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随着滨海城市建设的发展,如何提高盐碱地景观绿化效果,成为越来越受重视的问题。文章通过综合阐述一系列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来降低土壤发生次生盐碱化的风险,包括堆造地形、更换种植土、选择耐盐碱植物、土壤排盐碱管网设计等,分析了如何利用工程设计等技术措施以提升景观绿化效果。  相似文献   

2.
盘锦船舶工业基地土壤盐碱化极其严重,因此对于该工业基地的四号路绿化项目,面临的最大困难不是景观设计,而是如何做好盐碱地土壤改良、采取何种排盐措施、选择哪些耐盐碱植物以及如何栽植养护管理的问题。文章在借鉴一些成功案例的基础上,结合四号路绿化项目设计和施工的实际经验,详细阐述了四号路的立地条件以及排盐技术措施,以期与业内同行切磋。    相似文献   

3.
针对山西省大同地区土壤严重盐碱的现状,提出了在山西北部盐碱地造林采取沟渠排碱、灌水压碱、客土改碱及碱性土壤的化学改良等工程措施和提高植物耐盐能力、在盐碱土壤上引种和种植有经济价值的盐生植物和酎盐植物等生物措施,并就各种措施的具体操作方法及其可行性进行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4.
盐碱地改良及造林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盐碱地改良提出3种措施,除施入有机肥外,还可以施入天然沸石和糠醛渣进行改良土壤。施入沸石后可使土壤黏重变小,降低土壤容重和含盐量;施入糠醛渣,可使土壤pH值下降0.1~0.2,土壤盐分总量降低。盐碱地造林可以选择耐盐碱树种,同时进行高台整地,排水降盐。  相似文献   

5.
盐胁迫对5种绿化植物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盐碱地区,土壤盐渍化限制了植物生长,植物种类较少,且资源贫乏,给城市绿化增加了难度。为丰富盐碱地绿化植物种类,探讨盐胁迫下植物的耐盐反应,我们选择5种绿化植物进行盐胁迫试验,对其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进行了观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辽滨沿海经济区土壤含盐量在0.5%以上,最高含盐量可达3.57%,属于重度盐碱地。本实验以大穴客土法为基础,并制订了淋盐层结合排盐盲管的地下工程措施,结合科学的养护管理,成功地将平均含盐量控制在0.3%以下,有效地控制了盐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盐碱地造林是改良利用盐碱地的重要措施之一。在盐碱地上造林 ,选用盐碱地上育出的苗木适应性强 ,对提高造林成活率和苗木生长状况均有良好的作用 ,而且有时由于圃地选择的限制也须在盐碱地育苗。由于土壤含盐量的影响 ,盐碱地育苗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盐碱地育苗的关键技术就是防盐保苗。1 树种选择不同树种的抗盐能力差异很大 ,同一树种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期抗盐能力也不同。一般幼苗期抗盐性较差 ,成苗较强 ,随着年龄的增加 ,抗盐性继续增强 ,但到年老阶段又较差。一般情况下 ,土壤含盐量在 0 .1%以下能正常生长的树种有杨、泡桐、女贞子等 …  相似文献   

8.
<正>自20世纪后期以来,沧州滨海地区先后实施了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滨海盐碱地造林绿化取得了明显成效。通过连续多年的筛选对比,确定了以白榆、白蜡、枣树等为主的盐碱地绿化适生树种选择方案,并总结出一套相应的造林技术措施。1沧州滨海盐碱地主要造林树种的选择1.1气候条件和盐碱地土质情况沧州市东部濒临渤海,土质盐碱。土壤类型为滨海盐土或潮土,1m土体平均含盐量在0.1%~0.4%之间,高者可  相似文献   

9.
盐碱地的危害与改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指出了盐碱地的主要危害是土壤含盐量高和离子毒害,使植物根系难以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引起"生理干旱"和营养缺乏症。盐碱地的土壤酸碱度(pH值)一般在8.0以上,土壤中即使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其可吸收程度也很低。提出了盐碱地的改良措施:1适时合理地灌溉,洗盐或以水压盐;2土壤施用有机肥、或种植绿肥作物;3化学改良、施用土壤改良剂,主要是提高土壤的团粒结构性能、提高保水力;4中耕,切断土壤表面的毛细管,土壤表面的土层有覆盖作用,减少地面蒸发的水分量,防止盐碱上升。  相似文献   

10.
地肤原产于欧洲、亚洲,我国各省区均有分布,多呈野生状态,地肤适应能力很强,对温湿度、气候、土壤要求不严,有较强耐盐碱性,非常适合盐碱地区的种植。对地肤形态、颜色、园林应用形式,以及耐盐碱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得出地肤在盐碱地区应用可以丰富盐碱地景观效果,可用于布置花篱花境,也可群植于花坛作陪衬景观,具有很高的观赏性,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有利于土壤改良,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1.
柽柳属树种耐盐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河三角洲地区水资源短缺,土壤含盐量高,地下水矿化度大,土壤次生盐渍化严重,造林绿化难度大。柽柳属树种的适应性强,耐瘠薄、耐盐碱、抗风蚀和风沙,是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区分布广泛的一个树种,从适地适树原则出发,柽柳属树种是滨海盐碱地植被建设和造林绿化的首选树种。为此,对栽培性状表现良好的五个品种,分别采用水培和盆栽两种方法进行耐盐试验研究,为盐碱地区大面积造林绿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竹类植物在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生态修复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河三角洲地区受地势低平、海水易内侵、蒸发量大于降雨量等因素影响,形成了大量盐碱地,对该地区盐碱地进行生态修复具有重要的生态安全意义。文章综述了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成因、盐分主要构成、盐胁迫对植物尤其竹类植物的影响,以及竹类植物在滨海盐碱地应用种植情况,认为竹类植物具有很好的观赏性和生态及经济价值,在滨海盐碱地有种植先例和研究报告,种植技术成熟,可以通过筛选、引种、驯化耐盐碱竹类植物,在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生态修复中应用。  相似文献   

