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我国粮食生产开创了"十连增"的历史佳绩,但增产的背后,耕地质量问题也日益凸显。复种指数高、化肥投放量大、连年耕种透支地力,承载13亿人饭碗的耕地在爬上粮食总产12039亿斤高峰后,已经略显疲态。保护和提高耕地质量成为我国农业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也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及保障粮食安全必须跨越的一道坎。  相似文献   

2.
土壤肥料与我国粮食安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粮食安全的关键是生产供应所有人口所需的粮食。一个国家的粮食生产能力主要由耕地数量和单位面积耕地的生产能力2方面的因素决定。土壤肥料的合理施用对提高粮食产量,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起着重要作用。指出化肥的不合理利用给耕地生产力带来不少负面影响,且当前有机肥料应用中尚存在问题。对今后土壤肥料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粮丰十年 播撒科技的种子 收获丰收的果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粮食安全事关国家安全,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据统计,粮丰工程执行十年来,带动我国粮食生产面积累计增加16.75亿亩,粮食增产累计9908万吨,累计增收1693亿元,为我国持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6月17日,新华社传来消息,目前我国夏粮收获已经超过九成,专家分析称,今年冬小麦继续增产,单产创历史新高,夏粮丰收已成定局。夏粮"十一连丰"是当前国民经济  相似文献   

4.
刘洪敏 《新农业》2014,(2):10-10
<正>粮食乃安天下之本,粮食安全是治国安邦头等大事。在2013年末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新一届党中央提出"中国人的饭碗要端在自己手上",这让发展中的现代农业再次有了鲜明的行进方向。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耕地红线要严防死守。这些年,我国耕地持续减少,从1996年到2012年减少了近1.3亿亩。只有守住耕地,才能守住明天的饭碗,这是关系子孙后代的长远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黑龙江耕地资源丰富,粮食增产潜力大,2011年粮食总产量超过1100亿斤,商品量达900亿斤左右。就是在这个产粮大省,由于化肥施用量的不断增加,土壤基础肥力却越来越弱。据测算,黑龙江省耕地化肥施用量比10年前增长了一倍多,而且这种大量施用化肥的趋势还在继续。黑龙江化肥施用现状我国耕地减少和人口的增加,人们不自觉地把粮食的增产  相似文献   

6.
<正>粮食安则天下安,解决粮食安全问题是我国的头等大事。粮食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我国的头等大事。近年来,我国粮食连年增产,但是粮食进口量也在逐年增加,自2008年以来,我国粮食年均增产率为3.3%,而粮食进口量年均增长率为14.1%,远超过粮食增产速度,粮食自给率已经降到90%以下,这说明我国仍然缺粮,粮食安全问题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7.
<正>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因此粮食生产是关系到国家生存与发展的一个永恒的主题。2013年,我国粮食出现了"十连增",但"十连增"的背后,掩藏着粮食安全的危机,中央将粮食安全上升到国家战略,可以说是切中时弊。1粮食"十年增"的性质当前,我国粮食生产表面风光的背后,暗藏着危机,主要有如下特点:一是恢复性。当前的粮食增产,一半是在恢复产能,一半才能算得上增产。实际上,我国早在20世纪80~90年代,粮食已经达到4亿t。1984年,中国粮食产量历史性达到了4.073 2亿t;1991~1994年这4年粮食产量在  相似文献   

8.
<正>"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限制我国耕地土壤生产能力的主要问题是土壤氮磷养分不足,随着多年来化肥投入量和作物产量的持续增长,耕地土壤氮磷养分供应状况较大改进,但是‘低、费、污’已经逐步成为我国耕地土壤质量新一轮的核心问题。如果不能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不能解决耕地质量问题,势必将威胁到国家粮食安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副所长张维理如是说。我国各主要农区,由于长  相似文献   

9.
"百物土中生",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平均厚度仅为五米的土壤圈,承载着人类的生产生活.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是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保障,是农业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根基和命脉.粮食生产的基础是耕地,粮食高产在科技.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我们必须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依托科技力量让每一寸耕地都成为丰收的沃土.  相似文献   

10.
<正>本报讯近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乡村之声举办的"大国基础——中国农村发展金秋报告会"在中国农业大学举行。会上,农业部总经济师毕美家在发言中回应一些欧美国家鼓吹的"中国粮食威胁论"说道:在粮食安全问题上,中国不仅没有对世界造成威胁,而且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毕美家指出,虽然目前我国已经实现粮食"十连增",今年又是丰收年,有望"十一连增",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粮食已经过关了。他说,事实上,尽管粮食连增产,但我国所面临的粮食安全挑战也在不断加大。一方面,农业生产受到越来越大的资源约束,土地每年减少数百万亩,耕地土壤环境质量恶化,水资源日益短缺,农民"老龄化"问题也  相似文献   

11.
<正>黑龙江垦区是我国耕地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综合生产能力最强的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和粮食战略后备基地。60多年来,垦区已累计生产粮食3922亿斤,累计向国家交售商品粮3065亿斤,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2009年6月,胡锦涛总书  相似文献   

