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采用PCR-RFLP技术,比较分析了大约克夏猪和长白猪生长激素基因全序列的MspⅠ酶切位点多态性。结果显示,两个国外猪品种pGH基因全序列中均存在11个MspⅠ酶切位点;在大约克夏猪中有6种MspⅠ-RFLP带型,长白猪中有7种MspⅠ-RFLP带型,带型分布在两个猪品种中差异极显著(P〈0.01)。MspⅠ-RFLP与生产性状的相关分析表明,两个国外猪品种各带型与生产性状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  相似文献   

2.
采用PCR-RFLP技术,比较分析了大约克夏猪和长白猪生长激素基因全序列的MspⅠ酶切位点多态性.结果显示,两个国外猪品种pGH基因全序列中均存在11个MspⅠ酶切位点;在大约克夏猪中有6种MspⅠ-RFLP带型,长白猪中有7种MspⅠ-RFLP带型,带型分布在两个猪品种中差异极显著(P<0.01).MspⅠ-RFLP与生产性状的相关分析表明,两个国外猪品种各带型与生产性状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  相似文献   

3.
利用PCR-RFLP技术分析了4个品种猪的生长激素基因的MspⅠ酶切位点多态性,共检测到8种带型,其中大约克猪中检测到6种带型,长白猪中检测到7种带型,在太湖猪和内江猪中仅检测到4种带型,4个猪品种中各带型分布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4.
猪FSHβ亚基基因结构区插入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对长白猪、杜洛克、大白猪、民猪和野猪的卵泡刺激素β亚基基因(FSHβ)结构区插入片段进行扩增,统计了不同基因型在不同猪种内的分布情况以及5个群体的平衡状况,并对0.5 kb的扩增产物进行了克隆和测序。结果表明:A、B基因频率在民猪内的分布与在大白猪、长白猪和杜洛克内的分布均差异显著,而与野猪差异不显著,杜洛克则与其他4个猪种均差异显著;序列分析表明,在已发表的猪FSHβ亚基基因全序列的+809与+810碱基之间,5个猪种内均存在插入片段,对插入片段进行BamHⅠ多态性分析发现本研究所检测样品中存在多态性,无BamHⅠ酶切位点的插入片段为典型的逆转座子结构,有BamHⅠ酶切位点的则不是,所有插入片段中均存在一个RNA聚合酶Ⅲ启动子及2个AluⅠ内切酶识别位点,插入片段的位置正好是FSHβ亚基上的2个糖基位点之间,它的存在很有可能会影响到FSH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5.
利用PCR—RFLP技术对62头国外猪种的生长激素(GH)基因+206~+711bp和+1118~+1297bp等2个区段的片段进行扩增,对前、后2个区段分别用内切酶HhaⅠ和ApaⅠ进行酶切,前区段出现6种基因型(AA、AB、AD、BB、BD、DD);后区段出现2种基因型(AA、AB)。然后采用线性模型分析了2个位点不同基因型对生长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平均背膘厚性状,GH基因的HhaⅠ酶切位点BD基因型猪极显著低于AA基因型的猪(P〈0.01),BB和DD基因型猪显著低于AA基因型猪(P〈0.05),对于达30kg日龄,AD基因型猪极显著低于DD基因型猪(P〈0.01),显著低于BB、BD基因型猪(P〈0.05);ApaI酶切位点对日增重有显著地影响(P〈0.05);3个国外猪种中,在达30kg日龄性状上,约克夏猪效应显著高于长白猪(P〈0.05)。  相似文献   

6.
利用直接测序法研究猪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基因5'侧翼区域多态性,并作多态位点与仔猪腹泻和生长性状关联分析。发现在TNF-α基因5'侧翼区域存在6个SNPs位点,建立针对SNP:-1048T/C和SNP:-1016A/G的Hha ⅠPCR-RFLP和Taq Ⅰ PCR-RFLP分型技术。Hha ⅠPCR-RFLP研究发现,在民猪群体中存在TC和CC两种基因型,在长白猪群体中存在TT、TC和CC三种基因型。Taq Ⅰ PCR-RFLP研究发现,在民猪和长白猪群体中仅存在AG和GG两种基因型。性状关联分析结果表明,TC比CC基因型民猪具有较高的35日龄断奶重(P0.05)和日增重(P0.05);TT基因型长白猪腹泻指数高于TC基因型个体(P=0.06)和CC个体(P=0.06);TT基因型长白猪出生重显著高于TC和CC基因型长白猪(P0.05)。结果表明,猪TNF-α基因对仔猪腹泻和生长性状有一定影响,但HhaⅠ位点能否作为新遗传标记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采用PCR-RFLPs技术,对香猪、上海白猪、大约克夏猪生长激素基因-119~+715区域共834bp片段的扩增产物分别用ApaⅠ、DraⅠ、MspⅠ 3种限制性内切酶检测酶切位点的多态性.结果显示:ApaⅠ酶切时,3个品种的猪都产生了3种基因型(AA、BB和AB),BB基因型的频率以大约克夏猪最高,AB基因型的频率以香猪最高,3个猪种间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不显著(P>0.05);Dra Ⅰ酶切时,各品种猪均未呈现酶切位点的多态性;Msp Ⅰ酶切时,仅大约克夏猪表现出2种基因型(CC、CD),香猪、上海白猪未产生酶切位点多态性.结论:AB基因型的频率以香猪为最高,它可能是小型猪的有利基因型;在香猪和上海白猪中DraⅠ和Msp Ⅰ酶切位点的多态性比较贫乏.  相似文献   

