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选萃     
中国培育出首个国家级牦牛新品种;首例节水抗旱杂交稻喜获丰收;我国研制成功抗氧化营养大米;新疆成功开发葡萄越冬免土埋技术;西藏成功培育澎波半细毛羊;浙江成功突破薄壳山核桃扩繁技术。  相似文献   

2.
节水抗旱杂交稻的选育和应用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节水抗旱杂交稻的选育和应用有利于整合水稻的节水抗旱性、杂种优势和其他优良特性,提高干旱和节水栽培条件下水稻的产量和经济效益。通过测配筛选大量的抗旱稻资源,获得一个对野败不育系具有一定保持能力国外引进品种EAIC139-55-1-23,经系统选育获得一个稳定的选系进而转育成优质节水抗旱稻胞质雄性不育系——沪旱1A。组织国内相关单位在不同生态区以沪旱1A为母本,与当地优良水稻恢复系配制组合,获得具有良好地域适应性的节水抗旱杂交稻新组合,同时通过杂交育种和标记辅助选择等技术手段进一步改良现有不育系异交结实率和恢复系的耐旱性、品质、抗病虫等特性。育成旱优2号、旱优3号等杂交旱稻组合在大量节约水资源的栽培条件下表现较强的增产潜力,预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温君 《中国种业》2019,(3):12-13
河北省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以下简称张家口农科院)历经30多年的不懈努力,在2000年研究培育出“光温敏”两系谷子杂交种张杂谷1号。“张杂谷”系列种子具有节水抗旱、高产优质、抗逆广适、节本增效等优势,是世界上首次大面积应用于生产的谷子杂交种,也是我国继杂交水稻后,对世界农业的又一大贡献,被媒体誉为“南有杂交稻,北有杂交谷”。  相似文献   

4.
籼粳亚种间杂交稻在光合产物积累上表现出与品种间杂交稻和常规稻的明显优势,但干物质转化率低成为籼粳亚种间杂交稻获得高产的瓶颈。为了使亚种间杂交稻干物质转化率与生物产量之间达到平衡,本综述从亚种间杂交稻干物质转化的影响因素(亚种间杂交稻的生理特性、栽培措施、生态条件、形态特征、遗传机理、分子生物学)等方面进行了简要概述,并就亚种间杂交稻的源库流特征和细胞活性因子,总结了各影响因子与亚种间杂交稻干物质转化存在的相关性,因此提出对籼粳亚种间杂交稻干物质分配与筛管结构和细胞活性相关性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转型时期杂交水稻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彭少兵 《作物学报》2016,42(3):313-319
杂交水稻技术是我国自主创新并领先于世界的重大技术, 杂交水稻技术在水稻生产中的成功应用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由于杂交稻品种选育策略和种子生产与经营方式没有适应目前水稻生产的转型变化, 最近几年我国杂交稻的种植面积有下降的趋势。这并不是杂交稻技术本身的问题, 国内外的生产实践证明杂交稻仍然代表先进的水稻生产技术。如果我们尽快地调整杂交稻的育种目标, 培育出适合于轻简化和机械化水稻生产方式、综合抗性好、资源利用效率高、稻米品质优良的杂交稻组合, 通过轻简化和机械化栽培技术降低杂交稻的种子生产成本和种子价格, 我国的杂交稻有望迅速走出目前的困境。  相似文献   

6.
e-杂交稻若干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书标  杨仁崔 《作物学报》2003,29(6):919-924
研究了e-杂交稻的株形、产量构成、茎秆抗倒性,并分析了e-杂交稻的稻米品质.结果表明,与原杂交稻相比,e-杂交稻具有与原杂交稻相似的株叶形态和生育期外;植株生长较繁茂,各个生育期的植株高度略有增加,但分蘖数略有降低;构成产量因素中的有效穗、结实率和穗粒数略有降低,但千粒重增加,保持原杂交稻的产量水平.茎秆的倒伏指数  相似文献   

7.
<正>1杂交稻种子质量内涵研究1.1杂交稻种子质量概念杂交稻种子质量是指由杂交稻种子所具有的各种特征特性满足农业生产需要的程度。因此杂交稻种子质量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遗传质量,又分为品种纯度、品种质量。品种纯度是对品  相似文献   

8.
肖层林  邹菊秋 《种子》1992,(1):43-45
推广杂交稻,是实现粮食增产的一项最经济有效的措施。但是,由于杂交稻种子生产、贮藏、经营等方面较常规稻种子难度大,因此充分认识杂交稻种子生产与经营特点,并采取相应的切实可行的对策,能起到扩大和稳定杂交稻种植面积,进一步发挥杂交稻增产优势的作用。本文就此谈几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9.
苘娜娜 《中国种业》2021,(12):90-93
杭州地区引进了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通过与其他籼粳杂交稻和常规粳稻进行栽培比照,对生育期、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综合抗性等进行分析,了解该系列品种的特征特性。结果表明平均生育期常规粳稻>其他籼粳杂交稻>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显示参试的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产量显著高于常规粳稻,但与其他籼粳杂交稻之间差异不显著。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中,甬优1540的结实率和产量最高,甬优7861的总粒数、实粒数最高,甬优7860千粒重最高。试验表明穗大粒多是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产量高的主要因素,群体整体表现出丰产性好、株型紧凑、抗性好的特点,个别品种要注意稻曲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0.
出口杂交稻种非疫区基地建设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杂交稻种出口面临以检疫为手段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和国内一些出口企业违规在境外建立杂交稻制种基地.无序地进行规模化生产,致使我国杂交稻技术优势逐步丧失以及现阶段所面临的杂交稻种出口价格优势已不复存在等问题,提出杂交稻种非疫区基地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面临的困难,并提出实施方案建议.  相似文献   

