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传忠 《蜜蜂杂志》2006,26(10):20-20
笔者历经10年中西蜂同场定地饲养,40群中蜂、30群西蜂。实践证明:中西蜂可以同场饲养,好处是各蜂种的优缺点得以互补,但要做好西蜂盗中蜂的防止工作,中西蜂才能和平共处。下面谈谈我们的做法,供有兴趣的同行参考。1西蜂盗中蜂的原因1)蜜源缺乏,西蜂饥饿易起盗;2)西蜂群用种不当易起盗,所以养蜂人要记录好是哪一群蜂作盗,及时更换作盗群的蜂王,并铲除作盗群的雄蜂;3)蜜源缺乏期用中蜂的蜜粉脾喂西蜂,即使晚上喂白天撤走巢脾也易起盗,笔者认为改喂白砂糖为上策;4)喂蜂时候不当易起盗:外面蜜粉源枯竭时,久雨初晴的前一夜喂蜂等于刺激蜜蜂去作盗…  相似文献   

2.
《蜜蜂杂志》 2 0 0 1年第 9期《谈“西蜂盛、中蜂衰、西蜂进、中蜂退”原因》一文谈到浦东蜂友因盗蜂原因 40群中蜂几乎全军覆没。我养的是中蜂 ,也有这样的感触 :在并无人为干扰情况下时常发现到处巡视并伺机作盗的蜜蜂 ,且常出现不同程度的打斗 ;蜜源尾期 ,巢内贮蜜虽丰 ,取  相似文献   

3.
<正>中蜂和西蜂同场饲养有很多弊端,许多蜂友都有亲身体验。据说其原因,一是西蜂进入中蜂箱盗蜜,中蜂无力自卫;二是西蜂性激素强,影响中蜂处女王  相似文献   

4.
张碧峰 《中国蜂业》2005,56(3):45-45
我地不但没有大的蜜源植物,而且零星分布。饲养中蜂还勉强可以生产一些商品蜜。要定地饲养西蜂.有经验的老蜂友都说很难成功,但是,为了生产蜂王浆.我在2002年冬天,引进某种蜂场的浆蜂种.2003年春季,正在繁殖的蜂群开始发病,使用了很多药物都不理想。蜂群反而越来越少,荔枝花期,  相似文献   

5.
我们常见的盗蜂,往往是在缺蜜的季节,一群或几群蜂去别的蜂箱盗取蜂蜜,但在大流蜜期,一种蜂强迫另一种蜂吐出蜜囊里的蜜,喙对喙地吸取,这种盗蜂现象恐怕很少见吧!我的父亲是个老养蜂员,2002年夏天,他就发现了这种有趣的现象。我处是一个中西蜂,野生、家养蜂共存的地区,5月初,第一个主要蜜源植物———刺槐开花,在这之前蜜粉源缺乏。刺槐刚开花,蜂场(黑意杂交蜂)上突然出现了大量的中蜂,开箱检查,箱内并没有1只中蜂。我的父亲经过仔细观察发现,这些中蜂不同于以前的盗蜂进箱盗取,而是直接骚扰采集回来的工蜂。养蜂者都知道,大流蜜期间,很大一…  相似文献   

6.
在长期业余定地混养中、意蜂的实践中 ,我发现蜜源淡季 ,尤其是在晚秋和早春 ,蜜蜂尚有繁殖和采集活动的缺蜜期 ,偶尔发生过盗蜂侵扰 ,个别中蜂弱小群被盗垮 ,主要是由附近外场蜜蜂侵入和本场蜂群缺食引起的。一般是中蜂先盗意蜂 ,主要是由于中蜂嗅觉灵敏 ,在检查意蜂时常有个别中蜂作盗 ,这对卫巢能力较强的意蜂群不足为患 ,仅有少数死伤 ,也有中蜂留居于意蜂群中相安无事的。一旦发生意蜂反盗中蜂 ,尤其是卫巢能力较差的小群遭盗时 ,有时较激烈 ;如不及早有效处理和控制 ,会有严重死伤和整群被盗垮覆灭的危险。本人的处理办法是 :1先治标…  相似文献   

7.
2005年由于著书、撰文等需要,我们于初秋在小转地的意蜂场购得1群意蜂,与自家中蜂一起定地饲养,以加深对东、西方蜜蜂种的蜂性差异体会,并作饲养技术差异的比较.经过一系列观察试验研究,结果在2006年春季蜜源结束时,该群蜂取蜜75 kg,还人工分出1群蜂,震惊了附近的西蜂饲养者.因为当地西蜂能手的同期产蜜量也就每群40 kg左右.现将该群蜂本年的饲养管理过程,稍加整理成文,以期能为定地饲养西蜂的朋友们,探讨一种低消耗、少病虫害的西蜂定地饲养模式.  相似文献   

