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压砂西瓜→大豆(W→S)、西瓜→辣椒(W→P)、西瓜→油葵(W→O)3种轮作模式以及西瓜连作(对照,CK)的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3种不同砂田轮作模式对酶活性与微生物区系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3种不同轮作模式土壤脲酶活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轮作均显著增强,土壤蔗糖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W→P模式显著高于对照,其它轮作模式与对照保持平衡;轮作模式下微生物总菌数增加,其中细菌、放线菌数量、细菌与真菌比值(B/F)均高于对照,真菌数量显著低于对照;通过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分析表明,轮作提高了微生物群落对碳源的利用,增强了微生物群落生理活性。合理的轮作倒茬对延长砂田寿命、恢复和提高砂田地力有着积极的意义,W→P为较合理的轮作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2.
采用田间试验,在夏季休闲期(7~8 月)分别进行填闲小麦、石灰氮消毒和秸秆反应堆处理,研究了不同填闲处
理对连作6 a 和8 a 的温室黄瓜生长、产量及根区土壤的脲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常规休闲对照相比,各处理对黄瓜生长均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填闲小麦和石灰氮消毒处理的效果更明显。填闲小麦能
够显著提高根区土壤脲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石灰氮消毒和秸秆反应堆处理对土壤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有促进
作用,而对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则有抑制作用。夏季休闲季种植小麦在促进土壤酶活性、提高土壤肥力方面操作方便
且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采取连作20 a的种植嫁接西瓜的土壤,进行盆栽试验,分别种植芹菜、大葱、大蒜、西瓜.定期测定各处理土壤养分含量、pH值、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等,评估不同蔬菜作物轮作对嫁接西瓜连作土壤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轮作大葱处理土壤中速效氮、速效钾含量最高,轮作芹菜土壤中速效磷含量最高,轮作大蒜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最高;连作西瓜的对照各种土壤酶的活性均显著低于轮作其他作物的处理;种植芹菜的处理土壤微生物总量最高,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AM真菌孢子密度均显著高于连作西瓜处理.表明蔬菜轮作对修复嫁接西瓜连作土壤、改善土壤环境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甜瓜设施栽培连作土壤的理化性质及生物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设施栽培条件下甜瓜连作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的变化。【方法】以设施甜瓜连作0(对照)、1、3、5、7、10 a的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其理化性状指标、酶活性及微生物区系的变化,并评价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土壤p H值和容重不断降低,含盐量和有机质含量持续上升,连作3 a和10 a的土壤含盐量较对照分别增加46.97%和90.90%。速效氮含量不断上升,但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不断下降。土壤脲酶、蔗糖酶和蛋白酶活性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连作3 a或5 a达到峰值,而过氧化氢酶和磷酸酶活性则持续下降。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而真菌数量则持续上升,连作10 a的数量高出对照16.08倍。3种细菌的生理类群数量变化与总的细菌相似,2种真菌致病菌的数量变化与总的真菌相似。相关分析显示,过氧化氢酶活性与有机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速效磷和速效钾呈显著正相关;磷酸酶活性与含盐量和有机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速效磷和速效钾呈显著正相关;细菌数量与蔗糖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放线菌数量与土壤磷酸酶活性及速效磷含量显呈著负相关;真菌数量与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含量及蛋白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速效钾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设施甜瓜连作后土壤逐渐酸化并伴随盐渍化趋势,氮、磷、钾比例失调,连作3~5 a后大部分土壤酶活性开始下降,土壤真菌数量快速增加,土传病害病原菌不断累积,表现出明显的连作障碍。  相似文献   

5.
姜野  潘凯 《北方园艺》2018,(1):7-13
选取设施西瓜连作土壤,以西瓜品种"翠玉"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浓度的外源棕榈酸对西瓜枯萎病发病率、土壤化学性状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棕榈酸浓度升高,西瓜枯萎病菌发病率逐渐降低。与0mmol·kg~(-1)棕榈酸(对照)相比,各浓度棕榈酸显著提高土壤脲酶和中性磷酸酶的活性,降低或显著降低了土壤蔗糖酶的活性;与对照相比,随着棕榈酸升高,土壤速效氮、速效钾含量和pH呈下降趋势;而土壤有效磷和有机质含量呈上升趋势。与对照相比,0.5mmol·kg~(-1)棕榈酸显著增加土壤有效磷含量。1.5mmol·kg~(-1)棕榈酸显著降低了土壤速效钾的含量。土壤碱解氮含量、脲酶活性与西瓜枯萎病发病率显著负相关。土壤速效钾含量、蔗糖酶活性与西瓜枯萎病发病率显著正相关。综上所述,不同浓度棕榈酸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土壤化学性状和土壤酶活性,降低了西瓜枯萎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6.