11.
杂交稻优势强,增产潜力大,利用杂交稻的花药离体培养,从中筛选具有杂交稻类型的纯合二倍体,育出高生产能力的水稻品种、品系。  相似文献   

12.
杂交水稻对白叶枯病抗性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路文如 《作物学报》1984,10(4):245-256
本文就我国各地推广的8个杂交稻组合,对强、中、弱三种致病力的白叶枯病菌系的抗性,进行遗传动态方面的分析。研究表明,大多数组合的杂交稻(F_1)抗性介于双亲之间,并偏向抗性水平较高的亲本。这些杂交稻的抗性与中亲值有显著相关,可按中亲值预测杂交稻的感病度。通过相对抗病优势的计算得知,杂交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部分显性  相似文献   

13.
以7个籼粳杂交稻和两个杂交籼稻品种为材料,调查分析两种类型杂交稻的群体特征、产量及其结构等,探讨不同类型杂交稻在烟后种植的群体特征和产量表现,筛选出生产上最佳推广品种。试验结果表明,籼粳杂交稻茎秆粗壮,株型较紧凑,叶色浓绿,抗倒性好,穗型大、穗粒数多,着粒密,落色较好,但分蘖力弱、有效穗少,稻曲病与根腐病抗性较弱;籼粳杂交稻产量显著高于杂交籼稻,值得重点示范推广的品种有甬优1540、浙粳优1578、甬优7850和甬优17。  相似文献   

14.
对亚种间杂交稻、品种间杂交稻和常规稻不同类型的水稻组合的干物质生产和光合特性及其籽粒充实度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水稻生长发育前期,亚种间杂交稻比品种间杂交稻和常规稻具有更强的干物质生产优势,但生长发育后期干物质生产能力较差,群体净化同化率和生长率较低干物质分配不协调,库容量大,早衰,导致亚种间杂交稻的籽粒充实度差。并根据研究结果对如何提高籽粒充实度进行了探讨 。  相似文献   

15.
陈家彬  林纲  赵德明  江青山  贺兵  姜方洪  韩冬  王丽 《种子》2019,(6):135-138,160
水稻是我国重要粮食作物,而杂交水稻的发现和利用,有效增加了我国粮食产量,保证了我国的粮食安全。宜香系列杂交稻是以水稻三系不育系宜香1 A为母本并通过审定的三系杂交稻组合,本文以国家水稻数据中心通过国审的16个宜香系列杂交稻的各项性状数据为材料,对国审宜香系列杂交稻的特性性状、产量、抗性和米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杂交稻子一代的种植鉴定是目前检验杂交稻子一代种子纯度唯一的最可靠、最直观、最有效的手段 ,自从三系杂交稻问世以来一直是利用这一手段对三系杂交稻子一代纯度进行检验。两系杂交稻虽然减少了保持系这个环节 ,子一代含杂的概率降低 ,但子一代含杂是一个不变的事实。由于两系杂交稻子一代的含杂情况有它自身的特点 ,纯度鉴定较三系更为复杂。通过几年的田间鉴定 ,笔者对两系子一代纯度鉴定有了一定的直观认识。现就各不同系统的两系杂交稻子一代纯度种植鉴定时不育系杂株的识别作一个简单的介绍。1 培两优系统该系统的母本是培矮 6 4 S…  相似文献   

17.
实行规范化生产管理提高杂交稻种子质量安徽省巢湖市种子公司(238000)朱同贵近年来,随着制种技术的改进,杂交稻制种单产有了较大幅度提高,但质量却呈滑坡趋势。建立杂交稻种子质量保证体系,制定杂交稻种子生产管理规程是提高杂交稻种子质量需迫切解决的主要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海南省定安县出现部分杂交稻存在产量不高、抗性不强等问题,为此开展高产抗病杂交稻的示范种植试验,其中杂交稻特优458、特优1617的晚造示范种植表现较好。为促进这2个杂交稻品种在定安县的进一步推广,现总结这两个品种在2020—2021年的示范种植表现以及配套栽培技术,供当地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大力推广杂交水稻,是实现粮食增产的一项最经济、最简便、最有效、最受群众欢迎的好措施。要保证杂交稻的发展,首要的一条就是要有种子。一为此,从1976年开始,我省各级种子公司就认真抓了杂交稻的繁殖、制种工作,为我省杂交稻的发展乃至粮食增产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回顾我省10多年来杂交稻种子生产的历史不难看  相似文献   

20.
《作物育种信息》2005,(8):18-19
两系法杂交稻育种和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是当前水稻遗传育种领域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环境敏感核不育系的育性光温反应型分类、光敏核不育性的遗传、亚种间杂交稻超高产株型模式及超级杂交稻育种的亲本选配等方面的系统研究,分析了环境敏感核不育系在两系法杂交稻育种中的稳定性,确定了选育强杂种优势和理想株型相结合的亚种间杂交稻的亲本组配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