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发酵床养鸡的优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酵床养鸡技术也称土著菌养鸡、自然养鸡法,是无臭味、无污染、零排放的生态农业技术。是利用自然环境中的生物资源,即采集土壤中的多种有益微生物,通过对这些微生物进行培养、扩繁,形成有相当活力的微生物母种,再按一定配方将微生物母种、稻草以及一定量的辅助材料和活性剂混合,形成有机垫料。在按照一定要求设计的鸡舍里垫上有机垫料,再将鸡放入鸡舍,  相似文献   

2.
<正> 发酵床养鸡技术也称土著菌养鸡、自然养鸡法,是无臭味、元污染、零排放的生态农业技术。是利用自然环境中的生物资源,即采集土壤中的多种有益微生物,通过对这些微生物进行培养、扩繁,形成有相当活力的微生物母种,再按一定配方将微生物母种、稻草以及一定量的辅助材料和活性剂混合,形成有机垫料。在按照一定要求设计的鸡舍里垫上有机垫料,再将鸡放入鸡舍,鸡从小到大都生活在这种有  相似文献   

3.
发酵床养鸡(又称生态养鸡、土著菌养鸡),是指将鸡散养在由锯末、稻壳、秸秆等物料铺成的发酵床上,从而实现粪污零排放的养殖方法。传统的笼养方式,改变了鸡的生物习性,同时封闭的环境极易滋生致病菌。发酵床养鸡技术是利用自然环境中的生物资源,即采集土壤中的多种有益微生物,通过对这些微生物进行培养、扩繁,形成有相当活力的微生物母种,再按一定配方将微生物母种,稻草以及一定量的辅助材料和活性剂混合,形成有机垫料,再在按照一定要求设计的鸡舍里垫上有机垫料,将鸡放入鸡舍,  相似文献   

4.
肉鸡发酵床养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酵床养鸡(又称生态养鸡、土著菌养鸡),是指将鸡散养在由锯末、稻壳、秸秆等物料铺成的发酵床上,从而实现粪污零排放的养殖方法。传统的笼养方式.改变了鸡的生物习性.同时封闭的环境极易滋生致病菌。发酵床养鸡技术是利用自然环境中的生物资源,即采集土壤中的多种有益微生物.通过对这些微生物进行培养、扩繁,形成有相当活力的微生物母种,再按一定配方将微生物母种,稻草以及一定量的辅助材料和活性剂混合,形成有机垫料,再按照一定要求设计的鸡舍里垫上有机垫料,  相似文献   

5.
肉鸡发酵床养殖优势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发酵床养鸡是指将鸡养在锯末、稻壳、秸秆等物料铺成的发酵床上,从而实现粪污零排放的养殖方法。发酵床养鸡技术是利用自然环境中的生物资源,即采集土壤中的多种有益微生物,通过对这些微生物进行培养、扩繁,形成有相当活力的微生物母种,再按一定配方将微生物母种、稻草以及一定量的辅助材料和活性剂混合,形成有机垫料。  相似文献   

6.
<正>根据养殖业发展的最新要求,我所近年来特别重视健康、清洁养殖这方面技术的应用及推广,现笔者将这几年来从事的关于接触式发酵床养鸡的一些心得同大家分享:接触式发酵床养鸡技术是利用自然环境中的生物资源,即采集土壤中的多种有益微生物,通过对这些微生物进行培养、扩繁,形成有相当活力的微生物母种,再按一定配方将微生物母种、木糠、稻草粉以及一定量的辅助材料和活性剂混合,形成有机垫料。在按照一定要求设计的鸡舍里垫上有机  相似文献   

7.
<正>发酵床养鸡(又称生态养鸡、土著菌养鸡),是指将鸡散养在由锯末、稻壳、秸秆等物料铺成的发酵床上,从而实现粪污零排放的养殖方法。传统的笼养方式,改变了鸡的生物习性,同时封闭的环境极易滋生致病菌。发酵床养鸡技术是利用自然环境中的生物资源,即采集土壤中的多种有益微生物,通过对这些微生物进行培养、扩繁,形成有相当活力的微生物母种,再按一定配方将微生物母种,稻草以及一定量的  相似文献   

8.
发酵床养鸡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生态养鸡技术,它通过对有益微生物进行扩大培养形成母种,再将适当比例辅料、活性剂混合发酵形成有机垫料,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实现了无污染、零排放,有效解决了鸡粪带来的环境污染等问题。作为一种环保养鸡模式,发酵床养殖模式与常规笼养模式相比,可明显改善鸡舍环境,减少疾病发生,提高鸡肉品质,降低养殖成本,其应用前景非常广阔。文章主要对发酵床的种类、功能菌群组成、养鸡技术优点和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综述,为畜牧养殖和动物保健提供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发酵床养鸡技术源于发酵床养猪,是发酵床养殖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在按照特殊设计的鸡舍内建立发酵床,按一定比例填入锯末、稻壳等混合物,并添加纳豆芽孢杆菌、酵母菌等有益菌菌种,形成30~40厘米厚的发酵有机垫料,把鸡饲养在上面,利用其啄食习性,加上人工对垫料的科学管理,使鸡的粪便和垫料充分混合并迅速分解、转化,基本达到零排放,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清洁生产。  相似文献   