沙田柚果园土壤酶活性与土壤肥力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沙田柚果园土壤酶的活性与上还养分含量均随土壤肥力水平的提高而提高,随土层的加深而递减。根据相关分析,该土壤的脲酶、蛋白酶、转化酶活性均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呈极显著相关,说明沙田柚果园土壤这三种酶的活性均能专性或综合地表征土壤的有机质、氮、磷、钾状况。不同土壤酶活性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的相关性。用酶活性作为评价土壤肥力水平的指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以连作7a的黄瓜试验田为研究对象,通过黄瓜-玉米轮作为栽培模式,设置后茬玉米不同种植密度和不同生长期处理,研究设施黄瓜连作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及土壤微生物种群的变化。结果表明:后茬玉米种植密度为4 000株/667m2时,生长成熟模式与对照休闲处理相比较,土壤容重、EC值和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降低,pH值升高;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升高,蔗糖酶和磷酸酶活性降低;土壤微生物结构改变,细菌和放线菌数量上升,真菌数量下降。黄瓜-玉米轮作模式对设施连作土壤性状的改善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8.
梨园套种平菇对土壤生物活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探明套种平菇对梨园土壤生物活性及梨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在7 a生梨树行间覆土套种平菇,将出菇后的菇渣旋耕还田,以不套种平菇为对照,测定分析梨园0~60 cm不同土层中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微生物量碳、量氮,脲酶、蔗糖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及成熟梨果实品质。【结果】结果表明,套种平菇显著提高0~40 cm土层3大类群土壤微生物数量、生物量及脲酶、蔗糖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并随套种年限的增加趋于增加。连续3 a套种平菇处理的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较对照提高47.4%、32.0%、125.1%;微生物量碳、量氮比对照提高25.6%、28.1%;土壤脲酶、蔗糖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42.3%、47.2%、29.5%、11.6%。土壤微生物数量、生物量、脲酶、蔗糖酶和磷酸酶活性随土层加深均有所降低,而过氧化氢酶活性则呈升高趋势。套种平菇后能不同程度改善果实品质,显著提高了梨果单果质量、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及可溶性糖含量,降低了可滴定酸含量。【结论】套种平菇对提高梨园0~40 cm土层土壤肥力、改善梨品质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9.
以种植30a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栽培方式包括加温温室、塑料大棚、露地,种植制度包括连作、填闲、轮作,比较不同设施和栽培制度对土壤养分、土壤酶和土壤微生物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室连作(CK)土壤的EC值,全氮、有机质、速效氮、速效钾、硝态氮含量及蔗糖酶、中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显著高于温室填闲种植(S1)、大棚连作(S2)、大棚轮作(S3)和露地(S4),pH值则显著低于其他处理;S4处理的速效养分、铵态氮含量及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明显低于其他处理;S3相对于S2显著降低速效养分、铵态氮、硝态氯的积累,且显著增加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相关分析表明:除速效磷含量外,土壤养分含量与土壤EC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pH值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土壤蔗糖酶、脲酶、中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含量存在相关性;细菌数量与速效磷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且细菌、放线菌数量与铵态氮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总之,露地种植是维持土壤质量最有效的种植方式,大棚种植的土壤质量介于露地与温室种植土壤质量之间,温室填闲、大棚轮作均能不同程度地改善温室、大棚连作土壤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以种植30 a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栽培方式包括加温温室、塑料大棚、露地,种植制度包括连作、填闲、轮作,比较不同设施和栽培制度对土壤养分、土壤酶和土壤微生物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室连作(CK)土壤的EC值,全氮、有机质、速效氮、速效钾、硝态氮含量及蔗糖酶、中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显著高于温室填闲种植(S1)、大棚连作(S2)、大棚轮作(S3)和露地(S4),pH值则显著低于其他处理;S4处理的速效养分、铵态氮含量及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明显低于其他处理;S3相对于S2显著降低速效养分、铵态氮、硝态氯的积累,且显著增加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相关分析表明:除速效磷含量外,土壤养分含量与土壤EC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pH值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土壤蔗糖酶、脲酶、中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含量存在相关性;细菌数量与速效磷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且细菌、放线菌数量与铵态氮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总之,露地种植是维持土壤质量最有效的种植方式,大棚种植的土壤质量介于露地与温室种植土壤质量之间,温室填闲、大棚轮作均能不同程度地改善温室、大棚连作土壤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以"小富"西瓜为试材,在同一地块采用相同管理模式连续种植,测定了连作5茬西瓜土壤中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和土壤主要酶活性及土壤理化性状。结果表明:随着连作茬数增加,土壤pH逐渐降低,理化性状变化不明显;连作使土壤中细菌、放线菌数量呈现出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真菌数量变化与之相反;蛋白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和脲酶活性均处在一直下降的状态;相关性分析表明,放线菌数量与土壤中蛋白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和碱解氮含量呈现较好的正相关关系;连作还会降低西瓜维生素C含量,影响西瓜品质。  相似文献   

12.
