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水稻白背飞虱是都匀市水稻上的主要害虫之一,自2008年以来连年大发生.严重威胁水稻安全生产。白背飞虱以成虫和若虫群集在稻株基部吸食水稻汁液。使水稻生长受阻,同时也是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传毒媒介…。药剂防治是有效控制大田期白背飞虱在水稻上传毒为害的重要措施嘲。目前用于防治白背飞虱的药剂品种较多.为了解不同药剂对白背飞虱的防治效果.我们于2011年用7种药剂对白背飞虱进行了田问药剂防治试验。  相似文献   

2.
二代白背飞虱对粳稻为害损失及其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接虫笼罩法,研究了二代白背飞虱在武育粳三号上的增殖规律,为害损失及防治指标。结果表明,不同水稻生育期,不同虫口密度的白背飞虱的增长速度不一样,同一生育期,低密度的增殖速度要大于高密度,但总虫量高密度处理显著高于低密度区。二代白背飞虱百丛虫量与水稻产量损失呈极显著正相关(r=0.9761),关系式为Y=14.2503lg(X)-29.0955(X为7月19日白背飞虱百丛虫量),防治指标为180 ̄  相似文献   

3.
二代白背飞虱对粳稻为害损失及其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二代白背飞虱对粳稻的为害损失,确定合理的防治指标,作者在武育粳3号上,通过接不同的虫量,然后一直保持自然状态的办法,研究了二代白背飞虱的增殖规律和为害损失及其防治指标。结果表明,不同水稻生育期,不同虫口密度的白背飞虱的增长速度不一样;同一生育期,低密度的增殖速度要大于高密度,但总虫量高密度处理显著高于低密度区。二代白背飞虱百丛虫量与水稻产量损失呈极显著正相关(r=0.9444**),关系式为Y=-13.875+7.451lg(x)(x为7月19日白背飞虱百丛虫量),防治指标为百丛180~200头。因此,当二代白背飞虱早发生或中等发生程度时,必须用药防治,控制其为害。  相似文献   

4.
北京地区白背飞虱生活史观察丁建云王文瑶(北京市植保站100029)张文荣(北京双桥农场)近几年,白背飞虱已成为北京地区水稻生产中的主要害虫。其各虫态历期因地区和世代而异。为弄清白背飞虱在北京地区发生规律,更好地指导防治,1995~1996年,我们在北...  相似文献   

