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青海湖地区植物中常最营养元素含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青海湖地区各类植被中采集的46种主要植物样品,进行6种常量营养元素的分析测试,得到了区内主要植物常量营养元素的一些特征。为青海湖地区生态环境研究、草原建设、畜牧业发展等提供一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
草原植物的矿质营养元素含量不仅直接关系到动物的健康生长及其品质,而且与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密切相关。研究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草原采取主要植物样品,分析其N、P、K、Ca、Mg、S、Fe、Mn、Cu、Zn、Mo、B和Se含量,以期了解不同植物的矿质营养元素含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23种主要植物含N量变异最小,而P、K、Mg、Mn、Cu和Zn含量的变异居中,Ca、S、Fe、B、Mo和Se变异比较大。总的来看,大部分禾本科植物K、Ca、Mg和S的含量比较低,藜科植物Ca、Mg、Mn和B的含量比较高,百合科植物S和Se的含量比较高,而Fe含量明显低于其他植物,菊科植物含Cu比较多,阿氏旋花Fe和Mn含量比较高,苔草N、P、K和Mo含量比较高。包括优质牧草羊草在内的7种植物Se含量等于或低于0.05mg/kg,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3.
4.
试验旨在研究河北省畜禽主要饲料原料中常量元素含量的分布特点。采集河北省内畜禽主要饲料原料共计175份样品,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对常量元素钙(Ca)、镁(Mg)、钾(K)、钠(Na)、磷(P)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各类饲料的平均Ca和K含量顺序为大豆及油粕类>谷物加工副产品>谷物,Na含量顺序为谷物加工副产品>大豆及油粕类>谷物,Mg和P含量顺序为谷物加工副产品≈大豆及油粕类>谷物。与中国饲料成分及营养价值表相比,3种原料中Ca含量偏低、5种原料中Ca含量偏高(P<0.05);6种原料中K含量偏低、3种原料中K含量偏高(P<0.05);2种原料中Mg含量偏低、8种原料中Mg含量偏高(P<0.05)。除玉米蛋白粉外所测原料中Na含量均显著低于成分表中对应原料Na含量(P<0.05)。除小麦、稻谷和花生粕外所测原料中P含量均显著高于成分表中对应原料P含量(P<0.05)。结果表明,河北省畜禽主要饲料原料中Na低P高,Ca、K和Mg与成分表中对应原料中元素含量各有异同。 相似文献
5.
在当今养猪呈现大规模生产的形势下,猪腹泻作为养猪生产中的常见病,给养猪生产造成了一定的损失。生产实践表明,饲料中营养元素失衡是造成猪腹泻的常见原因,笔者在实践中发现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6.
地方鸡肌肉中常量化学成分含量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中国4个地方鸡种(肖山鸡、白耳鸡、狼山鸡、北京油鸡)及2个杂交种(白耳鸡(♂)×肖山鸡(♀)、肖山鸡(♂)×白耳鸡(♀))不同周龄肌肉水分、粗蛋白质、灰分、钙、磷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12周龄前,随着日龄的增长,地方鸡(杂)种肌肉内水分、灰分、钙的含量逐渐下降,而蛋白质含量逐渐上升,磷的含量则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7.
8.
根据该区域植被状况和土壤生态条件,将松嫩草地划分为三大草场类型,即草原、草甸和沼泽,讨论了各草场的主要植被类型及其立地条件,同时论述了该区域常见的饲用植物类群,并根据其营养特点和可利用状况给予了评价。 相似文献
9.
试验要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猪血清中钙,镁,铁,铜,锌等的含量,对这些元素含量和日增重进行相关,通径和决定系数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元素与日增重存在低植相关,其中,70日龄血清钙含量与70~130日龄日增重为显著负相关(P〈0.05),130日龄血清铁含量与130~180日龄日增重正相关系数较高(0.409)。 相似文献
10.