以西瓜→西瓜、西瓜→绿豆、西瓜→南瓜、西瓜→油葵、西瓜→西葫芦、西瓜→芝麻不同轮作模式为例,研究了宁夏中卫香山地区压砂地土壤理化性状,并用典型相关分析法探讨了它与土壤微生物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西瓜→南瓜的土壤养分含量高于其它5种轮作模式,在这6种模式中,西瓜→南瓜会减缓压砂地土壤养分的耗尽,从而减缓压砂地的衰老,延长压砂地使用年限。综合这6种轮作模式土壤理化性状和微生物学性状14个指标的典型相关分析表明,微生物类群中影响土壤理化性状的主要是土壤微生物类群中的放线菌、硝化细菌数量和纤维素分解菌,而土壤理化性状中影响微生物类群密度的是土壤理化性状中的碱解氮、速效磷和全盐含量。  相似文献   

13.
孙正国 《北方园艺》2015,(24):157-163
以西瓜为试材,利用控制性的大田试验栽培技术,研究了不同浓度生物质炭(对照CK,0t/hm2、低生物质炭LB,5t/hm2、中生物质炭MB,10t/hm2、高生物质炭HB,20t/hm2)对西瓜植株生长性质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生物质炭对西瓜植株的生长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西瓜植株各生长指标均高于对照,其中以根长的变化幅度最大;生物质炭降低了西瓜幼苗非保护酶活性,提高了保护性酶活性,不同浓度生物质炭处理下西瓜幼苗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整体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呈逐渐降低趋势,高浓度生物质炭引起了西瓜根系细胞的失水,抑制酶活性的发挥,产生轻微的抑制作用;施入生物质炭会增加西瓜植株根区土壤pH值和降低根区土壤电导率;生物质炭在一定程度上对西瓜根区土壤养分的累积作用和改良土壤肥力作用,但对磷素并没有显著的影响,土壤钾素的增加幅度高于土壤其它养分指标;施用生物质炭后,西瓜植物体内全碳和全氮含量均随生物质炭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全磷含量呈降低趋势,全钾含量呈增加趋势,并且显著高于对照(P0.05);以中水平生物质炭(MB)处理下西瓜植株品质最高,而高水平生物质炭(HB)可能会降低西瓜植株的品质。总之,生物质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西瓜植株生长特性和根区土壤理化养分含量,但这还与土壤类型、西瓜种类、土壤肥力和生态环境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温室草莓连作引起重茬障碍的原因,采用土壤酶学、常规土壤养分测定等方法,对温室草莓重茬2年的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养分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与非重茬相比,重茬2年的温室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均显著降低;除全氮外,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显著升高。由此认为,重茬导致土壤酶活性降低,土壤主要养分含量升高。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猫儿山不同海拔典型植被带土壤酶活性的变化规律,为今后猫儿山土壤合理利用与修复提供有利的理论基础,对猫儿山9个不同海拔优势植被根围4种土壤酶(磷酸酶、纤维素酶、蛋白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酸性磷酸酶随海拔升高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纤维素酶、蛋白酶和过氧化氢酶随着海拔的升高呈现先升高后下降再升高的变化规律。相关性分析结果:全钾(TK)与4种酶均呈现负相关性,与磷酸酶相关度不显著,与纤维素酶、蛋白酶以及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或极显著相关;速效钾(AK)与磷酸酶活性相关性不显著,与纤维素酶、蛋白酶以及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正相关。磷酸酶、纤维素酶、蛋白酶以及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含水率、有机质(OM)、全氮(TN)、全磷(TP)、速效氮(AN)和有效磷(AP)含量的相关度均达极显著水平或显著水平。4种土壤酶两两之间均呈正相关,相关水平为极显著或显著。除全钾外,随海拔梯度的升高,含水率、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氮、速效钾和有效磷含量与4种土壤酶活性之间均为相互促进的关系,4种土壤酶之间也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将莴苣和芹菜2种作物分别与番茄套作,研究了套作对番茄生长、产量、品质及根系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以期明确不同套作模式对番茄连作障碍的影响。结果表明:套作处理可以显著增加连作土壤中微生物总量、细菌数量和细菌/真菌比例,显著降低真菌数量,同时提高土壤中蔗糖酶、脲酶、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从而减轻连作对番茄生长的影响,提高番茄产量,缓解番茄连作障碍。  相似文献   

17.
