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总结了我国玉米苗枯病的发生概况,描述了苗枯病的发病症状,分析了致病的原因,同时提出了防治苗枯病的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2.
玉米苗枯病病原菌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引起山西昔阳县玉米苗枯病的病原菌进行了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根据分生孢子形态和萌发特性将该菌鉴定为串珠镰刀菌(F.moniliforme);并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该病菌rDNA-ITS的扩增与序列进行测定,测得序列与F.moniliforme同源性为100%。 相似文献
3.
甘肃河西走廊丰富的光照资源和灌溉条件,是国内重要的制种基地.近几年制种玉米苗枯病发生严重,并有发展趋势,重病田发病率高达30%以上,甚至有的田块严重缺苗,翻犁改种,已构成影响制种玉米高产、农民增收的重要问题.现将调查研究初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 枣庄市常年种植玉米10万公顷(1公顷=15亩),其中夏直播玉米8.6万公顷,无水浇条件地块占70%以上。近几年来,枣庄市夏玉米苗枯病发生有加重趋势,成为主要病害之一。一般病株率为10%~18%,严重的地块达20%~50%,个别地块高达60%以上,甚至绝产。对玉米生产造成威胁,直接影响玉米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5.
采用田间系统调查、小区试验及室内病原鉴定等方法,对河西走廊杂交制种玉米苗枯病的流行规律及发病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玉米苗枯病是由镰孢菌、蠕孢菌、丝核菌及腐霉菌等多种病原复合侵染引起,其中镰孢菌是引起河西走廊玉米苗枯病的主要病原;河西走廊玉米苗枯病盛发期为4~5叶期;在高密度、NK肥条件下,病害发生重,传播蔓延速度快,尤其当密度达到8.50万株/hm2时,病害发生程度明显加重;随连作年限的增加,玉米苗枯病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6.
一、症状与病原 玉米苗枯病主要发生在6月中、下旬,玉米生长4-7叶期,表现的症状特点是叶片边缘首先出现黄褐色枯死条斑,个别叶片或植株出现萎焉,3-5天后叶片变青灰色或黄褐色枯死.发病株根毛初期出现淡黄色至黄褐色侵染点,1-2天后即变为黄褐色水渍状坏死,严重时皮层腐烂,根毛脱落.拔起病株,在根部发病部位有时出现白色、灰白... 相似文献
7.
一、症状与病原
玉米苗枯病主要发生在5月中、下旬,玉米生长4-7叶期,表现的症状特点是叶片边缘先出现黄褐色枯死条斑,个别叶片或植株出现萎焉。 相似文献
8.
王江 《中国农业信息快讯》2014,(5S):126-126
我国是农业大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吉林省是农业大省,享有"玉米黄金带"美誉,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而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玉米是一年生禾本科草本植物,是全世界总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因此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在我国农业发展中占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那么对于种植玉米的农民朋友来讲,如何种出高产量、好质量的玉米成了他们最关注的话题。要想种植出优质玉米,除了掌握必要的玉米种植技术之外,还要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玉米苗枯病是玉米苗期一种比较常见的病害,笔者将通过本文来介绍玉米苗枯病的研究进展以及防治方法,希望对广大读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玉米苗枯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病原为多种镰刀菌,包括串珠镰刀菌、禾谷镰刀菌等。种子可带菌,存在于种皮、胚、胚乳等各个部位;可随病残体越冬并引起初侵染;且该病原腐生能力较强,可脱离寄主在土壤中长期存活,土壤分离可培养出该病菌。一般情况下,种子带菌感染率高于土壤带菌感染率,种子带菌感染率平均可达70%以上,但部分地块在种子带菌低的情况下仍发病较重,原因是土壤带菌造成的侵染。该病为系统侵染,种子萌动期即可侵入,以夏玉米受害最为严重,从出苗至3叶期开始表现症状,先造成玉米幼苗基部1-2叶发黄,叶尖和叶(缘)边干枯,由基部叶片逐渐向上部发展,进而引起心叶卷曲,形成弱苗,重者外周叶片干枯, 相似文献
10.