对新疆阿勒泰市土山罗布麻保护区的5个不同居群的罗布白麻(Poacynum hendersonii)叶片中的N、P、K、Na、Ca、Mg、Cu、Fe、Zn和Mn 10种营养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和比较。结果表明,青杆中花麻为N Ca类型、特细叶中花麻和红杆中花麻为N K类型,N含量在特细叶中花麻中显著高于其他4个居群(P<0.05);中细叶中花麻为K Ca类型、白花中花麻为K N类型,其K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个居群。5个居群罗布麻叶片中4种微量元素的含量,除红杆中花麻居群中Mn含量最高外,其余4个居群均为Fe>Mn>Zn>Cu;各居群Fe和Zn含量无显著差异;各居群间Mn含量差异显著;青杆中花麻、红杆中花麻和特细叶中花麻Cu含量显著高于中细叶中花麻,白花中花麻与各居群间均无显著差异。相关分析表明,罗布白麻居群中Mg与Mn,K与P,Ca与Mg,Fe与Z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性;而Na与Ca,K与Cu和Mn,P与Cu和N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1.
青海湖北岸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碳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以位于青海湖北岸的围栏封育草地、围栏放牧草地、多年生人工草地和农田4种土地利用方式为研究对象,对0~10,10~20和20~30 cm三个土层的地下生物量、土壤颗粒组分、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分别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样地间土壤有机碳、全氮储量产生了较明显的差异。0~30 cm深度土体单位面积有机碳储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多年生人工草地>围栏封育草地>围栏放牧草地>农田,多年生人工草地显著高于农田(P<0.05),而另外2个样地间差异不显著(P>0.05);0~30 cm深度全氮储量与有机碳储量变化趋势相似。4种土地利用方式相比较,0~30 cm土体内地下生物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围栏封育>围栏放牧>多年生人工草地>农田,分别为2 416.67,1 688.25,1 224.50和1 290.75 g/m2。0~10 cm土层土壤粘粒含量以多年生人工草地最高,并显著高于其他3种土地利用方式(P<0.05);10~20 cm土层土壤粘粒含量由大到小依次为:多年生人工草地>农田>围栏封育草地>围栏放牧草地;20~30 cm土层的土壤粘粒含量无显著差异。同一土层各土地利用方式间粉粒含量均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2.
青海湖地区紫花针茅草原群落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青海湖地区典型紫花针茅草原作为研究对象,以大量的样方调查为基础,采用等级聚类、TWINSPAN(two wayindicatorspeciesanalysis)、DCA (detrendedcorrespondenceanalysis)、CCA (canonicalcorrespondenceanalysis)、物种多样性,相关分析等多元数量分析方法,系统研究了紫花针茅草原的群落特征、物种多样性、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所调查的紫花针茅草原是物种组成相对较简单、菊科和禾本科植物最多、北温带分布的属为主体的草原群落。青海湖地区的紫花针茅草原群落可分为4个群丛类型:紫花针茅+ 多枝黄芪群丛,紫花针茅+矮嵩草群丛,紫花针茅+西北针茅群丛和紫花针茅+川青早熟禾群丛。影响青海湖地区紫花针茅草原群丛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首先是以年均降雨量和年均温为代表的气候因子,其次是土壤水分、有机质和全氮磷钾等土壤因子。该区紫花针茅草原群丛均匀度指数和Simpson指数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紫花针茅+川青早熟禾群丛是各群丛中最高的。物种丰富度受气候和土壤因子的影响大,但Simpson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与所调查的所有环境因子都没有显著相关性。本研究揭示了紫花针茅草原群落的内在规律,对维护青海湖地区生态系统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14.
草地生态景观是青海湖地区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草地绿期的开始与结束依赖于天然牧草的生长发育状况,而其与气象条件的变化紧密关联。为此,利用多年的牧草观测资料和气象资料,界定了青海湖地区草地绿期开始和结束时间,并建立了绿期开始和结束的预报模式,经比较分析,拟合结果较好,建立的模式能定性的预测出青海湖地区天然草地绿期开始和结束的时间。该结果可为青海湖地区旅游和草原管理部门合理规划利用草地生态旅游资源、安排客源、保护和改善生态以及实现草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16.