12.
中国耕地的粮食生产能力与粮食产量对比研究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目的】通过耕地粮食生产能力与粮食现实产量的对比,分析耕地的粮食增产潜力及其省际差异。【方法】以105个农业生态小区为研究单元,在确定能够充分发挥当地气候资源潜力的种植制度的基础上,根据粮食作物审定品种的区域试验产量,计算了各区域各个耕地亚类的粮食单产能力;再分别乘以各县2004年相应耕地亚类的面积,得到2004年各县的耕地粮食总生产能力,进而汇总出各省以及全国的耕地粮食总生产能力;结合近3年(2002~2004年)的粮食现实产量,分析耕地的粮食增产潜力、粮食生产能力开发程度及其省际差异。【结果】2004年全国耕地粮食总生产能力为9.20亿t,远高于全国近3年4.52亿t的粮食平均产量,目前粮食安全的耕地资源保障程度较高。从各省的计算结果来看,除新疆以外,单位耕地的生产能力和增产潜力均表现出从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其中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西藏5个从东北向西南延伸的省区最低;位于中国广大北部、西南部的省市,受土壤质量、灌溉条件的限制,粮食生产能力的开发程度低,粮食生产虽有一定增产空间,但实施难度较大或需大量投入。【结论】保障粮食安全首先要抓好中国农业生产基础较好的东部、中部地区的粮食生产;同时也要加大广大北部、西南部地区的农业基础设施投入,积极开展土地整理、中低产田改造,进一步开发这些地区的粮食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3.
吉林省黑土地保护利用梨树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东北黑土地保护,吉林省作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更要牢牢守住黑土地保护底线红线,奋力夺取粮食生产大丰收,坚决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四平市梨树县地处松辽平原腹地,黑土肥沃,全县耕地396万hm~2,常年粮食总产量可达25亿kg。近年来,梨树县成功探索出玉米秸秆覆盖还田的免耕播种技术,深层次解决了因掠夺式经营导致土壤有机质下降和土壤严重沙化的难题,粮食产量逐年提高,对保障国家和吉林省地区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蒋文杰 《河南农业》2016,(10):61-62
正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国家安全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解决好13亿人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我国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面对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等问题,粮食生产的制约因素日益增多,而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及人口增长和人民生活的改善,粮食需求呈刚性增长。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不仅是立足我国国情的需要,也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对我国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东北粮食安全评价及政策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评价东北地区粮食生产能力,阐释其作为粮食主产区对国家粮食安全的保障能力。通过对粮食供给、结构以及耕地压力的研究,得出结论东北地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能力增强且增产潜力较大,但基于消费结构视角,粮食种植结构面临调整压力;近25年来最小人均耕地面积与耕地压力指数均下降1/2,现有单产水平下的耕地资源能够对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有效保障。此外,基于粮食生产能力评价角度选取相应情景,应用系统动力学模型模拟2010-2030年粮食产出状况,根据模拟结果,提出粮食总量安全与结构安全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系统考察东北地区耕地利用功能转型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有助于从国家全局层面把握耕地与粮食之间的关系,从而为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和粮食安全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参考。本文基于2011—2020年全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熵权法、双固定模型等估计方法,明晰东北地区耕地利用功能转型特征及其影响国家粮食安全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2011—2020年,我国粮食安全水平呈上升态势,东北地区耕地利用功能转型有效赋能全国粮食安全。在地区异质性研究中,辽宁省、黑龙江省耕地利用功能转型的粮食安全保障效应更加明显,吉林省作用渠道有待畅通。在维度异质性研究中,东北地区耕地利用功能转型主要通过促进粮食数量安全和粮食经济安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粮食生态质量保障效应不明显。据此,为了使东北地区耕地利用功能转型更好地促进国家粮食安全,从提供东北地区耕地利用与粮食生产经济补贴、因地制宜制定东北地区耕地利用功能转型策略、打造以生态质量为导向的“优质粮食工程”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浅析玉米种子安全生产对粮食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粮食是最重要的战略物资 粮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宏观战略物资。我国是人口大国,显然也是粮食消费大国。为此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年~2020年)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主要约束指标;耕地不能少于15.8亿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不能少于12.7亿亩。粮食的生产能力要力争达到5000亿公斤。要实现这样一个宏观的“钢性指标”,尤其是现在粮食生产安全的基础仍然比较脆弱,耕地面积不断缩减,加之水资源短缺,有的地方甚至匮乏,气候变化异常,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对粮食生产的约束日益突出。为此在有限的耕地上能够安全的生产出更多、更优质的粮食尚需很大的努力。  相似文献   

18.
正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粮食增产的潜力,关键是要有地,并且要有好地。虽然粮食连年丰收,但在丰收的背后也蕴藏着巨大的潜在危机,由于多年对黑土资源的高强度利用,导致土壤严重退化、土壤酸化,持续增产主要靠高肥力和生产资料高投入,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加强黑土保护和治理已刻不容缓。为构建东北粮食增产的长效机制,确保国家粮食安全,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继续加强农业生态治理,《农业  相似文献   

19.
正粮食安全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世界将会面临持续的粮食短缺问题。扩大粮食播种面积和提高粮食单产水平是获得粮食增产的两大途径。我国当前粮食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水资源的短缺和耕地资源的持续减少,所以提高粮食单产是获得粮食增产最为可行的途径。玉米是重要的粮食、饲料和工业原料。玉米作为碳四作物,在高光效、生物量大、合理密植的条件下有巨大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尽管我国粮食连年丰收,但在耕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实现粮食持续稳定增产压力越来越大。而与此对应的是,我国中低产田比例大,土壤的掠夺式利用造成的土壤生产力破坏严重,为此,业内专家提出通过修复土壤,来提高耕地生产力。那么,当前我国耕地土壤处于什么状况,如何才能提高土壤生产力?就这些问题,中国农资记者采访了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土壤肥料技术处处长李荣,请他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