10.
发酵床养鸡技术是一种无臭味、无污染、零排放的生态养殖技术,其原理是运用多种有益微生物,迅速降解、消化鸡的排泄物,是一种生态环保的养殖技术。主要介绍了发酵床养鸡的原理、鸡舍及垫料要求、优点及其他注意事项,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发酵床养鸡技术是利用农作物秸秆以及稻壳、锯木屑等农牧业废料作为垫料,借助有益菌的作用,形成一个稳定的微生物环境,这些微生物可以降解鸡粪中的有机物质,使鸡的排泄物迅速得到分解,供给鸡所需的部分营养成分,消除鸡粪中的臭味,使得鸡在发酵床上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在鸡舍内设置40~60 cm的地下式或地上式垫料坑,填充锯末、稻壳或粉碎秸秆等垫料,利用发酵菌种对垫料进行发酵,形成有益菌繁殖的小环境,抑制和控制有害菌,鸡粪尿直接排放在垫料上,粪尿加速了垫料微生物的发酵,产生热量保证鸡能正常越冬;采食发酵产生的菌体蛋白,成为鸡的补充料;垫料可成为高档有机肥料;整个饲养过程就是发酵床养鸡。  相似文献   

13.
<正>发酵床养鸡是利用有益菌占位原理,生物发酵处理粪便,通过发酵微生物有益菌的大量繁殖,迅速降解和消化鸡的排泄物,从而达到处理鸡场粪污的效果。发酵床养鸡能够增强鸡的抗病力,提高饲养效率和鸡肉品质。1发酵床养鸡的优点发酵床养鸡,粪便可通过垫料中的微生物发酵降解,转变成菌体蛋白,为鸡提供营养,舍内无臭味、无蚊蝇,环境清新。能够减少疾病,提高鸡肉品质。劳动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鸡舍不用清粪,可节约劳动力  相似文献   

14.
1发酵床养猪和农村户用沼气的概况 1.1发酵床养猪 也被称作懒汉养猪、自然生态养猪法,是利用自然环境中的生物资源,即采集土壤中的多种有益微生物,对其进行选择、培养、检验、扩繁,形成有相当活力的微生物母种,再按一定比例将母种、锯木屑、秸秆、活性剂、食盐等进行混合、发酵形成有机垫料,  相似文献   

15.
<正>发酵床养鸡技术分为提前发酵和干撒式两种。提前发酵模式需通过水分将菌种和垫料原料混匀后进行一段时间的发酵,起到繁育发酵菌群和杀灭杂菌的效果,达到发酵效果后把发酵好的垫料均匀铺设到鸡舍内进行饲养。干撒式不需要水分,直接将菌种与干垫料原料进行搅拌混匀后铺进鸡舍,当天就能放鸡饲养。本次试验方案是采用干撒式发酵床养鸡技术(注:提供的菌剂也可以采用提前发酵法,添加量、方  相似文献   

16.
<正>发酵床养鸡技术(也有称土著菌养鸡、生态养鸡法)是指将鸡散养在又锯末、稻壳、秸秆等物料铺成的发酵床上,从而实现粪污零排放的养殖方法。它是把塑料大棚技术与合生素(山东正旺工贸有限公司生产)发酵垫料相结合,使鸡舍的造价大为下降,同时也有利于调控鸡舍内  相似文献   

17.
发酵床养猪技术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发酵床使用的培养基源自自然界土壤中的多种有益微生物,通过进行筛选、培养、扩繁,建立有益微生物种群,然后根据它们生长所需的营养要求,配置出人工培养基(即按一定比例将微生物母种群、木屑、有机质及营养液进行混合、发酵形成有机垫料),让有益微生物在这种人工创造的有机垫料中大量繁育,然后充分发挥这些功能微生物的作用,将动物粪便、尿水等有机废物充分消化、降解掉。而发酵床养猪技术就是在经过特殊设计的猪舍里,填入上述有机垫料,再将仔猪放入猪舍。猪从小到大都生活在这种有机垫料上面,猪的排泄物被有机垫料里的微生物迅速降解、消化,短期内不需对猪的排泄物进行人工清理,减少了粪便尿水向外界排放,另一方面细菌大量繁殖所产生的部分茵丝蛋白被猪食用,补充了饲料中的蛋白来源。最终实现零排放、无污染,生产优质猪肉,达到提高养猪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目的。发酵床为提倡生态养猪,为解决集约化养猪中存在的一些弊病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但要使发酵床养猪技术在我国得到良好的发展,还需要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本文就发酵床养猪技术进行了综述,尤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以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18.
生物垫料发酵床养猪是利用自然界的生物资源,即采集土壤中的多种有益微生物,通过选择、培养、检验、扩繁,形成有一定活力的微生物种群,再按一定比例将其与锯木屑、辅助材料、活性剂、食盐等混合、发酵制成猪圈有机垫料。  相似文献   

19.
发酵床养殖技术是一种环保、安全的生态养殖方法,构造合理并进行适当维护的鸡用发酵床可运行较长时间,垫料原料和分解粪便的微生物菌种是影响发酵床的两大主要因素,解决得当则可以在南方地区普及推广发酵床养鸡技术。  相似文献   

20.
发酵床养猪在四川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酵床养猪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养殖模式,正受到国内广泛关注。其基本做法是在专门的发酵床猪舍里,填入有机垫料,再将仔猪放入猪舍,猪从小到大都生活在这种有机垫料上面,猪的排泄物被有机垫料中的微生物直接降解、消化,不再需要对猪的排泄物进行人工处理,达到零排放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