为明确微量元素在土-草-普氏原羚生态系统中的分布特性,探讨微量元素含量对普氏原羚生长繁殖的影响,对青海湖东区普氏原羚生境的土壤、牧草以及普氏原羚血样和毛样中6种微量元素硒(Se)、铜(Cu)、锰(Mn)、铁(Fe)、锌(Zn)、钼(Mo)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土壤中夏季Se和Mo严重缺乏,秋冬季Cu、Mo和Zn严重缺乏,而Fe、Mn含量盈富;3个季节牧草中的Cu、Mo、Se均缺乏,Fe、Mn、Zn 在正常范围。土壤和牧草中Cu、Mn、Zn和Se含量在夏季存在显著相关性,在秋季Cu和Zn含量显著相关,而冬季只有土壤和牧草中的Mo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冬季,普氏原羚毛样中Fe、Mn、Zn的含量高于血清,Cu、Mo、Se含量则略低于血清;除1只雌性普氏原羚血清中Cu、Zn含量偏低,分别为4.96和4.63μmol/L 外,其余4只普氏原羚血清Cu、Zn含量均在9.50和7.81μmol/L 左右。 相似文献
17.
围栏封育对青海湖地区芨芨草草原群落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青海湖地区围栏内封育和围栏外自由放牧的芨芨草草地为研究对象,用样线和样方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群落调查,分析了围栏内外芨芨草草地的群落特征和地上生物量特点。结果表明:多年围栏封育使围栏内外群落类型发生了变化,围栏内为芨芨草+裸花碱茅群落,围栏外为芨芨草+赖草群落,且每个小样方中的物种数围栏内大于围栏外。围栏内外芨芨草群落的相似性系数达0.743。围栏外自由放牧区域的芨芨草种群优势地位有所加强,其重要值也大于围栏内的芨芨草。物种丰富度指数围栏外大于围栏内,多样性指数中Shannon-winner指数、Hill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具有同样的趋势,而均匀度指数和Simpson指数则是围栏内大于围栏外。围栏封育后群落地上生物量发生变化,地上总生物量和禾草类生物量均为围栏内〉围栏外,而杂类草和豆类毒杂草则是围栏内〈围栏外。 相似文献
18.
青海湖北岸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青海湖北岸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草地生态系统中土壤动物群落特征的影响,对这一地区不同样地中的大型土壤动物进行了调查。共捕获大型土壤动物657只,隶属3纲9目13个类群,优势类群为鞘翅目幼虫、双翅目幼虫和鞘翅目成虫。研究表明,青海湖北岸草地生态系统中大型土壤动物数量总体稀少,生物多样性较低,推测干旱可能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果洛藏村样区,弃耕地中大型土壤动物类群极为匮乏,远低于3种原生草地,而补播地的土壤动物个体数显著高于(P<0.05)弃耕地,已与对应的原生草地相当,可见人为耕种对芨芨草原生草地中大型土壤动物群落具有毁灭性的破坏作用,而人工干预措施可以促进土壤动物群落的恢复进程。在烂泥湾样区,18年封育草地和6年封育草地生物量、个体数及多样性指数都无显著差别,而放牧通道内大型土壤动物生物量和个体数都显著低于以上2种封育草地类型(P<0.05),充分体现出放牧通道内植被和土壤条件恶化对大型土壤动物的不利影响。在铁路南河边滩地样区,放牧通道内大型土壤动物生物量、个体数及多样性指数与长期封育草原草甸都无显著差别(P>0.05),可能与这一样区内土壤较湿润有关。 相似文献
19.
我们于2007年和2008年的4~7月,对青海湖4种主要繁殖鸟类:斑头雁、棕头鸥、普通鸬鹚、渔鸥的巢区进行了调查,发现4种鸟类的巢区主要分布在岛屿或半岛上。共发现10个巢区,分布在蛋岛、鸬鹚岛、海心山、三块石和布哈河三角洲5个地点。巢区平均面积为44.8±44.2 hm^2,巢的平均数量为1 002±715个。4种鸟类中以斑头雁的巢最为密集。巢区与周围环境的隔离和受保护程度是影响巢区分布的最主要因素。巢区地表结构主要为沙土和砾石,几乎无植被覆盖。繁殖生境丧失和食物资源短缺可能是影响4种繁殖鸟类生存的最主要的因素,禽流感疫病的发生对这些繁殖鸟类构成了新的威胁。在以后的监测和保护工作中要加强生态环境的治理,注意合理开发利用青海湖的自然资源,并加强禽流感的病源监测和鸟类保护的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