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城镇园林绿化优良树种——仪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仪花(Lysidice rhodostegia Hance)又名麻扎木、假格木、单刀根、麦粒(壮语)、红花树;苏木科,仪花属,常绿大乔木,树高达20m,胸径50cm;主要分布于我国云南、贵州、海南、广东、广西和台湾等省区。    相似文献   

2.
对建筑物、构筑物、自然体制垂直面加以绿化,便是垂直绿化。垂直绿化可以悬垂植物(如迎春、悬崖菊等)自上而下悬挂;还可以苔藓植物附贴生长;最常见的则是以攀援植物(爬山虎、常春藤等)自下而上攀附、缠绕。    相似文献   

3.
研究合肥市区不同功能区景观林组成与结构,共记录102个样方。结果表明:景观林主要组成种有111种,分属45科、81属;主要优势种是香樟、枫杨、水杉、杨树、桂花、石楠等;不同功能区景观林树种相似性系数分别为0.4(公园与居住区)、0.24(高校与居住区)、0.22(公园与高校);林分平均密度560株/hm2,平均基盖度18.83 m2/hm2,平均胸径16.99 cm,平均树高10.13 m,均为正态分布。群落类型可归纳为5个植被型、16个群系及69个群丛,以落叶阔叶型与常绿落叶阔叶混交型为主。建群树种主要有香樟、广玉兰、女贞、雪松、水杉;群落外貌较整齐,树木整体较为健康,景观效果较佳;但层次结构、树种多样性不高,应丰富树种,增加群落的垂直层次,采用近自然经营。    相似文献   

4.
技术、文化与经济相结合,建立海岸城市生态安全,提高人居舒适度的最佳森林结构为基础;以森林文化与海洋文化、雕塑艺术、服饰文化、园林文化等多种资源整合形成具有鲜明地域性森林文化为其文化内涵;以循环经济为环境支撑。本文将从技术、文化、经济三方面来探讨海湾型森林城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5.
湖南芷江和平文化与森林生态休闲旅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从芷江的和平文化、历史文化、森林文化入手,介绍了芷江的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建议以芷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核心,开展和平旅游、红色旅游;以森林生态旅游资源为基础,开展生态旅游、休闲旅游。    相似文献   

6.
广州部分城区绿地系统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广州市区的绿地系统为研究对象,在不同城区选取公园、广场、道路等不同绿地类型,对各样点的不同植物进行盖度、胸径、高度、间距、重要值、物种多样性指数、群落相似系数等数量参数的调查,从生态学和统计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发现广州市区的绿地生态系统群落结构还较简单,群落植物种类相对单一,分布也不够合理;在此基础上,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方法和措施,为广州的城市生态系统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文章研究了广州城市绿化树种生物同化、吸储、固定C,P,K,SO2,Pb,Cd的环境净化功能,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森林土壤中有机C储量最高达184 t/hm2,最低为24.6t/hm2;TN储量最高达16.7t/hm2,最低为2.0t/hm2;Pb,Cd储量最高分别达837.4kg/hm2、3.9kg/hm2,最低分别为577kg/hm2、1.2kg/hm2;植物叶对SO 2的积累量以高山榕最高,海芒果最低;小叶榕叶吸收固定Pb量最高为22.6g/hm2,尾叶桉叶和白玉兰叶吸收固定C d量最高达0.15g/hm2。    相似文献   

8.
广州市帽峰山森林公园空气环境质量初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对广州市帽峰山森林公园中的旅游气候指标——温湿指数和风效指数、空气离子浓度含量和空气洁净度等空气质量因子进行了测定,并运用有关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森林公园的旅游气候资源适合全年休闲、旅游;空气负离子含量高,有益于人体健康;空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A级,这为广州市森林生态网络建设和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奠定科学、翔实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
槐树与北京的历史文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槐树在北京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槐树和北京人民的生活联系密切;文章重点探讨了槐树文化的丰富内涵,及其对北京的民居、园林绿化、文学艺术等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上海市现存古树1 369株,隶属36科51属63种,其中,银杏的数量最多,达485株,其中7株1 000年以上,年龄最长的达1200年。古树中,乔木类树种最多,其次是小乔木,灌木和藤木类最少;古树主要分布在机关庭院、公园、郊区和道路。上海的古树资源温带成分占总属数的49.0%,热带成分占35.3%,具有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区分布特征;并拥有较多的孑遗种、古老种、特有种和外来种。    相似文献   

