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肃河西内陆河水资源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2.
河西内陆河流域生态问题及其保护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建红  刘建泉 《现代农业科技》2010,(10):298-300,303
概述了近代河西内陆河流域生态研究成果、流域构成特点和河西地区环境状况,分析了河西内陆河流域存在的生态问题,并从节水农业和水权制度改革、城镇化建设、植被保护、生态用水管理、环境污染的治理等5个方面提出了生态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多年来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对治理生态环境采取的措施,客观评价了经验和教训,最终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对河西内陆河流域(张掖)地表水、地下水资源量、水资源总量以及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期为该区水资源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对河西内陆河流域(张掖)生态环境用水研究的必要性、意义进行了深入分析,以期为该区生态、经济、农业协调可持续发展和实现生态用水安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河西内陆河流域"十五"及到2015年水资源供需平衡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河西地区基本概况 (一)自然概况 甘肃省河西地区,东起乌鞘岭,西连新疆,南邻青海,北部与内蒙古接壤,是祁连山与走廊北山之间的一条东西长约1000km2,南北宽数十公里至数百公里的狭长地带,走廊区海拔高程一般在1000~2000m,总土地面积27万km2,行政区划共设3个地级市(嘉峪关市、金昌市、武威市)、2个地区(酒泉地区、张掖地区).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省河西内陆河地区的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生态环境日趋恶化,水资源如何保障社会经济发展和区域生态安全则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解决流域内水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长久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建立适应新的水循环条件下的水量分配方案,建立权威有效的水权制度,营造良好的水资源利...  相似文献   

8.
基于AHP法对甘肃内陆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甘肃省河西内陆河流域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程度为研究对象,选取层次分析法,从水资源状况、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水资源与社会发展协调性、水资源与经济发展协调性、水资源与生态发展协调性5个方面,对河西地区2006~2008年的22个指标进行量化分析及综合评价,基于评价结果,对该地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21世纪,中央提出了治理水土流失的新思路,其中生态自我修复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加快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本文针对甘肃省河西内陆河流域水土流失的特点,分析了该流域实施生态修复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提出了河西地区实施生态修复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0.
干旱区生态用水的水质与水量具有较大的变幅范围,用水的方式比较灵活,水分的供给状况影响生物的生产力.生态用水受制于SPAC中水分循环与转化的效率,并与植被特征、土壤理化性状、地形特点、水资源利用水平具有密切的相关性.生态用水量的估算有许多参数与模型需要率定;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生态用水观念的确立,对于完善生态水文学的学科体系,指导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和生态实践,促进生态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按照我国的气候和地貌等自然条件,将全国陆地生态系统划分为3个生态大区,即西北内陆河流域属于西部干旱生态大区。根据《全国生态功能区划》,西北内陆河流域生态系统空间特征属于荒漠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降水少、蒸发强烈、极端干旱地区,生态功能极为重要。从《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看,西北内陆河流域移民迁入区很大一部分属于限制开发区,也有一部分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的主体功能是提供全国或区域性的生态功能区。  相似文献   

12.
内陆河流域生态用水的一般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干旱区生态用水的水质与水量具有较大的变幅范围,用水的方式比较灵活,水分的供给状况影响生物的生产力。生态用水受制于SPAC中水分循环与转化的效率,并与植被特征、土壤理化性状、地形特点、水资源利用水平具有密切的相关性。生态用水量的估算有许多参数与模型需要率定;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生态用水观念的确立,对于完善生态水学的学科体系,指导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和生态实践,促进生态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内陆河流域区域间水权初始配置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水权的初始配置分为流域内行政区之间逐级配置和授予用水户水权2个阶段。内陆河流域区域之间的水权初始配置,以建立在多项配置指标基础上的混合配置模式为宜。利用AHP法与TOPSIS法相结合的水权初始配置模型得到的水权分配比例,可作为制定水权配置结果的协商依据。  相似文献   

14.
生态修复是一项系统工程,西北内陆河流域移民迁入区的生态修复应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有效控制人口增长、提高移民的素质、大力发展移民区的优势产业、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步伐,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修复措施。  相似文献   

15.
于金凤  刘兴学 《甘肃农业》2013,(22):40-41,44
西北内陆河流域移民迁入区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加剧;水资源严重匮乏,水生态平衡失调;植被覆盖率低,质量和功能下降;环境污染严重;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这些问题的产生,是自然和人类活动双重作用的结果,而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主要的,集中表现在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系统的影响、对植被系统的影响、对土壤系统的影响上。  相似文献   

16.
水土资源是农业生产的核心资源,二者在时空上的匹配程度及其利用效率直接关系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甘肃省2001-2016年内陆河流域农业水资源、耕地面积、节水灌溉面积等数据,运用农业水土资源匹配系数法和数据包络分析法中的Malmquist DEA模型对内陆河流域农业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及匹配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2001-2016年内陆河流域农业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和水土资源匹配度总体呈现波动中上升并趋于稳定趋势; ②从流域空间上来看,农业水土资源利用综合效率比较结果为:黑河>石羊河>疏勒河,匹配程度比较结果为:疏勒河>黑河>石羊河;③技术进步对农业水土资源利用效率的作用较为明显,规模效率和综合效率对技术进步具有一定的补偿作用,三者同时推动着内陆河流域农业水土资源匹配程度和生产效率的提升。河西走廊内陆河流域水土资源匹配度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从各流域水土资源利用和管理特点出发,采取具体措施优化限制因子,可以促进区域比较优势的发挥,又能够引导区域农业经济空间的合理化,最终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7.
利用元素分析仪测定了河西走廊不同地区盐碱土壤的碳、氮、氢含量,研究了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河西走廊内陆河不同流域地区盐碱土壤中的碳、氮、氢分布呈现出显著的地域特点.尤其是疏勒河流域,其碳、氮、氢总含量明显高于其它两个地区(黑河流域、石羊河流域),沿河西走廊从西向东,土壤中碳、氮、氢的总含量依次降低,土壤的肥沃程度也沿河...  相似文献   

18.
基于1996~2004年土地详查与变更调查资料,采用计量地理模型,对酒泉市及市内各县区的土地利用数量结构和空间格局现状及其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酒泉市土地资源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土地利用结构的多样性由东向西、由南向北依次递减,集中度则恰好相反;[2]各县区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及其时间变化均具有不均衡性,在空间尺度上,园地分布最不均衡,未利用地分布相对均衡;在时间尺度上,园地、林地、牧草地和交通用地的分布趋向均匀,其余土地利用类型趋向分散;[3]近8年来土地利用总体程度下降,信息熵减少,土地利用趋于有序性.  相似文献   

19.
2005年11月29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厅组织专家对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董新光教授主持完成的“干旱内陆河流域水盐监测与模型研究及应用”项目进行了鉴定。  相似文献   

20.
西北内陆河流域移民迁入区土壤盐碱化问题比较严重。如疏勒河项目区,其盐碱地分布广泛,面积大,土壤含盐量高,排水条件差,改良难度大,这些问题的产生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自然因素主要是:气候干旱,地下水垂直作用强烈、矿化度高,地形、地貌特点,水文地质条件,土壤质地,植物的积盐作用;人为因素有水资源利用不当,土地利用不合理,重灌轻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