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简称 DIC)是指由某些致病因素的作用,循环血流中凝血酶活性增加,在微循环的血管内形成弥漫性微血栓的一种病理过程。并由此引起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大量消耗,广泛出血,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组织栓塞坏死等,最后致使生命重要器官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2.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指由于某种致病因素的作用,引起血液凝集活性增加,在微血管内形成弥散性微血栓的一种病理过程,并由此引起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大量消耗,广泛出血,继发纤维蛋白溶解。传染病和其他疾病等都可以发生DIC。1973年以来我们对猪、马、牛等动物哪些疾病有DIC进行了研究,发现急性猪丹毒、猪瘟、马传贫等有DIC出现。本研究观察了18种动物疾病的278例。其中8种疾病有DIC。  相似文献   

3.
由于休克,微循环障碍导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vascular Coagulation,简称DIC)在动物临床上并非少见,但国内报道不多,现报道1例如下某外宾犬,雌性,小体型猎犬,13岁,体  相似文献   

4.
组胺和细菌内毒素引起山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试验通过给山羊颈静脉注射细菌内素和组胺,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乙醇胶试验(EGT),鱼精蛋白副凝试验(PPP)和血小板计数,探讨细菌内毒素和组胺对山羊血液凝固系统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给出羊静脉注入内素和组胺后能迅速导致机体弥漫性轿管内凝血(DIC)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典型猪瘟(CSF)是一个多系统疾病,可引起严重的出血性损伤。虽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一直被认为是CSF的主要致病因素,但CSF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本文通过对水蛭素(直接凝血酶抑制剂)的研究来阐明凝血系统在CSF引起的出血性损伤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马属动物在腹腔外科手术解决了原发病因之后,危重的休克症状,常发展成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DIC)。如对DIC的诊断和治疗认识不足,常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7.
乳牛白血病     
乳牛白血病从能见到的各国资料来看,近二十年来,国内外都有发生,发病率逐渐增高。当前普遍认为,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病,由于异常的细胞在体内大量出现,广泛浸润到全身各种组织与脏器,使组织与脏器的正常结构与功能遭到破坏,目前尚无有效的根治方法。近年来我厂奶牛也出现白血病,损害了  相似文献   

8.
奶牛白血病的病理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系统观察了奶牛白血病15例的病理形态学变化,诊断为淋巴细胞型白血病。发现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病理过程,首次报道了有真菌机会性感染。  相似文献   

9.
山莨菪碱对内毒素诱导山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30头杂交山羊随机分成3组,第Ⅰ组(n=6)作为对照组;第Ⅱ组(n=12)静注大肠杆菌内毒素(1800EU/kg)两次,间隔24小时;第Ⅲ组(n=12)在第Ⅱ组处理基础上提前10分钟静注山莨菪碱(2.5mg/kg),于处理后第1、3、5、7、9、12小时分别检测血小板数、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凝血酶时间(TT)、副凝试验3P和EGT指标。结果表明:第Ⅱ组迅速发生DIC,表现血小板减少、纤维蛋白原含量下降、PT和TT延长、3P和EGT阳性(P<0.01);而第Ⅲ组血小板数在13小时明显高于第Ⅱ组,纤维蛋白原含量于第5小时后高于第Ⅱ组(P<0.01,P<0.05),PT和TT亦比第Ⅱ组显著缩短(P<0.01),3P和EGT的阳性检出率低于第Ⅱ组,结果提示应用山莨菪碱能明显抑制血小板减少,阻止DIC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我所于1985年6月13日收治病乳牛1头,一岁三个月,半月前患病。病初,精神不振,饮食欲减少,逐渐消瘦,颌下肿胀,呼吸稍快,经地方兽医站诊断为喉炎,注射青、链霉素并内服中草药,病情未见好转,反而加重,饮食欲废绝,张口喘气,后转某兽医  相似文献   

11.
12.
<正> 乳牛白血病作为一种恶性肿瘤病,在国内外已为人们逐步认识。临床表现类型:有以体表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增生为主者;有局限于某些内脏淋巴结肿胀,并出现相应组织受压后的症状者。其中也有不少病例有全  相似文献   

13.
1984年我院兽医院受检10月龄黑白花雌性乳牛一头,该牛皮肤上出现少毛或无毛的疹块状肿块,已破溃的肿块不能愈合,而增生出蕈状肉芽样组织,有的形成溃疡。经检查为皮肤型淋巴白血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46例临床重危病马五项凝血象的检查,就实验室诊断DIC的指标进行了探讨。结果有13例五项指标变化明显,被认为发生了DIC变化,占重危病马的28.26%。通过对测定结果分析,提出以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元时间测定(PT一期法)、血浆纤维蛋白元含量,作为诊断DIC筛选试验;3P试验作为确证实验。如果三项筛选试验全部异常,即可确诊DIC的发生,如果其中有二项异常,再加上3P试验阳性,也可确诊DIC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早期人工感染犊牛白血病病变特点,提高病理诊断水平和为解决发病机制中一些问题提供资料,对接种后2~3年,在临床、血液学尚无明显改变,而琼脂扩散反应阳性的犊牛4头,用组织学,组织化学等手段进行了较详尽的观察,现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一、试验动物:系我所牛白血病研究室提供的,计4头。接种时犊牛为一岁龄。第一组用经血清学、血液学检查和电镜观察等证实系  相似文献   

16.
我们在临床工作中诊疗一例淋巴性白血病奶牛。经过连续使用多种中西药物治疗无效而死亡。现将病例报告如下、以供参考: 一、临床表现该牛系肇东镇马景生自养4岁黑白花奶牛。1983年11月11日求诊。主诉:饮食减少,产奶量显著下降,由日产40市斤降  相似文献   

17.
<正> 奶牛造白细胞组织增生(简称白血病)而见到典型的体表淋巴结肿大,全身淋巴肉瘤浸润,眼球突出及脾脏极度肿大,并因脾破裂而死亡的病例极少有报道。兹将1984年4月所见一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乳牛白血病是乳牛造血系统发生恶性病变的血液肿瘤.对此病的诊断,国内外以往多采用血液学和血清学的诊断方法.血液学的检查主要是外周血的常规检验和计  相似文献   

19.
某牧场饲养黑白花奶牛500余头。七年间共发生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乳牛七例。其中五例白细胞总数均明显增加,两例不显著。据统计白细胞总数最高的达129,600个/毫米~3,分类计数淋巴细胞为100%。而红细胞总数则下降到176万/毫米~3,血色素亦降至5克左右。白细胞总数不增加的两例其淋巴细胞的比率亦明显增高。血象统计见表1。  相似文献   

20.
大熊猫真菌病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病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史 大熊猫“宝萍”,雄性,18岁。1988年由四川省平武县引入。1990年2月23日起睡眠时间延长;吃竹少。3月31日起食量进一步减少。4月30日出现稀便、厌食、行动无力和嗜睡。体温38℃。5月3日起采用广谱抗生素等药物治疗。6日抽出腹水并发现肛门肿块,病理外检诊断为肛门炎性肉芽肿。8日抽出腹水800ml。9日的B超仍显示大量腹水,X线片发现左肺上叶有片状密度增高阴影,诊断为小叶性肺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