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尽管我国家禽饲养水平和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但某些家禽肿瘤及病毒性疾病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免疫预防在疫病控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病原的变异、家禽免疫抑制病和环境等原因造成机体免疫状态低下等原因常会造成疫苗免疫的失败。因此研究通过免疫手段进行禽病治疗、提高现有疫苗的作用以及研制治疗性疫苗产品等工作,将会在解决上述问题上具有广阔的临床前景。  相似文献   

2.
<正>目前对家禽生产的需求量在持续加大,随着集约化养殖的扩大,养鸡场更容易受到一些病原体比如细菌、病毒和一些寄生虫的袭击。现已采用多种方法比如改善饲养管理、调节饲料或使用疫苗来提高家禽的先天性和获得性免疫的能力,保护其不被感染,从而减少疫病造成的损失。其中疫苗免疫是提高家禽抵抗力的最好方法。本文对家禽抗病毒免疫的基本机理进行简述,为提高家禽的抗病毒免疫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我国养鸡业迅猛发展,饲养规模不断扩大,集约化饲养程度在逐渐提高。但是有些地区,饲养技术和防疫疫病水平跟不上现代化养鸡发展的需要,现代化饲养管理知识缺乏,部分养殖场生产建设布局不合理,忽视疾病的综合预防,加之家禽市场交易混乱,使疾病的流行难以有效地控制。  相似文献   

4.
当前养禽业最大的困惑不是家禽饲养品种的问题,也不是饲料的问题,而是家禽疾病的问题。近些年,为何家禽疫病越来越严重?免疫疫苗的禽群为何还频繁发病?为何禽发病后治疗忽好忽坏?细菌性疫病如何选择药物等等?国内禽病面临的形势和特点仍然是国内疫苗及兽药市场比较混乱;重免疫、轻消毒、不隔离、疏管理;有病乱投医、滥用药;老病未除,新病又来,疫病种类越来越多;条件性致病菌横行,形成并发症、继发症;疾病的非典型化、共感染造成诊断防治复杂化;营养代谢病、遗传病、中毒病增加;免疫程序不规范、不科学;免疫监测不普及。环境污染严重、家禽难养,疾病越来越多,损失严重,主要是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失衡所致。病原微生物肆虐、重金属污染、细菌抗药性增强等导致宏观环境的破坏。抗生素的刺激、重金属刺激、微生物区系的失衡等导致微观内环境破坏。因此,养殖就是养环境。针对家禽疾病的复杂状况,要更好的控制疾病的发生,必须树立疫病控制的新的理念,抓住疾病防控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5.
目前对家禽生产的需求量在持续加大,随着集约化养殖的扩大,养鸡场更容易受到一些病原体比如细菌、病毒和一些寄生虫的袭击。现已采用多种方法比如改善饲养管理、调节饲料或使用疫苗来提高家禽的先天性和获得性免疫的能力,保护其不被感染,从而减少疫病造成的损失。其中疫苗免疫是提高家禽抵抗力的最好方法。本文对家禽抗病毒免疫的基本机理进行简述,为提高家禽的抗病毒免疫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家禽疫病防控免疫主要是对家禽传染病进行有效预防,但是在进行免疫防控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免疫失败的情况,主要表现为进行疫苗免疫后的家禽还会感染这类疾病。这就无法将疫苗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要想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则需要对家禽疫病防控免疫失败的原因进行了解,并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处理,保证疫苗质量,实现对各类疾病的有效预防,以此提高家禽免疫力,促进家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我国家禽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饲养发展迅速,而在集约化养鸡企业对新城疫的防控工作中,免疫监测的作用日益突出,有规模的种鸡场或商品鸡场,在科学免疫新城疫疫苗的同时,都应定期对鸡群进行免疫监测,这是鸡场生产成功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家禽养殖业迅速发展,养殖规模数量不断扩大,但是养殖技术落后、管理水平松散等各种因素导致免疫失败,常引发一些家禽养殖场爆发传染病,给养禽业造成惨重的经济损失。在现实免疫操作中,由于受疫苗质量、接种程序、免疫操作、饲养环境及机体自身等因素影响,出现免疫效果下降或免疫失败,最终导致禽群的死亡或疫病的流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9.
家禽在饲养过程中需要接种许多疫苗来预防疫病,接种疫苗本身对家禽是一种应激反应,比如说滴眼和注射疫苗需要用围栏把家禽圈起来,单个进行接种;饮水免疫需要先断水2~4小时,这些过程的实施都会对群体造成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此外疫苗作为外源性物质接种家禽,会促使机体内发生一系列营养代谢的改变,营养成份从用于生长转向优先满足免疫系统代谢的需要,帮助免疫系统产生细胞因子和免疫抗体,这些变化都会对家禽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规模化养殖业的飞速发展.养殖逐步进入规模养殖的模式.规模养殖的饲养密度大.容易造成疫病的流行,给养殖带来巨大的损失。为了减少损失.使养殖效益最大化.就需要控制和治疗疾病.其中控制疫病传播尤其重要。控制疫病最好的办法就是注射疫苗.使动物对常见的流行性疾病产生免疫.从而达到预防疫病的目的。而免疫后,有些动物依然会得所免疫的疫病,而且疫苗越用越多、  相似文献   