13.
根据盐碱运行规律和枣树的生长特点,经试验得出枣树的耐盐碱程度,其耐盐临界值为耕层全盐含量的0.5%,土壤pH值为0.6~0.8。提出了盐碱地枣树栽植的两项措施,即躲盐巧种和穴土改良。  相似文献   

14.
<正> 紫穗槐是盐碱地重要的造林树种之一。但是在我省内陆盐碱地上,不少地块生长不良,细弱矮小,高度70—80厘米,基径在0.5厘米以下,亩产条子仅百余斤。为查清其原因,作了土壤调查和化验工作,结果土壤含盐量有的并不高,一般0—60厘米土层的含盐量只有0.3%,从植株外部形态看,除细弱外并无受盐害症状。而滨海盐碱地,在土壤含盐量相同的情况下,一般生长良好。滨海盐碱地盐分组成以氯化钠为主,内陆盐碱地盐分组成以硫酸盐氯化物为主。按对植物危害大小来说,在同样含盐量情况下,  相似文献   

15.
盐碱地不利于苗木生长,影响造林成活率。笔者结合永济市林业局运风高速公路盐碱下湿地带绿化提升工程项目实例,针对施工过程中的盐碱地绿化问题,提出盐碱地绿化要选择耐盐碱树种,同时采取回填种植土与整地、挖坑晒土、开挖排碱沟等工程技术措施,并辅之以浇灌、松土、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有效的养护管理措施,以保障绿化施工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6.
以南新公园为例,从南新公园种植的24种荒漠植物中选取6种植物进行了景观应用分析,在研究土壤的盐碱性和pH值基础上,选取6种分别属于3科6属6种耐盐碱植物,并对其中4种耐盐碱植物进行生长情况调查和2种植物作为景观价值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植物自身的生理特性,可以达到改良土壤盐碱性作用,既保护了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环境,又解决了因干旱、盐碱等原因造成的绿化困难问题,实现种植绿化植物与土壤环境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园林植物耐盐性评价体系建立、耐盐碱园林植物筛选及其在盐碱地园林绿化中的应用至关重要,可为盐碱地区园林绿化树种选择提供依据,以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稳定性。文中从园林植物盐胁迫处理方式及处理时间、植物耐盐性评价指标、数据分析等方面对盐碱区景观绿化植物耐盐性评价进行讨论,发现评价中存在指标多、周期长、结果多样性等问题。同时从地域和形态习性的角度对景观绿化植物耐盐性鉴定进行了梳理,将我国常见的343种绿化植物按耐盐级别进行了分类,其中特耐盐植物80种、强耐盐植物103种、中度耐盐植物93种、轻度耐盐植物55种;南方耐盐植物明显多于北方,在耐盐植物种类和数量上,灌木多于乔木,而草本较少。概述了耐盐碱园林绿化植物的应用现状,对如何解决我国园林植物耐盐性评价、鉴定和在实际应用中的诸多问题,以及我国耐盐碱园林植物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盐胁迫是一种常见的逆境胁迫,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土地环境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植物与土壤中的微生物可以形成稳定的微生态系统,其中微生物可以促进植物获取养分,植物分泌物可以为微生物提供养分。结合近年来国内外根系-土壤-微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现状,为更好地了解并应用微生物,深入探究盐胁迫下植物根系形态特征和根系微生物的变化,有助于提高植物耐盐性,改善盐碱地土壤环境。文中就盐胁迫下植物根的各项形态和生理指标变化,植物不同种类及不同根系生态位对微生物的影响,以及耐盐菌种的筛选鉴定和开发进行总结分析,综述植物抗盐机制以及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并探讨盐碱环境下共生微生物在盐碱土壤改良及利用中的重要作用,以为盐碱地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该文总结了沿海地区盐碱地绿化的常用措施,包括抬高种植土、灌水洗盐、隔碱排碱、使用客土、改良盐碱土、选用耐盐碱树种、密植浅栽等。不断总结和探索滨海地区盐碱地绿化技术,对改善沿海城市生态环境和充分利用沿海土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滨州市北部无棣、沾化两县濒临渤海 ,泥质沿岸分布着大量盐碱荒地 ,其地下咸水埋浅 ,土壤盐碱化程度高 ,开发利用难度大。多年来 ,通过采取挖沟排盐、修筑台田、淡水洗盐等措施 ,发展农村生产 ,取得了很大成绩 ,但其投资大、用工多等特点制约了滨海荒碱地区开发利用进度。为探索荒碱地区综合整治的途径 ,从 1996年开始 ,我们进行了林果草综合改良盐碱地试验 ,经过几年的调查研究 ,总结出几种成功的造林模式。1 金丝小枣与苜蓿立体种植此种造林方式适用于土壤含盐量 2‰以下、地下水位相对较低的土壤。金丝小枣早期生长缓慢 ,为充分利用地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