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利用GIS软件对湖北省仙桃市农用地进行定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仙桃市农用地质量中等偏上,且以2、3级地为主,共占71.96%,该评价结果基本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2.
基于模糊ISODATA聚类方法的农用地定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针对经典模糊聚类分析中采用传递闭包法在改造模糊相似矩阵过程中存在的传递偏差问题,本文尝试采用具有动态修正聚类中心,进行局部优化算法的模糊ISODATA聚类方法,结合GIS技术,进行农用地定级研究,并以江苏省金坛市为例进行定级评价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金坛市农用地划分为四个级别,Ⅰ~Ⅳ级之面积比例为42.20%:22.41%:20.35%:15.04%.与传统的采用多因素综合法计算评价单元总分值,以数轴法或总分频率曲线法进行土地级别划分的定级结果相比较,实验结果与江苏省农用地分等成果联系较为紧密,体现了较好的等、级承接关系. 相似文献
3.
4.
基于GIS和分等成果的县域内农用地定级方法研究——以山东省平阴县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用地"等"是全国尺度内农用地自然质量差异的评价,"级"是区域尺度内的评价.对如何充分利用GIS技术和省级尺度农用地"等"的成果进行县域内农用地"级"的划分进行了探讨,并以平阴县为实例建立了县域内定级修正指标体系,定级结果符合平阴县实际.实例证明,该县域内农用地定级方法是科学合理高效的,而且GIS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定级的效率,可为县域内农用地定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RS和GIS支持的农用土地物元综合评价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利用遥感(R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和一门新兴的系统科学-物元分析法,以武汉市狮子山地区为样区对农用土地综合评价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狮子山地区的土地质量中等偏上,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该研究对于解决以往土地评价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权重的不确定,人为因素影响过多等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基于GIS和PSR模型的农用地资源评价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利用Arc/Info和“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选取土壤污染综合指数作为一个压力指标,对江汉平原后湖地区农用地进行了环境质量评价,从而为该地区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和环境保护提供依据。引入PSR模型和特尔菲法确定样区评价因子,层次分析法计算相应因子的权系数;利用Arc/Info矢量化相关图层和进行缓冲区分析后建立空间数据库;然后根据各评价因子的属性确定其分值函数,通过对样点数据进行量化后采用多因子综合指数和法计算环境质量指数,划分级别;应用Arc/Info实现相关结果的输出。结果表明:后湖地区农用地环境质量中等偏上,其中二、三级地分别占47.27%和35.83%;通过对土壤污染状况和农用地环境质量等级进行分析,发现二者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利用ArcGIS和模糊物元贴近度聚类分析模型,以原始数据为基础,对湖北省宜都市耕地质量进行了评价。(1)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耕地质量影响因素;(2)利用ArcGIS矢量化提取相关图层并进行相应的空间分析后,采用多图层叠加确定评价单元和获取单元属性数据;(3)根据各评价因子的隶属函数,应用模糊物元贴近度聚类分析模型计算评价因子的权系数和评价单元的贴近度,经过聚类分析划分耕地质量级别,并进行抽样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宜都市耕地质量中等,I至VI级地分别占12·96%、30·37%、31·71%、16·16%、7·14%和1·66%。经实地检验评价结果基本与实际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8.
9.
基于模糊综合分析法的农用地分等方法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针对农用地评价因素的复杂性和模糊性,而传统的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在农用地分等时易对评价因素以及等别进行"硬性划分"的不足。该文以湖北省安陆市为例,首次提出将模糊综合评判法与模糊聚类分析法结合(简称模糊综合分析法),以模糊综合评判的矩阵成果作为模糊C-均值聚类分析的数据源来对划分农用地等别方法进行探讨,并将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分等结果与传统方法分等结果进行比较,得出2种方法分等结果中约有80%相同。采用安陆市各村的粮食平均播面单产对2种方法分等结果存在差异的地区进行独立检验,得到模糊综合评判法和传统方法的分等成果同播面单产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87和0.82。研究结果表明:运用模糊综合分析法进行农用地分等具有可行性;将模糊综合分析法运用到农用地分等中比传统方法更能客观准确地说明土地质量的优劣程度。 相似文献
10.
模糊物元模型在区域水安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基于水安全概念的模糊性和单项指标评价结果的不相容性,在物元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模糊集理论和欧氏贴近度概念,建立了区域水安全评价的模糊物元模型,并将该模型用于中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的水安全评价。依据待评样本与标准样本欧氏贴近度大小,确定了各省区水安全形势从好到坏的排序依次为:云南、广西、江苏、黑龙江、河南、陕西和山西。实例研究表明,运用模糊物元模型评价区域水安全状况,方法是可行的,结论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1.