一、症状与病原玉米苗枯病主要发生在5月中、下旬,玉米生长4~7叶期,表现的症状特点是叶片边缘先出现黄褐色枯死条斑,个别叶片或植株出现萎焉,3-5d后叶片变青灰色或黄褐色枯死。发病株根毛初期出现淡黄色至黄褐色侵染点,1-2d后即变为黄褐色水渍状坏死,严重时皮层腐烂,根毛脱落。拔起病株,在根部发病部位有时会出现白色、灰白色或粉红色霉状物,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相似文献
11.
玉米苗枯病抗源筛选与抗性遗传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通过对72份玉米自交系和29份杂交组合进行玉米苗枯病的田间抗性鉴定,在72份自交系中筛选出3份高抗材料,15份抗病材料,24份中抗材料,10份感病材料,20份高感材料;在29份杂交组合中筛选出12份高抗材料,17份中抗材料.通过部分自交系和相应杂交组合的抗性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玉米杂交种比自交系具有较强的抗性,可以利用抗×抗或抗×感的杂交模式选育玉米苗枯病的抗病品种. 相似文献
12.
以4种田间不同抗枯萎病类型甘蓝品种幼苗为试材,以分离甘蓝枯萎病病原菌悬浮液为接种菌液,筛选苗期抗病性鉴定最适接种浓度、最佳方法和最适苗龄;确定植株感病级别划分指标,判断抗病类型。结果表明,甘蓝枯萎病苗期抗病性鉴定最适接种浓度5×106孢子·mL~(-1);比较灌菌液法、菌土法和浸根法3种接种方法,菌土法接种可更准确反映不同抗病性品种枯萎病发病程度和抗病类型;在子叶期、一叶一心期、二叶一心期、三叶一心期不同幼苗期接种,后两个时期特别是二叶一心期为最佳接种期;依据幼苗植株叶脉黄化程度,植株叶片褪绿、萎蔫甚至枯死等发病主要症状,将甘蓝感病幼苗划分为6个级别。由此确定甘蓝枯萎病苗期抗病性鉴定方法:种子消毒育苗,待幼苗长至二叶一心期时,采用幼苗轻微伤根、菌土法,接种5×10~6孢子·mL~(-1)枯萎病菌液,16 d后调查统计幼苗植株发病程度和感病级别数量。 相似文献
13.
籽粒大小对机播玉米苗期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春播和夏播条件下研究种子大小对机播玉米出苗、苗期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为进一步提高机播质量和玉米产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长玉19、正红311和正红505 3个玉米品种为材料,在室内测定种子的活力差异,田间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不同籽粒大小对幼苗生长、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玉米大、中粒种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较高,田间机播后幼苗和植株的长势较旺,植株较高,茎粗和叶面积较大,干物质积累较多,尤其是生育前期,生育后期的效应缩小,但仍表现出一定的增产效果,品种和播期间表现出的规律基本一致,其中正红311植株生长前期慢、后期快,大、中粒种增产最明显;各品种夏播条件下的效应增强且持续时间更长。【结论】在玉米机械化生产中,应尽量选取较大籽粒播种,同时注意因地制宜,根据品种特性和栽培季节进行种子的精选加工和分级应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室内盆栽试验,利用不同浓度的CaCl2(0、5、10、15、20 mmol·L-1)处理低温胁迫下的玉米幼苗,研究了钙对玉米幼苗抗冷性的作用。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低温处理明显抑制了玉米幼苗的生长,减缓了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的积累,抗氧化酶活性下降,脯氨酸含量减少,丙二醛(MDA)含量增加,质膜透性增大。适宜浓度的钙(5~10 mmol·L-1)能减缓低温胁迫下玉米幼苗质膜相对透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增加,促进脯氨酸(Pro)、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积累,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其中10 mmol·L-1 Ca2+处理的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田间发生动态进行研究,为生产上防治该病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调查和人工接种的方法,调查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在田间的病株发病率、病叶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的变化规律,研究该病在田间的发病规律;通过测定不同生育期玉米叶片上病斑的产孢量和病斑面积,研究玉米不同生育期的抗病性。