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不同抗蚜苜蓿品种(系)对苜蓿斑蚜耐害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选用4个不同抗蚜苜蓿品种(系):HA-3(高抗)、甘农3号(抗虫)、金皇后(低抗)、猎人河(感虫),在苜蓿3叶1心期按不同虫口密度5,10和20头/株接苜蓿斑蚜后,以株高和鲜干比为指标测定其耐害性。结果表明,HA-3对苜蓿斑蚜的耐害性最好,20头/株处理的植株在去虫后30d的增高率仅比对照低19.82%,且不同虫量处理间鲜干比无显著差异;猎人河的恢复和补偿生长能力最差,20头/株处理的植株在去虫后30d的增高率比对照低98.57%;甘农3号被苜蓿斑蚜为害初期症状表现明显,但随着植株的恢复生长,表现出较好的补偿生长能力;金皇后对苜蓿斑蚜为害后的耐害性表现不稳定。 相似文献
3.
苜蓿新品系产量及农艺性状初报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对从草原2号苜蓿群体中经多年选择育成的一个杂花苜蓿新品系的生物学性状、农艺性状、生长动态及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分布及各物候期营养物质含量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此品系群体内杂种优势显著,杂花率高达71.96%,干草和种子产量高,品质好,初花期植株粗蛋白质含量18.86%;生育期120d左右,在内蒙古中部和西部地区生长良好,抗旱、抗寒性强,是一个适于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种植的优良苜蓿新品系。 相似文献
4.
5.
苜蓿生长特性和产草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8,自引:14,他引:28
以来自北美、欧洲、澳洲和我国的84个苜蓿种质为材料,对苜蓿生长特性和产草量相关性状进行分析和评价。5年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整个生长季苜蓿可以保持高的生长速率,刈割后苜蓿表现出不同的再生生长节律。第1次刈割后苜蓿的再生生长表现出先慢后快的生长节律;第2次刈割后苜蓿可以迅速再生,表现为先快后慢的生长节律。根据生长速度的快慢将不同苜蓿种质的生长能力分为快速生长、普通生长、慢速生长和生长不良4种类型。对苜蓿生产性能相关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苜蓿全年鲜草产量与第2次刈割时的生长高度之间的相关程度较高。5个入选因子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81.132 0%,其中第1主成分为刈割因子,贡献率为46.389 0%,第2和第3主成分为分枝数因子和高度因子。第1次刈割的鲜草产量对全年的产草量贡献较大,以后2次刈割的产草量对全年产量的贡献逐次减小。 相似文献
6.
黄土高原沟壑区苜蓿生产力及养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长期定位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黄土高原沟壑区粮草轮作中苜蓿产草量及其养分变化特性。结果表明,苜蓿产草量一年生最低,为8 763 kg/hm2,3年生产草量达到最高,为12 020 kg/hm2,4年生产草量为9 665 kg/hm2,开始出现下降。1年生苜蓿对氮、磷、 钾的吸收量最低,分别为218 kg/hm2,11 kg/hm2,105 kg/hm2,3年生苜蓿对磷、钾的吸收量最高,分别为23 kg/hm2和185 kg/hm2,比1年生苜蓿吸磷量高109.1%、吸钾量高76.2%;而4年生苜蓿对氮的吸收量最高,为351 kg/hm2,比1年生苜蓿吸氮高61%。土壤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含量逐年增加,有机质由15.60 g/kg增至18.26 g/kg,全氮由1.20 g/kg增至1.50 g/kg,碱解氮由64.74 mg/kg增至88.02 mg/kg;土壤全磷、速效磷及速效钾含量逐年下降,全磷由0.86 g/kg降至0.76 g/kg,速效磷由14.00 mg/kg降至9.27 mg/kg,速效钾由70.51 mg/kg降至54.35 mg/kg。建议在生产中施适量钾肥满足苜蓿高品质、高产量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苜蓿根系生长性状及其与产草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13个秋播苜蓿品种的根系生长性状进行调查研究,结合产草量分析表明:不同苜蓿品种间根系生长参数差异显著(P〈O.05),其中Prime和WL323的根系植物量最高,大于32g,WL323的侧根数最多,为17.8枝,综合评价以Prime、WL323、Super7和L90品种的根系生长性状最佳。在一年进行的3次刈割中,苜蓿自身根系的生长发育与第1次扣第2次地上生长形成相互促进关系,而与第3次生长形成竞争关系,进入越冬时苜蓿根系的好坏制约着次年的产草量,特别是次年第3次的产草量。 相似文献
8.
