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 一年一度的东海绿鳍马面鲀(以下简称马面鲀)渔汛又开始了。1984年度全国东、黄海的国营机轮都普遍获得高产,产量约为21万吨。我们上海公司也取得了6.1万吨的好成绩。渔汛前上海市水产学会资源专业组曾组织了上海的部分专家、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座谈讨论了1985年马面鲀的生产预测。会上有三种不同看法:1.根据世代分析方法计算1985年我国在对马至钓鱼岛各渔场的可捕资源量为40~46万吨,如1985年的捕捞水平与 相似文献
2.
<正> 前言绿鳍马面鲀(Navodon Septentrionalis)是一种广泛分布于我国东、黄海和朝鲜、日本的暖水性近底层鱼类。我国自1973年开发以来,马面鲀已成为仅次于带鱼的主要海洋捕捞对象之一。从渔业生产作业范围所反映的情况表明,东、黄海的绿鳍马面鲀在生态习性上有着地理性的差异,这主要指越冬、产卵的时间和地点显示出不一致性。因此, 相似文献
3.
<正> 对马渔场位于对马海峡,日本的对马岛与南朝鲜的济州岛之间的海域,是东海绿鳍马面鲀的一个优良越冬场。自1979年开发利用以来,每年12月中旬至翌年2月,全国主要的国营渔业公司都派有机轮在此捕捞,产量和产值在全年生产中占有一定比例。据估 相似文献
4.
东海绿鳍马面鲀(以下简称马面鲀)资源开发利用十多年以来,有关学者、科技工作者及渔捞专业人员发表了不少卓有见识的文章,对合理利用资源起了有益的指导作用。对马、五岛水域的越冬马面纯资源较丰富,但要获得最佳捕获量,必须对它的越冬、洄游及生殖规律有一定的了解,只有掌握其活动规律,才能不失时机的跟踪追捕。 相似文献
5.
6.
7.
8.
绿鳍马面纯Navodon septentrionaltis(Günther)又名皮匠刀、橡皮鱼、面包鱼,是一种暖水性底层鱼类,广泛分布在东、黄海和朝鲜、日本的近海。 相似文献
9.
1974年和1979年先后开发利用东海中外部和对马渔场的绿鳍马面鲀(以下简称马面鱼)以来,每年冬季(12月)至翌年春季(5月)已成为国营机轮海洋捕捞的一个最大渔汛。据参加1984年6月在大连召开的“外海渔场安全管理总结会”的东、黄海十二个主要国营海洋渔业公司1-5月马面鱼产量的统计, 相似文献
10.
从1974年以来对开发东海绿鳍马面鲀资源后,渔获量从4千余吨逐年增长到20-25万吨,是我国冬、春汛生产的主要捕捞对象。由于东海绿鳍马面鲀越冬、索饵、产卵渔场处在东海暖流水系范围内,暖流水系的强、弱对渔场的位置及渔获量的变动关系密切,本文根据1977—1983年2月暖流水系的强、弱和渔获量之间的关系,明显看出其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正> 绿鳍马面鲀 Navodon septentrionalis(Günther)又名皮匠刀、橡皮鱼、面包鱼,是一种暖水性底层鱼类,广泛分布在东、黄海和朝鲜、日本的近海。我国自1074年和1979年相继开发利用东海中外部和对马渔场的绿鳍马面鲀以来,年产量从开始时的4.5万吨逐年增长到20多万 相似文献
12.
闽中渔场位于台湾海峡北部,渔场范围北纬26°00′~24°30′,作业水深50~80米,海底地形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底质为泥、砂泥和沙质,适合机轮底拖网作业。近几年,随着台湾海峡局势缓和,我司部分渔轮于1950年初开始进入闽中渔场进行底拖网作业,至6—9月份,公司渔轮全面投产,尔后1981—1983年几乎全年在该渔场作业。经过四 相似文献
13.
<正> 马面纯渔汛仍为国营渔业公司最大的生产渔汛之一。多年的生产经验表明,了解马面鲀渔汛的鱼发特点及资源状况,对有效地组织整个渔汛生产是必要的。在其资源及鱼发年间变化较大的情况下尤为必要。为此,本文在总结上海市海洋渔业公司1985年马面鲀渔汛生产的基础上,对该年的鱼发特点及 相似文献
14.
东海外海的底鱼资源调查始于1973年初,当时在“东海区鱼类资源调查组”领导下,由东海水产研究所与上海市海洋渔业公司协作,组织了3对底拖网渔轮进行为期2年的冬春季调查,目的为寻找新渔场及新资源。调查开始后的第2年即开发利用了东海南部绿鳍马面鲀资源,当年产量即达4.5万吨,从而为底拖网渔业打开了一条出路,渔轮由此跨出了80米等深线进行作业。以后,随着捕捞强度的逐年增加,马面鲀产量也逐年上升, 相似文献
15.
对拖生产是厦门市群众渔业1973年在单拖生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作业。目前,共有生产船数26对(市区),年产量0.8-1万吨,约占全市海洋捕捞总产量的30%左右。虽然发展时间不长,但广大科技人员和渔民根据闽南渔场的特点、季节和鱼类洄游路线、栖息水层,不断地改进网具,提高捕鱼技术,摸索、总结一整套的生产经验,使产量逐步提高。为了促进这种作业能迈开大步向深水渔场推进, 相似文献
16.
17.
<正> 1978年以来围网发展的主流,突出表现在大沙捕捞体制的逐步加强和稳固。与之平行发展的支流则是:对单一渔场危机感的认识和对发展外海围网生产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近年围网作业虽在鳓鱼,马鲛等花色鱼捕捞方面获得一定进展,对延长渔期和增加 相似文献
18.
<正> 浙江近海冬季带鱼汛历史悠久,是我国海洋渔业生产中的重要渔汛,不仅生产规模最大、渔场范围最广、汛期最长,而且产量最高。因此冬季带鱼汛生产在渔业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冬季带鱼汛的带鱼产量一般为20~25万吨,占全年带鱼产量60%左右, 相似文献
19.
据渔场统计,浙江省今年夏汛(4~6月)海洋捕捞生产中,获各类水产品19.112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28.96%(为历史上第二个高产年份,仅次于1974年同期的21.26万吨)。其中,鲳鱼33000吨,为历史上夏汛最高产量年份;目鱼8860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42倍;带鱼14960吨,比去年同期增长21.22%;马鲛鱼4420吨;虾类14400吨,比去年同期增长0.35%。 相似文献
20.
浙江中南部渔场的马面鱼,自1974年开始到1981年,已有八年的生产历史,在这八年中,除1979年基本上无产况外,其它七年都有相当可观的产量。本文根据1974年至1981年群众渔业捕捞马面鱼的生产记录、温岭县渔民群众的生产实践,参阅有关气象、水文资料,并查考有关文献整理而成。 相似文献