5.
水稻稻瘟病防治策略和21世纪研究展望   总被引:66,自引:1,他引:65  
 我国水稻稻瘟病经过数十年的研究,防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取得了明显的进展。面向21世纪,我国水稻稻瘟病研究将进一步深化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加强对稻瘟病菌变异机制、水稻品种抗瘟性"丧失"机理、持久抗瘟性及生物技术在稻瘟病研究中的应用等重点领域的研究,从而促进防治研究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防治体系,达到持续控制稻瘟病灾变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锐劲特防治水稻主要害虫最佳适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成英 《植物医生》2002,15(4):29-30
水稻中后期是白背飞虱、褐飞虱、三化螟、二化螟、纵卷叶螟等多种害虫并发的高峰时期,我市一般在7月下旬至8月初、8月底到9月初,因此,搞好水稻害虫总体防治显得尤为重要。锐劲特对白背飞虱、褐飞虱、螟虫、纵卷叶螟等害虫都具有很好的防效。为了确定合理的防治策略,达到总体防治用药一次,既能防治白背飞虱、褐飞虱又能兼治螟虫的目的,2000年至2001年作者对此进行了试验研究,并进行了大面积的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防治效果和经济效益。现将试验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7.
水稻白背飞虱为害损失测定及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ath)〕是80年代以来我国最重要的害虫之一,白背飞虱种群发展与生态研究协作组组织全国9个单位于1986—1989年开展的为害损失测定及防治指标研究的结果表明,受害稻株谷粒千粒重下降,空瘪率增加,在前中期受害其稻穗总粒数和有效穗数减少;杂交稻受害后表现出较强的耐害和自身补偿能力;白背飞虱与褐飞虱混合种群为害时,产量损失大于单一白背飞虱种群为害时的损失。根据虫量与产量损失的预测模型,结合现行稻谷价格,产量水平,防治费用,经济效益以及天敌和防治风险等因素,本文提出了我国多数稻区现阶段白背飞虱允许为害损失率和不同稻区、不同生产水平的经济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8.
《广西植保》2021,34(1)
利用文献数据库分析国内白背飞虱研究现状,为农业科研工作者和决策者提供数据参考。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1959—2019年国内发表的白背飞虱研究文献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 60 a共发表有关白背飞虱论文2286篇,发文高峰期在2011—2017年;(2)高频关键词有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发生特点、若虫、同型幼虫、发生规律、虫量、翅型、防治效果、水稻品种、天敌等;(3)在近10 a的白背飞虱文献中,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频次排位提到了第四位;(4)在白背飞虱研究领域,高频作者有程家安、胡国文、刘光杰、翟保平、俞晓平等专家;(5)《应用昆虫学报》《中国植保导刊》《中国水稻科学》《广西植保》和《昆虫学报》等期刊是发表白背飞虱研究领域论文的主要期刊。研究表明,白背飞虱防治尤其是控制其传播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造成的危害是白背飞虱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白背飞虱在中粳稻区具有成虫迁入早,迁入量大,增殖倍数高,迁入下代即猖獗危害等特点。白背飞虱暴发时,二代若虫高峰期虫量,与一代7月10-15日田间虫量极显著正相关。据此建立了预测试,提出了发生程度预测指标,预报准确率达85%以上。研究表明,水稻不同生育期,不同虫口密度的白背飞虱的增长速度不一样;同一生育期,低密度的增殖速度要大于高密度,但总虫量高密度处理显著高于低密度区。二代白背飞虱百穴虫量与水稻产量损失呈极显著正相关;防治指标为189-190头。因此,当二代白背习虱发生早或超过180头以上时,应采取“治二压三”的防治策略,须用药防治。同时还形成了与之配套的,而且行之有效的水稻中后期多种害虫总体防治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10.
龙艳  陈玮 《植物医生》2015,(1):30-31
<正>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是铜仁市水稻生产上的常见虫害,为了评价江苏金凤凰农化有限公司生产的10%唏啶虫胺水剂对水稻白背飞虱的田间防治效果,观察该药剂对水稻和田间非靶标生物的安全性,为农药登记提供参考依据,2013年6月用该药剂对水稻白背飞虱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1材料与方法1.1试验药剂和处理试验药剂10%唏啶虫胺水剂(江苏金凤凰农化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11.
全州县每年种植早、晚稻面积5.5~5.6万hm2,近年来稻飞虱发生面积3.4~4.5万hm2次,发生程度均在中等偏重至大发生,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因此,搞好稻飞虱的监测和防治是粮食生产中减灾夺丰收的重要保障。1992年至1996年我站接受了全国植保总站下达的稻飞虱监测与治理任务,加强了对稻飞虱的监测与预报,采取防治措施,每年均能从虫口挽回一定的粮食损失,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 稻飞虱的种类及发生世代  据我站系统观察及监测调查,我县稻飞虱有两种,早稻以白背飞虱为主,晚稻以褐飞虱为主。1.1 白背飞虱,年发生7代,第1~3代为害早…  相似文献   

12.
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是水稻的重要害虫,自70年代中期开始,由于东南亚及我国南部稻区逐年在大面积上推广和种植抗褐稻虱而不抗白背飞虱的IR系统品种和杂优稻后,白背飞虱种群数量逐年上升,对水稻的危害日趋严重。为给制定白背飞虱合理的防治指标提供依据,1986年—1988年,作者从大田白背飞虱不同虫量的危害与水稻产量损失程  相似文献   