【结果】在四川雅安生态条件下,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始发期为5月中旬,从5月下旬至7月中旬病情指数迅速增长;玉米孕穗期叶片病斑面积和产孢量最大,大喇叭口期次之,苗期最小;玉米下部叶片上病斑的产孢量和病斑面积大于上部叶片病斑的产孢量和病斑面积。【结论】在四川雅安生态条件下,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始发期为5月中旬;玉米苗期最抗病,孕穗期最感病;下部叶片较感病,上部叶片较抗病。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山杏、毛樱桃、黄海棠、山梨4种果树当年实生苗的生长发育规律。结果表明,根系对苗木的生长有很大影响,尤其侧根的生长情况至关重要。7月份是此4种苗木在哈尔滨地区生长的最关键时期。地上部与地下部的生长具有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种子出苗率对玉米个体生长和群体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精量播种条件下玉米出苗率对产量的影响,采用‘郑单958’、‘京科968’和‘晋单73’3个玉米杂交种,在田间单粒播种条件下设置80%、85%、90%、95%和100%,5种出苗率,测定群体产量的变化。结果发现,3个品种的株高和穗位高不受出苗率影响,但果穗单穗重和穗长随出苗率的降低而增大,相反秃尖长度则减小。3个品种的产量在出苗率为100%时最高,随着出苗率的降低,产量呈现先轻微下降后显著下降的趋势,‘郑单958’和‘京科968’在出苗率低于95%时产量开始显著下降、而‘晋单73’则在低于90%时才显著下降。因此,为保障单粒播种玉米的高产稳产,‘郑单958’和‘京科968’的种子出苗率应该达到95%以上,‘晋单73’应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氧化石墨烯(GO)对玉米幼苗生长及生理特征的影响,采用水培试验,使用不同浓度的GO处理玉米幼苗,测定了玉米幼苗的生长状态、根部形态、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在培养9 d后,GO处理对玉米幼苗的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随着GO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在200 mg·L-1浓度时,主根根长与根冠比分别较对照(不添加GO)降低了79.8%和65.9%;随着GO处理浓度的增加,叶绿素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GO处理的玉米幼苗根系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并未出现明显变化,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与MDA含量随着GO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在200 mg·L-1浓度时,分别较对照升高了187.5%和335.6%。研究表明,GO处理对玉米幼苗产生一定程度的氧化胁迫,影响各项生理生化指标,进而促使根部形态变化并抑制玉米幼苗的生长发育,尤其是在GO高浓度时,抑制效应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9.
苗期接种不同丛枝菌根真菌对烟草青枯病防治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漂浮育苗条件下,探讨接种不同丛枝菌根真菌及其结合生防制剂对烟株不同生育时期农艺性状、青枯病抗病效果及烤后烟叶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漂浮育苗技术培育烟苗,于播种期分别接种摩西球囊霉、聚丛球囊霉和生防制剂进行烟苗农艺性状、烟叶化学成分及抗病性等比较试验。【结果】与对照相比,各处理均可不同程度改良烟株农艺性状,优化总糖与烟碱、总氮与烟碱的比例,改善烟叶品质;接种摩西球囊霉的菌根苗+生防制剂20mL对于改良烟株农艺性状和改善烟叶品质具有更好的效果,而接种聚丛球囊霉的菌根苗+生防制剂20mL对青枯病的防治效果最好,接种摩西球囊霉的菌根苗+生防制剂20mL次之。【结论】漂浮育苗时接种摩西球囊霉+生防制剂(20mL)处理可更好的改善烟株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20.
用自毒物质肉桂酸、苯甲酸处理西瓜幼苗 ,表明 2种物质的作用与其浓度密切相关 :低浓度苯甲酸、肉桂酸 (0 .12 5mmol·L-1)可显著提高幼苗根系POD活性 ,降低枯萎病发病程度 ,而对幼苗生长、根活力无显著影响 ;随着处理浓度升高 ,其促进作用消失 ,转为抑制作用 ,1.0mmol·L-1浓度处理可使西瓜幼苗根活力、生长量分别下降5 0 %~ 90 %和 30 %~ 5 0 % ,POD活性降至或低于对照水平 ,且枯萎病发病率、病情指数分别提高 30 %~ 5 0 %和 30 %~ 4 0 %。在根活力、幼苗生长量和POD活性及发病程度上 ,苯甲酸、肉桂酸对高抗枯萎病品种卡红的影响明显大于低抗品系京父。认为自毒物质是诱发西瓜连作障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