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沙棘原汁保鲜贮存试验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福堂  卜淑华 《沙棘》1995,8(3):32-33
将沙棘原汁经过贮存前保鲜处理,分别以不同条件贮存1年,其维生素C的含量在416.23 ̄555.98g/100ml。结果表明保鲜处理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甘肃省西藏沙棘生物化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面、系统地研究测定了甘肃省西藏沙棘原汁、鲜果籽核及叶的主要生化成分,并对其主要生物特性植物碱、维生素C、黄酮类化合物以及微量元素与中国沙棘、肋果沙棘进行了比较和分析评估,提出了开发利用的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3.
根据林业部林计通字(1996)32号文件关于“以北京为中心组建科技开发、技术培训、产品展销一体化服务中心,组建林业沙棘开发集团公司,以集团为依托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精神。林业部三北局召开的沙棘综合开发利用论证会于1996年5月21日~25日在北京举行。参加单位有中国林科院、西北林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北京农学院、陕西咸阳西林沙棘制药有限公司、陕西秦永沙棘制药有限公司、山西华林沙棘食品厂、陕西华旬沙棘实业有限公司等单位的代表。会议决定建立沙棘综合加工厂,主要生产高质量沙棘系列产品:速冻沙棘原汁、贮存沙棘原汁、功能性饮料、沙棘精油、沙棘冻干粉、沙棘黄酮以及沙棘化妆品等;建立沙棘原料基地,在一些沙棘资源大省,建沙棘原料基地林,同时引种国内外良种,筛选出大果无刺易采摘的沙棘良种;项目的技术承担单位是中国林科院和西北林学院。会议改变目前沙棘产品种类多质量差和资源浪费大的现状,通过对沙棘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低劣产品的精加工、深加工,把我国优势的林业资源转化为优势产业,必将做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4.
1985年中国兴起的“沙棘热”很快传入日本.日本不少科研单位、生产厂家、企业竞相从中国进口沙棘原科,开展多方位的研究和试制工作。室酒造工业株式会社,对沙棘开发研究得最早,1986年从山西大同综合食品厂购进沙棘浓缩原汁103吨,生产中国沙棘运动饮料,因日本人一时接受不了沙棘的味道,开始销售情  相似文献   

5.
信息     
沙棘产品的开发 沙棘富含人体必需的多种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其果实含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在医药、保健和食品开发方面有广阔前景。目前我国沙棘加工生产已进入稳定发展时期,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共有沙棘加工厂200多家,产品包括食品、饮料、色素、医药、化妆品、保健品、化工原料等共200多种产品,年产值达3亿多元。目前沙棘产品的销售市场也已遍  相似文献   

6.
《沙棘》2002,15(3):9-9
河北神兴经贸发展有限公司与美国太平洋企业集团联合开发出“爱丁”天然沙棘果汁系列产品。该系列产品是新一代澄清果汁型沙棘饮料 ,它解决了以往沙棘果汁“馊醒”味不易去除、易产生褐变以及果汁中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不稳定的难题。中国是沙棘属植物的发源地 ,也是应用沙棘最早的国家。在世界沙棘属植物分布中 ,中国沙棘资源量丰富 ,全世界约 95 %的沙棘林生长在中国。近 2 0年研究发展 ,沙棘果实和沙棘枝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类、果酸类、黄酮类、花青素类、高级脂肪醇类、游离氨基酸、蛋白质、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生物碱、微量元素等…  相似文献   

7.
陕西省沙棘食品实验厂所属陕西艾康沙棘制药有限公司同陕西省农科城天然产品研究所共同研制的艾得康沙棘系列口服液(儿童型),目前在西安通过省级技术鉴定和投产鉴定。 艾得康沙棘系列口服液(儿童型),是以沙棘原汁为主,辅以枸杞、山楂和部分药食两用中草药为原料,根据我国儿童营养状况的实际需要,参照国内外有关儿童营养液技术标准,生产原料经萃取、分离、科学组方、精心研制加工的一种纯天然新型儿童营养液。产品口味纯正,酸甜适口,色香味皆为儿童所喜爱,维生素C等营养成份也很丰富。它不仅能  相似文献   

8.
沙棘饮料的试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棘俗称醋柳,遍布我省南北各地,太岳、关帝、五台、太行等省直各林局的沙棘资源集中连片,蓄量丰富,应该积极开发利用。1984年,我们在太岳林局大南坪林场进行了沙棘鲜果生产饮料的试制,取得了成功。现将试制结果简结如下:一、沙棘果汁的价值根据分析,每100克沙棘果汁中含维生素 C800~850毫克,高者可达1500~1700毫克,可溶性总糖8.5~10.5%,有机酸3.3~4.5%,蛋白质0.38%,维生素 A 原100毫克。此外,果汁中还含有维生素 B_1、B_2 和钾、镁、钙、铁、钠等微量元素;还含有异  相似文献   

9.
外商对发展沙棘饮料的几点建议文/高尚士我国沙棘资源丰富,沙棘果素有维生素C之王的美称。但我国对沙棘饮料的开发利用,却始终未能走向市场,迈出国门。近来,意大利、德国、法国的外商来我国三北地区,对发展沙棘饮料进行了考察,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现将几点重要...  相似文献   

