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白背飞虱在中粳稻区具有成虫迁入早,迁入量大,增殖倍数高,迁入下代即猖獗危害等特点。白背飞虱暴发时,二代若虫高峰期虫量,与一代7月10-15日田间虫量极显著正相关。据此建立了预测试,提出了发生程度预测指标,预报准确率达85%以上。研究表明,水稻不同生育期,不同虫口密度的白背飞虱的增长速度不一样;同一生育期,低密度的增殖速度要大于高密度,但总虫量高密度处理显著高于低密度区。二代白背飞虱百穴虫量与水稻产量损失呈极显著正相关;防治指标为189-190头。因此,当二代白背习虱发生早或超过180头以上时,应采取“治二压三”的防治策略,须用药防治。同时还形成了与之配套的,而且行之有效的水稻中后期多种害虫总体防治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2.
中粳稻区白背飞虱灾变特点及其测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1978年以来通州市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的系统监测资料,白背飞虱在苏北中粳稻区具有成虫迁入量大,增殖倍数高,迁入成虫繁殖的子代即为主害代,与褐飞虱在发生时期和空间分布上此起彼伏等暴发成灾特点。白背飞虱暴发期二代若虫高峰期虫量,与一代7月10日、15日前虫量极显著正相关。据此建立预测式,提出发生程度预测指标,预测准确率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3.
二代白背飞虱对粳稻为害损失及其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接虫笼罩法,研究了二代白背飞虱在武育粳三号上的增殖规律,为害损失及防治指标。结果表明,不同水稻生育期,不同虫口密度的白背飞虱的增长速度不一样,同一生育期,低密度的增殖速度要大于高密度,但总虫量高密度处理显著高于低密度区。二代白背飞虱百丛虫量与水稻产量损失呈极显著正相关(r=0.9761),关系式为Y=14.2503lg(X)-29.0955(X为7月19日白背飞虱百丛虫量),防治指标为180 ̄  相似文献   

4.
棉铃虫发生及灾变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导致棉铃虫大发生的基本条件是食物链,包括物候、作物布局、栽培耕作制度、棉花生育状况;影响其种群基数的因素有抗药性、天敌的自然控制、防治质量等;决定是否大发生的关键因子是虫情基数和气候等。虫情基数是内因,适宜的气候条件是外因,二者是导致棉铃虫暴发的关键因子。根据荆州地区1970~1996年共27年的虫情和气象资料,采用相关分析法,选择主要的相关因子,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第4代棉铃虫发生量及灾变预报模型:Y=183.396+15.556X2-0.370X11±84.618,回测正确率为74.1%,试报1997年第4代发生量与实际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5.
二代白背飞虱对粳稻为害损失及其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二代白背飞虱对粳稻的为害损失,确定合理的防治指标,作者在武育粳3号上,通过接不同的虫量,然后一直保持自然状态的办法,研究了二代白背飞虱的增殖规律和为害损失及其防治指标。结果表明,不同水稻生育期,不同虫口密度的白背飞虱的增长速度不一样;同一生育期,低密度的增殖速度要大于高密度,但总虫量高密度处理显著高于低密度区。二代白背飞虱百丛虫量与水稻产量损失呈极显著正相关(r=0.9444**),关系式为Y=-13.875+7.451lg(x)(x为7月19日白背飞虱百丛虫量),防治指标为百丛180~200头。因此,当二代白背飞虱早发生或中等发生程度时,必须用药防治,控制其为害。  相似文献   

6.
芜湖稻区白背飞虱发生规律与测报技术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92~1993年对芜湖稻区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ath)发生规律进行探讨,明确了该地区白背飞虱在6月下旬后期至7月上旬为常年迁入主峰期;7月中、下旬为全年种群高峰期,单季稻为主要受害对象田。主害代四(2)代成虫的繁殖系数是决定发生量的主导因子;四(2)代繁殖系数与成虫迁入峰期10天内的温雨系数呈高度正相关(r=0.960**),成虫迁入量与7月上旬雨量相关极显著(r=0.794**)。单季杂交稻田较常规稻田繁殖系数高1.6~7.5倍。周期距法、繁殖系数法和组建的单因子、多因子回归预测模型,可较确地预测发生期和发生程度。  相似文献   

7.
8.
抛秧田粳稻病虫发生特点及其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抛秧田粳稻病虫发生特点及其防治技术仇广灿,孙广仲,成晓松(江苏省盐城市郊区秦南病虫测报站224021)抛秧是水稻栽培技术上的一项重要改革,具有省工、节本、操作方便、易于推广、劳动强度小等优点。由于抛秧田水稻播种落谷期推迟,使生育期相应推迟,病虫发生危...  相似文献   

9.
柑橘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woglumi Ashby)国际贸易双边协定中涉及限定性的有害生物,自1995年以后上升为主要害虫,而且诱发严重的煤烟病,给生产造成损失很大。1998年以后,我们对该虫的灾变规律、控制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柑橘黑刺粉虱在鄂西河谷地区1年发生4代,越冬期虫态单一;通过试验,黑刺粉虱的最佳防治时期为:秋、冬、春连旱年份第1代在4月中旬至5月中旬,暖冬年份2月中旬至3月中旬防治越冬代效果较好;同时还试验筛选出了3个防治黑刺粉虱的农药配方,通过推广应用,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11.
2001年5月本地首次发现稻水象甲,经过2年调查监测,摸清其在本地分布区域,明确其每年发生1代,越冬代成虫高峰在5月下旬,1代幼虫高峰在6月下旬,1代成虫直接越冬成为第2年虫源。抓住越冬代成虫高峰开展药剂防治、封锁疫区稻苗外运是控制扩散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麦茎蜂属膜翅目茎蜂科,是南阳地区小麦的重要害虫之一,以幼虫取食小麦茎内组织,使麦株提前枯死形成白穗,被害株千粒重下降48—61%。我们在邓州市及有关县、市,通过人工饲养观察和田间调查,对该虫的发生规律、预测预报和防治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现将结果整理如下。1 形态特征 成虫:体黑色,后胸背板有一梨形淡黄斑;触角丝状,长5—6mm,顶端几节略大;雌成虫  相似文献   