苜蓿新品系Dy-2006亲缘关系的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SSR分子标记对苜蓿新品系Dy-2006等6个苜蓿品种(品系)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8对SSR引物共扩增出128个位点,106个位点显多态性,多态位点比率82.81%;不同苜蓿品种(品系)SSR多态性百分率存在一定差异,在32.81%~45.31%之间.遗传相似度(F)和遗传距离(D)的变化分别范围在0.9062~0.9689和0.0326~0.0762.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新品系Dy-2006与龙牧801亲缘关系相对较近,与阿尔冈金亲缘关系较远,并与其它供试品种存在一定差异,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品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冰川高丹草在渝东南地区的生长性能进行比较分析.测定了冰川高丹草和苏丹草的物候期、生长性能、生长速度、鲜草产量.试验结果表明,冰川高丹草的生育期为128d,苏丹草的生育期为93d;冰川高丹草的平均株高显著高于苏丹草的平均株高;高丹草的茎叶比为2.22,苏丹草的茎叶比为2.70;冰川高丹草的生长速度为3.33 cm/d,显著高于苏丹草的再生长速度;在产草量方面,冰川高丹草的鲜草为7198.73 kg·hm-2,苏丹草的鲜草产量为3845.15 kg·hm-2,冰川高丹草产量显著高于苏丹草.综上所述,冰川高丹草适应该地区的生长环境,适宜在渝东南地区进行推广播种. 相似文献
10.
11.
12.
紫花苜蓿根系生长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根据2003-2004年天水农业气象试验站、清水县气象站紫花苜蓿Medicage sativa 2年栽培试验资料,分析了紫花苜蓿的根系生长特征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紫花苜蓿生育期所需用的气象资源与建植时间长短有关,建植1年的植株在播种-结荚期需用的光照、热量资源都高于建植2年的植株;结荚期以后,建植1年的植株生长速度加快,生育期时间缩短,需用的气象资源接近或少于建植2年的植株。根系的伸长速度与地上枝叶的生长速度关系密切,生长最快的时段是在地上枝叶停止生长或生长缓慢的冬、秋季节,最缓慢的时期是分枝到刈割的枝叶旺盛生长期。根系生物量与10 cm地温≥0 ℃积温呈非线性关系,在积温≥3 500 ℃后生物量开始迅速增长;根系的含水量在10 cm土层地温≥0 ℃积温达到1 580~1 815 ℃及5 344~5 941 ℃时达到最大。在相同的时段内,紫花苜蓿的土壤水分利用能力远强于粮食作物,其100 cm 土层内的水分累积消耗量比麦田偏高30%,地下土壤干层迹线比麦田深40 cm,持续的时间比麦田长约120 d。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在氮、磷、钾及微量元素充分供应情况下,基施不同量硒肥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不同生育期草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硒可不同程度地提高紫花苜蓿不同生育期草产量、干物质积累速率、株高和叶茎比。基施0.45 kg·hm-2硒的紫花苜蓿在分枝期、现蕾期和初花期,其草产量、株高和叶茎比方面均表现最佳,草产量分别比未施硒提高32.67%、24.78%和37.93%,株高分别比未施硒提高10.01%、14.00%和10.51%。叶茎比分别比未施硒提高6.43%、8.00%和12.80%。而干物质积累在分枝期、现蕾期和初花期分别以0.45、1.05和0.75 kg·hm-2处理积累速率最高。未施硒处理生长高峰出现在现蕾期,初花期有所下降,但施硒处理均进入生长高峰,积累速率继续上升。 相似文献
14.
15.
16.