12.
基于土地开发整理修订农用地分等结果的一种方法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土地开发整理是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重要手段,补充耕地质量问题也一直是耕地占补平衡工作中的薄弱环节。针对补充耕地质量问题,以及已取得的农用地分等成果,考虑土地利用数据共享的原则,对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耕地等级评定中如何充分和合理利用农用地分等成果进行探讨,即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耕地等级评定过程中,把土地开发整理工程作用的因素作为补充指标对耕地等级指数进行修订。在充分考虑补充耕地质量的基础上,依据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内涵,建立了适宜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中耕地等级评定的一种技术方法。并通过大石桥市虎庄镇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实证,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14.
基于GIS的土壤适宜性评价方法研究与系统实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漳州市为研究区域,采用矢量数据结构模型,以评价因子图层叠加后生成的图斑作为评价单元,在组件式GIS开发工具SuperMap软件支持下,建立一种可以由用户任意选择进行适宜性评价的农作物对象,确定适宜性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的适宜性评价咨询系统.系统支持用户事先将不作评价的地物类型剔除,同时可以通过将用户在使用系统过程中建立的各种农作物生态指标库保存起来,从而使系统在用户的不断参与下更加方便实用.同时系统能够对收集的各类数据进行动态管理,具有相关的统计、分析和管理功能,可方便及时地为地区引进农作物新品种,并为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提供依据.结合土壤适宜性评价系统的开发实践,对土壤适宜性评价的实现过程与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基于GIS的土壤适宜性评价方法研究与系统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漳州市为研究区域,采用矢量数据结构模型,以评价因子图层叠加后生成的图斑作为评价单元,在组件式GIS开发工具Super Map软件支持下,建立一种可以由用户任意选择进行适宜性评价的农作物对象,确定适宜性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的适宜性评价咨询系统。系统支持用户事先将不作评价的地物类型剔除,同时可以通过将用户在使用系统过程中建立的各种农作物生态指标库保存起来,从而使系统在用户的不断参与下更加方便实用。同时系统能够对收集的各类数据进行动态管理,具有相关的统计、分析和管理功能,可方便及时地为地区引进农作物新品种,并为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提供依据。结合土壤适宜性评价系统的开发实践,对土壤适宜性评价的实现过程与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基于GIS的鄂州市中低产耕地评价及其改良利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GIS技术,运用模糊数学和层次分析方法对鄂州市的中低产耕地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其障碍因素,结果表明,在鄂州市现有40892.3hm^2耕地中,三等以下的中低产耕地30169.3hm^2,占耕地总面积的73.78%,其中渍涝潜育型、干旱灌溉型、瘠薄培肥型、障碍层次型等4类中低产耕地分别占总耕地的22.84%、25.04%、16.76%和9.14%。根据中低产耕地的限制因素及其空间分布,划分为水网平原潮土田区、低丘垄岗红黄土区和低山丘陵红沙泥土区3个区域,并针对不同区域特点,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良利用措施。 相似文献
17.
基于农用地分等修正的土地整治项目耕地质量评价 总被引:11,自引:9,他引:11
提高耕地质量是土地整治的核心任务之一。在现有国土资源调查评价成果的基础上,快速有效地在项目尺度上对整治后的耕地质量进行评价,是当前土地整治研究与实践的迫切要求。该文从分析土地整治项目对耕地质量的影响入手,甄别敏感因素及稳定因素,在农用地分等基础上,补充自然质量和生产条件修正因素,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并以海南省陵水县典型土地整治项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修正后的项目区综合自然等别由4.7提升至4.2,综合利用等别由4-3提升至3.2,修正后利用等指数与基准作物实际产量的相关系数为O.86,高于修正前的O.82,说明所构建的评价体系能有效反映土地整治项目对耕地质量的影响,分析结果满足实践中耕地质量的变化评价的需要。该研究可为项目尺度土地整治耕地质量评价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用土地等级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58,自引:24,他引:58
回顾中国近期农用地评价研究的发展状况,分析并比较了新编国家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和耕地地力等级规程中提出的方法体系、思想基础和实践意义。农用地分等定级评价已经从查田定产、土壤性质、基础地力等单纯对土地自然状态的研究,发展到人地一体的资源价值管理评价。中国现行农地评价方法有农业部的耕地地力等级划分体系和国土资源部的农用土地分等定级评价体系。两大体系在评价指标的解析性、成果应用的目标层次和操作实施的前后衔接上存在着区别。目前,农用土地分等定级评价已在全国开展,其方法体系的不断完善具有更重要的实际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