13.
苏北盐垦区中黑盲蝽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黑盲蝽在苏北沿海地区1年发生4代,6月上旬一代成虫陆续迁进棉田繁殖为害,9月上旬第四代成虫相继迁出棉田产卵越冬,发生和为害程度受基数、气候、食料、生境、天敌因素的影响,上代残留量与下代发生量、早春气温与越冬卵孵化、6月份雨量与为害程度、植株含氮量与发生程度、棉田郁闭度与为害度等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研究表明,该虫的防治指标为二、三、四代百株虫量分别达到10、15、22头时开始施药,防治适期为二至三龄若虫高峰期。  相似文献   

14.
大豆斑粉象甲发生规律及其防治研究王植杏,王华弟李方许杨廉伟(浙江省植物保护总站杭州310004)(浙江临海市植保站)(浙江天台县植保站)大豆斑粉象甲EugnathusdistinctusRoelofs,据文献记载浙江省仅为零星发生。随着近年春大豆种植...  相似文献   

15.
黄淮烟区烟蚜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黄淮烟区烟田烟蚜种群数量的消长规律及不同时期影响其消长的主要因子,天敌因子在不同时期的控蚜作用,在农业措施的抑蚜、减蚜效果的基础上,制定出烟蚜综合防治策略及相应的系统控制蚜害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水稻品种的更新和栽培技术的推广,稻曲病已成为当前水稻生产上的常见病害,致使水稻部分籽粒发病,造成空秕粒增多,粒重下降,一般年份产量损失5%左右,偏重发生年份损失可10%以上;同时,米质变劣,商品价值降低,对水稻优质高产影响较大。为此,通州市植保站协同南通市植保站等单位,于1999~2002年开展了对稻曲病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技术的研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果,并进行了大面积的推广应用。现将研究结果总结如下。1稻曲病发生规律稻曲病通常在田边零星发生,田边四周稻曲病发病严重,田中间稻曲病发生较轻;一般仅发生于单个稻穗,很少有几…  相似文献   

17.
通过2002-2011年对贵州代表性烟区烟草蚜传病毒病(PVY、CMV)的系统调查与普查,分析了烟草蚜传病毒病发生程度与有翅蚜迁飞量及主要气象因子间的关系,初步了解了该病害的发生流行规律。并以有翅蚜迁飞量和关键气象指标为预报因子,应用DPS统计软件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初步建立了烟草蚜传病毒病发生程度短期预测模型Y=44.168 7+1.106 9 X1-1.352 2 X4-0.403 9 X6-0.142 6 X11+0.023 5 X19-0.289 2 X20(其中,X1=移栽初期10d内日平均诱蚜量;X4=上年12月均温;X6=上年12月平均相对湿度;X11=2月降水量;X19=5月降水量;X20=5月雨日数),经显著性检验和预报验证,回归方程达极显著水平,回测准确率平均达89.04%,实报验证误差率为11.57%~13.88%,说明入选预报因子比较切合贵州实际,预测模型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王德旭 《植物保护》1996,22(2):20-21
第2代棉铃虫是危害番茄最严重的世代,95%左右的卵产在番茄植株顶尖至第4复叶层的嫩梢、嫩叶、果萼和茎基上,平均每株落卵32.8粒。在番茄上的卵量和幼虫量与第1代蛾量密切相关,卵量()与第1代蛾量()关系式为:=一315.9+1.7783=6,=0.8562,幼虫量()与第1代蛾量()关系式为:=31.3+0.134=6,=0.8652。在第2代棉铃虫产卵初盛期应用B.t菌剂含孢子100亿个/mL200倍液喷雾3次,或1.8%爱福丁乳油45mL/667m对水75kg喷雾2次,防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贵州烟区烟蚜发生规律及其预测模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2002-2008年对贵州代表性烟区烟蚜的系统调查,初步了解了有翅蚜迁飞规律、烟田蚜虫种群消长动态及其历史演变情况,分析了烟蚜发生期内气温、雨日雨量、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对烟蚜发生量的影响效应。在此基础上,结合以往的调查数据,应用DPS统计软件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初步建立了烟蚜发生程度短期预测模型Y=-24.87+1.27X1+0.13X2+1.54X4+2.70X6+4.06X11-3.85X13(其中,X1=移栽前期10 d内日诱蚜量;X2=上年12月日气温≥10℃的积温;X4=2月均温;X6=3月均温;X11=4月均温,X13=4月雨日数),经显著性检验和预报验证,回归方程达极显著水平,回测准确率平均达93.45%,实报验证误差率仅为1.80%~5.11%,说明入选预报因子比较切合贵州实际,预测模型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蝗虫是紫花苜蓿田的主要害虫。1999~2005年,对滨州市紫花苜蓿田发生的蝗虫种类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共有蝗虫18种;并对其中4个喜食紫花苜蓿优势种的生活史、生活习性、发生条件、为害特点等进行了研究,进而提出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