采用盆栽试验,在葡萄连作土壤中分别施入不同比例的稻草和玉米秸秆,研究有机物料对连作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连作土壤施入稻草和玉米秸秆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土壤脲酶活性(除8月以外)低于对照;土壤磷酸酶活性随着有机物料腐解时间延长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并没有因稻草的施入而提高(除9月),玉米秸秆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  相似文献   

18.
高原地区不同农作物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农作物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采样及室内化学分析方法,研究了高海拔地区主要农作物小麦、青稞、油菜以及玉米土壤中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脲酶的酶活性值以及垂直分布规律,并对其酶活性与土壤养分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4种农作物土壤酶活性随土层增加而降低,其中玉米脲酶活性值偏高,表明其土壤氮素代谢能力较高,土壤养分指标和土壤酶活性呈正相关性,且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生草栽培对刺梨园土壤养分、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向仰州  刘英  何季  刘晓  徐海  郭颖 《北方园艺》2018,(6):96-101
采用间作黑麦草、自然生草和清耕3种方式对刺梨园进行地表管理,研究了不同地表管理方式对刺梨园0~40cm土壤养分、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以及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与清耕相比,生草栽培可以调节土壤pH,增加土壤养分含量。间作黑麦草较自然生草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全磷、全钾、有效氮含量(P0.05),自然生草较间作黑麦草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效钾含量(P0.05)。与清耕相比,2种生草方式均显著提高了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以及微生物总数(P0.05)。与清耕相比,生草可以显著提高土壤酶活性,并且间作黑麦草对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增加作用大于自然生草。土壤微生物与有机质、全氮、全钾、有效氮含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或显著正相关(P0.05)。土壤酶活性与有机质、全氮、全磷、有效氮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或显著正相关(P0.05)。土壤酶与土壤微生物数量之间极显著正相关(P0.01)或显著正相关(P0.05)。这说明2种生草栽培均可以改善刺梨园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20.
以7种不同科属的作物秸秆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连作10年的番茄土中添加不同的秸秆,以不添加秸秆的番茄连作土壤为对照,共8个处理。研究不同秸秆对番茄生长及土壤酶、根结线虫的影响,以期为番茄根结线虫的生态防控及克服连作障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不同作物秸秆对番茄生长产生不同影响,其中玉米和分蘖毛葱秸秆处理番茄生长势最好。添加不同作物秸秆均可增加土壤pH,同时降低了土壤EC值,有利于改善土壤环境。添加万寿菊秸秆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50 d显著高于对照。在各取样时期不同作物秸秆对土壤酶活性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30 d,万寿菊和菊芋秸秆处理的脲酶和转化酶的活性显著高于对照。40 d,玉米和万寿菊秸秆处理的转化酶和中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50 d,分蘖毛葱和大蒜秸秆处理的转化酶和中性磷酸酶活性低于对照。60 d,玉米和小麦秸秆处理中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70 d,番茄、玉米和小麦秸秆土壤转化酶活性与对照差异显著,各处理的中性磷酸酶活性差异不显著。土壤酶和有机质、pH和EC值的简单相关关系分析表明,脲酶和中性磷酸酶活性与pH呈极显著负相关,与EC值呈显著正相关,同时脲酶活性和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分蘖毛葱秸秆对番茄根结数量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综上,将一定量分蘖毛葱秸秆添加入番茄连作土中,能显著促进番茄生长,改善土壤环境,对根结线虫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