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苗木全封闭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药剂或材料对造林苗木从起苗直至造林成功,进行封闭式的全面保护及其相应的造林方法,形成了一套新的造林技术─—苗木全封闭造林。本文阐述了该技术的由来,所含内容、实施方法、对造林的影响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1前言目前我国苗木包装大多仍采用草袋、蒲包等传统材料,由于这些材料保湿性能差,管理不当常造成苗木风干失水,或发热霉变,严重影响苗木活力和造林成活率。因此,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改进苗木包装和管理工艺,是我国造林事业中急待解决的技术课题。根据世界林业发达国家的经验,我们研制开发了一种以聚烯烃树脂为主要材料,由多层薄膜并分别加入不同添加剂,使各层具有不同性能和作用的复合塑料薄膜重包装袋。经试用表明,这种包装材料,大大改善了保湿保鲜性能,对保持苗木活力和提高造林成活率,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结构和加工工艺装…  相似文献   

3.
兴安落叶松苗木失水规律和苗木活力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兴安落叶松S1-1苗木为材料,研究苗木失水规律。苗木活力与其体内的水分状况密切相关,苗木裸根后迅速蒸腾失水,开始失水较快,以后逐渐减慢,温度越高,相对湿度越低,风速越大,苗木蒸腾失水速度越快;苗木失水首先使根系的水势下降,最终导致造林成活率和生长量的降低。兴安落叶松对其苗木水分要求较敏感,其健康苗木水势为-5bar,造林成活水势为-15bar。  相似文献   

4.
针叶树苗木质量与造林成活生长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10多年来造林工作实践,总结出针叶树造林有关如何利用苗木的问题,油松、樟子松造林,这将有利于提高造林成活率和幼树生长量;采用不合格苗造林,将显著降低一次性造林成活率;苗木枯出圃前要灌足“三水”即解冻水、化冻水和起苗水,只有提高苗木的含水量,才能保证造林的成活率,苗木的含水率与造林的成活率呈正相关;在造林实践中,不可忽视苗木的保湿,应尽可能做到随起苗随运输,随栽植,缩短苗木在外裸露时间。  相似文献   

5.
佟俐 《新疆林业》1997,(2):13-14
近年来,我区林业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全民义务植树运动持续开展,造林绿化面积不断扩大,平原造林年面积突破百万亩大关,植树造林事业方兴未艾。然而,造林数量和质量的发展并不平衡,有些地区盲目的追求数量、造林速度,而不顾苗木质量的问题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一)造林所用苗木质量的管理大大滞后于造林绿化速度,不同程度的影响了造林成效。(二)由于造林用苗木质量得不到保证,又反作用于造林的质量和速度。造成造林苗木中不合格苗木的混杂现象主要原因是苗木质量管理力度不够。许多苗圃在苗木出困时没有按苗木种类、苗批进行检…  相似文献   

6.
亚高山半干旱地带植被恢复保水剂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亚高山半干旱地带采用四种不同类型的保水剂材料对油松、岷江柏、刺槐、山桃进行了持续三年的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CMS吸水材料、植物生长调节剂、生长素等配制的复合保水剂对亚高山半干旱地带造林树种进行处理,可提高苗木成活率、保存率并促进幼苗生长。造林第二年针叶树和阔叶树的平均成活率提高5.9%,造林第三年针叶树和阔叶树的平均保存率提高5.2%,针叶树和阔叶树的苗木高生长量平均增加61.7%。经统计检验,确认了复合保水剂的不同剂型对苗木成活和生长的影响之差异。  相似文献   

7.
植树是以苗木作为造林材料进行栽植的造林方法。苗木栽植后,在正常情况下,根系能较快恢复吸水机能,以适应造林地环境,顺利成活。在相同条件下,采取植苗造林的方式,造林后幼林郁闭早,生长快,成林迅速,且适宜植苗造林的树种和立地条件很广泛,因此,该造林方式在造林绿化中采用的最多。 苗木成活率的高低受多种因素影响。苗木的成活除受苗木生活力影响外,还取决于根系从土  相似文献   

8.
苗木质量是提高造林成活率的基础,它包括苗木的水分状况、木质化程度、根系、苗干损伤、高径比等,这些因素对造林成活率影响很大。苗木的质量主要体现在苗木的规格上,因此造林苗木一定要达到所要求的规格,否则就会影响造林成活率[1]。为了研究黄土  相似文献   

9.
谢环素 《绿色大世界》2009,(7):55-55,60
马尾松苗木切根造林,其一苗木采用切根蘸红泥浆溶液后上山造林,其二苗木采用切根蘸2%的复合微生物菌肥溶液后上山造林,应用2种不同方法对苗木进行处理,对造林后的苗木成活率,林木生长量进行比较。其结果表明:应用复合微生物菌肥溶液处理造林的苗木成活率,林木生长量比用红泥浆溶液处理的苗木造林成活率能提高12%,当年林木平均抽梢提高44.1%。  相似文献   