8.
马生长激素基因的PCR-RFLP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4个蒙古马地方品种、1个国内培育品种和1个国外引入品种共281匹马为研究对象,对马GH基因全序列进行了PCR-RFLP分析。扩增产物经BstxⅠ、H indⅢ、Sm aⅠ和StuⅠ4种内切酶酶切,结果显示:实验所检测群体中,没有发现BstⅪ、H indⅢ酶的酶切多态;Sm aⅠ和StuⅠ酶切后,均表现出多态性,并各自产生3种基因型:AA、BB、AB和CC、DD、CD。本研究为今后马的分子育种奠定必要基础。  相似文献   

9.
鸡FABP基因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PCR-RFLP方法对金水乌鸡、武定鸡、湖北红鸡、青脚麻鸡、矮黄鸡和隐性白羽肉鸡6个品种共计360只鸡的FABP基因进行多态性分析,选用HhaⅠ、HaeⅢ、HinfⅠ、BamHⅠ、EcoRⅠ和PstⅠ6种限制性内切酶对PCR产物进行单酶切,结果发现HhaⅠ-RFLP具有多态性,有AA和AB两种基因型,该基因座频率分布经独立性χ2检验,结果表明,蛋用品种湖北红鸡与其他品种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群体中B基因频率占明显优势;矮黄鸡与隐性白羽肉鸡2个肉用品种鸡与其他品种间也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这2个品种的优势基因为A基因。  相似文献   

10.
不同品种猪生长激素基因的PCR-RFLPs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采用PCR-RFLPs技术,对香猪、上海白猪、大约克夏猪生长激素基因-119~+715区域共834bp片段的扩增产物分别用ApaI、DraI、MspI三种限制性内切酶检测酶切位点的多态性。结果显示:ApaI酶切时.三个品种的猪都产生了3种基因型(AA、BB和AB),BB基因型的频率以大约克夏猪最高.AB基因型的频率以香猪最高.三个猪种间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不显著(P〉0.05);DraI酶切时.各品种猪均未呈现酶切位点的多态性;MspI酶切时,仅大约克夏猪表现出2种基因型(CC、CD),香猪、上海白猪未产生酶切位点多态性。结论:AB基因型的频率以香猪为最高,它可能是小型猪的有利基因型;在香猪和上海白猪中DraI和Mspl酶切位点的多态性比较贫乏。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猪远端缺失基因5(distal-less homeobox 5,Dlx5)的多态性、群体分布特性及其与体尺和胸椎数的关系,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了猪Dlx5基因g.394C>T位点在6个中外猪品种中的多态性分布,并分析了该位点与猪体尺和胸椎数的关系。检测结果表明,经HhaⅠ酶切后在6个猪品种群体均发现了CC、CT和TT 3种基因型,其中C等位基因在莱芜黑猪中为优势等位基因,而T等位基因在里岔黑猪、鲁莱黑猪、杜洛克猪、大约克猪和长白猪中占优势。在该多态性位点,莱芜黑猪、里岔黑猪、鲁莱黑猪、杜洛克和长白猪群体均处于哈代—温伯格平衡(P>0.05),而大约克猪群体偏离平衡状态(P<0.05);基因型在群体间的分布差异极显著(P<0.01)。群体遗传特性分析表明,有效等位基因数在1.254~1.991之间;杜洛克猪的多态信息含量为0.182,属于低度多态,其余品种均在0.254~0.374之间,属于中度多态。关联分析结果表明,该多态性位点对莱芜黑猪体长、体高、屠前活重、腹围、胸围、腿臀围和胸椎数以及里岔黑猪胸椎数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Dlx5基因g.394C>T位点在猪群中存在多态,基因型分布在莱芜黑猪与其他猪种间不同,与猪体尺和胸椎数无显著关联。  相似文献   

