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药材生产是农副产品生产的特殊形式,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来有效地指导我省中药材生产逐步走上产业化、现代化的道路,保护道地中药材资源,实现中药材商品的优质高效,以及尽快达到中药原料的基地化、规模化,利用中药材资源和道地的基地生产优势,大力发展绿色中药材产品,促进中药  相似文献   

2.
雷鸣宇 《现代种业》2006,(5):11-11,14
商洛市位于秦岭腹地。由于地跨两域(长江、黄河流域)越两带(暖温带、北亚热带)这一特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孕育了众多的生物资源。中药材是商洛的特色资源,共有1119种,列入国家《中草药资源调查表》的296种,其中大宗名贵药材20种。蕴藏量2000多万公斤,年收购量450多万公斤,素有“天然药库”之称,是我国中药材主产地。商洛市委立足当地实际,在一届二次全体会议做出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产业兴市、产业强市、重点发展“药、果、畜”的发展战略,为我市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指明了方向。那么,怎么才能做大做强中药材产业,使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艰巨任务和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3.
魏玉琴 《甘肃农业》2003,(11):53-54
我区是甘肃省重要的中药材主产区和全国地道药材的重要产区之一,"岷归"、白条党参等地道品种以其质优、种植历史悠久而名扬中外.近几年来,市委、行署按照"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产业"的工作思路,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抢抓机遇,把中药材作为"四大"支柱产业之一来发展,逐步形成了基地规模化、品种多元化、布局科学化、生产标准化、产品无害化、加工精细化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4.
《四川农业科技》2007,(11):60-60
四川省绵阳市安县沸水镇充分发挥中药材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紧紧抓住种植零散。品质低,链条短、无序竞争这一制约瓶颈,采取建基地、引龙头、兴协会的产业发展模式,全力打造以附子、枣皮为主的“药材之乡”.帮助群众走上了靠药材治“穷病”的路子。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天水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依靠科技进步,因地制宜,大胆创新,围绕产业化经营,建基地、抓标准、创品牌、扶龙头、拓市场、增效益。使全市蔬菜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连续5年保持了产销两旺。并一跃成为全国“西菜东调”的蔬菜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6.
7.
魏玉琴 《甘肃农业》2003,(10):59-59
定西地区位于甘肃中部,是省会兰州的东大门,内地通往西域的绿色通道和咽喉要冲、"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不仅拥有十分厚重的文化底蕴,而且形成了与之相映成辉的中药材特色产业.全区辖定西、通渭、陇西等7个县,总人口291.0万人,总土地面积2.023万平方公里,从兰州到定西的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兰临"高速公路已经开工修建,陇海铁路、312、310、316、212国道穿境而过,县乡公路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利.随着"兰定"、"兰临"高速公路的开通,定西将成为兰州的"卫星城"和"后花园",区位优势比较突出.  相似文献   

8.
贵州省长顺县具有发展生姜生产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做大做强长顺生姜特色产业,对长顺生姜生产的优势和特点、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正>0引言阿克苏地区水土光热资源丰富,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已建成全国最大的优质商品棉基地、自治区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和环塔里木盆地最大的优质果品基地。2009年完成  相似文献   

10.
浅析定西地区中药材产业的发展优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玫宝,数千年来为我们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随着人类呼唤天然思潮的涌起及世界贸易组织的加入,中医药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作为全国中药材生产大省的甘肃省委、省政府把发展中药材产业纳入"工业强省"战略和"十五"计划之中,并列为实施西部大开发和结构调整的重点任务.定西地区是全省的中药材主产区和全国地道药材的重要产区,曾以资源丰富、品质优良、种植历史悠久而名扬中外.近几年来,地委、行署按照"发挥资源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的工作思路,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抢抓机遇,把中药材作为四大支柱产业之一来发展.全区中药材种植面积迅猛扩大,专业化、规模化、基地化发展格局逐步形成,2002年种植面积达110万亩,占甘肃省中药材种植面积的1/2,占全国中药材种植面积的1/6.其中当归、党参、黄(红)芪等地产药材种植面积达70万亩以上,占全区中药材种植面积的64%,中药材产量达到16.5万吨,产值达11.1亿元.  相似文献   

11.
竹山县发展中药材产业的优势 1.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竹山县与世界著名的“华中药库”神龙架接壤,境内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非常适合各种中药材生产,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尤其是其南部柳林等乡镇,群山耸立、溪流纵横,降雨充沛、气候湿润,山大人稀、植被茂密,是多种中药材生长的理想场所。  相似文献   

