者从2002年8月下旬至今,对安厚镇和大溪镇6个养兔专业户中的521只病兔诊断为兔巴氏杆菌病,现将诊断和治疗措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20 0 1年 5月份 ,文登市小观镇某狐狸养殖场饲养的狐狸发生以幼狐多发的呈败血经过并伴有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急性传染病 ,经综合诊断确定为单核白细胞增生性李氏杆菌引起的李氏杆菌病。1 临床症状幼狐发病后食欲减退或完全拒食 ,出现结膜炎、角膜炎、鼻炎等症状。随后出现呕吐、排带血粪便等症状。后期出现神经症状 ,兴奋与沉郁交替出现 ,共济失调 ,肌肉震颤或异常运动如转圈运动等。成年狐以咳嗽、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病程一般 3~ 4d ,慢性病例可长达 3~ 4周。2 病理变化心、肝、肾、脾、膀胱等器官出血、变性 ,有梗死灶 ,肺有化脓性…  相似文献   

18.
坏死杆菌病是坏死梭杆菌引起的多种家畜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以病部组织呈液化性坏死和有特殊臭气为特征。1病因本病病原为坏死梭杆菌,本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在动物饲养场,被污染的沼泽、土壤中均可发现。此外,还常存在于健康动物的口腔、肠道、外生殖器等处,本病易发生于饲养密集的牛群,多发生于乳牛,犊牛较成年牛尤易感染。病牛的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环境成为重要的传染源。本病主要通过损伤的皮肤、黏膜而侵入组织,也可经血流而散播,特别是局部坏死梭杆菌易随血流散布至全身其他组织或器官中,并形成继发性坏死病变,新生犊牛可由脐经脐静脉侵…  相似文献   

19.
坏死杆菌病是由坏死杆菌引起的各种哺乳动物和禽类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坏死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如动物的饲养场、沼泽地、牧场以及被污染的池塘等。本病主要经皮肤或粘膜的损伤而感染。近年来牛的坏死杆菌病在我县呈上升趋势,它给养牛业带来很大损失。我县东部地势低洼,盐碱地较多,地表植被遭破坏,每到雨季都自然形成许多泡沼,牛有不选水质随意饮用的习惯,给本病的传播创造了机会。2001年哈吐气乡有两个自然屯发生本病,经过精心护理和治疗很快康复。2002年夏又有三个自然屯发生本病,病牛达20多头,本病以蹄部病变为主,跛行明显。清除蹄部泥…  相似文献   

20.
病羊表现精神沉郁,呆立,低头垂耳,流涎,流鼻液,不随群行动,不听驱使。食欲废绝,反刍停止。体温升高到41℃~41.5℃,眼球突出,结膜充血,流泪,一侧眼失明。头颈一侧性麻痹,转圈,遇障碍物,则以头抵靠而不动。后期病羊卧地不起,神志昏迷,四肢呈游泳状姿势,很快死亡,病程3~5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