10.
以达到出圃标准,且苗木径、高生长差异小的1年实生山杏苗为材料,通过5次重复,5个浸苗时间及起苗后不同晾晒时间处理的植苗造林试验,结果表明:苗木的吸水时间与造林成活率呈正相关,当苗木吸水在15~24h时,成活率可提高13.8~15.8个百分点;苗木起出后,在露天晾晒,对造林成活率影响较大,随着晾晒时间的延长,造林成活率下降的越严重。因此,造林前苗木浸泡15~24h,确保苗木本身有充足的水分,苗木在起苗、贮藏、运输及造林过程中,减少自身水分消耗,是保障造林成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对杨树秋冬造林与春季造林生长情况进行观察对比发现:苗木秋冬造林比春季造林成活率高,秋栽苗木的树高、胸径、冠幅生长量等均优于春栽苗木。  相似文献   

12.
提高苗木栽植成活率的几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增强造林苗木的抗逆性,提高造林成活率,保护和处理好苗木已成为保证造林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所谓保护好苗木,就是要让苗木不受风吹日晒和人为的机械损伤等,而其中最重要的是要保护好苗木的根系。因为根系的好坏和完整程度,直接影响到苗木生活力的强弱,是决定造林成活率的主要因素;而处理好苗木,  相似文献   

13.
苗木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造林的成败。在起苗到造林的过程中 ,由于对苗木处理不当 ,苗木地上或地下部分常易遭受损伤 ,或丧失水分 ,从而影响苗木的生活力 ,甚至导致造林失败。研究上述不良现象对苗木品质的影响 ,为起苗到造林过程中的苗木保护提供依据具有重要意义[1]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杉木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Lamb.) Hook.]1年生播种苗于 1999年 3月 2 0日随机起自安徽省宣州市敬亭山绿化管理处苗圃。起苗后立即按国标 [2 ] 的要求测定苗高、地径、长度≥ 5 cm侧根数等形态指标。测定时 ,发现 3级以下的苗木随时剔除。…  相似文献   

14.
刘燕 《云南林业》2011,(5):59-59
林业产业发展,种苗是根本、是关键,为提供优质的造林苗木,确保造林成效。广南县采取“四项措施”保障油茶雨季造林苗木出圃质量,提高油茶雨季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15.
樟子松苗木全封闭造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琢人  刘石丁 《林业科技》1995,20(4):7-8,61
樟子松苗木全封闭造林研究邓琢人,刘石丁,孙显苍,马春成(黑龙江省林科所)(扎赉诺尔矿务局林业处)(黑龙江省海林林业局)苗木全封闭造林就是在高活力苗木的基础上,采用新材料、新技术使苗木从苗圃起苗到造林成活这一段时间内,全株处于较好的微环境中,即苗木茎、...  相似文献   

16.
选用美国干水、多功能营养激活剂和旱露植宝3种保水材料在盐池沙地进行了造林试验。结果表明:美国干水、多功能营养激活剂和旱露植宝3种保水材料均能有效地提高植株根系周围的土壤含水量,从而促进苗木的生长和提高造林成活率,美国干水能显提高造林成活率以及促进林木生长。  相似文献   

17.
起运树苗注意事项纪保民时逢我国北方植树造林季节,各种树苗起运工作做得好坏,直接影响苗木的质量,同时也影响造林成活率及造林后苗木的生长和发育,因此,做好苗木起运及出圃工作至关重要。一、掌握起苗时间:起苗应在苗木休眠期进行。秋季造林所用的苗木,应在落叶后...  相似文献   

18.
通过不同播种方式和不同播种时间及模拟荒山造林等试验研究,探索诃子从采种育苗到上山造林的一系列技术措施。结果显示:诃子于11月下旬采种、次年3月上旬播种、采用8×11cm的无纺布小袋、细河沙装袋、直播点籽、地膜覆盖等措施培育苗木,出苗率达到82.63%。并于7月上旬上山造林,造林保存率达到92.15%,苗木培育成效达到74.67%,造林保存株数平均成本3.34元/株。实现苗木培育与雨季造林、旱季保苗等技术措施有效衔接,提高了诃子苗木培育的效率和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19.
以2年生松柏柽柳裸根截干苗和营养钵苗木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盐碱地类型、不同苗木类型对松柏柽柳造林成活率和苗木生长情况的影响,并通过灌水和施用土壤改良剂研究了不同土壤改良处理对土壤全盐含量和松柏柽柳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松柏柽柳在干旱盐碱地的造林成活率比下湿盐碱地高且苗木生长量较大,营养钵苗木造林成活率高于裸根截干苗;适宜的土壤改良措施为灌水量120 kg/株,土壤改良剂10 kg/株。  相似文献   

20.
浅谈林业苗木质量评定与质量控制文/周景莉林业苗木(以下简称苗木)质量的好坏是关系着造林成活和林木速生丰产的首要条件。如何科学地评定与控制苗木质量,使之在造林时能够识别和区分苗木等级,做到使用名符其实的一级苗、二级苗,就成为当前提高造林质量,促进营林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