11.
重庆市域主要树种抗旱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在重庆市江北区铁山坪森林公园对13个主要树种进行了调查,选择有代表性的10个样地,主要从树木的死亡率、落叶率并结合树叶的变色率和变形对树种抗旱性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得到结论:抗旱性强的树种为木荷;较强的树种依次为枫香、峨嵋紫楠(Phoebe sheareeni vomeiensis);中等的树种依次为石栎、野杏树(Prunus)、毛桐(Mallotus barbatus)、漆树、青皮(Schoepfia jasminodora)、香樟、杉木、马尾松;差的树种依次为槲栎(Quercus fabri hance)、毛叶木姜子(Litsea mollis)。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芒市城市绿地现状植物进行调查,从防灾、避灾、减灾的角度分析芒市避灾绿地植物配置的现状与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依据避灾植物配置与规划原则,分析应对不同灾害时植物的配置方法以及树种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以无锡市城市森林总体规划为例,探讨因地制宜的特色城市森林规划建设战略;以创建特色森林城市为目标,以无锡市自然、文化和城市发展3方面为重要内容,提出依水建林、森林生态建设、森林生态网络建设和森林生态文化景观区建设4大规划战略。    相似文献   

14.
应对未来城市发展的创森理念与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分析未来城市发展需求,提出城市森林是继承与构建城市自然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城市绿化的高级阶段的思想;预测未来城市形态,提出以生态绿化空间为主体的未来城市空间"网状结构"以及从绿肺扩展为绿脉的观念和构建生态绿地网络的技术;从城市现阶段发展启动出发,根据实践案例,提出城市"生态-文化区"(ECD)概念以及点、带结合的ECD网络空间技术。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宝鸡市为例,在广泛深入分析其自然、社会、经济环境特点的基础上,根据国内外城市森林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经验,阐述了宝鸡多样性生态圈建设的思路;通过对其林业建设存在问题和建设潜力的具体分析,从城市森林规划实证性与规范性兼顾原则出发,提出了"一轴、两山、三网、多点"规划布局。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哈尔滨市绿化树种为研究点,从绿化树种的叶面积指数、固碳释氧、降温增湿等方面研究了49种生长良好的绿化树种的生态功能,通过研究得到银中杨、榆树、糖槭、杜松、野梨是平均叶面积指数前5位的乔木树种,珍珠梅、接骨木、绣线菊、金银忍冬、天目琼花是平均叶面积指数前5位的灌木树种;榆树、文冠果、火炬树、糖槭、银中杨为年固碳释氧量前5位的乔木树种,黄刺玫、紫丁香、接骨木、树锦鸡儿、榆叶梅为年固碳释氧量前5位的灌木树种;年释水量前5位的乔木树种是文冠果、银中杨、火炬树、榆树、山丁子,年释水量前5位的灌木树种是绣线菊、黄刺玫、毛樱桃、珍珠梅、榆叶梅。    相似文献   

17.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健康经营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河北省最北端,公园内森林面积近6.7万hm2。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坚持林业生产和生态旅游同时发展并使二者完美结合,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针对目前存在的林种结构不合理、林分密度过大等问题,提出了一些森林健康经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银川市几种针叶绿化树种的春季滞尘能力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银川市西夏区的四个针叶树种在三个不同粉尘污染区的春季滞尘能力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各树种在不同的粉尘污染区均表现出明显的滞尘效应;不同树种的滞尘能力存在明显差异;树种的滞尘能力与降尘环境、滞尘时间等因素有关;随着时间的延长,四树种在不同的粉尘污染区的滞尘能力呈增大趋势;几种针叶树种的滞尘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为:侧柏>白皮松>桧柏>云杉。    相似文献   

19.
人工湿地是人工建设的、可控制的和工程化的湿地系统;它同时也是一个独特的土壤-植物-微生物生态系统。其构建技术是重要的水污染处理共性技术。目前,人工湿地被广泛应用于湖泊、河流、库塘以及湖滨带的重建与恢复以及水污染处理。在这些领域中已显示出极大的发展潜力;可以预见人工湿地一定会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国内经过多年的研究积累,已经在部分环节中取得了重要进展,这些研究成果可以在我国不同区域,尤其是太湖流域的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为了加强中国和日本两国青年的交流,作者应邀随团于2006年8月23日~9月14日赴日访问。考察了东京足立垃圾处理场、有明水处理中心、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农业研究所、以及森林研究所;参观了南波公园立体绿化、屋顶绿化、港口环境建设、世博公园、关西机场二期工程、柴岛净水厂、关西电力及三得利工厂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