10.
方江平 《沙棘》1995,8(4):20-22
根据化学动力学原理,采用恒温法对沙棘果汁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加速氧化实验,研究V-C被氧化的反应级数和反庆速度,并进一步以阿累尼乌斯公式求出常温下的反庆速度,对果汁中的V-C存贮有效期进行了预测,为沙棘原汁的加工和贮存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以欧李果、绿茶、胡萝卜、绵白糖为主要原料制备欧李果汁饮料,以口感评价分数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研究最佳配方,结果表明:欧李汁、绿茶汁、胡萝卜汁、绵白糖最佳添加量分别为30%、15%、8.5%和12%;果汁澄清透明、口感细腻柔和、营养丰富,并较好地保留欧李果实原有风味。  相似文献   

12.
沙棘定向培育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效明  董相军 《沙棘》2004,17(3):11-15
在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对引进和选优的沙棘品种进行了13年的区域性试验,筛选出无刺、高V-C型、高氨基酸型、大果等10个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沙棘优良类型,在筛选的基础上,结合生化测定,在不同立地条件下,定向栽培,推广面积达3000hm^2。  相似文献   

13.
张微  张锐 《林业科学》1992,28(1):76-79,T001
沙棘果实成熟与衰老时均不脱落,甚至干缩在果枝上,为了研究沙棘不落果原因,寻求促进落果的有效方法,我们进行了下列实验。一、材料与方法 (一)外施乙烯与ABA于果实完熟前期(9月中下旬)剪取中国沙棘(Hippophaerhamnoides L.Subsp.Sinesis)、西藏沙棘(H.thibetana Schlechtend)带叶果枝,将下端分别浸于装有500、1000ppm乙烯利,50、100ppm ABA与50、100ppm6-康基氨基腺  相似文献   

14.
以牛蒡、红枣为原料,研究牛蒡汁、枣汁浸提的复合汁的最佳工艺条件。充分利用原料中的营养成分,从而加工制得了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天然成分的新型饮料。  相似文献   

15.
大果沙棘不同品种果实特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黑龙江绥棱和内蒙磴口试验区对俄罗斯11个大果沙棘品种和蒙古1个大果沙棘品种的果实特性进行了比 较研究,结果表明:(1)黑龙江绥棱试验点百果质量在38.33-67.59 g之间,磴口试验点为32.87-63.85 g。在供 试的品种中除卡图尼在2个试验点百果质量一致外,其余品种百果质量在磴口试验点均比绥棱试验点有不同程度 的下降。引进品种除阿尔泰新闻外,其余品种的百果质量均显著低于原产地俄罗斯,反映出百果质量随纬度下降而 下降的趋势。(2)不同品种果实横径与纵径呈紧密线性相关,即随着果实纵径的增大横径随之增大。(3)果实纵 径、横径、长宽比三个指标与百果质量均达到极显著线性相关,因此可根据果实形状指标对百果质量进行预测。 (4)供试的11个大果沙棘品种果汁Vc含量在342.6-1770.3 mg·kg-1之间,与俄罗斯原产地Vc含量(470- 3300mg·kg-1)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5)供试大果沙棘品种浆果果汁中VE含量在4-29 mg·kg-1之间。 总黄酮在36-429 mg·kg-1之间,其中槲皮素、山奈酚和异鼠李素分别为21.9-310.8 mg·kg-1、1.0-9.8 mg· kg-1和13.1-133.8 mg·kg-1,很明显总黄酮主要由槲皮素和异鼠李素组成,而且二者的含量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16.
沙棘油提取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7.
本饮料是以山茱萸鲜果为原料,在不加防腐剂、人工色素、香精的前提下,经过取汁脱涩、调配、杀菌等研制而成。它含有多种糖、有机酸、微量元素,含有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以及15种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需的氨基酸7种,是一种纯天然型保健饮料。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以北五味子为原料制备五味子饮料的工艺及配方,采用正交试验优选出五味子饮料的最佳配方:五味子浸提汁12%,总糖7%,果葡糖浆5%,总酸0.31%,饮料酸甜可口,协调柔和。  相似文献   

19.
甘肃蔷薇科野生果树种质资源及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甘肃省蔷薇科野生果树种质资源的系统调查和综合分析,已查明,甘肃蔷薇科野生果树资源有14属,156种和29变种(变型),果实富含维生素、糖类和氨基酸,可生食、酿酒、加工果酱、果糕和果汁,亦可药用。对甘肃蔷薇科野生果树资源种类、果实类型、用途、分布及开发利用途径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可持续利用建议。目的是为果树栽培、食品加工、医药、园林绿化等部门合理开发利用甘肃蔷薇科野生果树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以蓝莓为主要原料,甜味剂、酸味剂,稳定剂等为辅料,采用正交实验设计,确定果肉型蓝莓饮料的最佳配比。实验结果表明,果肉型蓝莓饮料的最佳配方为:果汁200mL;糖度10Brix%;柠檬酸0.06%;苹果酸0.06%;CMC-Na0.20%、黄原胶0.06%、卡拉胶0.06%;均质压力:25MPa;杀菌条件:90~100℃,10min。最终产品口感细腻,质地均匀,具有天然蓝莓特有的香气,酸甜可口,适合各类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