8.
孙明舜 《蜜蜂杂志》2005,25(10):24-24
1被盗群失王是否是自群蜂保护性围王?在《蜜蜂杂志》2005年第7期《盗蜂与“中蜂不攻王”原理》一文中,作者提出“由于中蜂被盗惶恐不安,于是工蜂立即保护性围王……终致围死蜂王”。这种说法笔者认为不一定正确。原因1:据笔者观察,造成中蜂惶恐不安的因素很多,例如活框饲养的中蜂经常被提脾检查、调整蜂巢、抖蜂割脾、取蜜等,几十年来我从未见1例蜜蜂保护性围王现象。但中蜂确有“怒杀”自群蜂王行为,但不是保护性围王所致。原因2:据笔者对盗蜂的观察:a.个别例:蜜源缺乏期,养蜂人开箱检查,提脾在手盗蜂即刻到,除拼命吸蜜外,若碰上蜂王,盗蜂…  相似文献   

9.
中意蜂同场饲养会发生互盗 ,所以很多养蜂者认为中意蜂不能同场饲养 ,其实只要找到盗蜂发生的原因 ,问题完全可以解决 ,中意蜂就完全可以同场饲养。中意蜂互盗主要发生在秋季蜜粉源枯竭期 ,其次是早春。意蜂群势大 ,体格大 ,抵抗中蜂的能力很强 ,即使中蜂盗意蜂 ,也不必采取任何措施 ,因为它根本不会造成意蜂的任何损失。意蜂盗中蜂情况就不同了 ,一旦发生 ,如不采取措施 ,就会造成全群覆灭的重大损失。众所周知 ,到了深秋 ,蜜源枯竭 ,蜜蜂本能地感到冬季的来临 ,为了生存会积极贮备越冬的饲料 ,可外界蜜粉源断绝 ,就会四处寻找。蜜香四溢的…  相似文献   

10.
《蜜蜂杂志》2021,41(6)
正在流蜜期末或者缺蜜季节,如果中蜂场距离意蜂场1 km范围,就容易被意蜂盗蜜。一次,我的中蜂场在山里采九龙藤花,山的对面就有1个50群的意蜂场,流蜜结束半个月,周围没有其他蜜源了,中蜂很少出勤。由于疏忽,放在外面的空巢脾引来了意蜂和大蜜蜂。开始只是来几只意蜂,过了2d,来的意蜂越来越多,有1群中蜂被意蜂侵入了。  相似文献   

11.
中蜂大有饲养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读了廖大昆先生在贵刊新千年第1期14页《开展对中蜂的讨论确有必要》一文 ,我想就“中蜂有无饲养价值”一问发几句言 :一、中蜂适应性强 ,永远不会被西蜂淘汰中蜂适应山区、丘陵地带 ,以善采零星蜜源见长。中、西蜂各有所长 ,应取长补短。例如湖北省监利县一蜂友养意蜂 ,他每次到新路线寻找蜜源时 ,首先是向当地老乡打听本地有没有中蜂 ,有多少。若有1户养有十几箱以上 ,就认为此地是越夏度秋的好场地。中蜂可以给西蜂提供蜜源信息作参考。二、中蜂采的是百花蜜 ,蜜质特好我地群众都要中蜂蜜 ,不要意蜂蜜 ,即使我的中蜂蜜卖16元/kg…  相似文献   

12.
中蜂防盗新举措陕西扶风城关中学(722200)张建国在蜜源缺乏而蜜蜂能外出飞行的时节,当中蜂群内缺蜜,在喂蜜不慎、箱体不严、巢门过大、看蜂时间过长或方法不当时,常招致邻近蜂场意大利蜂或高加索蜂等大型蜂种盗蜂的严重危害。由于中蜂与外来蜂种个体大小悬殊,...  相似文献   

13.
业余中蜂饲养者最怕意蜂盗中蜂。其实中意蜂也是可以混养的,只要平时检查、饲喂时多加注意,缺蜜时期将多功能巢门中的中蜂隔王巢门关住即可防止意蜂抢盗,最好在傍晚饲喂时将巢门前加装一个纱罩门,不让工蜂出巢乱飞。  相似文献   