紫花苜蓿品质性状和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9,他引:5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适合沧州市的几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品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对干草产量的关联度由大到小依次是:分枝数>粗纤维含量>单株产量>株高>茎叶比>粗脂肪含量>粗蛋白含量;各性状对蛋白质含量的关联度由大到小依次是:株高>分枝数>粗纤维含量>粗脂肪含量>茎叶比>干草产量>单株产量;各性状对粗纤维含量的关联度由大到小依次是:干草产量>株高>分枝数>茎叶比>粗蛋白>单株产量>粗脂肪.试验结果为优质高产苜蓿品种的引种与选育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喷施硫酸锌对紫花苜蓿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叶面喷施的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施锌水平200,500和800mg/kg对紫花苜蓿(Medicaco sativa)干草产量及品质影响。结果表明:喷施硫酸锌显著(P〈0.05)提高苜蓿草产量,其中施锌量为500mg/kg的处理产量最高。适量的锌水平可以显著提高粗蛋白含量,施锌量为500mg/kg时,可以显著提高紫花苜蓿粗脂肪、粗纤维、磷的含量,对粗灰分含量影响不大。喷施不同浓度Zn处理,除第1茬外,苜蓿中的钙含量有增加趋势。营养物质的年积累量均以施锌浓度为500mg/kg时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18.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 研究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氮、磷、钾肥最佳施肥组合及推荐施肥量。结果表明, 在土壤少氮、缺磷的地区, 氮、磷、钾肥配施能显著提高紫花苜蓿饲草产量、生长速度及再生速度, 饲草产量增幅在17.31%~29.28%。不同施肥处理下生长速度最快的肥料组合为处理6(N2P3K1), 即施氮肥50 kg·hm-2, 施磷肥280 kg·hm-2, 施钾肥0, 生长速度为2.44 cm·d-1, 显著高于不施肥对照(1.66 cm·d-1), 各施肥因子对生长速度的独立效应为PNK;不同施肥处理下再生速度最快的肥料组合为处理6, 再生速度为2.02 cm·d-1, 也显著高于不施肥对照(1.52 cm·d-1), 各施肥因子对再生速度的独立效应为PNK。当氮、磷、钾施肥组合为2∶2∶3时, 即N为50 kg·hm-2, P为140 kg·hm-2, K为160 kg·hm-2时可获得较高产量, 其施肥组合的增产率在29%以上, 各施肥因子对产量的独立效应为PKN。综合考虑认为, 本试验N、P、K的推荐施用量可为50 kg·hm-2≤N≤100 kg·hm-2, 0P≤140 kg·hm-2, 0K≤160 kg·hm-2。 相似文献
19.
采用二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在江西省酸性红壤土地上用石灰(A1 1 125 kg/hm2、A2 1 500 kg/hm2、A3 1 875 kg/hm2)和牛粪(B115 000 kg/hm2、B2 22 500 kg/hm2、B3 30 000 kg/hm2)作为基肥对苜蓿Medicago sativa出苗及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水平提高,对提高苜蓿出苗率有一定效果,但无显著差异;对鲜草产量影响的主导因素是牛粪,随施用量提高,草产量在第1年度无显著差异,而在第2年度差异极显著;施用石灰对青草产量无显著影响;两因素间无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20.
苜蓿施用磷、钾肥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46,自引:13,他引:46
采用过磷酸钙与氯化钾进行2因素4水平随机区组施肥试验,结果表明:过磷酸钙600kg hm2与氯化钾100kg hm2施肥处理,苜蓿鲜草产量最高,较对照增产20 0%,纯收入增988元 hm2。新复极差测验表明:不同水平施用过磷酸钙各次刈割鲜草产量及鲜草总产量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 05),且随着过磷酸钙用量的增加鲜草产量相应地增加。不同水平施用氯化钾与不施氯化钾鲜草总产量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 01),但施氯化钾150kg hm2与50kg hm2鲜草总产量差异不显著;随着施用氯化钾水平的提高,各次刈割鲜草产量及鲜草总产量均呈先升高后略有下降的趋势,氯化钾施用量以100kg hm2为宜。氯化钾、过磷酸钙及其互作效应均以第1次刈割显著,第2次刈割施肥效应均有所下降,其中氯化钾及氯化钾与过磷酸钙互作效应下降更为明显。增施氯化钾有利于提高苜蓿粗蛋白含量,但粗蛋白含量不随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施过磷酸钙200kg hm2苜蓿粗蛋白含量最高,施400kg hm2苜蓿粗蛋白含量下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