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柳沟村位于北京市延庆县井庄镇,距延庆县城15公里,距北京市区约80公里。村域面积5.73平方公里,有402户,1 120人。2003年,在"挖掘历史文化、丰富民俗文化、融入旅游文化"的理念下,柳沟村依托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传统豆腐制作工艺等优势,打造出"火盆锅·豆腐宴"特色餐饮,受到了北京市民的欢迎,柳沟村的乡村民俗旅游业由此逐步发展起来。到2012年,柳沟村的乡村民俗旅游接待户达到84户,年接待游客67.8万人次,实现旅游  相似文献   

2.
柳沟村位于延庆县井庄镇,距延庆县城15*嗡里.距北京市区约80公里。村域面积5.73平方公里,有402户,1120人。2003年,在“挖掘历史文化、丰富民俗文化、融入旅游文化”的理念下,柳沟村依托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传统豆腐制作工艺等优势,打造出“火盆锅·豆腐宴”特色餐饮。受到了北京市民的欢迎,柳沟村的乡村民俗旅游业由此逐步发展起来。到2012年,柳沟村的乡村民俗旅游接待户达到84户。年接待游客67.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735万元。10年来,柳沟村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半山区村.成长为闻名京城的市级民俗旅游村。走的是典型的品牌餐饮型的路子。  相似文献   

3.
柳沟村位于延庆县井庄镇,距延庆县城15公里,距北京市区约80公里。村域面积5.73平方公里,有402户,1120人。2003年,在“挖掘历史文化、丰富民俗文化、融入旅游文化”的理念下,柳沟村依托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传统豆腐制作工艺等优势。  相似文献   

4.
随着民俗旅游业的逐步兴起,柳沟村以"火盆锅—豆腐宴"为主的民俗旅游越来越火,自2003年柳沟村开始发展民俗旅游以来,年接待人数64万余人次,收入达到2900余万元。谋求共赢发展,组建民俗旅游合作社随着各级政府对柳沟村旅游业的支持与重视,柳沟村民俗旅游的知名度进一步提升,游客的大量涌入也为柳沟村带来了一些问题。民俗户为了接待更多的客人,赚取更大的经济利  相似文献   

5.
<正>党家村位于陕西省韩城市东北方向,距城区九公里,西距108国道1.5公里,东距黄河3.5公里,主要有党、贾两族,320户人家,1400余人,建村距今约670年历史。距今已逾600年的韩城党家村古建筑村落已被列入"国际传统居民研究项目"中,陕西省已将党家村列为"历史文化保护村"。塔、贞节牌坊、家祠、哨楼等建筑以及祖谱、村史,被专家称为东方人类传统民居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6.
<正>培斜村地处龙岩市新罗区西部的小池镇,距中心城市20公里,全村有3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195户725人,党员37名,其中女党员10人;耕地860亩,林地1.4万亩,种植茶叶1500亩;各类大小企业56家,其中竹制品加工厂42家、茶叶加工厂10家、其他企业4家。近年来,培斜村立足山地的区位、发挥生态优势、借助休闲旅游,实现竹茶加工、电商、乡村旅游"三大产业"并驾齐驱,全面激发乡村活力,有效促进了美丽乡村建设和产业发展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党家村位于陕西省韩城市东北方向,距城区九公里,西距108国道1.5公里,东距黄河3.5公里,主要有党、贾两族,320户人家,1400余人,建村距今约670年历史。距今已逾600年的韩城党家村古建筑村落已被列入"国际传统居民研究项目"中,陕西省已将党家村列为"历史文化保护村"。塔、贞节牌坊、家祠、哨楼等建筑以及祖谱、村史,被专家称为东方人类传统民居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8.
乡土文化是乡村旅游的文化基石,承载着一个地区的历史积淀。当前,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加剧了乡土文化资源的流失,乡土风貌日益消逝,乡土风味逐渐变味。但在近几年的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以乡土文化为主题的民俗民艺体验地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并颇受广大游客青睐。在湖北钟祥,以"觅乡愁,归本真"为目标建设的莫愁村向世人展现出独具特色的乡土文化。以"湖北民俗民艺第一村"莫愁村为例,探讨莫愁村在乡村旅游开发中乡土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利用等问题,并针对乡土文化资源开发不彻底、不纯粹、缺少特色、形式单一等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9.
<正>鹿圈子村位于生态名城通化县东部,坐落在白鸡峰自然保护区东坡脚下。鹿圈子村因古时安居屯的野生鹿多由此得名,而"鹿圈"又是满语的音译,为挂锅之义,"子"是汉语的口语。鹿圈子村交通便利,南距集安旅游城30公里,北距通化市28公里,幅员面积43.16平方公里,山林面积3259公顷,耕地面积2860亩,森林覆盖率达到90%以上。全村辖8个居民组5个自然屯,全村385户,总人口1138人。该村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古朴悠久的传统民居、民俗文化打造富有本土风情的美丽乡村。自2008年以来连续八年被通化县委、县  相似文献   