13.
白背飞虱 Sogatella farcifera(Horva'th)是我国水稻上最重要的害虫之一。自70年代末以来,由于国外虫源的变化,我国南方水稻品种的改良,种植水平的提高,以及耕作制度的变化,白背飞虱种群骤然上升,严重发生的频次明显增加,不仅在早、中稻上是主要优势种,而且在晚稻上也造成较严重的危害。白背飞虱与褐飞虱同属刺吸性害虫,其发生规律相似,但在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方面有其不同的特点。有关产量损失和防治指标的研究,国内外均有过报道。日本秋田县研究了稻株对白背飞虱的可容忍的密度水平,认为水稻后期,  相似文献   

14.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近年来传人湖北省的新发生病害,它是由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引起的,2009年在公安县晚稻田首次见病,近年来扩散蔓延迅速,由于该病害可经迁飞性害虫白背飞虱进行远距离传播,扩展快,隐蔽性强,危害大,已对我省水稻生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为科学、有效防控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全国和我省均制定了防控技术方案,但由于该病研究时间较短,一些研究还不够深入,故在防治策略和防治实践上还存在不足,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白背飞虱是怀化地区水稻上的第一大害虫,一般在四月下旬至六月上旬迁入。每年发生六代,以二、三代在六月中下旬至七月中下旬暴发危害。历年发生面积200多万亩,严重威胁早、中稻的增产丰收。为了进一步找出更好的测报和防治办法,我们对迁飞规律和发生预测,进行了调查和试验研究,结果如下。一、白背飞虱在我区的迁飞规律  相似文献   

16.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近几年在我国南方稻区发生严重,2010年在桂林市中稻爆发成灾,一般发病田块病株率10%~30%,严重田块病株率达80%以上,给水稻生产带来重大威胁。全国农技中心与福建农林大学植物病毒研究所2010年9月联合举办的“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流行规律及传毒媒介防治考察活动”指出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近年来新发生的...  相似文献   

17.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贵州省锦屏县水稻常年发生的一种病害.笔者经过11年的监测与治理研究,经统计分析,发现病害的发生与水稻品种抗病虫性、白背飞虱的虫源基数和带毒率、耕作制度、白背飞虱迁入期与水稻敏感期的吻合度等关系密切.本文根据病害的发生成因,提出了相应的防控策略,以期为有效防治病害的发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2012年宝应县白背飞虱发生严重,对水稻生产构成了威胁。总结白背飞虱的发生特点,分析发生原因,并探讨防控策略和主要的技术措施,有助于开展白背飞虱的监测预报工作。  相似文献   

19.
菌核病为油菜主要病害之一 ,近年来发生严重 ,轻者造成油菜减产20%~30 %,重者高达50%以上 ,严重影响油菜的优质、高产。国内对油菜菌核病发生规律、防治技术已有若干报道 ,但对菌核病防治适期和测报技术研究甚少 ,加之近年来该病的流行频率和发生规律也有新变化 ,对菌核病的测报与防治技术提出了新要求。为此 ,于1995至2000年对菌核病的灾变特点、预测预报和综防技术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油菜菌核病灾变特点及原因分析1.1菌核病的主要侵染途径及其关键时期菌核病的侵染途径在过去的文献中已有…  相似文献   

20.
庐江县稻飞虱群落演变特点、大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历史资料、调查研究及田间试验,归纳了安徽省庐江县稻飞虱群落演变规律,分析了2006年褐飞虱发生特点、大发生成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1964年以来稻飞虱群落演变规律可分为4个阶段,其间相对于白背飞虱,褐飞虱种群数量分别为高、低、平、高水平,总态势近于“U”字形。当前褐飞虱发生特点主要有迁入虫源早、迁入量大,种群增量大,危害时间长,危害世代多,危害面积广。回升和暴发可能的原因包括水稻品种、作物布局和栽培措施改变,秋季气温升高,褐飞虱对吡虫啉产生抗药性,害虫天敌下降,以及农民防治组织缺乏。防治对策强调改进虫情测报、适时早治、适当多治、选用正确药剂、改进施药方法,并建立健全基层防治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