12.
《当代农村》2005,(2):7-9
中药材产业是当今发展最快的新产业,我县具有发展优质中药材得天独厚的土地、气候等自然条件优势,中药材产业是我县首批启动实施的八大农业产业化骨干项目,同时我县是重庆市百万亩优质中药材产业化重点实施区县之一。近年来,我县的中药材产业通过加快农村对外开放步伐,筑巢引凤,招商引资,大力发展优质中药材生产基地,在中药材产业发展上作了一些探索,根据武隆实际,县委、县政府把中药材产业纳入了农业产业化重点骨干项目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04年中药材产业在市百万亩优质中药材产业化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抓规划,建基地,报项目,突招商,中药材产业发展迅速。  相似文献   

13.
在调查礼县中药材产业化开发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今后开发的途径是:建立健全机构,完善服务功能;积极争取试验、示范和研究项目;抢抓机遇,争创品牌;建立科技示范园区和以大黄和柴胡为主的GAP规范化栽培药源基地;建设专业交易市场及国际标准GMP龙头加工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高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14.
陇南地区中药材资源与生产现状及开发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陇南地区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处的甘肃东南部,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植被良好,属亚热带向北暖温带过渡的气候带.独特的自然地理与气候特点,形成了该区域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开发潜力大的特点.尤其是中药材生产已成为该地区的一项传统优势产业,以武都米仓山红芪、文县纹党、宕昌哈达铺岷归、礼县铨水大黄四大名药为主的中药材生产,在富区强县和农民脱贫致富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初期陇南地区中药材出口占全省出口量的65%以上,产值约占85%左右.近年来,由于全球中药材交易疲软,出口量锐减;加之投入不足,栽培管理粗放,中药材种性退化,品质下降,经济效益低下,严重挫伤了农民种药的积极性.为了抢抓西部大开发机遇,掀起新一轮中药材产业开发的高潮,我区依托农牧、科技、医药、计划、扶贫、财政等部门及乡镇企业,抽调专门技术力量组成调查组,深入中药材主产区的乡、村、社、户和加工企业,对全区的中药材资源和生产现状进行了详细的调查.  相似文献   

15.
利用风资源做大做强赤峰风电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内蒙古赤峰市的气候和地形分析,赤峰市风能资源丰富,风能富集的地区不但远离城市,而且植被稀疏,多属荒山、荒地和干旱草句.从风能开发的角度看,这样的地形对风的阻力小,便于建设大型风电基地;而从建设的角度看,这里又是人口稀少地区,对耕地的占用少.赤峰的风电开发潜力大,发展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6.
兰坪县立体气候明显,全年可种植和采收马铃薯时间长,几乎全年均有马铃薯上市,对发展马铃薯产业极为有利。笔者就做大做强兰坪县马铃薯产业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7.
青铜峡市是一个农业大市,每年农作物播种面积达4.5万公顷,年产农作物秸杆约83.7万吨。丰富的农作物秸秆为发展食用菌产业提供了绝佳的条件。上个世纪80年代青铜峡市农技中心的广大科技人员引进了食用菌栽培技术。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菇农从初期的30多户发展到目前的650多户,栽培面积由最初的0.3万平方米发展到了目前的30万平方米。形成了以瞿靖镇友好村为代表的双孢菇、香菇生产基地,以叶盛镇哈存村为代表的平菇生产基地,年产鲜菇2400吨以上,占全区食用菌总产量的60%,已成为全区食用菌栽培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生产基地。具有显著的区域优势和特色优势。  相似文献   

18.
从富源县中药材生产的规模、栽培水平等实际出发,综合分析发展中药材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结合全县自然条件、物种资源、技术水平等发展条件,提出今后发展中药材生产的对策措施,以期做大、做强中药材产业,从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9.
近日,四川省农业厅在成都召集省级以上龙头企业、省级有关部门、茶叶主产市、县代表,专题研讨做大做强四川茶叶产业。会议分析了茶业发展形势,找准了与福建、浙江、云南等省的差距,明确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变发展方式、提升产业化  相似文献   

20.
张守岩 《新农业》2011,(8):50-50
中药材产业可持续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问题,主要包括资源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中药材的开发、自然资源的利用均应维持在环境允许范围之内。如果过分掠夺资源,破坏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中药材生产发展的基础就会遭到破坏,町持续发展就难以长期维持。因此,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应考虑自身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