10.
江头洲村作为广西"百年清官村",在文化旅游资源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虽然经历了近20年的旅游开发,但江头洲村乡村旅游发展还处于较低水平。本文以江头洲村为例,分析用特色文化激活乡村旅游发展的文旅融合发展对策与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江头洲村作为"百年清官村"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显著,其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对特色文化价值挖掘不够,对特色文化乡村旅游市场定位不高,缺乏财力、物力、人才和政策的支撑,游客季节性显著等。针对问题,从文旅融合发展的视角,提出大力打造"百年清官村"文化旅游高端品牌,完善旅游市场六要素,开发特色文化乡村旅游产品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祁阳县观音滩镇八尺村,区位优势明显,畔湘江之滨,距祁阳县城12公里。八尺村总面积为3.7平方公里,现辖10个村民小组、368户、1382人,有耕地面积28.5公顷、林地面积245公顷。八尺村的蔬菜、水果、乡村旅游、水产品已成为该村四大经济支柱产业,2016年人均纯收入达16500元,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突破100万元。近年先后获得了湖南省美丽乡村,湖南省美  相似文献   

12.
正竹桥村位于金溪县北部双塘镇境内,依山面畈,呈扇形构造,距县城10公里,始建于元末明初,至今已有600余年。全村现共有265户、823人,是单一余姓村落。2009年和2010年,竹桥村先后被评为"江西省历史文化名村"和"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4年入选全国首批50个传统村落整体保护利用工作名单。村中建有总门楼和上、中、下三个门楼,是全村的进出要道;村内有八口水塘,村口三井成品字形排列,房屋  相似文献   

13.
《甘肃农业》2020,(4):13-15
一条条平坦干净的柏油路贯穿村组,一栋栋各具特色的客栈立于路旁,一群群国内外游客熙来攘往,走进敦煌市月牙泉镇月牙泉村,都市繁华与乡村田园的美妙融合,让人感觉置身世外桃源。月牙泉村位于甘肃省敦煌市月牙泉镇,地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鸣沙山下,月牙泉畔,距敦煌市区5公里,该村因鸣沙山·月牙泉而得名,村内有雷音寺、民俗博物馆、佛爷庙等人文景观以及敦煌历史博览园、敦煌山庄、邮电山庄、百骊庄等文化产业建筑,是全市有名的文化旅游产业基地之一,每年来月牙泉镇观光旅游的游客达百万人以上。  相似文献   

14.
<正>前些年,北京市延庆县井庄镇柳沟村是个穷村,村民遇上婚丧嫁娶、家人生病,就东挪西借。村党支部书记王双林看到别村搞民俗旅游能赚钱,也琢磨着柳  相似文献   

15.
地处偏远山区的北京市延庆县井庄镇柳沟村,全村2006年民俗旅游收入近千万元,平均每个民俗旅游户接待约4500人。  相似文献   

16.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9):114-115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清新健康的乡村文化旅游日益受到游客的青睐。山西省全域内乡村文化底蕴深厚,民俗古建较多,自然生态良好,乡村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梁村为例,通过分析当地乡村文化旅游资源特色和发展中的制约因素,提出促进乡村文化旅游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促使当地旅游产业转型发展和提档升级。  相似文献   

17.
<正>国务院副总理汪洋5月19日在湖北恩施调研旅游扶贫工作时强调,乡村旅游是基层和群众的创造,旅游扶贫是贫困地区扶贫攻坚的有效方式,是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渠道。近些年来,基层农民在不断摸索中,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乡村旅游道路,以地域文化、建筑文化、民族文化、养生文化、餐饮文化等为特色的民俗旅游村不断发展壮大,促进了乡村旅游的大发展大繁荣。如今,伴随着国民休闲需求层次的不断提高,体验型、度假型和休闲型的乡村旅游项目开始主导乡村旅游市场的格局,吸引游客由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栾川县冷水镇冷水沟村位于栾川县西北部,距县城35公里,距冷水镇2公里.该村共10个村民小组,365户,1470人,耕地面积715亩.2007年人均纯收入6000元,集体累计资产近3200万元.近3年来,村两委狠抓三个文明建设,使全村经济和文化事业得到快速健康发展.该村先后被授予"国家级文明村""国家级先进基层党组织""中州新村""省级文明村""市级小康村"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9.
正通化县快大茂镇繁荣村坐落在县城东部,距县城22.5公里,辖3个自然屯,430户,1649人,全村产业以种植贝母、养殖梅花鹿为主,2015年村集体经济收入22.5万元。近年来,快大茂镇党委、政府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努力提高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投入资金150  相似文献   

20.
正福建省被列入国家首批农村综合改革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实施宜居环境建设行动计划,认真落实《关于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指导意见》和《美丽乡村建设指南》,全省完成了近千公里公路铁路沿线的景观整治,打造了29条连线成片的美丽乡村景观带。开展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整治,推动古镇保护和旅游发展。新增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总数分别位居全国第二位、第六位,获得全国最美休闲乡村获牌数位居全国前列。"十三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