14.
李怀军 《蜜蜂杂志》2006,26(6):18-19
向日葵流蜜期起盗蜂是养蜂生产中所碰到的奇怪现象。一般盗蜂发生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种:蜜源缺乏,在蜜蜂飞行时检查蜂群,饲喂时蜜糖滴洒箱外,蜜源缺乏期巢门过大、蜂箱不严等。但葵花流蜜期蜜蜂作盗就无法按常规的盗蜂现象加以解释。基于这种原因,笔者从2003~2005年对此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做了详细的观察与记录,现将其整理如下,供广大蜂友参考。1向日葵的泌蜜规律与盗蜂现象向日葵在生长期如风调雨顺,就长得高大粗壮,花头也大,花期长,这样的情况流蜜量就大,盗蜂程度就轻。如在生长期干旱少雨,可使花叶干枯,花盘也长不大,从而流蜜量减少甚至…  相似文献   

15.
<正>煤、液化气解决了城乡居民煮饭做菜的燃料问题,故三十几年来植树造林恢复荒山废地植被,消失的野生动物重新出现,是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的结果。随着蜜源植物增多而野生中蜂增长,促进了丘陵山区中蜂饲养数量增加,甚至转地养意大利蜂几十年老蜂农,也靠养中蜂来安度晚年。50年来是西蜂放养区,因中蜂出现而发生中西蜂盗蜂引发纠纷频繁出现,个体较小的中蜂盗性强是人尽皆知常识,所以耐寒中蜂先进入毗邻西蜂巢内强吸蜂蜜,结果引发更大的盗  相似文献   

16.
曾传勇 《中国蜂业》2003,54(2):24-24
养过中蜂的人都知道 ,中蜂一般养到 4~ 5框蜂就要产生分蜂热。一旦分蜂 ,群势立即减弱 ,巢虫乘机而侵 ,在炎热缺蜜的夏季常弃巢飞逃。中蜂分蜂性强 ,群势弱 ,抗巢虫和囊状幼虫病能力差 ,爱咬巢脾 ,产蜜量低 ,因此许多养蜂专业户都不喜欢饲养它。虽然中蜂有这些缺点 ,但是中蜂能充分利用零星蜜源 ,在没有大片集中蜜源条件下的地方 ,饲养中蜂还是比意蜂好。其中如何维持中蜂大群 ,是饲养技术关键。一、蜂王选育蜂王决定蜂群的生产性能 ,也获得蜂产品高产、稳产的决定因素之一。“秋分”以后气候暖和 ,主要蜜源和辅助蜜源也比较丰富 ,特别是菊…  相似文献   

17.
容易产生“热症”、好分蜂是中蜂特性之一,也是制约中蜂蜂蜜高产的主要因素。尤其是在春季蜜源流蜜期,若处置不当常导致歉收。如果熟悉相关蜂性,略施小计仍能调动有分蜂热的蜂群,甚至可用欲分蜂的群来生产蜂蜜。“挫折分蜂取蜜法”……  相似文献   

18.
谈中蜂养殖的关键措施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我把自己多年来探索、研究养中蜂的经验技术提供给大家以供参考. 我研究认为,中蜂有许多西蜂不可取代的优点,其缺点是完全可以克服的,只要采取有效措施,群势完全可以养强,"分蜂热"可以解除,抗病、抗盗、高产都能办到,取蜜还可以超过西蜂.  相似文献   

19.
盗蜂犹如人类社会中的强盗分子 ,有蜂群的地方或多或少都会潜在盗蜂。有些养蜂人认为盗蜂主要是由蜂种决定的 ,我们认为并非如此 ,养蜂人的管理才是决定因素。诚然 ,采集力不强的蜂种不容易起盗 ,但我们养蜂人需要饲养高产出的、采集力强的蜂种 ,只要我们掌握采集力强蜂种的生活习性 ,在无蜜源或零星蜜源期注意加强防范 ,盗蜂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可以成功饲养采集力强的蜂种来获得高产稳产。引起盗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及时防治是关键 :1.部分盗蜂是取浆移虫时引起的 :有很多养蜂员在移虫时舍不得把盗蜂捏死 ,任其一只只落在移虫脾上盗蜜 ,蜂…  相似文献   

20.
《蜜蜂杂志》2021,41(5)
为了弄清定地蜂场西蜂互盗的危害和采取措施防止盗蜂的效果,通过分析定地蜂场西蜂互盗的原因,积极采取缩小巢门、被盗群搬离原地、喂足饲料、合并弱群、用水喷洒、食盐水喷雾等防盗措施。结果表明:定地蜂场西蜂互盗的危害较严重,采取止盗措施后外界流少量蜜时结合塑料袋饲喂糖水和花粉蜂群增殖明显。为定地蜂场西蜂互盗时防盗止盗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