12.
猪生长激素基因第二外显子区遗传变异的序列基础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PCR产物有直接序列分析方法,对猪一长激素基因第二外显子外遗传变异的序列基础进行了研究,PCR扩增片段长度为230bp,包含全部的生长激素基因的第二外显子序列(161bp)共分析了6头二花脸和6头长白猪,结果表明:在猪的生长激素基因第二外显子子区,共有7处碱基替换,依次为507处的C/T替换,520处的C/T替换,546处的G/A替换,555处的G/A替换,556处的C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两因子多水平有重复试验设计 ,对可能影响猪肉品质的品种及氟烷基因型效应进行研究。选取长白猪、约克猪、荣昌猪和约克×长白F1代约长猪 4个品种和组合的猪只进行试验 ,研究表明品种效应对肉质性状的影响较大。各品种和组合按肉质优劣排序为 :荣昌猪 >约长猪 >约克猪 >长白猪。约长猪在肉质方面体现出一定程度的杂种优势。氟烷阳性纯合子个体 (nn)的肉质性状显著差于阴性纯合子个体 (NN)和杂合子个体 (Nn) ;杂合子个体 (Nn)的肉质性状居于两纯合子个体 (NN和nn)之间 ,与NN的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水平 ,但显著优于nn个体 (达5 %显著水平 )。  相似文献   

14.
肉质性状与胴体性状间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选取长白、约克、荣昌猪和约长猪等 4个代表性品种和组合的猪只 6 7头 ,收集其屠宰后的肉质性状和胴体性状测定结果。分析肉质性状间、胴体性状间及肉质性状和胴体性状间的相关性 ,结果表明肉质性状间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表型相关 ,尤其以失水率和贮藏损失间的相关系数最高 (r=0 6 4 4 2 ;Pr =0 0 0 0 1)。胴体性状间也存在较高的表型相关 ,以眼肌面积和瘦肉率间的相关系数最高 (r =0 8810 ;Pr =0 0 0 0 1)。而且 ,肉质性状与胴体性状间在总体上存在中等偏低的颉颃关系  相似文献   

15.
通过测定约180日龄的8个群体(梅山、大白、长白、大白×梅山F1代、梅山×大白F1代、长白×大白F1代、大白×长白F1代以及大白×梅山F2代)459头猪胴体性状、肉质性状以及肌细胞生成素基因(MYOG)多态性,分析MYOG在猪群体中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MYOG在猪群体中呈现3种基因型,即AA、AB、BB;群体瘦肉率的提高与BB基因型显著相关,相较于AA与AB基因型,其提高幅度分别为3.57%和3.28%;在大白×梅山F2代群体中,MYOG的基因型与背最长肌pH值、股二头肌pH值呈显著相关;在大白×梅山F1代群体中,MYOG基因型与股二头肌大理石纹MM2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6.
以长白山野猪与山东省优良地方品种莱芜猪的杂交1代猪(简称野菜F1代猪)和长×大白猪(各18头,公母各半)为研究对象,采用舍饲+放牧的方式,利用不含任何添加剂的绿色玉米、豆粕、麦麸组成的日粮,在同样条件下饲养至90 kg左右时,按照标准方法进行屠宰,对试验猪的胴体品质、肉质性状、常规营养成分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测定研究.结果表明:野莱F1代猪的宰前体重、胴体重、胴体长、屠宰率、眼肌面积和瘦肉率均小于长×大白猪,而背膘厚和后腿比例则显著大于长×大白猪(P<0.05);野莱F1代猪肉的肉色、大理石纹、失水率、滴水损失、熟肉率和剪切值均显著(P<0.05)或极显著好于长×大白猪(P<0.01);F1代猪肉的水分、干物质、肌内脂肪、粗蛋白和粗灰分含量均高于长×大白猪;F1代猪肉的饱和脂肪酸极显著低于长×大白猪(P<0.01),而多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等人体必需脂肪酸却极显著高于长×大白猪(P<0.01),多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之比为1∶2.20.结果提示:野莱F1代猪肉的肉品品质和营养价值比长×大白猪好,适合作为生产安全优质绿色猪肉的原料猪用.  相似文献   

17.
IGF2基因多态性检测与生长性状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395头核心群的种猪耳样,采用PCR-SNaPshot方法检测长白猪和大白猪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基因内含子3的位点多态性,并分析各基因型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长白和大白猪中均存在3种基因型,大白猪3种基因型分布为:AA>GA>GG,长白猪3种基因型分布为:GA >AA>GG.大白和长白猪的A等位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