11.
<正>疫苗接种已成为预防和控制家禽疾病发生、流行的主要手段,但近年来很多养殖户认为疫苗免疫已不能对疾病起到良好的预防效果,且往往出现"不免疫不发病,一免疫就发病"的现象。家禽接种疫苗后,除了正常的预防接种反应外,还常常发生不良反应和免疫失败,不仅达不到预防疫病的目的,还有引发疫病流行的可  相似文献   

12.
孙琰 《中国畜牧业》2023,(24):105-106
<正>在家禽养殖的过程中,免疫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饲养手段。然而,在实际免疫过程中,家禽往往面临着接种疫苗后未能产生预期免疫效果的问题,这可能导致疫苗失效或者引发疫病暴发的风险。因此,对于家禽养殖业而言,制定和实施规范化的免疫管理措施显得尤为关键,对确保家禽养殖的安全和长期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家禽养殖业的发展,集约化养殖成为家禽养殖的一个发展方向。但普通小型的养殖户多以散养为主,不利于家禽疫病防控,一旦出现某些疾病后,无法及时进行疫病防控,进而导致家禽死亡。本文介绍家禽散养过程中存在的隐患及应对策略,供参考。1散养家禽存在的问题1.1散养家禽的养殖环境农户的散养家禽养殖环境安全保障不够,通常养殖场周边野生动物种类众多,养殖期间不重视消毒工作,造成饲养环境恶化,疫病频发。  相似文献   

14.
(一)传染性疫病危害很大 集约化饲养条件下,由于饲养规模较大,家禽数量多、密度高,有利于疾病的流行,常常造成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般是传染性疾病发生最多,约占禽病的3/4,传染性疫病中以病毒性疫病发生最多,造成的损失最大。因此防制和研究的重点应该放在传染性疫病方面。而从报道的资料来看,我国对禽病的研究也是集中在传染病和某些寄生虫病方面。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山东各地新建的羊场大都具有一定的规模,采取集约化的养殖形式。为了提高羊群对特定病原的特异性免疫力,必须搞好免疫接种。免疫接种不仅需要质量优良的疫苗,正确的接种方法和熟练的技术,还需要一个合理的免疫程序,才能充分发挥各种疫苗应有的免疫效果。作为规模化种羊场,防治疾病的发生是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必须制定经济有效、科学合理的疫病免疫程序。  相似文献   

16.
免疫接种是规模化养殖场预防动物疫病的重要手段。由于家禽的饲养密度较大,抵抗力弱,疫病种类多,免疫程序复杂。为了确保免疫效果,提高经济效益,更应熟悉家禽疫苗的使用,掌握免疫接种的技术要点,达到正确使用疫苗和规范免疫接种之目的。  相似文献   

17.
家禽养殖业在我国畜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特点是规模化、集约化程度高,饲养数量大,且生产周期短。近些年来,家禽类疫病在家禽养殖场时有发生,这给家禽养殖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同时也威胁着禽肉、禽蛋的质量以及社会食品卫生安全。严重影响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和饲养积极性。家禽疫病仍然是影响家禽养殖的重要危险因素,现结合实践经验,就当前家禽疫苗免疫接种中应注意的几个技术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我国养殖业迅速发展,养殖业生产经营主体多元化,技术力量、鸡舍设备、饲养管理、免疫程序、生产环境等参差不齐,畜禽疫病越来越复杂,对疫病的诊断和流行病学的掌握越来越困难。免疫失败给畜禽疾病控制带来困难。1疫苗选择不当对疫病诊断不准确,就会选择使用与发病不对应的疫苗,有时即使是同一种疫病,由于发病毒株与疫苗制造毒株的毒力、血清型或血清亚型不同,也会造成免疫失败。  相似文献   

19.
<正>目前,接种疫苗是预防家禽疫病最有效的措施之一。但实际生产中经常遇到免疫后效果不理想的现象,使得一些家禽养殖户对免疫接种疫苗开始产生怀疑。其实,疫苗接种只是防疫的重要内容之一,防疫的目的是防止和消灭传染病的发生及传播流行。防疫工作的内容除疫苗接种外,还包括家禽健康检查、消毒(环境设施、饲料饮水)、检疫监测、饲养护理和传播链条的管理(传染源、传染途径和易感动物)等。疫苗的免疫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任何不正确的防疫操作  相似文献   

20.
按照使用疫苗的性质(弱毒活疫苗、灭活苗),动物(年龄、用途、健康状态、母源抗体等)及环境(饲养管理方法、疫情等)等具体情况,合理地使用疫苗,使动物能获得良好免疫效果的免疫方法称为疫苗的免疫程序。同时疫苗的接种,必须和严格的消毒、防止早期感染等其他综合性防疫措施结合起来,才有可能使疫病得到有效地控制。为了有效地搞好家禽预防接种,根据各种疫苗免疫要求,现提出以下各种家禽疫苗的免疫程序,供广大养鸡户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